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别名赤苏、红苏、红紫苏、皱紫苏),辛,温。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小编整理出含有紫苏的处方共893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661~720共60个。
处方1、加味枳术汤处方枳壳(制)1分,白术1分,紫苏茎叶1分,辣桂1分,陈皮(去白)1分,槟榔1分,桔梗1分,木香1分,五灵脂(炒)1分,半夏(制)、茯苓、甘草。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气为痰饮所膈,心下坚胀,此属气分。
用法用量①半夏以后三味用量原缺。②《丹溪心法》本方五灵脂以上诸药用各二分,半夏、茯苓、甘草各一分半。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二引《直指》
处方2、二十四味断疟饮处方常山(酒炒)、草果、槟榔、知母(酒炒)、陈皮、青皮、川芎、枳壳、柴胡、黄芩、荆芥、白芷、人参、紫苏、苍术、白术、半夏、良姜、茯苓、桂、葛根、甘草、杏仁、乌梅各等分。
功能主治久疟、母疟,邪气散漫,表里俱乱。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两,水2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8分,发日早服。
摘录《医统》卷三十七引《辩疑》
处方3、分气紫苏饮处方枳壳、茯苓、大腹皮、陈皮、甘草、苏子、草果、白术、当归、紫苏、半夏、桑皮、五味子。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胁疼痛,气促喘急,心下胀闷。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处方4、白薇汤处方白薇3两,紫苏3两,当归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郁冒。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1盏,去滓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八引《指南方》
处方5、开豁腠理汤处方升麻、葛根、羌活、荆芥、防风、前胡、紫苏、牛蒡子、陈皮、甘草、桔梗、枳壳。
功能主治麻疹。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专治麻痧初编》卷三引《痘疹折衷》
处方6、加减四味升麻汤处方升麻、葛根、芍药、甘草、防风、桔梗、紫苏、苍术、陈皮、枳壳、柴胡。
功能主治水痘赤痘。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疹热不退,加黄芩;呕吐,加藿香;泻甚者,去苍术、枳壳,加诃子、肉果;咳嗽有痰,加半夏、桑皮、杏仁、五味;泻痢后内虚,加茯苓、白术;腹痛,加苍术;鼻衄,加茅花、生地;詀语,加黄芩。
注意一二服即止,多则过表。
摘录《痘疹金镜录》卷一
处方7、九宝散别名九宝饮
处方麻黄(去节)半两,薄荷半两,大腹皮半两,紫苏半两,陈皮2钱半,杏仁(去皮尖)2钱半,桑白皮(炙)2钱半,肉桂2钱半,枳壳2钱半,甘草1钱。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小儿咳嗽,肺脏感寒。
用法用量九宝饮(《诚书》卷十二)。冷症,去薄荷;热症,去陈皮、肉桂。
摘录《准绳,幼科》卷九
处方8、白术散别名白术舒脾散
处方白术(炒)1两,干紫苏1两,白芷(微炒)3分,人参3分(去芦),川芎(洗)半两,诃子皮半两,青皮(去白)半两,甘草1分(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妊娠气不和调,饮食少,孕妇脾虚难化,脉浮缓者。
用法用量白术舒脾散(《医略六书》卷二十八)。《医略六书》本方用法:每服三钱,熟砂仁汤下。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白术气味甘温,微苦,入足太阳;干苏叶气味辛温,入足太阳;白芷气味辛温,入足太阳;人参气味甘温,人足阳明;川芎气味辛温,入足少阳、厥阴;诃子气味温涩,入手阳明、足太阳;青皮气味辛酸微温,入足少阳、厥阴;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通行十二经络,能缓诸药之性;生姜辛温入卫,凡妇人妊娠气不调和,饮食不节,以致脾胃不和,必鼓动脾阳,使其健运,亦必以扶持胎气为要耳。经云: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又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若妊子饮食不节,生冷毒物,恣性食噉,必致脾胃之疾,故妊娠伤食,难得妥药,唯此方最稳捷。2.《医略六书》:妊娠脾胃虚弱,饮食不能遽化,故胸腹满闷,胎孕因之不安。白术健脾土以化食,人参扶元气以安胎,紫苏理血气以散满,白芷升清阳以开胃,青皮平肝气,甘草和胃气、诃子涩玄府以防散药之疏泄也。为散,砂仁汤下,使滞散气行,则脾胃内强而饮食自化,满闷自除,何胎孕之有不安哉!
