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菌素的药理

医药知识2023-02-10 04:31:17百科知识库

粘菌素的药理

粘菌素的药理

1.药效学

·作用机制 本药属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为一复合体,是从产孢子的多粘杆菌培养滤液中分离出的一组抗生素。有A、B、C、D、E五种不同的结构,由不同的菌株产生。多粘菌素A、C和D毒性较大,已淘汰,临床常用者为多粘菌素B和多粘菌素E(即粘菌素)。

粘菌素抗菌作用机制主要是作用于细菌细胞膜,使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起杀菌作用。当本药与细菌细胞膜接触时,其亲水基团与细胞外膜磷脂上的磷酸形成复合物,而亲脂链则可立即插入膜内脂肪链之间,因而解聚细胞膜结构,导致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菌细胞内的重要物质外漏而造成细胞死亡。另外,粘菌素进入细菌细胞质后,也影响核质和核糖体的功能。

粘菌素为慢效杀菌剂,对生长繁殖期和静止期细菌均有杀菌作用。粘菌素的抗菌谱与多粘菌素B相似,但抗菌活性稍弱于后者。

·抗菌谱 粘菌素属窄谱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变形杆菌属除外)具有较强抗菌活性。其抗菌谱包括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真杆菌属、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及除脆弱类杆菌外的其它类杆菌。

沙雷菌属、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属、布鲁菌属、霍乱埃尔托型以及所有革兰阳性球菌均对粘菌素耐药。

2.药动学

粘菌素口服很少吸收,皮肤创面也不易吸收。肌内注射后血药浓度也较低。成人肌内注射本药甲烷磺酸盐,2小时后达血药峰浓度。儿童单剂肌内注射本药甲烷磺酸盐2.5mg/kg,1-2小时后达血药峰浓度,约为5-7mg/L。药物吸收后在肝、脑、心、肌肉和肺组织中有一定的分布(在肺、肾、肝及脑组织中的浓度比多粘菌素B高),本药分子量相对较大,不易渗入胸腔、关节腔和感染灶内,也难以透入脑脊液中。

本药蛋白结合率较低。成人消除半衰期约为6小时,儿童消除半衰期约为1.6-2.7小时;肾功能不全时,半衰期可延长。药物在体内代谢缓慢,主要经肾脏排泄,肾排泄率可达60%。但给药后12小时内仅有0.1%经尿液排出,随后才逐渐增加。连续给药会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连续给药尿药浓度可达20-100mg/L)。本药不经胆汁排泄,未排泄药物在体内缓慢灭活。因粘菌素分子量较大,腹膜透析、血液透析难以消除药物。

本文标签: 药学  西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