篦子舒筋草

医药知识2023-02-02 19:03:54百科

篦子舒筋草

概况

异名:凤尾草(《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牛肋巴、舒筋草(《四川常用中草药》)。

基源:为金星蕨科毛蕨属植物齿牙毛蕨的根状茎。

原植物:齿牙毛蕨Cyclosorus dentatus(Forsk.)Ching(Polypodium dentatum Forsk.),又名野小毛蕨(《台湾植物志》)。

形态:植株高30~70cm。根状茎短,直立或稍横卧,顶部密生披针形棕色鳞片。叶近生或簇生;叶柄长约20cm,灰禾秆色,连同叶轴密生灰白色硬毛;叶片纸质,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0~50cm,宽8~15cm,顶端长渐尖,基部稍缩狭,两面被短毛;二回羽裂;羽片12~18对,互生,平展,线形,无柄,长7~11cm,宽1~1.8cm,顶端长渐尖或尾状,基部楔形,基部的羽片略缩短,下部4~5对羽片距离稍远,羽裂深达1/3,长圆形;叶脉羽状,侧脉每裂片7~8对,基部一对连接,第2对上侧一条小脉伸达缺刻底部,并与第1对延伸的小脉相连,仅下侧一条脉伸达缺刻以上的叶边;羽轴及中脉两面被毛。孢子囊群圆形,每裂片有4~6对,着生于侧脉中部;囊群盖圆肾形,棕色,被密毛。(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657页.5571条图)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谷湿地或溪沟石缝中。分布于中国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

生药

采集:秋季采挖根茎,除去泥杂及须根,洗净,晒干。

药性

性味:微苦,平。

功效:舒筋活络,散寒。

主治:风湿筋骨痛,手指麻木,跌打损伤,淋巴结核,痢疾,痞块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或炖肉。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四川常用中草药》:“治风湿痛,手指麻木、跌打损伤:本品10~30g,水煎服或炖肉服。”

参考文章

  • 含有篦子舒筋草的处方中医中药
本文标签: 篦子舒筋草  药性  临床应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