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天山堇菜
名称出处:《新疆药用植物志》
概况异名:天山比那夫西(维吾尔族)。
基源:为堇菜科堇菜属植物天山堇菜的全草。
原植物:天山堇菜Viola tianshanica Maxim.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7cm。根茎粗短。主根圆柱状,长2~5cm,黄白或棕色。叶基生,匙形或长卵形,长10~17mm,宽4~7mm,全缘或具圆齿,先端钝圆,基部渐狭,具长达15mm的柄,托叶披针形,黄白色,膜质,边缘具流苏状腺毛。花两侧对称,梗长15~35mm;苞片2枚,披针形;萼片5枚,卵状披针形;花瓣倒卵形,5枚,紫色或白色带紫色条纹,下面1枚较大,基部延长成距;雄蕊5,合药,花丝基部具密腺附属物;子房上位,花柱具短喙。蒴果球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图见《中国民族药志》.90页.图85)
生境与分布:生于高山或亚高山草甸,山坡。分布于新疆。原苏联亦有分布。
药性性味:微苦、辛,凉。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维吾尔药志》:“感冒发烧,疔疮肿毒,淋巴结肿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当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