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红榔木
名称出处:《文山中草药》
概况异名:棉榔树(《中药大辞典》)。
基源:为榆科榆属植物毛枝榆的茎内皮。榆属全世界约40种,中国有23种。
原植物:毛枝榆Ulmus androssown Litw.var.virgata(Planch.)Grudz.(Ulmus pumila L.var.pilosa Rehd.),又名大树皮、榆树(云南)。
形态:落叶(稀半常绿)乔木,高10~15m。树皮纵裂,当年生枝密被柔毛,去年生枝亦多少被毛,有时具周围膨大而不规则纵裂的木栓层,亦被密毛;冬芽卵圆形,芽鳞被毛。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或椭圆形,稀菱形或倒卵形,长3~8cm,宽2~3.5cm,先端渐尖,上面幼时有硬毛,而后留有毛迹,微粗糙,下面多少有毛或无毛,脉腋有或多或少的簇生毛;萌发枝上的叶长达13cm,宽约6cm,上面密生硬毛,粗糙,下面有柔毛(尤其以脉上显著),边缘具重锯齿。翅果圆形或近圆形,稀长圆状或倒卵状圆形,长8~15mm,宽6~12mm,无毛,果翅淡绿色或淡黄绿色,果核部分淡红色、红色或淡紫色,种子位于翅果的中部;果柄长约2mm。(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第1册.141页.图8422)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200~1800m的坡地及山谷的阔叶林中。分布于四川西南部、南部及云南昆明以西、以北,西藏南部。尼泊尔、印度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全年可采,削除外皮,取第2层皮,晒干研粉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药性性味:苦、涩,平。
功效:接骨,消肿,止血。
主治:外伤出血,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研粉,酒冲服,3~6g。外用:适量,研粉敷于创面。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文山中草药》:“治骨折(复位后.小夹板固定):红榔木研粉,加酒调为糊状,敷患处,3天换药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