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别名水玉、地文、和姑、害田、示姑、羊眼半夏、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老和尚头、老鸹头、地巴豆、无心菜根、老鸹眼、地雷公、狗芋头),味辛;性温;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小编整理出含有半夏的处方共4729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741~1800共60个。
处方1、荆芥饮处方荆芥穗3两,旋覆花3两,前胡(去苗)3两,芍药1两,半夏(生姜汁制,去毒)1两,甘草1两(炙),麻黄(去节,煎,掠去沫,焙)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感风冷,咳嗽痰壅,头目昏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处方2、赤茯苓散处方赤茯苓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3分,麦门冬半两(去心),白术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上气呕吐,胸胁满闷,不思饮食,心神虚烦。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3、厚朴散处方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高良姜半两(锉),桂心半两,神曲1两(微炒),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3分,赤茯苓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白术半两,大腹皮半两(锉),人参3分(去芦头),草豆蔻3分(去皮),甘草1分(炙微赤,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痰冷癖饮,腹膈虚胀,常吐酸水,时复呕逆,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4、参麦汤处方人参3钱,干麦冬(带心)4钱,生山药6钱,清半夏2钱,牛蒡子(炒,捣)3钱,苏子(炒,捣)3钱,生杭芍3钱,甘草1钱半。
功能主治阴分亏损已久,浸至肺虚有痰,咳嗽劳喘,或兼肺有结核者。
各家论述人参为补肺之主药,而有肺热还伤肺之虞,有麦冬以佐之,则转能退热;麦冬为润肺之要品,而有咳嗽忌用之说,有半夏以佐之,则转能止嗽;至于山药,其收涩也,能助人参以补气,其粘润也,能助麦冬以滋液,虽多服久服,或有壅滞,而牛蒡子之滑利,实又可以相济;且牛蒡子能降肺气之逆,半夏能降胃气、冲气之逆;苏子与人参同用,又能降逆气之因虚而逆,平其逆气,则喘与嗽不治自愈矣。用白芍者,因肝为肺之对宫,肺金虚损,不能清肃下行以镇肝木,则肝火恒恣横而上逆,故加芍药以敛戢其火,且芍药与甘草同用,甘苦化合,味近人参,即功近人参,而又为补肺之品也。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处方5、练阳汤处方苦楝根皮2钱,陈皮1钱,半夏1钱,茯苓1钱,甘草5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小儿蛔虫。
用法用量加生姜,煎服。
摘录《回春》卷七
处方6、柴胡汤处方柴胡(去苗)1两半,五味子1两,桔梗(炒)1两,熟干地黄(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紫菀(去苗)1两,人参1两,地骨皮1两,黄耆(锉)1两,白术1两,桂(去粗皮)1两,牡蛎(研粉)1两,半夏(去滑,汤洗7遍)3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寒热往来,夜卧盗汗,四肢无力,饮食口苦,上气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3枚(擘破),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处方7、苓泽芍药汤处方茯苓3钱,泽泻3钱,半夏3钱,杏仁3钱,柴胡3钱,芍药3钱。
功能主治耳流黄水。
用法用量水煎半杯,热服。
摘录《四圣心源》卷八
处方8、补虚丸处方新罗白附子1两(汤洗去皮),大半夏1两。
制法上药各用白汤浸3日,每日换水3度,取出焙干为末,以生姜自然汁,着2钱姜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坠涎,安虫。主小儿久患脾胃虚弱,风邪中入,而致慢惊。
