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chongbing
[外文]:trematodiasis
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疾病。吸虫在分类上属扁形动物门的吸虫纲。此纲又分单殖亚纲、盾盘亚纲和复殖亚纲,前二种无寄生于人类者,与医学有关的吸虫均属复殖亚纲。复殖吸虫的种类繁多,寄生于几乎所有的脊椎动物,其中不少种类寄生于人体。中国常见的吸虫病有:日本血吸虫病、中华分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姜片虫病、肝片吸虫病、棘口吸虫病、异形吸虫病和双腔吸虫病等。各种吸虫病因虫种和寄生部位不同表现各异,可以引起小肠的炎症和出血、肝硬变、肺和脑的脓肿等。
各种吸虫的形状和大小极为不同,多数为扁卵圆形或舌形,腹背扁平,两侧对称,一般有吸盘,复殖亚纲有两个吸盘(口吸盘和腹吸盘)(图1),吸盘的位置、大小和数目可作为分类的依据。吸虫体表称皮层,有吸收营养的功能,由一层无细胞结构的合体细胞层包被,含细胞核的细胞体部在肌层之下,以小管与合胞体层相连通。体表有皮棘和乳突,体内有各种器官,无体腔。消化器官包括口、咽、食管和肠支。肠一般分两支,以盲端终,肠管内有微绒毛,助摄取营养,多无肛门,未吸收的食物残渣经口排出。多数吸虫是雌雄同体,仅裂体吸虫科为雌雄异体。生殖器官的形态、位置等可作为鉴别虫种的依据。
在复殖类吸虫的生活史有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的交替及中间寄主和终寄主的更换(图2)。中间寄主一或两个,一般以螺类作为第一中间寄主,在中间寄主体内进行无性的幼体增殖。无性世代包括毛蚴、孢蚴、雷蚴、尾蚴及囊蚴(后期尾蚴)。成虫为有性世代,从成虫排出的虫卵,可以是单个卵细胞、多个细胞或含已发育成熟的毛蚴,前二者需在水中继续发育,虫卵中的成熟毛蚴,有的虫科(血吸虫、肝片吸虫)是在水中孵出后才侵入贝类中间寄主继续发育,有的种类(胰吸虫、中华分支睾吸虫等),其虫卵须被螺蛳吞食后,在螺体内孵出,完成发育。毛蚴很小,呈椭圆形,体表被有纤毛,体前端有一个顶腺和两个头腺,体后端有数个由生殖细胞分裂形成的胚细胞团,是形成孢蚴和雷蚴的胚胎。毛蚴侵入螺组织后,在淋巴系统内发育为孢蚴。孢蚴能在寄主体内移动并吸收营养物质,对寄主产生损害。以后,胚团发育成为子孢蚴或雷蚴。雷蚴呈长袋形,具口、咽和单一盲端肠支,有些雷蚴能用肠支进行消化。雷蚴体内的胚细胞团可分化发育为大量的尾蚴。尾蚴分体部和尾部,有吸盘、原始肠管、排泄器官及多种功能的单细胞腺体,尾部单一(中华分支睾吸虫)或分叉(血吸虫)。尾蚴由螺体逸出,侵入第二中间寄主,脱去尾部,形成囊蚴。囊蚴是吸虫幼虫期的感染阶段,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有的吸虫没有雷蚴和囊蚴阶段,尾蚴直接侵入人体(血吸虫),尾蚴乃为感染阶段。
吸虫在终寄主体内的寄生部位因虫种而异,如中华分支睾吸虫寄生在肝胆管,姜片虫寄生在小肠。当吸虫在感染期侵入人体(尾蚴经皮肤或囊蚴经口)后,除直接寄生肠道外,均有一段体内移行过程才到达寄生部位,这时对寄主机体可产生破坏组织和致敏引起免疫应答,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成虫寄生期长,且不断产卵,这些对寄主机体均可产生致病作用。一般而言,寄生于胆管、血管和组织内的吸虫,其致病和免疫原性可能大于寄生在肠道内的。如中华分支睾吸虫寄生在肝胆管,由于其机械和化学性刺激可引起肝硬变。寄生在小肠的姜片虫可引起局部的炎症和出血。并殖吸虫引起肺、脑脓肿。血吸虫的虫卵在肠粘膜和肝脏造成肉芽肿和纤维病变,最后可引起肝硬变。
根据当地饮食习惯、流行病史及临床表现可疑及本病,粪便中发现虫卵即可确诊。皮内试验、补体结合、间接血凝、酶联免疫吸附等免疫诊断试验,对诊断也有重要参考价值。防治工作应采取综合性措施,抓好经口、经皮肤传播的重要环节,教育人们不吃未熟的鱼虾。常用的治疗药物有吡喹酮、丙硫苯咪唑等。
参考文章
- 怎样防治牛胰阔盘吸虫病?牛
- 猪姜片吸虫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猪
- 猪绦虫病和吸虫病的防治猪
- 猪华支睾吸虫病防治猪
- 鸡病防治-禽吸虫病鸡
- 猪寄生虫病:姜片吸虫病猪
- 怎样防治猪姜片吸虫病猪
-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防治方法牛
- 小尾寒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羊
- 扁吻鱼双穴吸虫病的防治水产/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