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别名水玉、地文、和姑、害田、示姑、羊眼半夏、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老和尚头、老鸹头、地巴豆、无心菜根、老鸹眼、地雷公、狗芋头),味辛;性温;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小编整理出含有半夏的处方共4729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4081~4140共60个。
处方1、清痰丸处方苍术60克 香附45克 瓜蒌仁 半夏各30克 黄连 黄芩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胃化痰。治吞酸嘈杂。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茶清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2、内消散处方陈皮 半夏(姜制)白茯苓(去皮)枳实(去瓤,麸炒)山楂肉 神曲(炒)砂仁 香附 三 棱 莪术 干生姜
功能主治治过食生冷硬物,脾不能运,呕吐痞满胀痛,饮食少思。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处方3、丁香半夏丸处方丁香(不见火)30克 干姜(炮)半夏(汤泡七次)橘红各60克 白术4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胃有宿寒,呕吐吞酸。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淡姜汤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4、沉香天麻汤处方沉香 川乌(炮,去皮)益智仁各6克 甘草4.5克(炙)姜屑4.5克 独活12克 羌活15克 天麻 黑附子(炮,去皮)半夏(泡)防风各9克 当归4.5克
制法上十二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小儿因恐惧发搐,痰涎壅盛,目多白睛,项背强急,喉中有声,行步动作,神思如痴,脉沉弦而急。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硬物,及寒处坐卧。
摘录《卫生宝鉴》卷九
处方5、半解汤处方白芍30克 柴胡6克 当归9克 川芎15克 甘草3克 蔓荆子3克 半夏3克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活血祛风。主治郁气不宣,风邪外袭,半边头痛,多在左边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二
处方6、豆蔻橘红散处方丁香30克 木香30克 白豆蔻仁 人参(去芦头)白术 厚朴(生姜汁制)神曲(炒,)干姜(炮)半夏曲 陈橘皮(去白)甘草(炙)藿香叶(去土)各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脾养胃,消食和中。主脾胃虚弱,食谷不消,泄泻,呕吐,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同煎至105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处方7、法制竹沥丸处方陈皮(去白)白术(炒)白茯苓各90克 炙甘草 半夏曲 贝母 枳壳 神曲(炒)桔梗 黄芩各90克 玄明粉30克 香附子(制)30克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以竹沥250毫升,入姜汁、酒各80毫升和匀,拌诸药,日中晒干,仍依法入竹沥、姜汁,拌晒七次为度;磨罗为细末,滴水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清热降火,化痰止嗽。主痰火劳嗽,呕恶不欲食。
用法用量食后或临卧时白汤送下80丸,三日便见效验。久病者七日效,疲者一月痊愈。
摘录《古今医统》卷四十三
处方8、医痫丸处方生白附子40g 天南星(制)80g 半夏(制)80g 猪牙皂400g 僵蚕(炒)80g 乌梢蛇(制)80g 蜈蚣2g 全蝎16g 白矾120g 雄黄12g 朱砂16g
性状为棕色至棕褐色的水丸;味咸、涩、辛。
炮制上十一味,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生白附子等九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定痫止搐。用于诸痫时发,二目上窜,口吐涎沫,抽搐昏迷。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g,一日2~3次;小儿酌减。
注意本品含毒性药,不宜多服;孕妇禁用。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9、半瓜丸处方半夏 瓜萎仁各150克 贝母 桔梗各60克 枳亮45克 知母30克
制法上药为末,生姜汁浸蒸饼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止嗽。主治痰嗽。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姜汤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10、大半夏汤处方半夏9克(洗,完用)人参6克 白蜜20毫升
