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的药理

医药知识2023-02-10 03:28:49百科知识库

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的药理

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的药理

1.药效学

本药为氨苄西林钠与氯唑西林钠两种青霉素类药的复方制剂。其中氨苄西林钠抗菌谱广,但无抗酶能力,故临床上耐药菌株多;氯唑西林钠则具有耐酸、耐酶特性,但对不产酶葡萄球菌及各种链球菌的抗菌作用较青霉素弱。两者组合后可在抗菌谱上发挥互补作用,使本药既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有广谱杀灭作用,又对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

·作用机制 氨苄西林与氯唑西林的抗菌作用机制均与青霉素G相似,系通过与细菌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抗菌作用。

·抗菌谱 氨苄西林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酶葡萄球菌具有较强抗菌作用,对草绿色链球菌亦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肠球菌和李斯特菌属的作用优于青霉素,对白喉棒状杆菌、炭疽杆菌、放线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奈瑟菌属以及除脆弱拟杆菌外的厌氧菌均具有抗菌活性。

氯唑西林对革兰阳性球菌和奈瑟菌有抗菌活性,对葡萄球菌属(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产酶株的抗菌活性较苯唑西林强。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无效。

另外,部分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细菌也对本药敏感。

2.药动学

本药在体内分布广泛,在主要脏器中均可达有效治疗浓度。在胆汁中浓度高于血药浓度数倍;透过脑膜能力低,但脑膜发炎时,脑内可达有效浓度。

肌内注射氨苄西林钠0.5g后,0.5-1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Cmax)12mg/L,肌注后6小时血药浓度为0.5mg/L。新生儿和早产儿肌注氨苄西林钠10mg/kg和25mg/kg后,1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分别为20mg/L和60mg/L。静脉注射0.5g后15分钟和4小时的血药浓度分别为17mg/L和0.6mg/L。妊娠期间血药浓度明显低于非妊娠期。

氨苄西林吸收后在体内分布广泛,胸腹水、关节腔积液、房水、乳汁中均有相当量的药物浓度,肺部感染病人的支气管分泌液中浓度为同期血药浓度的1/50。伤寒带菌者胆汁中浓度平均为血药浓度的3倍多,最高可达17.8倍。正常脑脊液中仅含少量药物,但在脑膜发炎时药物浓度可明显增加。细菌性脑膜炎患者每日静脉注射150mg/kg,前3日脑脊液中浓度可达2.9mg/L,以后随炎症减轻而降低。氨苄西林也可透过胎盘屏障,在羊水中达到一定浓度。

氨苄西林少量在肝脏代谢,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0%。半衰期为1-1.5小时,新生儿半衰期为1.7-4小时,肾功能不全患者可延长至7-20小时。肌内注射及静脉注射24小时后自尿中分别排出50%和70%,少量经胆汁排泄;静脉滴注后,约62%自尿中排出,胆汁排出约6%。可经血液透析清除,但不能经腹膜透析清除。

肌注氯唑西林钠0.5g,0.5小时达Cmax(约为15mg/L)。连续3小时静脉滴注氯唑西林0.75g,滴注结束时和3小时后血药浓度分别为15mg/L和0.6mg/L。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能渗入急性骨髓炎患者的骨组织、脓液和关节腔积液中,在胸腔积液中也有较高浓度。可透过胎盘屏障,但难以透过正常的血-脑脊液屏障。半衰期为0.5-1.1小时,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自尿中排出。

本文标签: 药学  西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