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半夏的处方(二十)

医药知识2023-02-09 14:58:02百科知识库

含有半夏的处方(二十)

半夏(别名水玉、地文、和姑、害田、示姑、羊眼半夏、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老和尚头、老鸹头、地巴豆、无心菜根、老鸹眼、地雷公、狗芋头),味辛;性温;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小编整理出含有半夏的处方共4729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141~1200共60个。

处方1、沉香开隔散

处方沉香半两,荆三棱半两,蓬莪术半两,白豆蔻仁半两,荜澄茄半两,缩砂仁半两,草果仁半两,益智仁半两,川白姜半两,丁香半两,人参半两,丁皮半两,木香1两,白茯苓1两,香附(炒)1两,藿香叶1两,半夏曲1两,青皮1两,陈皮1两,甘草(炒)1两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五膈五噎,痞满呕吐,心腹刺痛,胁肋胀拒。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中盏,食前服。

摘录《直指》卷五

处方2、大人参半夏丸

处方人参半两,茯苓(去皮)半两,天南星半两,薄荷叶半两,半夏1两,干姜1两,白矾(生)1两,寒水石1两,蛤粉1两,藿香叶1分。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化痰坠涎,止嗽定喘,宣通气血,调和脏腑,进饮食。主诸痰呕吐,痰逆、痰厥头痛,风气偏正头疼,风壅头目昏眩,耳鸣鼻塞,咽膈不利,心腹痞满,筋脉拘挛,肢体麻痹疼痛,中风偏枯,咳唾稠粘,肺痿,酒病。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生姜汤送下;食后温水下亦得。一法,加黄连半两,黄柏2两,水为丸,取效愈妙。

摘录《宣明论》卷九

处方3、桔梗玄参汤

处方桔梗3钱,玄参3钱,杏仁3钱,橘皮3钱,半夏3钱,茯苓3钱,甘草2钱,生姜3钱。

功能主治肺气郁升,鼻塞涕多者。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热服。

摘录《医学摘粹》卷三

处方4、柴胡六君子汤

处方柴胡2钱,黄芩1钱5分,半夏1钱,茯苓1钱,甘草3分,人参8分,白术1钱,陈皮1钱半,枳壳(炒)1钱。

功能主治伤寒热解,平复后,或劳碌过食,复作大热。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2钟,加生姜3片,煎1钟,食后服。头痛,加川芎1钱;口渴,加干葛1钱。

摘录《扶寿精方》

处方5、活痰丸

处方半夏(制)2两,白芥子2两,干姜(炒黄)1两,猪苓2两,炙甘草5钱,陈皮4两,(切碎,用盐3钱入水中浸1宿,晒干)。

制法上为末。水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痰饮水气,停蓄胸胁,吞酸呕逆者。

用法用量开水送下。

摘录《医方易简》卷二

处方6、栝楼根汤

处方人参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栝楼根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黄芩半两,芦根1两,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前胡3分(去芦头)。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虚热痰饮,呕逆烦闷,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圣济总录(文瑞楼本)作“栝楼汤”。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八,名见《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一八四

处方7、茯苓天麻汤

处方白术、苍术、人参、黄耆、明天麻、泽泻、茯苓、生姜、半夏、橘皮、焦山楂、神曲、炮干姜、黄柏(酒制)、麦芽(炒)。

功能主治口眼喎[音 wāi]斜,仪容不正,厥阴头痛,颠倒眼黑,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或头痛、或身重,四肢冷;或恶心,气短语促。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眼科菁华录》卷下

处方8、柴胡散

别名柴苓汤

处方柴胡1两(去苗),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1两(炙微赤,锉),黄芩1两,赤茯苓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2日,头痛口苦,虽经发汗未解。风温湿热,小便微热,腹满。

