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五行归类,一是生克乘侮。
(1)对事物的五行分类:这是一种“取类比象”的方法,逻辑学上叫“类比”。因为是以某一点相似之处加以归类,不一定能真正反映内在联系。但是,《控制论》中的“同构系统”的概念就具有类比、模拟的意义,并认为“同构”概念“是对研究工作者最有用的而又最实际的一种帮助”。同样,仿生学亦是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研究的。对五行分类法不应全盘否定,今后借助这种类比的启发,也许能发现一些规律性的联系。古人观察到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密切联系,从中探求致病因素及诊断治疗方法,因此五行归类就概括了如下几方面的关系:人体脏腑及其他各部分的关系;六淫和七情等致病因素与人体脏腑的关系;药物等的性味、色泽与人体的关系等等。
(2)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这部分内容的价值在于有更多的辩证法思想。它说明了事物之间互相助长和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补充了阴阳学说的不足。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多方面的,当具体分析矛盾是怎样对立又怎样统一时,五行学说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方法。这种多因素的关系,以生、克的矛盾来谈,可概括为生我、克我、我生、我克四种关系,这就必然联系着五个方面,即五行的模式。因此“五行”不一定就是“框框”。
所谓相生,即滋生、助长之意;相克,即克伐、制约之意。五行的生克关系,如右图所示。
《类经图翼》载:“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在相生相克中维持动态的平衡,这在人体,就是正常的生理状态。如因某种原因造成某一“行”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这种平衡,对人体来说,就是病理状态,这时的生克关系就变成了乘侮关系。“乘”是乘虚侵袭之意,即被克一方不及(虚),造成克制太过;“侮”是恃强凌弱之意,也就是被克一方太过,反而“欺侮”主克的一方,即反克的意思。但是五行生克图是一种稳定机制的模式图,通过“五行胜复”这种复杂的反馈联系,会自动重新建立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