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uchi
[外文]:dental caries
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牙病,牙齿硬组织脱矿物质软化,进而形成龋洞。过去,人们错误地认为是虫蛀牙齿引起,故俗称虫牙。近代微生物学和病理学的研究证明,龋齿不是虫子引起,而是细菌,主要是变链球菌和一些能产酸的细菌。龋洞可破坏整个牙冠,只残留牙根并能引起牙髓炎和根尖周炎,导致严重的牙痛和咀嚼功能障碍。自有人类以来,就有龋齿存在,但从发掘的古人类牙齿和颌骨看,龋洞不多,而牙磨损却很严重。近代人龋齿患病率明显上升,遍及世界各国,欧洲、美洲、日本的患病率均在9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儿童龋齿患病率有上升的倾向,而且充填治疗率都很低。
病因和病理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就已确证龋齿是细菌感染性疾病。若单独给无菌鼠以致龋性食物,并不诱发龋齿,只在加入有产酸能力的细菌后,才能发生龋齿。大量的研究证明,引起龋齿最重要的细菌是变链球菌,因在普通培养基中呈球形,而在葡萄糖培养基中菌体变长而得名。该菌具有集结并粘附于牙面上的能力,这对造成牙齿局部酸性增高而诱发龋齿特别重要。在有蔗糖存在时,变链球菌产生的葡聚糖有很强的粘着性,能使细菌集结成菌斑,并牢固地附着在牙面上。当菌斑与糖类食物相遇时,即产生酸,而局部pH值达到5.5以下时,牙釉质即发生脱矿物质(将变链球菌的菌斑与蔗糖一起培养,pH值可达到4~5)。目前,已可以测出吃糖后牙齿局部酸度的改变。除变链球菌以外,乳酸杆菌、放线菌等与龋齿的发生和发展也有关系,特别是粘放线菌与根面龋有关。
饮食中糖的含量与龋齿也有密切关系,大量的调查证明,某地区糖的消费量与龋齿患病率呈正比关系。世界上一些以渔猎为生的原始民族,患龋率极低,一旦改用现代精制碳水化合物为主食时,患龋率大增。在实验中以木糖醇取代蔗糖,则患龋率明显降低。糖,尤其是蔗糖,是细菌酵解成酸的主要基质。总之,龋齿病因可总结为3个环节的交互作用,即细菌、糖类食物和易感的牙面。所谓易感牙面系指牙面解剖位置易使菌斑滞留,化学结构缺乏抗酸、抗龋的能力。 3个环重叠处则形成龋齿,若使三环因素强度缩减,达到不能相互重叠的程度,或设法除掉三环中的一环,则可预防龋齿的发生(图1)。
龋齿的破坏从牙齿表面开始,向心性地进行。牙釉质是人体最硬的组织,无机物含量占97%,由羟磷灰石结晶构成。牙面某一局部菌斑产生的酸,通过釉质表层晶粒间微隙进入釉质,并向周围扩散,使矿物结晶破坏,并形成许多微孔,这些现象只能用电镜看到。病变进一步发展,微孔融合扩大,破坏加重,坚硬的组织终于崩溃,而形成肉眼可见的龋洞。龋病变穿透牙釉质达到牙本质后,可迅速扩展,细菌可进入牙本质小管,并引起牙髓反应,首先在髓腔壁上形成继发性牙本质,这对牙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若病变继续发展,则可穿透继发性牙本质而引起牙髓炎(图2)。
临床表现开始无症状,待侵及牙本质时,才有不适感。主要表现为激发痛,即当刺激接触龋齿时感到疼痛,刺激除去,痛即消失。首先是对化学性刺激敏感,吃糖时,感到一阵渗入到牙内的酸痛。再发展,则对温度性刺激特别是冷水敏感。更严重时可引起牙髓炎,不仅有激发痛,而且有自发痛(不给任何刺激,也会自动作痛),这时必须进行牙髓处理。
诊断在足够的光线下,借助口镜的反光和探针的探查可发现龋齿。确诊的依据是肉眼看到龋洞,或用探针发现牙邻接面的龋洞。有时邻面龋要靠 X射线照相来发现,龋坏处因脱矿而在X射线相片上表现为透射区。龋齿的诊断标准分为5度(图3)。第1度:浅龋,破坏主要在釉质内;第2度:中龋,破坏在牙本质浅层;第3度:深龋,破坏在牙本质深层,尚未引起牙髓病及根尖病;第4度:深龋残冠,已引起牙髓病及根尖病:第5度:残根,存在根尖周围感染。
治疗和预防龋齿的治疗已发展成专门的学科,即牙体学和牙髓学。现代有了超速涡轮牙钻和变速电机,可自由地切割牙齿,彻底地除去龋洞中的腐质,并制备各种洞形,以适合于不同的充填(即补牙)材料。永久性的补牙材料有银汞合金和复合树脂。银汞合金以银粉为主,配以锡、铜、锌粉,用时以水银调成膏状,有可塑性,充填后数小时初步变硬,但须经24小时才能完全硬化,耐受咀嚼。复合树脂是在有机树脂内混入经过处理的无机填料,如石英粉、小玻璃球等,现也有光敏固化的树脂。复合树脂颜色非常接近真牙,所以特别适合于前牙充填。还有一些粘固粉(水门汀)类,是半永久性充填材料。对于牙冠破坏较大,且已除去牙髓的无髓牙,用金属铸造的嵌体或人造冠修复更为理想,可防牙齿碎裂。
世界卫生组织1983年已确立的预防龋齿方法有:
(1)全身性应用氟化物。居民和学校饮水氟化,口服氟片,食盐氟化。此法在许多国家应用后已取得明显效果,龋齿患病率比原来下降约60%。
(2)局部应用氟化物。专业人员涂氟,群众自身用氟,如用氟化物含漱、使用含氟牙膏等,效果接近于全身性用氟。
(3)窝沟封闭。用粘性塑料涂布于刚萌出恒牙的窝沟,以防止从此处开始龋坏,此法效果肯定,但需经训练的人员操作。
(4)控制含糖食物及饮料。清除粘附在牙上的糖类食物。
(5)加强口腔卫生,讲究刷牙方法和使用牙线或牙签剔除牙间隙的菌斑。
龋齿是以变链球菌为主的感染性疾病,有可能在将来利用疫苗,使牙齿刚萌出就受到保护。动物实验已经证明,免疫过的动物与对照组相比患病率较低。给动物注射菌苗能导致唾液抗体IgA的形成和血清抗体IgG的升高,升高的血清抗体又能渗到牙龈沟中。唾液抗体能阻止链球菌在牙菌斑中聚集,并能抑制细菌代谢,减弱细菌的粘附能力,甚至使细菌溶解,从而减少细菌的致龋作用。但是,龋齿病原菌不只一种,而且注射疫苗后虽能产生高效价的血清抗体反应,但缺乏慢性持久的反应,对变链球菌的聚集长期影响如何很难确定,链球菌疫苗还有引起肾炎和加重心内膜炎的危险。所以,免疫学的防龋方法虽有前途,但目前仍是尚未确立的防龋方法。
参考文章
- 龋齿宁含片药学
- 龋齿有哪些症状?口腔科
- 为什么有些食物能抗龋齿?饮食
- 为什么龋齿患者不能食用糖?饮食
- 为什么龋齿患者不能食用芥菜?饮食
- 龋齿需要治疗吗?口腔科
- 怎样治疗龋齿口腔科
- 怎样才能早期发现龋齿?口腔科
- 为什么龋齿患者不能食用酸性食物?饮食
- 怎样预防龋齿的发生?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