用法用量每服3丸,温粟米饮送下。
摘录《博济》卷四
处方9、法制半夏处方半夏1斤,明矾6两,硝石4两。
功能主治消饮化痰,壮脾顺气。
用法用量先将矾硝煮水6碗,却将半夏先以水洗净,入药水内浸3宿,又取入清水内浸7日,取出切片,加薄荷4两,甘草2两任用。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10、参苓桂术汤处方白术2两,肉桂2钱,人参5钱,半夏5分,茯苓3钱。
功能主治外感寒邪,心包、命门二经之火衰,如一裹之气,从心下而上,直至于阴囊之间,名曰奔豚,言其如豕之奔突,其势甚急,不可止遏,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九
处方11、谷芽枳实小柴胡汤处方谷芽1钱,枳实1钱,厚朴1钱,山栀6分,大黄6分,柴胡6分,黄芩6分,陈皮5分,半夏5分,人参5分,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谷疸,食已即肌,头痛,心中郁怫不安,饥饱所致蒸变而黄。
用法用量上加水2盏,生姜3片,大枣1个,煎8分,不拘时候服。
摘录《医统》卷十八
处方12、和中汤处方白术2钱,厚朴2钱,陈皮1钱半,半夏1钱半,枳壳5分,炙草4分,砂仁4分,木香2分。
功能主治恶食,胸实痞,有积者。
摘录《嵩崖尊生》卷九
处方13、参苓养胃汤处方茯苓1钱,人参1钱,苍术8分,半夏8分,陈皮8分,草菓8分,藿香8分,厚朴8分,甘草4分,乌梅1个。
功能主治疟,多寒少热,脾胃虚弱,饮食不进。
用法用量水2钟,加大枣2个,煎取7分,另以老姜2两取汁和匀,露1宿,空心服。
摘录《玉案》卷三
处方14、拔痹膏处方生半夏(为末)、广胶各等分。
制法先用姜汁将膏煎烊,调入半夏。
功能主治痹证,历节。
用法用量涂。
摘录《兰台轨范》卷二
处方15、补气汤处方黄耆1两,焦术1两,人参3钱,茯苓3钱,苡仁3钱,半夏3钱,肉桂2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中风右半身不遂。
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处方16、夺命神效膏处方大黄1两,士鳖子1两,当归1两,川芎1两,赤芍1两,生地1两,麻黄1两,细辛1两,白芷1两,荆芥1两,防风1两,苍术1两,羌活1两,川乌1两,草乌1两,甘草1两,五灵脂1两,白芍1两,虎骨1两,防已1两,甘遂1两,海藻1两,大戟1两,芫花1两,白凤仙根1两,白蔹1两,附子1两,乌药1两,南星1两,半夏1两,香附1两,肉桂1两,苍耳子1两,申姜1两,艾叶1两,角刺1两,枳壳1两,三棱1两,蓬术1两,卜子1两,巴豆1两,五倍子1两,独活1两,桃仁1两,红花1两,苏木1两,川断1两,连翘1两,栀子1两,苦参1两,干姜1两,蓖麻1两,甲片1两,全蝎1两,僵蚕1两,蜂房1两,山柰1两,甘松1两,皂荚1两,半支莲1两,过山龙1两,水红花子1两,玄参1两,紫金皮1两,蛇衣1条,蜈蚣14条,蛤蟆3只,血余1团,大蒜3两,葱头3两,生姜3两,桃头3两,柳头3两,槐头3两,桑头3两,阿魏6两,木香2两,丁香2两,乳香2两,没药2两,血竭2两,潮脑4两,麝香6钱(后8味共研末,收入膏内)。
制法前75味,用麻油18斤,浸春5、夏3、秋7、冬10日,煎枯去滓,再熬至滴水成珠,每净油1斤下炒血丹7两搅匀,入阿魏化尽,次入细药,稍温再下麝香搅匀,乘热收贮。
功能主治内外一切恶症。
用法用量临用炖化摊贴。
摘录《外科集腋》卷一
处方17、金丝万应膏处方大黄1斤,贝母半斤,草乌2两,地骨皮4两,黄芩1两,黄柏1两,黄连1两,天花粉1两,小蓟5分,大蓟5分,赤蔹5分,白蔹5分,马鞭草5分,威灵仙5分,白及5分,赤芍药5分,肉桂5分,玄参3钱,细辛3钱,当归1两,川芎1两,白芍药1两,刘寄奴1两,牡丹皮1两,苏木1两,红花1两,蜂房1两,血余1两,马屁勃1两,良姜1两,续断1两,桑寄生1两,木鳖1两,无名异1两,桃仁1两,连翘1两,金银花1两,乌梢蛇1两,金毛狗脊1两,象皮1两,羌活1两,独活1两,仙灵皮1两,青皮1两,五加皮1两,地龙30条,蛇蜕10条,蜈蚣20条,白芷1两,防风1两,黄耆1两,姜黄1两,穿山甲1两,虾蟆1两,血见愁1两,僵蚕1两,半夏1两,龟版1两,乌药1两,皂角刺1两,天麻子1两,地榆1两,艾1两,苦参1两,南星1两,牙皂1两,甘松1两,三柰1两,藁本1两,骨碎补1两,全蝎1两,麻黄1两,蝉蜕1两,五倍子1两,青风藤1两,何首乌1两,白鲜皮1两,木通1两,百合1两。