用法用量柴苓汤(《医林绳墨大全》卷二)。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9、金弹子

处方天麻5钱,升麻5钱,草乌5钱,防风5钱,荆芥5钱,石斛5钱,细辛5钱,半夏5钱,白芷5钱,羌活5钱,甘草5钱,秦艽5钱,川芎5钱,苍术5钱,僵蚕5钱,蝉蜕5钱,全蝎5钱,蜂房5钱,乌药5钱,当归5钱,风藤5钱,乳香5钱,没药5钱,朱砂5钱,雄黄5钱,金银花5钱,两头尖5钱,何首乌5钱,石菖蒲5钱,木香3钱,麝香1钱。

制法上为细末,听用;麻黄(去节)2斤,紫背浮萍8两,共用水煎浓,去滓,再熬膏,和匀为丸,如龙眼大,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诸风,左瘫右痪,手足顽麻,半身不遂,口眼喎[音 wāi]斜,寒湿筋骨疼痛,偏坠疝气。

用法用量每服1丸,葱姜煎酒送下。

摘录《遵生八笺》卷十八

处方10、茯苓汤

处方茯苓8分,川芎8分,苏叶8分,前胡8分,半夏(制)8分,桔梗8分,枳壳8分,干姜8分,陈皮8分,当归1钱,生地1钱,白芍1钱,台党5分,桑白皮6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经来咳嗽,喉中出血,及肺经枯燥。

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水煎服。

摘录《易简方便》卷六

处方11、定志消痰丸

处方石菖蒲2两,茯神1两,胆星1两,天麻1两,陈皮1两,半夏1两(用矾2两,同半夏煮,去矾不用),全蝎8钱,远志肉5钱,续断5钱,甘草5钱,雄黄3钱,朱砂3钱,硼砂3钱,滑石3钱,川乌3钱,白附子3钱,苍术1钱,荆芥1钱,薄荷1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小儿惊痫。

用法用量生姜汤送下。

摘录《幼科指掌》卷四

处方12、柴胡汤

别名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3分,枳实(麸炒微黄)3分,赤芍药3分,半夏(汤洗7遍,去滑)3分,黄芩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桔梗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10余日,热气结于胸中,往来寒热不定。

用法用量柴胡散(《伤寒广要》卷八)。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13、倍姜半夏丸

处方干姜2两(泡,洗),白矾(枯)1两,半夏(汤泡7次)1两,天南星(汤泡7次)1两,橘红1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饮。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14、荡痰汤

处方生赭石2两(轧细),大黄1两,朴消6钱,清半夏3钱,郁金3钱。

功能主治癫狂失心,脉滑实者。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处方15、厚朴饮

处方厚朴2两(去粗皮,姜汁炙),甘草(炙)1两,半夏(姜汁炙)1两,人参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发汗后,气虚心烦,腹满痰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16、炊饼丸

处方鳖甲、龟板、侧柏叶、半夏、瓜蒌仁、黄连、黄柏。

制法炊饼为丸。

功能主治退实热虚劳湿痰。主积痰。

摘录《不居集》下集卷八

处方17、丁香半夏丸

别名半夏藿香丸

处方肉豆蔻仁1分,木香1分,丁香1分,人参(去芦头)1分,陈皮(去白)1分,藿香叶半两,半夏(汤洗7次,姜汁炒黄色)3两。

制法上为细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呕吐恶心,吞酸噫醋,心腹痞满,胁肋刺痛,短气噎闷,不思饮食。脾胃久虚寒,痰壅滞,呕吐苦水,哕逆清涎,头痛目眩,咳嗽上喘,腹中水响。

用法用量半夏藿香丸(《鸡峰》卷十八)。本方方名,《景岳全书》:引作“半夏丁香丸”。

摘录《局方》卷四

处方18、草果知母汤

处方草果1钱5分,知母2钱,半夏3钱,厚朴2钱,黄芩1钱5分,乌梅1钱5分,花粉1钱5分,姜汁5匙(冲)。

功能主治背寒,胸中痞结,疟来日晏,邪渐入阴。

用法用量水5杯,煮取2杯,分2次温服。

各家论述是方以草果温太阴独胜之寒,知母泻阳明独盛之热,厚朴佐草果泻中焦之湿蕴,合姜、半而开痞结,花粉佐知母而生津退热;脾胃兼病,最畏木克,乌梅、黄芩清热而和肝;疟来日晏,邪欲入阴,其所以升之使出者,全赖草果。