功能主治补中降逆。主胃反呕吐,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
用法用量上三味,用水1.2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500毫升,温服200毫升,余份再服。
备注方中半夏降逆止呕,人参补虚益胃,白蜜甘润缓中。三药合用,共奏补中降逆之功。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11、枳实参朴汤处方白术20克,人参6克(先煎),茯苓12克,枳实10克,陈皮10克,半夏曲10克,川厚朴10克,莱菔子10克,槟榔10克,砂仁5克,黄连5克,干姜5克,炒麦芽15克,炙甘草3克。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理气消导。主脾虚气陷。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王校方
处方12、柴平汤处方银柴胡6克 黄芩4.5克 人参(去芦)半夏(汤泡七次)各3克 甘草1.5克 陈皮3.6克 苍术(泔浸)4.5克 厚朴(姜制)3克
功能主治和解少阳,祛温和胃。主湿疟,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脉濡。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红枣2枚,煎至320毫升,来发先服。疟发于午前为阳,属气虚,加白术(土炒)2.4克,白茯苓(去皮)2.1克;发于午后为阴,属血虚,加当归(酒浸)2.7克,川芎2.1克;发于午前,延及午后,此气血两虚,上四味俱加;食积,加神曲(炒)2.4克,麦芽(炒)2.1克,山楂3克,枳实(麸炒)3克。
摘录《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三引《宦邸便方》
处方13、集宝疗痹膏处方川乌 草乌 南星 半夏 当归 红花 羌活 独活 大黄 桃仁各12克 山甲30克 白芷15克 肉桂30克 麻油500克 葱汁150毫升 姜汁150毫升 松香500克 陀僧60克 硫黄250克
制法上药十九味,共煎至药枯,去滓取油,加乳香、没药、血竭、胡椒、樟冰、细辛、牙皂末各6克,若加商陆根、凤仙、闹羊花、鲜烟叶、鲜蒜、鲜稀莶等汁更妙。搅匀收膏。
功能主治逐寒祛湿,活血止痛。治风寒湿痹,骨节疼痛;历节痛风,痿痹麻木;鹤膝风、漏肩风等。并治跌扑闪挫,阴证无名肿毒未破者。
用法用量烘热外贴患处。
摘录《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
处方14、湿郁汤处方苍术9克 白术 香附 橘红 厚朴(姜汁炒)半夏(制)白茯苓 抚芎 羌活 独活各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治因雨露所袭,或岚气所侵,或坐卧湿地,或汗出衣衫,皆为湿郁,其状身重而痛,倦怠嗜卧,遇阴寒则发,脉沉而细缓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二
处方15、旋覆汤处方旋覆花、五味子、前胡、麻黄(去节)、赤芍药、半夏僸、杏仁(去皮.尖.麸炒)、茯苓(去皮)、甘草(炙)、荆芥(去梗),各等分。
炮制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产后伤风,感寒,暑湿,咳嗽喘满,痰涎壅塞,坐卧不宁。
用法用量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6、半豆饮子处方半夏 白豆蔻 苍术 干姜 藿香 陈皮 归尾 川芎 人参 白术 甘草 猪苓 砂仁 莲子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健脾和胃。主治产后脏腑虚损,触冒风冷,阴阳不和,饮食失调,或冷或热,致成上吐下泻,肚腹疼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处方17、金沸草散处方荆芥穗120克 旋复花90克 前胡90克 半夏30克(洗净,姜汁浸)赤芍药30克 麻黄(去节)90克 甘草30克
制法上药七味同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目昏痛,颈项强急,肢体烦疼,胸膈满闷,咳嗽喘满,痰涎不利,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人生姜、大枣,同煎至90毫升,热服。如汗出,并三服。有寒气则出汗,如风盛则解利。
摘录《博济方》卷一
处方18、辰砂半夏圆处方五灵脂(微炒.用酒研飞.去砂土)、朱砂(研飞),各一两;葶苈(水淘净.日干.别杵成膏)、杏仁(汤浸.去皮.尖及双仁.麸炒.别杵成膏)、半夏(汤浸七次.去滑.焙干),各半两。
炮制上为末,入研药匀,以生姜汁煮面和圆,如小麻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肺壅痰实,咳嗽喘急,胸膈痞满,心忪烦闷,痰涎不利,呀呷有声。
用法用量每服五圆至七圆,淡生姜汤下,食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9、清脾汤别名清脾饮子(《保婴撮要》卷七)、清脾饮(《济阴纲目》卷九)。
