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

医药知识2023-02-02 17:43:40百科

砂仁

概况

异名:缩砂仁、缩砂蜜(《药性论》),缩砂蔤(《海药本草》),阳春砂仁(《中药志》)。

基源:为姜科豆蔻属植物砂仁和缩砂仁的成熟果实或种子。

原植物: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又名阳春砂仁、长泰砂仁(福建)。缩砂仁A.viilosum Lour.var.xanthioides(Wall.ex Bak.)T.L.Wu et Senjen(A.xanthioides Wall.ex Bak.),又名绿壳砂仁(勐腊)。

历史:砂仁古称缩砂密,始载于《药性本草》。据《图经本草》载:“缩砂密生南地,今惟岭南山泽间有之,苗茎似高良姜,高三四尺,叶青,长八九寸,阔半寸已来,三四月开花在根下,五六月成实,五七十枚作一穗,状似益智,皮紧厚而皱如粟文,外有刺黄赤色,皮间细子一团,八漏可四十余粒如黍米大,微黄色,七月八月采。”与今砂仁相同。

形态:砂仁株高1.5~3m,茎散生;根茎匍匐地面,节上被褐色膜质鳞片。中部叶片长披针形,长约37cm,宽约7cm,上部叶片线形,长约25cm,宽约3cm,顶端尾尖,基部近圆形,两面光滑无毛,无柄或近无柄;叶舌半圆形,长3~5mm;叶鞘上有略凹陷的方格状网状。穗状花序椭圆形,被褐色短绒毛;鳞片膜质,椭圆形,褐色或绿色;苞片披针形,膜质;小苞片管状,一侧有一斜口,膜质,无毛,顶端具三浅齿,白色,基部被疏生柔毛;花冠管长约1.8cm;裂片倒卵状长圆柱,白色;唇瓣圆匙形,白色,顶端具二裂而反卷,有黄色小尖头,中脉凸起,黄色而染紫红,基部具二个紫色的痂状斑,具瓣柄;子房被白色柔毛。蒴果椭圆形,成熟时紫红色,干后褐色,表面被不分裂或分裂的柔刺;种子多角形,有浓郁的香气,味苦凉。花期5~6月,果期8~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6卷.第2分册.124页.图版43)

生境与分布:砂仁栽培或野生于山地荫湿处。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

缩砂仁与上种不同之处为蒴果成熟时绿色,果皮上的柔刺较扁。花期3~5月,果期7~9月。(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彩图5)生于海拔600~800m的林下潮湿处,分布于云南南部(勐腊、沧源等地)。

生药

栽培:砂仁为热带、亚热带季雨林中的植物,宜温暖阴湿多雾的气候。适于生长的年平均温度22~28℃,忌霜冻,忌阳光直射。土壤以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pH4.8~5.6的砂质壤土为佳。用种子育苗移栽,在8~9月采收粒大而饱满的果实作种,随采随播或将种子藏于湿沙中,至翌年春播。播前取出种子,用清水浸种12小时沥干后播种。按行株距13×5cm开沟点播,深1~2cm,每亩用种量1~2kg。播后覆细土或盖草木灰,再盖草、浇水。幼苗出土后揭草,搭有荫棚,荫蔽度70%~80%。注意松土除草,施稀薄人畜粪水或尿素2~3次。冬季和早春,应增加覆盖物,防止冻害。当幼苗50cm时,可出圃定植。亦可在8~9月或3~4月分株繁殖,截取带1~2个嫩根状茎的壮苗定植。定植,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但以3~4月春季为好。一般采用穴栽,株行距各0.7~1m,穴深12~15cm,长方形,每穴栽1株,栽后覆盖松土,浇水定根,并盖草保湿。每年开花前和收果后进行除草,并用堆肥、厩肥和过磷酸钙肥追施2~3次,培土壅根。生长期中,注意荫蔽度的调整,开花结实的植株以50%~60%的荫蔽度为宜。阳春砂自然结实率甚低,必须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将花粉抹到柱头孔上。收果后进行修剪,割去枯、弱、病残苗,利于花果生长。病害有苗疫病、叶斑病和果疫病,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1140波尔多液防治。虫害钻心虫,在成虫产卵盛期喷洒40%乐果乳剂1000倍液。

采集:砂仁在果将熟时剪下果穗,置竹帘或草席上用微火烘至半天,趁热喷冷水一次,使其骤然收缩,从而果皮和种子团紧密结合,或于果实快干时上覆樟树叶,继用微火(多用砻糠或木炭)烘干,使香气更为浓郁。药材主产于广东的阳春、阳江、罗定、信宜、茂名、恩平、徐闻,广西的东兴、龙津、宁明、龙州和云南南部。缩砂亦在果熟时采摘果穗,置竹帘或水泥地上晒干或用微火烘干。药材主产于云南南部的临沧、文山、景洪。