摘录《湿病条辨》卷二

处方19、菊花散

处方甘菊花1两,羌活1两,蔓荆子1两,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芎䓖1两,枳壳1两半(麸炒黄,去瓤),石膏1两,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眼风毒攻眉骨及目睛,疼痛如欲破,碜涩泪出,目不能开。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20、金牛汤

处方郁金2钱,牛蒡子3钱(炒,研),陈麻黄4分(蜜水炒),瓜蒌皮3钱,苏子1钱半,芥子1钱,沉香5分,贝母2钱,杏仁3钱,橘红1钱,半夏1钱,桑皮2钱,枇杷叶2张(刷毛,蜜炙)。

功能主治咳嗽,痰气闭结,语音不出,此为塞金不鸣。

摘录《医醇剩义》卷三

处方21、调气温胃丸

别名温胃丸

处方半夏(汤洗7遍,培干)2两,肉豆蔻(去壳)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人参半两,诃梨勒皮1分,高良姜1分,木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蜜1两,枣肉1两,生姜自然汁1盏(入蜜、枣熬为膏)。

制法上为末,用姜蜜枣膏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寒肠热,腹胀泄痢。

用法用量温胃丸(《普济方》卷三十五)。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22、大建中汤

别名八味大建中汤

处方黄耆4两,人参2两,大枣20枚(擘),当归2两,桂心6两,生姜1斤,半夏1升(洗),芍药4两,附子1两(炮),甘草2两(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主虚劳气血俱虚,腹中拘急或疼痛,喜温喜按,呼吸气短,动则汗出,手足不温,及阴证发斑。内虚绝,里急少气,手足厥逆,少腹挛急;或腹满弦急,不能食,起即微汗出,阴缩;或腹中寒痛,不堪劳苦,唇口舌干,精自出;或手足乍寒乍热,而烦苦酸疼,不能久立,多梦寤。阴证发斑。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独熏肺,传于皮肤,胸背、手足发斑,稀少而微红,如蚊、蚋、虱、蚤咬形状。发黄;兼治下焦虚寒之证。

用法用量八味大建中汤(《景岳全书》卷五十三)。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猪、羊肉、饧、冷水等。

各家论述《伤寒温疫条辨》:方中参、耆所以补中,夏、草所以调中,以此皆脾胃药也;复有归、芍之和血,则外溢之斑,流而不滞;又有桂、附之温中,则失守之火,引而归原。此中营之帜一端,而失位之师,各就其列也。是方也,以参、耆、桂、附而治斑,犹兵法之变者也。

摘录《外台》卷十七引《深师方》

处方23、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半两,大腹皮(锉)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半夏(汤洗7遍,晒干)半两,杏干(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令黄)半两,槟榔(锉)半两,诃黎勒皮半两,桑根白皮(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人参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肺劳咳嗽,喘满气逆,痰唾不利,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处方24、茯苓厚朴汤

处方白茯苓(去皮)7钱半,半夏(汤煮透,滤,锉,焙干)7钱半,甘草3钱(炙),厚朴5钱(去粗皮,锉碎,每1斤用生姜1斤,切薄片,烂杵拌匀,酿1宿,慢火炒干)。

功能主治伤寒伤风夹痰,呕逆并吐泻后,喉涎牵响,饮食减少,脾胃气虚。伤乳食停痰,咳嗽,或吐白沫,气喘。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7分,不拘时候温服。或加大枣1个,去核同煎。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25、柴朴汤