处方青皮(去白)厚朴(姜制炒)白术 草果仁 柴胡(去芦)茯苓(去皮)半夏(汤泡七次)黄芩 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叹咀。
功能主治祛痰除湿,和胃截疟。治瘅疟,脉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膈满能食,口苦舌千,心烦口渴,小便黄赤,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20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20、大半夏汤处方半夏9克 人参6克 白蜜20毫升 白术3克 生姜9克
制法上五味,叹咀。
功能主治主胃反不能受食,食已即吐者。
用法用量用水500毫升,和蜜扬之200~300下,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处方21、藿香养胃汤处方藿香 白术 白茯苓 神曲(炒)乌药(去木)缩砂仁 薏苡仁(炒)半夏曲 人参各15克 荜澄茄 甘草(炙)各11克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胃虚不食,宗筋失养,四肢痿弱,不能行立,遂成痿躄。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枚,同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
处方22、丁香五套丸别名五套丸(《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南星(每个切作十数块。同半夏先用水浸三日,每日易水,次用白矾60克,研碎,调人水内,再浸三日,洗净,焙干)半夏(切破)各60克 干姜(炮)白术 良姜 茯苓各30克 丁香(不见火)木香 青皮 陈皮(去白)各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另用神曲30克,大麦蘖60克,同研取末,打糊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消饮化食。主脾胃虚弱,痰饮内停,聚于胸膈,头目昏眩,胸膈胀满,咳嗽气急,呕吐腹疼;或伏于中脘,臂疼不举,腰腿沉重,脘腹虚满,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温熟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处方23、藿香正气散处方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去皮)各30克 半夏曲 白术 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60克 藿香(去土)90克 甘草(炙)75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等。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同煎至100毫升,热服。如欲出汗,覆盖衣被。
备注方中藿香芳香化温,和中止呕,并能发散风寒,紫苏、白芷辛香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兼可芳香化浊;厚朴、陈皮、半夏曲行气燥湿,和中消滞;白术、茯苓健脾去湿;大腹皮行气利温;桔梗宜肺利膈;生姜、大枣、甘草调合脾胃,且和药性。诸药合用,共成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24、半附汤处方生附子 半夏各7.5克 生姜10片
功能主治温胃化痰。主治胃冷生痰,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或加木香少许尤妙。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25、灵宝丹别名归命丹、返魂丹
处方硫黄(打如皂荚子大.绢袋盛.以无灰酒煮三伏时.取出研如粉)一两,自然铜(打碎.研细如粉)一两,雄黄(打如皂荚子大.绢袋盛.以米醋煮三伏时.取出研如粉)一两,光明砂(打如皂荚子大.绢袋盛.以荞麦灰汁煮三伏时.取出研如粉)一两半。上四味,用一有盖瓷瓶子,先以金箔三片铺于瓶子底上,便入硫黄,又以金箔两片盖之,次入雄黄,又金箔两片盖之。次入朱砂,又金箔两片盖之,次入自然铜,又金箔三片盖之。以瓶子盖合却,不用固济,于灰池内坐瓶子令稳,以火养三日三夜。第一日,用熟炭火半斤,围瓶子三寸,第二日,用熟火十两,去瓶子二寸半,第三日,用火一斤,去瓶子二寸,以火尽为度。候冷,取药出瓶子,以纸三重裹药,於净湿土中培至来旦取出,更研令细。磁石(烧.以醋淬二十遍.捣罗.研如粉)、紫石英(研如粉)、阳起石(研如粉)、长理石(研如粉),各三分。上四味,用一有盖瓷瓶子,先入磁石,次入阳起石,次入长理石,次入紫石英。其所入金箔,一依前法,重重入之,以盖子合其口,不固济。用火养三日三夜,第一日,用熟炭火一斤,去瓶子三寸。第二日,用火半称,去瓶子二寸半,第三日,用火半称,去瓶子二寸。一日至夜,任火自消。候冷。取出药,用纸裹,入湿土中培至来旦取出,更研令极细。虎胫骨(酒涂.炙令黄)、腽肭脐(酒刷.微炙)、龙齿、龙脑、麝香、牛黄,上六味,各一两,捣罗为末,更细研如粉。钟乳十两(绢袋盛。