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aibi
[外文]:psoriasis
以丘疹、红斑等皮损为主,其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男女老幼皆可患病,但以青壮年为多,男性略多于女性。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多于冬季发病或加重,夏季减轻或自行痊愈。相当于西医的银屑病。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祛风为主。
中医文献中关于此病有多种记载,隋代《诸病源候论》中叫“癣”。清代《外科大成》,描述其症状为皮肤上起疹疥,色白瘙痒。清代《医宗金鉴》中称“白疕”。
病因病机
白疕多由营血失和、内耗亏损、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初起多挟有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肌肤,以致营卫失和、气血不畅,阻于肌表而生;或兼因混淆热蕴积,外不得宣泄、内不得利导,阻于肌表而发;病久风寒、风热、湿热之邪已化,而气血耗伤,气血耗伤则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更为明显;或因营血不足气血循行受阻,以致瘀阻肌表而成;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致使营血亏损;少数可因调治不当感染毒邪,风寒化热、湿邪化燥,燥热成毒,毒邪流窜,入于营血,内侵脏腑,造成气血两燔的证候。
辨治
白疕临床可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炎型和红皮病型。
寻常型最为常见。损害初起为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或斑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鳞屑在急性时较少,慢性时较多,易被刮除,在损害踞部分的鳞屑附着较牢固。刮除鳞屑后,露出红色光亮的薄膜,称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出现散在的露珠状小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是此病的重要特征。损害边界清楚,周围有0.2~0.5厘米淡色晕,局部出汗减少。损害散在全身各处,有点滴状、钱币状、环状、地图状、蛎壳状等。好发于头皮,肘、膝的伸侧面及尾骶部。少数病例长期局限于某一部位,如头皮、外阴、小腿等处。病程缓慢,反复发作。辨证分为:
(1)血热型。相当于进行期,皮损不断增多,颜色红、抓之出血、瘙痒不堪,伴有怕热、大便干结、小溲黄赤、苔薄黄、舌质红、脉滑数等症状。治宜凉血清热解毒,用犀角地黄汤或凉血地黄汤加减。
(2)血虚风燥型。相当于静止期和退行期,皮损不扩大或渐缩小,皮肤干燥、色素沉着或渐退,伴有头晕、神疲乏力、苔薄舌淡、脉细等症状。治宜养血祛风润燥,用四物汤合消风散加减。
脓疱型少见,可分两型:
(1)掌跖部。局限在掌跖损害为对称性红斑,斑上有针头到粟粒大的脓疱,不易破溃,两周左右可干涸结痂,痂片脱落出现鳞屑,其下又有新脓疱形成。反复发作。
(2)泛发性。满布全身,急性者有黄色浅表性大脓疱,伴有发热、关节痛症状,周期性反复发作,呈进行性加剧;亚急性或慢性者,环形红斑样皮损,边缘有脓疱;局限者,在寻常型皮损处出现脓疱。辨证为湿热火毒证,除脓疱外,尚有红斑、糜烂、渗出,或有胸闷纳呆、下肢沉重、苔薄黄、脉濡滑数等症状。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关节炎型关节酸痛,大小关节均可累及,轻者指(趾)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也可累及大小各个关节,红、肿、热、痛,重者因骨质破坏,引起强直、畸形。易和脓疱型并存,常同时加重、同时减轻。多伴有发热、恶风、苔薄黄或白腻、脉弦滑数等症状,治宜祛风清热、化湿通络,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红皮病型常因对寻常型不适当的治疗或外用药物的刺激而引起,也可由进行期发展而来,表现为弥漫性皮肤潮红、紫红,甚至肿胀浸润,大量脱屑,仅有少数片状皮肤正常,犹如分布在海洋中的岛屿。伴有掌跖角化,指(趾)甲增厚或发热,常迁延数月或更长时间。辨证为火毒炽盛证,往往伴有壮热、口渴、便干溲赤、苔薄舌质红绛、脉弦滑数等症状。治宜凉血清热解毒,用清营汤加减。
参考文章
- 白疕二号方药学
- 白疕一号方药学
- 白疕丸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