制法以上用真麻油20斤,春浸10日,夏浸5日,秋浸15日,冬浸1月,文武火煎熬,旋加桑、柳、槐枝各2斤,凤仙梗、稀签草、芊芊活、见肿消等草各少许(新鲜者),有水气缓缓下之,若骤下则油泛上发浮,慎之慎之;待药煎黑,滤净滓,入油瓷瓶中。此药必用丝绵衬麻布滤方精制。再入锅内慢火煎油滴水不散为度;春夏明净松香1斤,下油2两。柳枝搅匀;俟略温,旋下乳香、血竭、没药各1两,麝香1钱;春初天气尚寒,每斤再加油半两,秋初亦如之,冬月严寒,松香1斤,下油4两,细药同前,搅至不拈手为度,倾入水中,多令人蘸水,炼如黄金色,再入水中浸3日,出火毒,任用。
功能主治定痛追脓,生肌长肉,收敛疮口。主痈疽,发背,诸肿毒;闪腰扑损,坠高落马,筋疼骨痛,皮肉青肿。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九
处方18、和中蠲痛汤处方草豆蔻(须用建宁者,无则用白豆蔻)、山楂、香附、川芎、半夏、苍术、厚朴、缩砂、枳实、炮姜。
功能主治一切胃脘暴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医学六要》卷五
处方19、茅根干葛汤处方茅根、干葛、半夏、姜汁。
功能主治温病有热,饮冷变哕者。
用法用量水姜煎服。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二
处方20、茯苓汤处方半夏1钱,陈皮1钱,茯苓1钱,甘草1钱,香附1钱,益智仁1钱,人参1钱,乌梅1个,竹沥2匙,生姜汁2匙。
功能主治素多痰饮,心肾不交,健忘。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处方21、和疟饮处方当归1两(酒洗),白芍1两(酒洗),白术5钱(土炒),云苓5钱,制半夏3钱,青皮1钱5分,柴胡1钱5分,焦楂3钱,草蔻仁1钱(研),炙甘草5分,煨姜3钱。
功能主治足少阳胆经之疟,初病令人身体解(亻亦),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口苦耳聋,胸胁胀闷作痛,或呕或不呕,半表半里之症。
用法用量河、井水各半煎服。如热重,加青蒿3钱;如恶心呕吐,加藿香3钱,乌梅2个;如口苦,加炒黄芩1钱2分;如口作渴,加花粉2钱;如胸口饱胀,加槟榔1钱5分;如腰背痛,加独活1钱5分;如舌苔黄,大便结,加瓜蒌仁3钱;如舌赤心热,加炒黑山栀仁2钱;如腹作泻,加煨广木香1钱5分,车前子3钱。
摘录《慈航集》卷下
处方22、定喘汤处方半夏曲(炒)1钱半,明阿胶(炒)1钱半,甘草1钱半,罂粟壳半两(制),五味子1分,桑白皮1分,麻黄(去节)1分,人参1分,上姜3片,乌梅半个。
功能主治丈夫、妇女远年近日肺气咳嗽,上气喘息,喉中涎声,胸满气逆,坐卧不安,饮食不下。及肺感寒邪,咳嗽声重,语声不出,鼻塞头昏。
用法用量每服3大钱,加生姜3片,乌梅半个,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渐渐温服。
摘录《妇人良方》卷六
处方23、参苏饮处方紫苏3分,陈皮2分,桔梗2分,半夏(姜汁炒)3分,前胡3分,干葛3分,甘草2分,枳壳(去瓤)2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小儿伤风、伤寒,发热咳嗽,痰涎,喘急,未明痘疹,疑似之间。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热服;或调紫草膏热服。表汗更佳。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四
处方24、参苏半夏汤处方半夏2钱,甘草5分,陈皮1钱5分,茯苓1钱5分,桔梗1钱5分,枳壳1钱5分,干葛1钱5分,前胡1钱5分,紫苏1钱5分,桑皮1钱5分,杏仁1钱5分。
功能主治感寒咳嗽。
用法用量水1钟半,加生姜3片,煎服。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四
处方25、定喘宁肺丸别名青金丹
处方半夏1两,南星1两,青黛1两,白矾(枯)1两,信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姜水、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久患咳嗽,肺气喘促倚息,不得睡卧,累年不愈,渐至面目浮肿。
用法用量青金丹(《普济方》卷一六三)。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九
处方26、诃黎勒丸处方诃黎勒皮1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茯苓半两,白术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葛根半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心烦,头目眩闷,闻食气即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27、定喘汤别名千金定喘汤、白果定喘汤、千金汤