先以长流水煮半日,弃其水,别用五斗,煎取一斗,煮诸草药。留钟乳水三合,磨生犀角三分)。天麻(去苗)、远志(去心)、仙灵脾、巴戟乌蛇(酒浸.微炙.去皮、骨用肉)、苦参,各一两一分。已上七味,捣为粗散,以前钟乳水一斗,煎至七升,用生绢滤去滓澄清。肉桂(去粗皮)、鹿茸(去毛.酥炙微黄)、木香、肉豆蔻各一两半。延胡索、胡桐律,各三分。已上六味,捣粗罗为末,以前钟乳汁七升,煎至四升,以生绢泸去滓澄清。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当归(去苗),各一两。已上二味,捣粗罗为末,以前钟乳汁四升,煎至三升,以生绢滤去滓澄清。生地黄汁、童子小便、无灰酒各一升,皂荚仁(打.罗如粉)一两半,上件地黄汁等,合前药汁,都计六升。内银锅中,于静室内,以文武慢火养至一升。下金石药末在内,以柳木篦搅,勿令住手,看稀稠得所,去火。然後入牛黄等六物,搅令极匀,即下皂荚仁末,及磨了犀角水,以绵滤过,入在药内。然後乳钵内以锤令力士研三、五千研下,研讫分为三分,内一分入芒硝一两,更研匀(名破棺丹)圆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中风手足不仁,言语蹇涩。或痛连骨髓,或痹袭皮肤,瘙痒如虫行,顽痹如铁石,或多痰好睡;或健忘多嗔,血脉不行,肉色干瘦;或久在床枕,起便须人,语涩面浮,惟觉不健;或偶萦疾苦,卒暴而终,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凡治风病及扑伤肢节,不问轻重年月浅深,先以茶清调下红雪通中散一、二钱(方见卷之六)。须臾,以热茶投令宣泻一、两行,便依法煎生姜黑豆汤,下三粒。当以他人热手更摩所患处,须觉热彻,当觉肉内有物如火至病所。一、二百日及一年内风疾下床不得者,十服后便可行步。如患至重者,每利一度后,隔日服五粒,又住三、五日即更利,不过三十粒,平复如故。若打扑损多年,每遇天阴疼痛动不得者,可五、七服。如患风疾及扑伤肢节,十年五岁运动不能者,但依法服之,十粒便效,重者不过三十粒。有人患卒中恶暴亡者,但心头未冷,取药五粒,以醋调,摩脐中一千馀遍,当从脐四面渐暖,待眼开後,以热醋研下十圆,入口即活。如有中一切风,牙关紧急及尸厥暴亡者,以热醋研三、两圆,灌在口中,下得咽喉即活。如要常服,空心,温酒下二圆,服十粒许,寿限之内,永无风疾。此药神验,功非人智能测。
备注有三名,一名归命丹,又名返魂丹,入芒硝者名破棺丹。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6、半附理中汤处方半夏 附子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
功能主治主治妊娠胃中虚冷,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上以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温服。
摘录《产科发蒙》卷二
处方27、藿香丸处方藿香 木香各45克 半夏(汤洗去滑)60克 丁香 槟榔(锉)各23克 白术30克 荜澄茄 红豆蔻(去皮)各15克
制法上药八味,捣罗为末,酒煮面糊和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反胃吐逆,虚气上攻,心腹疼痛,多吐酸水。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橘皮汤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28、贝母散别名贝母饮(《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贝母(煨微黄)桔梗(去芦头)马兜铃 百合 款冬花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干姜(炮裂)汉防己 麻黄(去根、节)各7.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别研如膏)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小儿咳嗽,心胸痰壅,咽喉不利,少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人生姜少许,煎至75毫升,去滓温服,一日三五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处方29、桂枝半夏汤处方桂枝2.4克 半夏4.5克 茯苓9克 白术6克 贝母6克 广皮3克 芥子3克 厚朴0.3克 紫苏3克 甘草1.2克 生姜3片
功能主治治痰饮内伏,喘咳吐痰,胸满,发则寒热,腰背痛,其人振掘身瞤剧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三
处方30、桂枝四七汤处方桂枝 白芍药 半夏(制)各30克 白茯苓 厚朴(制)枳壳(制)甘草(炙)各15克 人参 紫苏各7.5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冷,内有寒邪,心腹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生姜7片,大枣2个同煎,空腹时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六