处方柴胡、独活、前胡、黄芩、苍术、厚朴、半夏曲。

功能主治疟挟痰湿及食滞者。

用法用量气弱,加参、术;食不化,加神曲、山楂、麦芽。

摘录《医碥》卷六

处方26、大前胡汤

处方前胡8两,半夏4两,麻黄4两,芍药4两,枳实4枚,生姜5两,黄芩3两,大枣12枚。

功能主治气极伤热,喘息冲胸,常欲自恚,心腹满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分温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气极伤热而用前胡、麻黄开发于外,半夏、枳实消豁于内,芍药、黄芩清解于中,生姜、大枣兼和中外也。

摘录《千金》卷十七

处方27、柴胡解毒汤

处方柴胡5-20g,黄芩5-10g,白芍5-10g,芒消5-10g,黄连3-5g,郁金3-5g,广木香3-5g,姜半夏3-5g,大黄3-5g,栀子3-5g,甘草3-5g,夏枯草10g,茵陈(后下)10g。

功能主治疏肝清热,通里攻下。主胆道感染湿热型或实火型。症见身热,口干,百苔黄腻,脉洪大。

用法用量热重,重用柴胡、黄芩,选加紫地丁、野菊花、黄连;大热、大渴、脉洪大者,加石膏、知母、天花粉、鲜芦根;湿重,重用茵陈、郁金、金钱草、栀子、大黄;痛重,加玄胡、川楝子;呕吐,加半夏、竹茹、生姜;驱蛔,加苦楝根皮、槟榔、使君子;瘀血,加丹参、川芎、红花;气阴欲脱,加独参汤、生脉散。

摘录《古今名方》

处方28、大凤髓丹

处方黄柏(炒)2两,缩砂1两,甘草半两,半夏(炒)2钱5分,木猪苓2钱5分,茯苓2钱5分,莲花蕊2钱5分,益智仁2钱5分。

制法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固真元,降心火,益肾水。主心火狂阳太盛,肾水真阴虚损,夜梦遗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早晨温酒送下。

摘录《元戎》卷十

处方29、金沸草散

别名金沸草汤

处方荆芥穗4两,旋覆花3两,前胡3两,半夏1两(洗净,姜汁浸),赤芍药1两,麻黄(去节)3两,甘草1两(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感冒,发热恶寒,无汗恶风,肢体疼痛,鼻塞声重,咳嗽不已,痰涎不利,胸膈满闷;及外感风寒,齿浮,舌肿,牙痛。伤寒壮热,风气壅盛,头目心胸不利,妇人血风潮发,丈夫风气上攻,状如中脘有痰,令人壮热,头疼项筋紧急,时发寒热,皆类伤风,有寒气则出汗,如风盛则解利。头目昏痛,颈项强急,往来寒热,咳嗽喘满,涕唾稠粘,及时行寒疫,壮热恶风。风寒伤于心脾,令人憎寒发热。

用法用量金沸草汤(《医学纲目》卷十七)。《三因》本方用法: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二个,煎七分,去滓,漱口,吐一半,吃一半。

注意煎液用细绢滤过,免毛射肺,致咳嗽不已。

各家论述《医林纂要》:金沸草咸苦微辛,其花午开子落,与半夏意同而轻浮,上入于肺,苦能泄热气,咸能化痰结,辛能行痰湿,凡痰饮之逆于肺者,此能降而泄之;前胡甘苦微辛,能降泄高亢之气,而疏畅下行之滞,主下气行痰;麻黄以大开腠理而泄其风;荆并辛苦而性上浮,祛头面之风,去经隧之湿,此方盖以此为君药,以兼去风痰,诸药亦随以上升于肺,而后乃降而下坠其痰也;赤芍药酸干泻肝敛阴,且监麻黄之过散,用赤者以行水分收痰湿也;轻用半夏者,以风则夹相火也,然必用之者,非此不足以通滞行痰也。金沸草轻虚,此以行于下所以助之;甘草以厚脾土,以缓肝急。

