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毛冬青
名称出处:《广西中草药》
概况异名:毛披树、茶叶冬青(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中草药学》),水火药(《新编中医学概要》),喉毒药(《广西植物名录》),乌尾丁、痈树、六月霜(广西)。
基源: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毛冬青的根。冬青属全世界有400余种,中国约150种。
原植物:毛冬青Ilex pubescens Hook.et Arn.
历史:毛冬青为近年来发现的新药。是中国江南一些省区民间常用药,经药理实验和临床应用证明,是治疗心血管疾病较好的药物,现已应用于临床,并载入《中药志》。
形态:常绿灌木,高1~3m。根粗壮,色淡黄;小枝细长,灰色,稍呈之字形曲折,四棱形,密被短硬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5~5mm,密被短毛;叶片纸质或膜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5cm,宽1.5~2.5cm,顶端渐尖,通常具小凸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边缘通常全缘或具芒状齿,沿脉密被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簇生于叶腋,花粉红色或白色;雄花序每枝有1花,很少为3花的聚伞花序;小苞片2;花萼5~6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花瓣4~6,倒卵形状椭圆形,长约2mm,雄蕊长为花瓣长的3/4;雌花序每个分枝1~3花,花梗长2~3mm,花萼6~7深裂,被短柔毛,花瓣5~8,长椭圆形,长约2mm。浆果状核果,卵圆形,直径约4mm,成熟时红色;分核通常6,稀为5或7,背部有3条纵纹。花期5~7月,果期10~11月。(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281页.图217)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山谷林中或灌丛中。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
生药采集:夏、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晒干。药材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
鉴别
性状:本品呈块片状,大小不等,厚0.5~1cm;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稍粗糙,有细皱纹和横向皮孔,皮部薄,木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年轮可察见,射线类白色,细密。质坚实,不易折断。气微,味苦、涩而后甘。
显微 根(直径约1cm)的横切面:木栓层为7~10列木栓细胞。皮层为2~3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韧皮部有单个散在或2~3个成群的石细胞,呈长条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形,长30~100μm,直径30μm;韧皮射线细胞方形,壁薄。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1~3列排列成行;木纤维发达;木射线宽2~10余列细胞,有纹孔;木质部可见由1~3列扁平细胞形成的生长轮。薄壁组织中充满淀粉粒,呈类圆形,直径5~15μm。皮层薄壁组织中有大量油滴。(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图218)
加工炮制:将原药材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含3,4二羟基苯乙酮(3,4-Dihydroxy-acetophenone)、氢醌(Hydro quinone)、东莨菪素(Scopoletin)、七叶树内酯(Esculetin)、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和Glaleride I(为丁香树脂醇的天然降解产物)。近年又从根中分出三萜类化合物:毛冬青皂甙A(Ilexsaponin A)(1)、毛冬青皂甙元A(Ilexgenin A)、毛冬青皂甙B1(Ilexsaponin B1)(2)、毛冬青皂甙B2(Ilexsaponin B2)(3)、毛冬青皂甙B3(Ilexsaponin B3)(4)[1,2]。
毛冬青根皮含多种黄酮类、酚类、甾醇、氨基酸、鞣质及糖类[3.4]。
参考文献
[1]Chem Pharm Bull 1987;35(2):524 。
[2]有机化学 1987;(6):462 。
[3]福建药物志.第1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288 。
[4]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