处方白果21个(去壳,砸碎,炒黄色),麻黄3钱,苏子2钱,甘草1钱,款冬花3钱,杏仁1钱5分(去皮尖),桑皮3钱(蜜炙),黄芩1钱5分(微炒),法制半夏3钱(如无,用甘草汤炮7次,去脐用)。
药理作用定喘汤中白果用量的实验研究《浙江中医杂志》(1989;3:123):用超声雾化器喷雾0.4%磷酸组织胺10秒钟,观察豚鼠抽搐倒地时间,以测定定喘汤及其拆方之平喘作用。结果表明,定喘汤重用白果者比轻用者效果好,未用白果者较差。急性毒性实验显示,即使重用白果,也很安全。按150g/公斤体重给小白鼠灌胃,三天内饮食,活动均正常,无毒性反应,无死亡。
功能主治宣肺平喘降气,清热化痰。主风寒外束,痰热蕴肺,哮喘咳嗽,痰稠色黄,舌苔黄腻,脉滑数。现常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肺炎等。
用法用量千金定喘汤(《寿世保元》卷三)、白果定喘汤(《李氏医鉴》卷五)、千金汤(《杂病源流犀烛》卷一)。
注意新感风寒,无汗而喘,内无痰热者不宜用;哮喘日久,气虚脉弱者不宜用。
各家论述1.《医方考》:声粗者为哮,外感有余之疾也,宜用表药;气促者为喘,肺虚不足之证也,宜用里药。寒束于表,阳气不得泄越,故上逆;气并于膈,为阳中之阳,故令热。是方也,麻黄、杏仁、甘草辛甘发散之物也,可以疏表而定哮;白果、款冬花、桑皮清金保肺之物也,可以安里而定喘;苏子能降气,半夏能散逆,黄芩能去热。2.《医方集解》:此手太阴药也。表寒宜散,麻黄、杏仁、桑皮、甘草辛甘发散,泻肺而解表。里虚宜敛,款冬温润,白果收涩定喘而清金。苏子降肺气,黄芩清肺热,半夏燥湿痰,相助为理,以成散寒疏壅之功。3.《成方便读》:夫肺为娇脏,畏寒畏热,其间毫发不容,其性亦以下行为顺,上行为逆。若为风寒外束,则肺气壅闭,失其下行之令,久则郁热内生,于是肺中之津液郁而为痰,哮咳等疾所由来也。然寒不去则郁不开,郁不开则热不解,热不解则痰亦不能遽除,哮咳等症何由而止。故必以麻黄、杏仁、生姜开肺疏邪;半夏、白果、苏子化痰降浊;黄芩、桑皮之苦寒,除郁热而降肺;款冬、甘草之甘润,养肺燥而益金,数者相助为理,以成其功。宜乎喘哮固疾,皆可愈也。
临床应用1.喘息性支气管炎:用定喘汤治疗慢性喘息性气管炎100例,其中合并肺气肿者73例,合并肺原性心脏病者2例,合并高血压者15例,合并陈旧性肺结核者11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1例。患者均有反复咳嗽、气喘、痰多而黄,胸闷或发热等症。每日1剂,连服10剂为1疗程。除个别病例因继发感染加用鱼腥草、蒲公英外,其余未加任何药物。结果:显效以上占83%,好转14%,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本方经临床证实,确有较好的止咳、平喘、祛痰作用,且尚有滋养强壮功效。大多数患者服用后,胸闷消失,体重增加,神色精力均有明显好转。2.毛细支气管炎:用定喘汤治疗婴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30例。其药物组成以定喘汤为主,高热加生石膏15g,地骨皮7g;腹泻加茯苓、车前子各7g;无腹泻者加竹沥15毫升,分三次服。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可根据不同情况,补充水及电解质,静脉给西地兰。结果30例均获痊愈,除2例喘憋稽延较长者外,余28例都在3天内哮鸣音消失,喘憋缓解。住院2-5天,平均4天。3.哮喘:用加减定喘汤治疗急性哮喘实证一年余,疗效显着。用药以定喘汤为主,痰难咳出者加葶苈子5g,胸痛加白芥子5g,胸闷加瓜蒌仁10g,胃纳差有瘀血者加生鸡内金6g。在应用时,只须脉弦数有力,有舌苔即可。4.热带性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患者男,59岁,渐觉疲乏无力,出汗,全身关节酸软,头晕头痛。半月后开始干咳、胸闷,伴恶寒发热,咳嗽渐重而至阵发呼吸困难,状如支气管哮喘。经多方治疗无效。检查:白细胞7200/立方毫米,分类嗜酸性细胞占36%,血沉42毫米/小时,嗜酸性白细胞计数2072/立方毫米,脉弦数,舌红苔微黄。辩证属肺寒膈热之喘证。连服定喘汤50余剂,症状消失,嗜酸性白细胞计数降至172/立方毫米,白细胞分类嗜酸性细胞降至4%,体力亦恢复。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六