临床应用1.舌肿:辛未年,有人患舌肿如吹,满塞其中,粥药不入,其势甚危。大煎一剂,乘热以纸笼气,熏之遂愈。3.牙疼:一妇人牙疼,治疗不愈,致口颊皆肿,亦以此药熏漱而愈。

摘录《博济》卷一

处方30、荜茇散

处方荜茇半两,木香半两,芎藭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高良姜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丁香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干)3分,芍药3分,人参3分,大腹3枚。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心痛不能食,两胁如刺,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炒生姜盐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31、调元益胃饮子

处方川芎炭1钱,炒当归3钱,炮姜1钱,淡附子2钱,苍术炭8分,清炙耆3钱,姜半夏1钱5分,川连(吴萸8分拌炒)1钱,琥珀6分,泽兰1钱,茺蔚子(炒)3钱,车前(炒)1钱,广木香(煨)1钱。

功能主治产后泄泻。产后脾胃虚弱,土不胜水,木旺侮土,停滞不运,更有血瘀不净,致患泄泻。

用法用量水煎,和陈酒半盏,徐徐服下,每日1剂,分作5-6次服。脱肛者,加炙粟壳1钱;如挟食者,加神曲3钱;如有症瘕者,加莪术(炒)1钱,山楂肉3钱,尖槟榔2钱;如瘀血未净者,加桃仁1钱,红花8分;如心悸者,加远志肉8分,枣仁1钱(炒)。

摘录《医方简义》卷六

处方32、苓术汤

处方白茯苓、厚朴(姜汁制,炒)、白术、青皮、干姜(炮)、半夏(汤泡去滑)、草果(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感风,飧泄注下,肠鸣腹满,四肢重滞,忽忽善怒,眩晕,或左胁偏疼。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2个,煎7分,去滓,食前服之。

摘录《三因》卷五

处方33、荡痰加甘遂汤

处方生赭石2两,大黄1两,朴消6钱,清半夏3钱,郁金3钱,甘遂末2钱。

功能主治癫狂失心,既滑实,顽痰凝结之甚者。

用法用量甘遂末,调药汤中服。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处方34、调气养血汤

处方人参、黄耆、半夏(制)、甘草、川芎、蝉退、陈皮、归身、桔梗、淫羊藿、云茯苓。

功能主治痘疹8-9日不成浆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处方35、保和丸

处方山楂、麦芽、莱菔子、熟半夏、连翘、香附、枳壳。

功能主治食滞中焦,生冷抑遏,致发狂症。

用法用量热甚,加栀、连;湿郁痞满,合平胃散、石菖蒲。

摘录《伤寒大白》卷二

处方36、茯苓调中散

处方前胡1钱,细辛1钱,人参1钱,核心1钱,陈皮1钱,当归1钱,白芍1钱,茯苓1钱,麦冬1钱,炙草1钱,半夏7分半。

功能主治虚弱,潮热,自汗。

摘录《嵩崖尊生》卷十一

处方37、流水汤

处方半夏2两(洗10遍),粳米1升,茯苓4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虚烦不得眠。

用法用量方中粳米,《医心方》引作“秫米”。

注意忌羊肉、饧、醋物。

摘录《外台》卷十七引《小品方》

处方38、活儿汤

处方白芍3钱,茯苓5钱,人参2钱,白术3钱,栀子5分,麦芽5分,枳壳3分,半夏5分,甘草1分,神曲5分。

功能主治平肝气,扶脾胃。主小儿吐泻后,口噤不出声,手脚挛急搐搦,系脾胃虚寒之痉病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七

