筀笋

医药知识2023-02-02 15:54:02百科

筀笋

概况

基源:为禾本科刚竹属植物桂竹的笋。

原植物:桂竹Phyllostachys makinoi Hayata,又名筀竹(《种子植物名称》),桂竹仔(台湾)。

形态:竹秆在分枝以下圆筒形,绿色,幼时被薄层的白色蜡粉;箨鞘平滑无毛,棕紫色,具有淡紫黑色的斑点及斑纹,无箨耳与鞘口繸毛;箨舌高约2mm;箨叶窄长,呈带状,上部每节具2分枝,每小枝有叶3~5枚;叶片披针形,长8~17cm,宽10~23mm,先端渐尖,基部作楔形收缩,叶片下面于中脉上具毛茸,尤以近基部处为甚,次脉5~7对,次脉间尚有再次脉6~9条,小横脉较显著。花枝具叶,小穗丛长约5mm,常着生枝端;小穗在每佛焰苞内有1~3枚,各含2~3小花;颖常1枚,长约15mm,外被短毛;外稃长18~23mm,先端锐尖,上部疏生短毛;内稃稍短于外稃,长17~20mm,先端二裂,背被微毛;雄蕊3枚,花药黄色;子房卵状,花柱1,柱头通常2。笋期3~5月。花期4~5月。(图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103页.图72)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山地及平原,特产台湾省,在南部各省区有引种栽培。

药性

性味:《纲目》:“甘,寒。”

主治:汪颖《食物本草》:“治小儿痘疹不出,煮粥食之,解毒,有发生之义。”

临床应用

食疗:《食物本草》:“治小儿痘疹不发:筀笋煮粥食之。”

本文标签: 筀笋  药性  临床应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