处方31、丁香半夏丸别名丁夏霍香丸(《鸡峰普济方》卷十八)、半夏丁香丸(《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处方肉豆蔻仁 木香 丁香 人参 陈皮(去白)各7.5克 藿香(叶)15克 半夏(汤浸七次,姜汁炒)9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主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呕吐恶心,吞酸噫醋,心腹痞满,胁肋刺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种剂局方》卷四
处方32、化坚二陈丸处方陈皮 半夏(制)各30克 茯苓45克 僵蚕(炒)60克 川黄连9克 甘草(生)9克
制法共为细末,荷叶熬汤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眼胞及周身痰核。
用法用量每服6克,白开水送下。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五
处方33、金珠化痰圆处方皂荚仁(炒)、天竺黄、白矾(光明者.放石.铁器内熬汁尽.放冷.研)、铅白霜(细研),各一两;半夏(汤洗七次.用生姜二两,洗.刮去皮.同捣细.作饼子.炙微黄色)四两,生白龙脑(细研)半两,辰砂(研飞)二两,金箔(为衣)二十片。
炮制上以半夏、皂荚子仁为末,与诸药同拌研匀,生姜汁煮面为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痰热,安神志,除头痛眩运,心忪恍惚,胸膈烦闷,涕唾稠粘,痰实咳嗽,咽嗌不利。
用法用量每十圆至十五圆,生姜汤下,食后,临卧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4、贝母汤处方贝母(去心,姜制)黄芩(生,去皮)干姜(生)陈皮(去白)五味子(拣)各30克 桑白皮(蜜炙)半夏(汤浸)柴胡(去苗)桂心(不见火)各15克 木香 炙甘草各7.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咳嗽日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加杏仁(去皮、尖)7个,生姜5片,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三
处方35、破积导饮丸处方槟榔 陈皮(去白)广木香 青皮(去白)枳壳(麸炒)枳实(麸炒)广茂(炮)半夏(泡七次)京三棱(炮)神曲(炒)麦蘖(炒)干生姜 茯苓(去皮)甘草(炙)泽泻各15克 牵牛(头末)6克 巴豆(去心、膜)3个(取霜)
制法上药为末,入巴豆和匀,生姜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积块坚硬,饮食不消,心下痞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姜汤下。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四
处方36、温中化痰圆处方干姜(炮)、半夏(煮),各一两;细辛(去叶.洗)、胡椒,各半两;白术(焙)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生姜汁打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停痰留饮,胸膈满闷,头眩目运,好卧减食,咳嗽呕吐,气短恶心。或饮酒过多,或引饮无度,或过伤生冷,痰涎并多,呕哕恶心,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至五十圆,汤、饮任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7、桂苓神术汤处方桂枝2.4克,茯苓9克 白术3克 茅术3克 苡仁24克 广皮3克 半夏4.5克 厚朴3克 砂仁3克 姜3片
功能主治治溢饮。水气溢于四肢,肢节作肿,身重无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三
处方38、安魂汤处方龙眼肉18克 酸枣仁(炒捣)12克 生龙骨(捣末)15克 生牡蛎(捣末)15克 清半夏9克 茯苓片9克 生赭石(轧细)12克
功能主治心中气血虚损,兼心下停有痰饮,致惊悸不眠。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39、内补黄耆汤处方黄耆 当归 芍药 干地黄 半夏各9克 茯苓 人参 桂心 远志 麦门冬 甘草 五味子 白术 泽泻各6克 干姜12克 大枣30枚
制法上十六味,哎咀。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治妇人气血两虚,身体疼痛,小腹急满,面目黄黑,不能饮食,并诸虚少气,心悸不安。
用法用量用水1.5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处方40、化坚汤处方白术(去芦)6克 茯苓(去皮)9克,当归9克 川芎4.5克 香附(炒)6克 山楂6克 枳实3克 陈皮6克 半夏(姜炒)6克 桃仁(去皮、尖)10粒 红花2.4克 莪术3克 甘草2.4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理气化瘀,消积散痞。治积聚,症瘕,痃癖,痰饮,食积,死血成块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肉积,加黄连1.8克;面积,加神曲6克;左有块,倍川芎3克;右有块,加青皮6克;饱胀,加萝卜子9克;壮人,加三棱3克;弱人,加人参9克。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41、搐鼻散别名搐鼻通天散(《医学心悟》卷六)。
