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昏迷是重型肝炎或肝硬变并发的神经系统症状,重型肝炎发生肝昏迷的机理,多数学者认为与氨中毒、假性神经递质的形成、脑水肿、低血糖、氨基酸代谢紊乱、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以出血、感染有关。临床表现为随着病情恶化出现精神异常、失眠、嗜睡、反应迟钝、无意识动作或兴奋不安、烦躁、谵妄以及发生脑于功能抑制。可出现小脑震颤、扑击样震颤、肌阵挛、踝阵挛、深浅反射减弱或消失。根据昏迷程度,临床分为5级。肝昏迷发生的诱因很多,发病机理复杂,在防治肝昏迷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严密注意出血倾向,随时检测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及凝血酶原值及活动度,掌握动态变化,防止凝血因子的衰减。补充维生素C和K,输鲜血或新鲜血浆补充凝血因子。其方法:维生素C3~5克,维生素K150毫克加10%葡萄糖液内静滴,每日一次。输鲜血或血浆200~300毫升,每日或隔日一次。有条件者可输入凝血酶原复合物,每日3克,溶于10%葡葡糖液中静滴。
2.防治合并感染,避免并发细菌、霉菌和其他病毒感染。新霉素0.5克,每日4次口服,灭滴灵0.2克,每日4次,氟咂酸、吡哌酸也可使用。抑制肠道内细菌繁殖,防止肠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含氮物质发生分解,从而减少肠内氨类物质的形成和吸收。对于已发生的肺部、肠道、泌尿道感染、腹膜炎和败血症,应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3.对大量腹水病人,处理腹水应注意,出现明显压迫症状,循环障碍时才放腹水。一般放腹水前或过程中先补充白蛋白、高渗糖,或输鲜血,放腹水量1~2升/次,以缓解压迫症状,改善循环。放腹水过程中应防止腹腔感染,还应防止放腹水过急引起晕厥及入肝血骤降而加速肝细胞坏死,促使肝昏迷发生。
4.禁用麻醉、安眼药。患者肝昏迷前烦躁时,可给予非那根、莨著类药物,必要时可口服水合氯醛或灌肠。用法是非那根25毫克肌注,必要时隔8小时重复使用。东莨菪碱0.3毫克静注,必要时可重复使用,总量每日不超出1.2毫克。654-210毫克肌注或静注,据病情可重复使用。
5.注意预防,减少肠道内毒素和肠道含氮物质的产生和吸收。
(1)限制蛋白质摄入,减少氨与胺类的产生。
(2)酸化肠道,以抑制肠道细菌、毒素的产生,促进氨的徘泄。可日服乳果糖15毫升,l日3次,也可用食醋灌肠(生理盐水100毫升或温白开水100毫升,食醋3毫升)。
(3)清洁肠道,以杀灭肠道细菌。可口服庆大霉素8万单位,每日2次;口服新霉素,每次0.5克,每日4次,氟哌酸、吡哌酸、卡那霉素灭滴灵也可使用。
6.禁用氯化按,水解蛋白及醋氮酰胺等使氨增高的药物。
7.有昏迷前期症状者,宜早使用降低血氨的药物和清除假性神经介质的药物。
(1)促进氨的排泄。根据病情选用以下药物:①精氨酸每日15~20克加液体中静滴。②乙酰谷酰胺600~900毫克加液体中静滴。③有酸中毒或血中钾、钠偏低者,每日可用谷氨酸钠60毫升,谷氨酸钾20毫升加液体中静脉点滴。低钙时,也可每日用谷氨酸钙10~20毫升加液体静滴。④γ-氨酪酸1~4克加入液体中静滴,注意测血压掌握适宜速度滴入。
(2)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及时检查血中电解质,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补充和纠正。
(3)防止缺氧及低血钾、脑水肿的发生。一旦出现脑水肿时,严格按照脑水肿的处理原则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