处方39、柴芍六君子汤

处方人参、白术(土炒)、茯苓、陈皮、半夏(姜制)、甘草(炙)、柴胡、白芍(炒)、钓藤钩。

功能主治慢惊。脾虚肝旺,风痰盛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临床应用①眼睑润动《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4:209):瞿某,男,8岁。双目上眼睑不自主跳动,时作眨眼状,历时3个月。发作较剧时1分钟达20余次,父母劝阻不能罢,打骂不能止,苦于不能自制。伴见色萎形瘦,纳差,神疲懒动,咳嗽吐痰,舌淡红,苔白微腻,脉虚。证属土虚木贼,肝风内动之候。治当健脾化痰,柔肝止风。予柴芍六君子汤加天麻6g,僵蚕5g。服药2剂,眼脸跳动即现好转,精神稍佳,仍纳差,守原方加鸡内金6g,又4剂。服后精神振,胃纳增,眼睑跳动恢复正常。②慢惊风《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4:209):欧某,女,18个月。阵发性抽搐2月余。始则10日半月一次,最近日发2-3次,多方诊治,疗效不好。惊风发作则手呈鸡爪,目上视,面呈青色,不省人事。须臾自止。症见面色苍白,头发稀疏而直立,纳呆,舌淡,指纹浅红。证属脾虚血少,木失滋荣,肝风内动。方以柴芍六君子汤加僵蚕3g,天麻6g,全蝎2g。服上方2剂惊风止,4剂胃纳增,后去虫药,守原方复进3剂,追访至年底,惊风未再发,神态颇佳。

摘录《金鉴》卷五十一

处方40、厚朴汤

别名厚朴散

处方厚朴(姜制)5两,白术5两,半夏2两,枳实1两(炒),陈皮(去白)2两,甘草2两(炙)。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胃虚而便秘,不能饮食,小便清利。

用法用量厚朴散(《普济方》卷三十九)。

摘录《保命集》卷中

处方41、绝疟饮

处方常山、陈皮、青皮、茯苓、槟榔、半夏、甘草、柴胡、苍术、草果、乌梅、生姜。

功能主治疟母。

用法用量加酒1杯煎服。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五

处方42、荡脾汤

处方杏仁1两(去皮尖,用蚌粉炒令黄色),半夏1两(生姜自然汁浸1宿,次日焙),豆5粒(去壳并心膜,以皮纸出油)。

制法上为末,用大好北枣7个,入灯心水蒸,去皮核,取肉为丸。

功能主治注颜,消宿食,化痰,消痞癖。主气喘,疳积,疟疾。

用法用量每服5丸,常服灯心、枣子煎汤送下;注颜,槟榔煎汤送下;消宿食,陈米汤送下,空心、临睡服;化痰,乌梅汤送下;治疟,蒜汤或薤水送下。

摘录《得效》卷十一

处方43、橘红片

别名橘红丸

处方化橘红14.4两,紫苏子7.2两,浙贝母9.6两,紫菀7.2两,陈皮9.6两,法半夏7.2两,杏仁9.6两,桔梗7.2两,生石膏9.6两,款冬花4.8两,生地黄9.6两,甘草4.8两,茯苓9.6两,麦门冬9.6两,栝楼皮9.6两。

制法热浸:款冬花、紫苏子、紫菀、麦门冬、甘草、化橘红;提油:陈皮;渗漉:生地黄、栝楼皮以48%乙醇提取;回流:杏仁,榨油后85%以上乙醇提取;原粉:浙贝母、法半夏、桔梗、茯苓、生石膏;合并上述药液及回收乙醇后,药液浓缩成膏,加入原粉制粒、干燥、整粒,定膏量为处方总量的20%,颗粒总量72两,混匀压片,每片重0.55g,每瓶装12片,置室内阴凉干燥处,用后密闭保存。

功能主治清肺除湿,止嗽化痰。主脾胃湿热引起的咳嗽痰多,呼吸气促,胸中结满,口苦咽干。

用法用量橘红丸(《中药制剂手册》)。

摘录《北京市中成药规范》

处方44、冠心通络丸

处方丹参20g,旋覆花10g,杏仁10g,茯苓10g,茜草10g,干地龙10g,薤白10g,法半夏10g,山楂炭10g,五灵脂10g,生蒲黄15g,陈皮5g,建菖蒲5g,远志肉5g,琥珀末3g,甘草3g。