处方细辛(去叶)皂角(去皮、弦)各30克 半夏(生用)15克
制法为极细末,瓷瓶收贮,勿泄气。
功能主治豁痰开窍。主中风证或诸喉证,牙关紧闭,不醒人事。
用法用量临用吹0.3~0.6克,入鼻孔中取嚏。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42、丁香半夏圆处方肉豆蔻仁、木香、丁香、人参、陈皮(去白),各一分;藿香(叶)半两,半夏(汤浸七次.姜汁炒)三两。
炮制上为细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圆,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呕吐恶心,吞酸噫醋,心腹痞满,胁肋刺痛,短气噎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生姜汤下,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3、如意丸处方枳实(去瓤)槟榔 橘红 半夏(汤泡七次)蓬术 京三棱 干姜(炮)黄连(去须)各60克 巴豆21粒(连壳用)
制法上药除巴豆外,锉如豆大,用好醋合巴豆煮干,去巴豆;余药焙,为细末,薄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宿食。两胁胀满,心腹疼痛,噫宿腐气;霍乱吐泻,米谷不消,脓血相杂。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加至15丸,食后临卧时茶清或姜汤送服。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44、藿香散处方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甘草(炙)、半夏(切作四片.姜汁浸一宿.以粟炒黄)、藿香叶,各一两;陈皮(去白)半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温脾胃,化痰饮,消宿冷,止呕吐。治胸膈痞满,腹胁胀痛,短气噎闷,咳呕痰水,噎醋吞酸,哕逆恶心,及治山岚瘴气。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一枚,同煎七分,去滓,热服,不计时候,日二、三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5、木香煮散处方木香 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白术 半夏(汤洗七遍,炒)厚朴(去粗皮,入生姜7.5克同捣,炒干)各7.5克 干姜(炮)桂(去粗皮)枳实(去瓤,麸炒)甘草(炙,锉)各15克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0克 槟榔(锉)1枚 草豆蔻(去皮)2枚 诃黎勒(煨,去核)5枚
制法上十四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不能饮食,心胸痞闷,口淡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46、降气汤处方紫苏叶(去梗)四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半夏(汤洗七次.去滑)、川当归(去芦)、前胡(去芦.洗)、甘草,各三两;陈皮(去白)三两半。
炮制上为俰咀。
功能主治治中不快,心腹胀满,阴阳壅滞,气不升降,胸膈噎塞,喘促短气,干哕烦满,咳嗽痰涎,口中无味,嗜卧减食,宿寒留饮,停积不消,胁下支结,常觉妨闷。专治脚气上冲,心腹坚满,肢体浮肿,有妨饮食。常服消痰饮,散滞气,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至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7、蛤蚧救喘丹处方人参60克 熟地60克 麦冬9克 肉桂3克 苏子6克 蛤蚧6克 半夏0.9克
功能主治补气救脱,降逆平喘。治产后气喘,气血将脱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十二
处方48、和气汤处方木香 紫苏 槟榔 陈皮 半夏 香附 青皮 甘草 乳香 没药
功能主治治任脉病,腹中有气如指,上抢心,拘急不得俯仰。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一
处方49、泻胆汤处方半夏90克(汤洗去滑)生地黄150克 酸枣仁75克 黄芩30克 远志(去心,姜汁合炒)茯苓各60克 甘草(炙)30克
功能主治治胆实热,反洒洒恶寒,腹中气满,胁下硬,口苦,咽干,头痛,不欲食。
用法用量上锉为散。用长流水1升,糯米75克,煮蟹眼沸,扬二三千遍,澄清。每用300毫升,抄药2.5克,姜7片,煎至210毫升,去滓,不拘时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处方50、黑退消处方生川乌15克 生草乌15克 生南星15克 生半夏15克 生磁石15克 公丁香15克 肉桂15克 制乳没各15克 炒甘松9克 硇砂9克 冰片6克 麝香6克
