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胜红蓟
名称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概况异名:咸虾草、路遇香(《福建民间草药》),猫屎草(《广东中药》),毛射香(《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水丁药(《云南中草药》),消炎草(《云南中草药选》),藿香蓟(《浙江药用植物志》),广马草(《云南中草药》),脓泡草(《贵州草药》)。
基源:为菊科藿香蓟属植物藿香蓟的全草。藿香蓟属全世界有30余种;中国2种,均入药。
原植物: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 L.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50~100cm。茎直立,下部平卧节上生不定根、被白色绒毛。叶对生,稀上部互生,叶柄长0.7~3cm;叶片长卵形,长2~6cm.宽1.5~3.5cm,边缘具规则的圆齿,顶端圆形,基部心形,两面被白色长绒毛。头状花序5~15于茎顶组成伞房或复伞房花序;花序梗密被柔毛;总苞钟状,径6~7mm,总苞片2层,狭披针形,长4~5mm.顶端长渐尖、外面密生腺质柔毛;全为管状花,花冠长2.5~3.5mm.檐部淡紫色,5裂,被柔毛,花药顶端有附片,花柱分枝伸长、顶端钝。瘦果黑褐色,具5棱,长1.2~1.7mm,疏生白色柔毛;冠毛膜片状、5个、分离,长圆形,顶端芒状渐尖。花果期全年。(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408页.图6230)
生境与分布:原产墨西哥,亚洲、欧洲和非洲各地广为栽培。黑龙江、山东、江苏、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有栽培或逸为野生。
生药栽培:宜温暖向阳的环境。土壤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用种子繁殖,于3~4月播种,点播,株行距各约25cm,深约3cm,种子需拌草木灰或细土后撒入穴内,每亩用种量0.5kg。也可育苗移栽。幼苗出土后,结合松土除草进行间苗,每穴留苗2~3株。生长期中追肥2次,以人畜粪水或氮素化肥追施。主要虫害蛞蝓,可在早晨撒鲜石灰粉防治。
采集:夏、秋季采收全草,除去根部,晒干。
化学性质地上部分含Precocenes Ⅰ(1)和Ⅱ(2),6-当归酰氧-7-甲氧基-2,2-二甲基色烯(3)[1,2]等十三个色烯类化合物和右旋芝麻素〔(+)Sesamin]、Caryophyllene oxide等[2]化合物。还含胜红蓟黄酮(Ageconyflavones)A、B、C等具多个甲氧基取代的黄酮化合物[3,4]以及木栓酮(Friedelin),β-谷甾醇,豆甾醇[5]等。全草含挥发油、倍半萜烯类成分、有机酸、氨基酸、黄酮甙[6]。
参考文献
[1] Tetrahedron Lett 1967;27:2573。
[2] Phytochemistry 1991;30(4):1137。
[3] Phytochemistry 1991;30(4):1269。
[4] Phytochemistry 1986;25(11):2625。
[5] Phytochemistry 1971;10(2):899。
[6]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