处方28、补阴丹处方朱砂(去石)半两,硇砂(去石)半两,延胡素半两,木香半两,半夏(汤浸7遍)半两,芫花(醋浸,炒黄色)半两,斑猫(去翅足,酒浸后炒令焦黑止)半两,川苦楝子(醋浸,炒黄)1两,荆三棱1两,海蛤1两,蓬莪术1两,大附子(炮,去皮脐)1两,舶上茴香1两,青皮1两,肉豆蔻3枚,槟榔3枚。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健脾元。主小肠气,膀胱气刺疼痛;妇人产后恶物不尽,变作血瘕者。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补阴丸”。
摘录《博济》卷二
处方29、保和丸处方苍术、陈皮、白术、茯苓、半夏、砂仁、香附、神曲、白芍、厚朴、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食积泄泻,泄时腹痛,泄后痛减。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保和汤”。
摘录《一盘珠》卷三
处方30、法制化痰丸处方南星1两,半夏1两(用猪牙皂角5钱,白矾5钱,生姜5钱,水3碗,同浸1宿,秋冬2宿,煮熟,去皂角、生姜,只用星、半2味,晒干听用),瓜蒌仁(去壳)5钱,白术5钱,黄连(姜汁炒)5钱,香附(童便浸,炒)5钱,陈皮(去白)5钱,山楂5钱,萝卜子5钱,白茯苓(去皮)5钱,紫苏子5钱,片芩(酒炒)5钱,枳实(炒)5钱。
制法上为末,加竹沥1钟,姜汁1盏,入神曲末1两5钱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男妇虚火咳嗽,哮喘吐痰,胸膈饱胀,嗳气,一切痰症。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淡姜汤或白滚汤送下,食远服。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二
处方31、参苏半夏汤处方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甘草(炙)1两,木香1两,五味子2两,桑白皮(炒)2两,陈皮(去白)2两,白术2两,紫苏叶2两,半夏(生姜制)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咳嗽痰涎,咽膈不利,喘满,气不宣通。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大盏半,生姜10片,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32、赤茯苓散处方赤茯苓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桂心3两,大腹皮1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半两,木通3分(锉),旋覆花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槟榔1两,诃黎勒皮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痰结气滞,不思饮食,肩背壅闷,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33、参苓白术丸处方人参1两,白术(去芦,土炒)1两半,白茯苓(去皮)1两,怀山药(炒)1两,白扁豆(姜汁炒)1两,桔梗(去芦)1两,薏苡仁(炒)1两,莲肉(去心皮)2两,陈皮1两,半夏(汤泡,姜汁炒)1两,砂仁5钱,黄连(姜汁炒)1两,神曲(炒)1两,香附(童便炒)1两,白芍(酒炒)1两,当归(酒炒)2两,甘草(炙)5钱。
制法上为末,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气和血,健脾理胃,进美饮食,壮健身体,充实四肢,清火化痰,解郁顺气。主病后元气虚弱,脾胃亏损。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食后米汤送下。加远志(去心)1两亦妙。
摘录《寿世保元》卷二
处方34、厚朴散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藿香3分,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诃黎勒皮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伤冷太过,腹胀呕逆,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35、豆蔻丸处方草豆蔻、吴茱萸、益智仁、青皮、姜黄、麦芽、神曲、半夏、甘草。
功能主治内伤积冷,胃脘作痛。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处方36、和中理脾丸处方香附(炙)32两,茯苓32两,苍术(炒)32两,厚朴(炙)32两,南山楂32两,神曲(炒)32两,麦芽(炒)32两,莱菔子(炒)32两,藿香32两,白豆蔻8两,白术(炒)48两,砂仁16两,橘皮64两,木香8两,甘草8两,法半夏16两,党参(去芦)16两,枳壳32两。