鉴别

性状:①砂仁蒴果椭圆形,长1~2cm,直径1~1.5cm;表面深棕色,具不明显的钝三棱,3~7个着生在果轴上,有短刺状突起,柔软而脆,易断,手触无刺痛感,纵向棱线状维管束隐约可见,顶端有突起的花被残基,基部有果柄痕或连有总果柄。果皮薄,易纵向开裂,果实3室,每室有种子6~15粒,集结成团,种子团长圆形,具钝三棱,长0.8~1.8cm,直径0.8~1.2cm。种子不规则多面形、卵形或长块状,有棱,长约3mm,直径2mm;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种皮深棕色或紫红色,表面有不规则皱纹,背面平坦,略小一端的侧面或斜面有凹陷的种脐,种脊沿腹面成一纵沟,到合点处略为展宽。气芳香而浓烈,味辛。 ②缩砂蒴果类圆形,长1.5~2cm,直径1~1.5cm;表面黄棕色或棕色,有片状突起。种子团类圆球形至长圆形,长0.8~1.4cm,直径0.8~1.2cm;表面棕色或黑棕色,有的外面被一层白衣,不易脱落。散碎的种子为砂仁米,果皮为壳砂。气味略逊于阳春砂。以上两种均以个大、坚实、仁饱满、气味浓厚者为佳。

显微 ①砂仁果皮横切面:外侧呈起伏的波状突起。外果皮为1列薄壁细胞,切向延长。均为薄壁组织,内侧有维管束排列成一轮,维管束外侧有纤维,导管少。内果皮为1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 种子横切面:假种皮为长形的薄壁细胞。种皮表皮细胞1列,径向延长;下皮细胞1列,切向延长,充满棕色色素;油细胞1列,切向延长;再内为色素层,细胞2~3列。内种皮为1列栅状厚壁细胞,深棕色,内壁及侧壁极厚,胞腔小,内含硅质块。外胚乳细胞淀粉粒,并有草酸钙方晶;内胚乳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23页.图14) 种子粉末:红灰色或灰棕色。 1)种皮表皮细胞淡黄色或鲜黄色,表面观长条形,直径9~54μm,长至216μm,壁厚3~5μm,非木化。 2)下皮细胞棕黄或棕红色,常与种皮表皮细胞上下层垂直排列,类长方形或类长圆形,直径14~29μm,长45~90μm,含棕色或红棕色物,易破碎成色素块。 3)油细胞1列,类长方形,径向约至36μm,切向约至90μm。4)色素层细胞皱缩,含红棕色或深棕色物。 5)草酸钙簇晶存在于色素细胞或假种皮细胞中,直径约至30μm。 6)内种皮厚壁细胞黄棕色或棕色,表面观多角形,直径13~22μm,壁厚,非木化,胞腔内含硅质块,直径9~18μm;断面观细胞排成栅状,径向29~45μm,切向11~27μm,外壁薄,内壁极厚,胞腔位于上端,内含硅质块。 7)外胚乳细胞类长方形,充满由细小淀粉粒集结成的淀粉团,淀粉粒直径2~7μm,有的淀粉团中包埋有细小方晶。 8)草酸钙方晶,存在于外胚乳、色素层、假种皮细胞中,直径2~14μm。此外,假种皮细胞狭长,内胚乳及胚薄壁细胞含细小糊粉粒,并含脂肪油滴。(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549页.图268) ②缩砂仁粉末:红灰色。 1)种皮表皮细胞黄色或鲜黄色,直径18~36μm,长至320μm。 2)下皮细胞直径11~41μm,长45~81μm。 3)油细胞类方形,径向约至36μm,切向约至46μm。 4)色素层细胞含棕红色或深棕色物。 5)草酸钙簇晶存在于色素细胞或假种皮细胞中,直径32~49μm。内种皮厚壁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直径9~25μm,胞腔内含硅质块,直径5~16μm;断面观细胞径向18~36μm,切向10~25μm。(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551页 图269)

理化:①取样品适量,用水蒸馏,提取的挥发油加无水硫酸钠脱水后,点干胶硅G板上,以樟脑、芳樟醇、1,8-桉油素为对照,以石油醚-乙酸乙酯(85·15)为展开剂,展距17cm,喷10%磷钼酸乙醇液,斑点均呈蓝黑色。(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24页.图15) ②取样品粉末适量,用水蒸馏,提取的挥发油加无水硫酸钠脱水后,点于硅胶G板上,以樟脑、醋酸龙脑酯、橙花醇、芳樟醇为对照,以正己烷-乙酸乙酯(85∶15)为展开剂,展开后,用1%香荚兰素的硫酸液显色;亦可用环己烷作展开剂。(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453页.图362-2) ③取样品粉末适量,用挥发油测定器提取挥发油,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后,点于中性氧化铝板上,以龙脑为对照,以石油醚-乙酸乙酯(95·5)为展开剂,展开后,喷浓硫酸,加热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454页.图362-3)

加工炮制:取净砂仁,用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芳香醇、橙花叔醇和乙酸龙脑酯[1]。精油含α-侧柏烯(α-Thujene)、β-蒎烯(β-Pinene)、月桂烯(Myrc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罗勒烯(Ocimene)、柠檬烯(Limonene)、蒈烯-4(δ-3-△4-Carene)、别罗勒烯(Alloocimene)、芳樟醇(Linalool)、樟脑(Camphor)、异龙脑(Iso-borneol)、龙脑(Borneol)、甲酸龙脑酯(Bornyl formate)、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β-榄香烯(β-Elemene)、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β-香柠檬烯(β-Bergamotene)、β-金合欢烯(β-Farnesene)、蛇麻烯(Humulene)、γ-依兰油烯(γ-Muurolene)、γ-榄香烯(γ-Elemene)、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α-金合欢烯(α-Farnesene)、γ-毕澄茄烯(γ-Cadinene)、檀香烯(Santalol),棕榈酸(Palmitic acid)[2]

参考文献

[1] 云南植物研究 1989;11(3):361。
[2] 中草药 1989;20(8):5。

本文标签: 砂仁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