制法将丹参、蒲黄、菖蒲、远志、茯苓研细末,过筛,余药水煎2次,去滓过滤浓缩混合,制小丸或制片。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理气宽胸,宣痹止痛,定悸安神。主冠状动脉硬化,心肌供血不足,胸闷气短,心悸心痛等。

用法用量每次10丸,每日3次。

注意孕妇忌用。

摘录《古今名方》引谭曰强经验方

处方45、昆布丸

别名吴茱萸丸

处方吴茱萸4两,荜茇4两,茯苓4两,白术4两,曲葶苈(熬)4两,昆布4两(洗),杏仁(去皮尖,熬)3两,枳实(炙)3两,大黄3两,干姜3两,旋覆花1两半,橘皮3两半(1本有半夏6两,以汤洗熬之,射干3两。又1本无旋覆花、干姜、大黄、杏仁、橘皮)。

制法上为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夏盛秋歇,毒气既谢,风缓犹在,若诸病皆退,但苦食腹胀不安,为气在咽喉,吐不出,咽不入,心闷痰满,食已吐酢水者。

用法用量每服10丸,1日2次。利多减之,不利加之,常令微利,觉病退则止,发便服之。

注意不可常服,令人瘦。忌羊肉、饧、桃、李、雀肉、酢物。

摘录《外台》卷十九引苏恭方

处方46、丁香半夏丸

处方丁香1两,红豆(炒)2两,半夏(制)2两,白术(炒)2两,陈皮3两。

制法上为末,姜汁打糊为丸,如胡椒大。

功能主治胃寒呕吐,吞酸,痰饮咳嗽,痞闷。

用法用量方中红豆,《饲鹤亭集方》作“红豆蔻”。

摘录《医统》卷二十四

处方47、金沸草散

处方荆芥4两,旋覆花3两,前胡3两,麻黄3两,甘草1两半,半夏1两半,赤芍药1两半,细辛1两半,五味子1两半,杏仁1两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多,头目昏重,痰涎壅塞,大便坚而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五引《鲍氏方》

处方48、苦酒白丸

处方女萎2两,半夏(洗)2两,附子(炮)1两,藜芦(炙,去头)1两。

制法上为末,和以10年苦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赤白滞下,肠已滑,日数十行者。

用法用量每服3丸,饮送下,1日3次。不知稍稍增之。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范汪方》

处方49、大半夏丸

处方半夏4两(汤洗7遍,去滑,焙干,为末),生姜(细擦)3两,蜜3两,青州枣2两(别煮取肉,去皮核,同生姜、蜜入银石器内与半夏末和熬,令稀稠得所),木香半两,沉香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白术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干姜(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红豆蔻半两。

制法上13味,除前4味外为末,与半夏膏和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支饮,膈脘不利,咳嗽喘满。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煎干姜、大枣汤送下。加至15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处方50、绝疟药枣

处方白术1钱,黄芩1钱,槟榔1钱,常山(醋酒煮)1钱,半夏1钱,柴胡8分,茯苓7分,橘红5分,炙甘草3分,白姜蚕(炙黄)3条,乌梅1枚,生姜5钱,红枣49枚。

功能主治和中健脾,清痰止疟。主疟。

用法用量水、酒各1大碗,用武火煮3-5滚后,再用文火煮1枝香,去滓,露1宿,黎明空心热服,即以枣子过药一齐吃完,毋剩。

摘录《活人方》卷三

处方51、昆布丸

处方昆布3分(洗去咸味),赤茯苓3分,枳实半两(麸炒微黄),甘草1分(多微赤,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干姜1分(炮裂,锉),木香半两,诃黎勒皮1两,槟榔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胸痹气闷,喉中噎塞。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不拘时候,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52、桔梗枳壳汤

