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对方剂是如何分类的?

医药知识2023-02-09 16:13:53百科知识库

《内经》对方剂是如何分类的?

经文提出了大、小、缓、急、奇、偶(重)、反佐等方剂的分类:

  (1)大方:即药味多而药量小的方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又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

  (2)小方:即药味少而药量多的方剂。依据同上。

  (3)奇方:“君一臣二”、“君二臣三”等,即由单数药味组成之方。经文指出病在上、在外者宜用奇方治疗。

  (4)偶方:“君二臣四”、“君二臣六”等,即由偶数药味组成之方。经文指出病在下在内者,宜用偶方治疗。

  (5)缓方:“缓则气味薄”,即药性为和缓之方。临床上主要适用于人体上部的病变。如经文说“补上治上制以缓”。因缓方选药气味均薄,故药性主升,药力和缓,恰至病所。

  (6)急方:“急则气味厚”,即药性峻急之方。临床上主要适用于人体下部的病变,如经文说“补下治下治以急”,因为急方选药气味均厚,故药性主降,药力峻急,能直达病所。

  (7)反佐:“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即主方内反佐以与病情寒热性质相同之药,以治寒热真假而易格拒之疾。

  根据经文所提出的方剂分类,后世归纳为“七方”,这些不同方剂的组方原则,为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标签: 中医中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