制法上为细粉,过罗,炼蜜为丸,重3钱。
功能主治调理脾胃,益气和中。主脾胃不和,饮食难消,倒饱嘈杂,呕吐恶心。
用法用量方中白豆蔻《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作“紫豆蔻”。
注意忌食生冷及油面厚味。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37、独活散处方独活(去芦头)1钱,阿魏(面少许,和如薄饼子,火上焙干,捣为末)1钱,桂(去粗皮)1分,大黄(锉,炒)1分,牛膝(去苗,锉)1分,羌活(去芦头)1分,鳖甲(醋炙)1分,当归(切,焙)1分,干蝎(炒)1分,黄耆(锉)1分,芎䓖1分,赤茯苓(去黑皮)1分,木香1分,麻黄(去根节)1分,蔓荆子1分,半夏(洗去滑)1分,吴茱萸(炒)1钱半,荆芥穗2钱,虎骨(酥炙)4钱,芫花1两,狼毒(捶碎,以醋3升,同芫花于石器内煮干)半两,白花蛇(酒浸,去骨,炙干,仍用酒温,又干,如是者20余次,捣)1两,麝香少许(研),牵牛子。
制法上将芫花、狼毒2味别作一处为末,牵牛子、半夏2味亦别作一处为末,其余众药共作一处为末。
功能主治走注风,两足疼痛肿起,忽偏在一足痛,行履不得,其痛处游走不定,忽上项,头目昏乱,忽走在右手,忽走在左手,忽在一手指头上,忽在一脚趾头上,只有一点痛,痛不可忍,其游走痛处一点常赤色,甚则遍身有赤色,或攻项背,或把腰膊,或注脚下,或攻胸胁,腿骨与胫骨俱小,惟有膝头粗肿;亦治白虎风,甚则下青粪。
用法用量吃此药后,或痛处在指甲下或在脚指甲下,破出得恶血,或在鼻中出得恶血,其病方可除根。方中牵牛子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方》卷九十八引《护命》
处方38、红玉膏别名干捶膏
处方蓖麻子(去壳)、松香(葱汁煮)4两,南星(研)5钱,半夏(研)5钱,乳香(去油)5钱,银朱7-8钱,没药(去油)5钱。
制法上药捣成膏,看老嫩,以蓖麻肉增添。
功能主治一切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临用隔汤炖,摊贴。
摘录《青囊秘传》
处方39、经验调经汤处方当归(酒洗)1钱,阿胶(炒成珠)7分,半夏(制)7分,白芍药(酒炒)7分,人参7分,牡丹皮7分,川芎7分,麦门冬7分,甘草7分,桂心2分,吴茱萸(泡)2分。
功能主治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来多来少,或逾月不来,或一月两至。
用法用量上以水1钟半,加生姜3片,煎8分,空心稍热服。
摘录《医统》卷八十四
处方40、补气运脾丸处方人参2钱,白术3钱,茯苓1钱半,橘红1钱半,黄耆1钱,砂仁8分,炙草4分,半夏1钱(无痰不用),生姜3片,大枣2枚。
功能主治胃汗。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七
处方41、参苓白术丸处方人参1两,白术2两(土炒),白茯苓1两,干山药(炒)1两,莲肉(去皮)2两,陈皮1两,半夏(制)1两,白扁豆(炒)1两,薏苡仁(炒)2两,桔梗2两,黄连(姜炒)1两,神曲(炒)1两,香附1两,砂仁5钱,甘草1两,当归1两,远志1两,石菖蒲5钱。
制法上为末,生姜、大枣煎汤,打神曲湖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进美饮食,壮健身体,充实四肢,清火化痰,解郁固本。主病后元气虚弱。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白汤送下。
注意忌食生冷、油腻之物。
摘录《古今医鉴》卷四
处方42、赤石脂丸处方半夏1两6铢,赤石脂1两6铢,蜀椒1两,干姜1两,吴茱萸1两,当归1两,桂心1两,丹参1两,白蔹1两,防风1两,雚芦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女入腹中十二疾:经水不时,经如清水,经水不通,不周时,生不乳,绝无子,阴阳减少,腹苦痛如刺,阴中冷,子门相引痛,经来冻如葵汁,腰急病。凡此十二病得之时,因与夫卧起,月经不去;或卧湿冷地,及以冷水浴,当时取快而后生百疾;或疮痍未愈,便合阴阳,及起早作劳,衣单席薄,寒从下入。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酒送下,日3次。不知,稍加丸数,以知为度。
摘录方出《千金》卷四,名见《女科指掌》卷一
处方43、参术汤处方人参、白术、当归、白芍、半夏、陈皮、甘草。
功能主治兼补气血。主孕妇转脬症。
