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红升
名称出处:《外科传薪集》
概况异名:升药(《外科正宗》),三仙丹、小仙丹(《疡医大全》),红粉(《集成良方三百种》),升药(《中国药典》)。
基源:红升为人工炼制成的红氧化汞(HgO)
历史:升药始载于《外科正宗》。因其在炼制时成品在容器的部位不同,颜色、纯度不同,在性质、疗效上亦略有异。因而实际上已分为红升、黄升、升药底三个品种的商品药材供应和使用。红升首载入《外科传薪集》,至今仍为中医外科常用药。《中国药典1963年版》一部以“红升丹”为正名,“红粉”为副名收载,以后历版药典均以“红粉”为正名收载。据有关文献记载天然产的橙汞矿(HgO)与人工红升相当。
生药鉴别:红升,又名红粉,为橙红色或橙黄色块状物或粉末。块状者厚约2mm,一面光滑,略有光泽,一面较为粗糙,呈蜂窝状。质重而脆。气无,暴露于日光下颜色变深。以红色,片状,有光泽者为佳。
加工炮制:原料 水银、硝石、白矾各等量。
制法:①传统法 先将硝石、白矾研细拌匀,置铁锅中,用火文加热至完全溶化,放冷,使凝结(俗称结胎)。再将水银洒于表面,用瓷碗覆盖锅上,碗与锅交接处用桑皮纸条封固,四周用细黄砂或黄泥密封至接近碗底,碗底上放白米数粒。将锅移置火上加热,先用文火,后用武火,至碗底上白米变成黄色时,再用文火继续炼至米变焦色时,去火。放冷,除去泥沙,将碗轻轻取下。碗内周边的红色升华物即为“红升”;碗中央的黄色升华物为“黄升”;锅底剩下的块状物即为“升红底。” ②改进法水银500g、硝酸650~700g。先将硝酸放入耐酸容器内,再加水银,静置,使其反应至不冒棕红色烟后,倒入不锈钢盘内。砂浴加热(温度控制在100℃以下,使其分解),约1~2小时即得红色氧化汞(红升)。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
化学性质升药中红升、黄升主要含氧化汞(汉口红粉含HgO在98%以上),另含硝酸汞等。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