处方枳壳(去瓤)5钱,桔梗(去芦)5钱,半夏(汤洗)3钱,黄芩3钱,瓜蒌仁3钱,黄连(去须)3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气痞满,胸膈两胁按之则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麦门冬去心水煎服。利黄涎沫即安。

摘录《得效》卷十一

处方53、大补内黄耆汤

处方黄耆3两,半夏3两(洗),大枣30枚,当归2两,干地黄2两,桂心2两,人参2两,茯苓2两,远志2两(去心),芍药2两,泽泻2两,五味子2两,麦门冬2两(去心),白术2两,甘草2两(炙),干姜4两。

功能主治妇人七伤,骨髓疼,小腹急满,面目黄黑,不能饮食;诸虚不足,少气,心悸不安。

用法用量以水1斗半,煮取2升,每服5合,1日3次。

摘录《千金翼》卷五

处方54、大正气散

别名大正气汤

处方厚朴(姜制炒)1两,藿香叶1两,半夏(汤泡7次)1两,橘红1两,白术1两,甘草(炙)半两,槟榔半两,桂枝(不见火)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干姜(炮)半两。

功能主治脾胃怯弱,风寒湿气伤动冲和,心腹胀满,有妨饮食。

用法用量大正气汤(《赤水玄珠》卷五)。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三○引《济生》

处方55、柴青泻肝汤

处方柴胡1钱半,黄芩1钱半,人参1钱,半夏1钱,黄连1钱,青皮1钱,甘草5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男子肝火旺极,阴茎肿裂,健硬不休。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五

处方56、大腹皮汤

处方大腹皮(锉,炒)3分,柴胡(去苗)2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桂(去粗皮)1两,半夏(汤浸去滑,生姜汁同炒干)1两,青蒿(童便浸1日,晒干)1两,白术1两,桔梗(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山栀子(去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热劳,肌瘦盗汗,潮热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童便半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如妇人服,加虎杖、当归各少许。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处方57、丁香汤

处方丁香1两,白术半两,肉豆蔻(面裹,煨)半两,半夏半两(白矾水浸一宿,洗净,炒黄),干姜半两(炮),甘草半两,人参(去芦)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宿冷,口角流涎。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8分,加生姜2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四

处方58、肥儿丸

处方青皮(醋炒)3钱,陈皮(炒)3钱,苍术(盐水炒)3钱,使君子(炒,去壳)3钱,山药3钱,前胡3钱,白术2钱,半夏(姜汁炒)2钱,宣黄连2钱,当归2钱,砂仁(炒)2钱,枳壳3钱,莲肉5钱,山楂肉(蒸)5钱,神曲(炒)5钱,麦芽(炒)5钱,胡连8分,人参1钱5分。

制法上为末,米糊为丸,如小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疳病。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

摘录《同寿录》卷三

处方59、大建中汤

处方甘草2两,人参3两,半夏1升,生姜1斤,蜀椒2合,饴糖8两。

功能主治虚劳寒澼,饮在胁下,决决有声,饮已如从一边下,有头并冲皮起,引两乳内痛,里急,善梦失精,气短,忽忽多忘。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纳糖消,服7合。里急拘引,加芍药、桂心各3两;手足厥,腰背冷,加附子1枚;劳者,加黄耆1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本《金匮》三物大建中汤,于中除去干姜之守中,易入生姜以散表,更加半夏以运痰,甘草缓急。药虽小变而大义不殊。

摘录《千金》卷十九

处方60、柴朴汤

处方柴胡1钱,独活1钱,前胡1钱,黄芩1钱,苍术1钱,厚朴1钱,陈皮1钱,半夏曲1钱,白茯苓1钱,藿香1钱,甘草3分。

功能主治疟热多而脾气怯。暑湿及食滞致疟。

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5片,煎1钟,发日5更服。气弱,加人参、白术;食不克化,加神曲、麦芽、山楂。

摘录《准绳·类方》卷一

本文标签: 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