用法用量服后探吐。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七
处方44、诃黎勒散处方诃黎勒皮1两,槟榔3分,桑根白皮1两(锉),赤茯苓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炙微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紫菀3分(洗去苗土),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上气,咽喉窒塞短气,不得睡卧,腰背强痛,四肢烦疼,腹满不能食。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诃黎勒皮散”。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45、诃黎勒散处方诃黎勒皮1两,赤茯苓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枳实半两(麸炒微黄),桂心半两,白术3分,干姜1分(炮裂,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人参3分(去芦头),木通半两(锉),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半夏1分(汤浸7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上焦虚寒气滞,胸膈噎闷,饮食全少,或时痰逆。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诃黎勒皮散”。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46、八白散别名八白饮
处方沉香、藿香、人参、草果、干姜(炮)、半夏曲、白芍、槟榔、白豆蔻仁、白茯苓、白术、扁豆(炒)、白芷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虚胃弱,膈有风痰,水谷入口悉皆呕哕;体羸气乏,饮食不下,霍乱吐利,心胸膨满,中脘不和,神情恍惚;泻后复吐,或吐后复泻。
用法用量八白饮(《普济方》卷三九五)。
摘录《永类钤方》卷二十一
处方47、定风酒处方檀香1两,羌活1两,防风1两,牛膝1两,杜仲1两,芍药1两,当归1两,木瓜1两,天麻1两,白芷1两,川芎1两,麻黄1两,陈皮1两,荆芥1两,半夏1两,黄芩1两,官桂1两,苍术1两,首乌1两,沉香5钱,木香5钱,乳香5钱,没药5钱,血竭5钱,红花5钱。
功能主治痛风,寒湿痿困诸证。
用法用量上匀作3帖。用无灰酒1坛,入药1帖,封固,隔汤煮5-7沸。不拘时候随量饮。
摘录《解围元薮》卷四
处方48、金箔丸处方金箔20片,天南星(锉,炒)半两,白附子(炮)半两,防风(去芦须,焙)半两,半夏(汤浸7次,切,焙干秤)半两,雄黄1分,辰砂1分,生犀末半分,牛黄半分,脑半分,麝半分(以上六物研)。
制法上为细末,姜汁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急惊涎盛。
用法用量每服3-5丸或10-20丸,人参汤送下,不拘时候。如治慢惊,去龙脑。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49、补肝祛疟汤处方白芍1两,当归1两,何首乌(生用)1两,鳖甲3钱,茯苓5钱,青皮1钱,柴胡1钱,半夏2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补肝以祛邪。主厥阴肝经之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八
处方50、保胎饮处方当归7分,川芎7分,芍药7分,熟地7分,半夏7分,茯苓7分,甘草7分,白术7分,黄耆7分,阿胶7分,艾叶7分,地榆7分。
功能主治妊娠胎动不安,腹肠疼痛,或时下血,及恶阻一切等症。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51、附子黄耆汤处方附子1两,黄耆1两,白术1两,当归1两,苁蓉1两,厚朴1两,人参3分,桂心3分,半夏半两,干姜半两,甘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诸虚不足,及大病后气血不复,虚赢少气,腹胁疼痛,精神倦怠,饮食不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枚,同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六引《十便良方》
