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耳子草

医药知识2023-02-02 19:01:16百科

挖耳子草

概况

异名:贡布美多露米(藏族名)。

基源:为菊科天名精属植物高原天名精的全草。

原植物:高原大名精Carpesium lipskyi C.Winkl.

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粗短,横生,根颈常有褐色残存的老叶柄。茎高30~70cm,被密或较密的长柔毛,后渐脱落。基生叶花前凋萎或宿存;茎下部叶叶柄长1.5~6cm,叶片椭圆形或匙状椭圆形,长7~15cm,宽3~7cm,基部狭长,延至叶柄,边缘有腺体状突出的胼胝或小齿,表面被基部膨大的倒伏柔毛,常脱落而留下膨大的基部,背面淡绿色,疏被白色长柔毛,沿中肋及叶柄毛较密,两面均有腺点。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或腋生,具较长的花梗,开花时下垂;苞叶5~7,披针形,长8~10mm,宽2~3mm,反折,疏被长柔毛;总苞盘状,直径1~1.5cm,总苞片4层,外层与苞叶相似,长约7mm,上半部草质,下部干膜质,常反折,中层干膜质,最内层线状披针形,顶端有不规则的小齿;缘花雌性,狭漏斗状,长约2.5mm,冠檐5齿裂;中央花两性,长3~3.5mm,管部细窄,冠檐开张,呈漏斗状,5齿裂。瘦果长3.5~4mm。花期7~8月,果期9~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75卷.301页.图版493-4)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000~3500m的山坡灌丛或林缘。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

生药

采集:7~9月采收全草。

药性

性味:苦,微寒。《西藏常用中草药》:“微寒,苦。”

功效:清热解毒,截疟止痢。

主治:牙痛,喉痛,痢疾,疟疾,疮肿,胃痛。 ①《中药大辞典》:“清热解毒,祛痰,截疟。治牙痛,喉痛,疟疾。” ②《新华本草纲要》:“清热解毒。用于牙痛,咽喉肿痛,疮肿,胃痛,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本文标签: 挖耳子草  药性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