制法上药除冰片、麝香外,各药研细末后和匀,再将冰片、麝香研细后加入和匀,用瓶装置,不使出气。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祛风逐寒,消肿破坚,舒筋活络。治一切阴症或半阴半阳之肿疡。
用法用量用时将药粉撒于膏药或油膏上敷贴患处。
摘录《中医外科学讲义》
处方51、曲麦二陈汤处方陈皮 半夏(姜制)茯苓 甘草(生)黄连(姜制)山楂 麦芽(炒)神曲(炒)栝楼仁 枳实(麸炒)
功能主治治食积生痰,热气熏肺,气促痰壅,频频咳嗽,大便溏泻。
用法用量用生姜、红枣为引,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三
处方52、商壳丸处方商枳壳(麸炒,去瓤)60克 大皂角(去皮、子,酥炙黄色)60克 青皮(去白)半夏(洗七次)槟榔 木香各15克
制法上药捣为细末,加生姜汁面糊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治痰阻气滞,胸膈痞满。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三
处方53、活血散瘿汤处方白芍 当归 陈皮 川芎 半夏 熟地 人参 茯苓 丹皮各3克 红花 昆布 木香 甘草节各1.5克 青皮 肉桂各1克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化痰消瘿。治瘿瘤已成,日久渐大,无痛无痒,气血虚弱者。
用法用量上药十五味,清水400毫升,煎320毫升。量病上下饮服,服后饮酒适量。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54、四方散处方生南星 生半夏 生川乌 生草乌 野芋头各等量
功能主治温经通络,祛湿止痛。治损伤旧患及风寒湿之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共研细末,水、酒煮热外敷。
摘录《外伤科学》
处方55、调荣汤处方川芎 当归 芍药 生干地黄 三棱 莪术 白芷 延胡索 蒲黄 香附子 泽兰 细辛 川白姜 厚朴(制)桃仁(浸,去皮,焙)各15克 辣桂 半夏(制)甘草(炙)各23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化瘀止痛。主瘀血不消,脐腹引腰背俱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大枣,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六
处方56、九味黄连丸处方吴茱萸 陈皮 苍术 黄连(土炒)黄芩(土炒)桔梗 茯苓 半夏各30克
制法上药为末,神曲糊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郁积吞酸。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时时津液含化送下。
摘录《医学人门》卷七
处方57、九仙夺命丹处方南星(姜制9克 半夏(姜制)15克 枯明矾 15克 枳壳(麸炒)30克 厚朴(姜制)15克 人参9克 木香12克 豆豉(洗)30克 甘草9克 阿魏9克 糖球子15克
制法上药为末,老米打糊为饼,如钱大,瓦上焙干,晴夜露过。
功能主治治翻胃,痰涎壅盛。
用法用量每服1饼,细嚼,以姜煎平胃散送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58、参耆汤处方人参 黄耆 白术 茯苓 白扁豆 山药 陈皮 葛根 半夏曲 甘草各3克
功能主治主诸虚不足,盗汗。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七
处方59、失笑丸别名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干生姜3克 炙甘草 麦蘖面 白茯苓 白术各6克 半夏曲 人参各9克 厚朴12克(炙)枳实 黄连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予大。
功能主治行气消痞,开胃进食。治脾虚气滞,寒热错杂,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右关脉弦。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备注方中枳实行气消痞为君;厚朴行气除满为臣;黄连清热泄痞,半夏曲散结和胃,干姜温中祛寒,人参补气扶正,白术、茯苓健脾祛湿,麦蘖消食和胃,以上均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药消补兼施,温清并用,共奏行气消痞,开胃进食之效。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60、四虎散处方大南星 草乌头 半夏(生)狼毒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提毒散结,消肿止痛。治痈疽肿硬,厚如牛皮,按之疼痛。
用法用量醋、蜜调敷,留头出毒气。
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二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