处方52、百解汤处方前胡(去芦头)、柴胡(去苗)、甜葶苈(微炒)、半夏(汤洗7遍去滑)、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羌活(去芦头)、独活(去芦头)、桔梗(炒)、人参、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白术、枳壳(去瓤,麸炒)、甘草(炙,锉)、白茯苓(去黑皮)、芎䓖、石膏(碎)、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中风伤寒,身热头痛,肢体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处方53、坏涎丸处方白矾(烧灰)半两,天竺黄半两,半夏1两(汤浸洗7遍去滑,麸炒微黄),金箔50片,朱砂1两(细研,以水飞过),皂荚子仁半两(微炒)。
制法上药以半夏及皂荚子仁捣罗为末,与诸药同研令匀,用烂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脾脏风壅,咽喉内涎唾如胶,心胸妨闷,语声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54、补母止嗽汤处方白术5钱,茯苓5钱,人参1钱,陈皮3分,甘草1钱,苏子1钱,半夏1钱,桔梗2钱,麦冬5钱,紫菀1钱,肉桂5分。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不能生肺,邪留中脘,久嗽不愈。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四
处方55、坚中汤处方糖3斤,芍药3两,半夏3两,生姜3两,甘草3两,桂心2两,大枣50个。
功能主治虚劳内伤,寒热,呕逆吐血。
用法用量方中“糖”,《圣济总录》作“饴糖”。其用法:同煎至八分,去滓,入饴糖一分,再煎令沸,放温服,日二夜一。
摘录《千金》卷十二
处方56、活络丹处方川乌、草乌、南星、半夏、胆星、地龙(灰酒洗,煅)。
制法上为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湿痰死血在手足间,有一二点痛,年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7丸。
摘录《伤科汇纂》卷七
处方57、金鼎汤处方甘草2钱,茯苓3钱,半夏3钱,桂枝3钱,芍药3钱,龙骨2钱,牡蛎3钱。
功能主治惊悸。
用法用量此阴邪已盛,缓用附子,当燥土去湿,调其脾胃,后以温燥之药熬膏贴之。其上热者,倍芍药以清胆火;下寒者,加附子以温肾水;若病重年深奔豚,凝结少腹,气块坚硬澌寒。
各家论述惊悸之证,土湿胃逆,相火不藏,应用茯苓去湿,半夏降胃,桂枝达肝,芍药敛胆,龙骨、牡蛎藏精聚神,以蛰阳根。阳降根深,则魂谧神安,惊悸不作矣。
摘录《四圣心源》卷四
处方58、独活散处方独活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天门冬1两(去心),黄耆1两(锉),甘菊花1两,防风1两(去芦头),侧子1两(炮裂,去皮脐),汉防己1两,槟榔1两,赤茯苓1两,牛膝1两(去苗),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生干地黄1两,半夏2分(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缓弱顽痹,痰壅气满,心胸闷乱,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四三
处方59、法制半夏处方半夏1两(汤洗7次,去其涎水)。
制法用生姜1两取自然汁,银石器内用文武火同熬,汁尽为度。
功能主治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嚼1粒,食后生姜汤下;含化亦得。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60、和中散处方人参1两(去芦),白茯苓1两(去皮),白术1两,黄耆1两(去芦),甘草半两(微炒),白扁豆半两(姜汁浸1宿,蒸过,去皮,焙干,微炒),木香1分(煨),藿香叶半两(去梗),缩砂仁半两,半夏1两(汤泡洗7次)。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补脾胃,解劳倦,退热止呕,消痰进食,轻健四肢。
用法用量每服2大钱,用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1个(去核),煎至6分,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五引《卫生家宝》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