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禾广(即穬,读kuang,旧读gong)麦蘖
名称出处:《别录》
注:本文“禾广”为旧字,即“穬”。
概况异名:麦芽(《纲目》)。
基源:为禾本科大麦属植物裸麦的发芽颖果。
原植物:裸麦Hordeum vulgare L.var.nudum Hook.f.,又名禾广(穬)麦(《别录》),草麦(《山西通志》)。
历史:《别录》始载之曰:“禾广麦,此是今马食之,……”。《四声本草》云:“禾广麦,先患冷气人即不相当,大麦之类,四川人种之。山东、河北人正月种之,名春禾广,形状与大麦相似。”《山西通志》云:“禾广麦,皮肉相连似稻,土人谓之草麦造曲为之,亦有碾其皮,以为食者。”《植物名实图考》云:“禾广麦,《别录》中品,苏恭以为大麦,陈藏器以为麦壳,《图经》以为有大小二种,言人人殊,今山西多种之,与大麦大异,热时不用打碾,仁即离壳,但仁外有薄皮如麦夫打不能去。”以上所述,与青稞相符。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00~120cm。秆直立,光滑,具4~5节。叶鞘光滑,大部分短于节间或最基部长于节间,先端两侧具有叶耳;叶舌膜质,长1~2mm;叶片长9~23cm,宽8~15mm,微粗糙。穗状花序直立,呈四棱形,成熟后黄棕色或带紫色,长4~8cm(芒除外),宽1.8~2cm;小穗长约1cm;颖基部线形,稀被短柔毛,先端狭窄呈芒状,芒细弱,长约1cm;外稃光滑,仅顶部具短硬毛,先端延伸成芒;芒粗糙,强壮,基部扁,长10~13cm。成熟后的颖果肥大易脱落,长约7mm,径约3mm。
生境与分布:为普遍栽培的粮食作物。中国西部常有栽培。
化学性质同种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含淀粉酶(α和β两种)、转化糖酶、脂酶、氧化酶、催化酶、纤维二糖酶、龙胆二糖酶、地衣聚糖酶、苦杏仁酶、过氧化异构酶等;另含大麦芽碱(Hordenine)约0.13%~0.25%,大麦碱A(Hordatine)、大麦碱B(Hordatine B)、腺嘌呤、胆碱0.02%~0.1%、甜菜碱0.06%、卵磷脂、氨基酸,维生素B、D、E,蔗糖等糖类,以及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1]。还含微量麦芽毒素(Maltoxin)[2]。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学.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226
[2] 中药药理与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