摘录《本事》卷十
处方9、加味柴胡饮处方柴胡2钱,羌活2钱,葛根2钱,薄荷1钱,浮萍2钱,紫苏2钱,甘草1钱,当归身5钱(炒),生姜3片。
功能主治解表。主风寒表证头痛,憎寒发热。
摘录《医门八法》卷三
处方10、加味安胎饮处方人参1钱,川芎8分,条芩8分,白术(蜜炙)4分,当归4分,熟地黄4分,紫苏4分,陈皮4分,甘草4分,砂仁3分,麦冬(去心)7分,甘葛7分。
功能主治妊娠燥渴,口干不得卧。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处方11、六神辅圣丸处方草乌1斤(白嫩者佳),麻油1斤,甘草半斤,荆芥4两,羌活4两,紫苏4两,风藤4两。
制法用无灰酒煮1昼夜,另用一锅煎滚汁浸之,挤去乌皮,将草乌捣烂为丸。
功能主治疙瘩,冷风痒风,麻痹痛风。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
摘录《解围元薮》卷三
处方12、九宝汤处方桑皮、陈皮、官桂、杏仁、乌梅、薄荷、甘草、紫苏、茅根、大腹皮。
功能主治男妇咳嗽,睡卧不得,有血。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2钟煎,食远服。
摘录《女科万金方》
处方13、二母汤处方茯苓半两,麻黄2钱(去节),知母半两(哈粉炒),贝母半两(焙),马兜铃半两,桑白皮半两(蜜炙),汉防己1两(生),阿胶1两(炒),甘草半两(蜜炙),五味子1两,人参半两,紫苏2钱,罂粟壳半两(蜜炙),紫菀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远年近日寒热嗽喘上满,有痰吐红。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白糖1块,煎至7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九
处方14、九宝汤处方薄荷、贝母、橘红、甘草、紫苏、杏仁、槟榔、麻黄、半夏、桑叶、乌梅、官桂各等分。
功能主治痰嗽。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用水2盏,煎至1盏,食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八
处方15、加味香苏饮处方川芎3钱,紫苏3钱,羌活3钱,防风3钱,苍术3钱,香附3钱,甘草3钱,荆芥3钱,白芷3钱,葛根1钱,前胡1钱。
功能主治伤风,风邪客于腠理,洒浙恶寒,喷嚏呵欠,头疼发热,类于伤寒,但见风寒即怕,亦不太甚者。
用法用量加葱头10枚,生姜3片,水煎服。以被覆取汗为度。
摘录《玉案》卷二
处方16、香苏平胃散处方陈皮(去白)厚朴(姜汁炒,锉)苍术(米泔水浸二日,焙干,炒)甘草(锉,炒)藿香 紫苏
功能主治治湿气呕吐。胸前满闷,头重身重,面目浮肿,呕恶而吐,口不渴,吐多痰涎,身热脉浮。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17、香苏散处方香附子(炒香,去毛)紫苏叶各120克 甘草(炙)30克 陈皮60克(不去白)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理气解表。治外感风寒,内有气滞,形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10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日三服,若作细末,只服6克,入盐点服。
注意服药期间,戒食荤腥、酒、肉。
备注方中紫苏叶辛温解表,温中行气;香附、陈皮理气畅中;甘草调和诸药。合用共奏理气解表之功。方中紫苏、香附有安胎作用,故妊娠感冒,用之亦颇适合。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18、加味香苏散处方川芎3钱,紫苏3钱,防风3钱,荆芥3钱,香附3钱,甘草3钱,羌活3钱,白芷3钱,葛根1钱,前胡1钱,苍术8分,天麻8分,黄芩8分。
功能主治伤风,头疼身热,鼻塞气粗,喷嚏呵欠,呻吟不绝,见风便怕,洒淅微寒。
用法用量加葱头10个,生姜3片,水煎服。以被覆取汗为度。
摘录《玉案》卷六
处方19、分气饮处方陈皮1钱,茯苓1钱,半夏(炒)1钱,桔梗(炒)1钱,大腹皮1钱,紫苏梗1钱,枳壳(麸炒)1钱,白术(炒)1钱,山栀(炒)1钱,甘草(炙)5分。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不和,胸膈不利;或痰气喘嗽,饮食少思。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三
处方20、加减流气饮处方陈皮、青皮、紫苏叶、厚朴(姜汁炒)、枳实、抚芎、甘草、人参、白术、茯苓、半夏(洗)、黄连、香附子(童便浸)各等分。
功能主治因七情之伤,心下痞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保命歌括》卷二十四
处方21、化痰丸处方南星(去皮,切块)4两(同皂角3两、生姜3两、白矾3两同煮无白星为度,取出,晒干,皂角不用),半夏4两,香附2两,瓜蒌仁(去壳,另研)2两,陈皮(去白)2两,茯苓2两,紫苏子(炒)2两,萝卜子(炒)2两,杏仁(去皮尖,另研)2两,枳壳(麸炒)2两。
制法上为末,姜汁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快脾顺气,消食化痰。主痰饮。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临卧或食后用茶汤送下。酒痰,加青皮、葛根;食积痰,加神曲、麦芽、山楂各2两;气壅者,加沉香5钱;热痰,加枯芩、青黛各1两。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四
处方22、分气饮处方茯苓1钱,栀子1钱,紫苏8分,白术5钱,枳壳1钱(炒),蔻仁(研)1钱,木通7分,大腹皮8分,青皮6分,木香4分。
功能主治中脘以上胀满妨闷,渐渐而起。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食远服。
摘录《风劳臌膈》
处方23、香苏葱豉汤处方制香附4.5~6克 新会皮4.5~6克 鲜葱白2~3枚 紫苏4.5~9克 清炙草2~2.5克 淡香豉9~12克
功能主治理气发汗。治妊娠伤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脉浮。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24、分气饮别名分气散
处方北梗2钱,赤茯苓2钱,陈皮2钱,桑白皮(炒)2钱,大腹皮2钱,枳壳(制)2钱,半夏曲2钱,真苏子(微炒)2钱,紫苏2钱,甘草(炙)2钱,草果仁1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小儿肿胀作喘,气短而急、
用法用量分气散(《幼科类萃》卷十三)。
摘录《直指小儿》卷四
处方25、分心气饮处方木通(去节)1两,赤芍药1两,赤茯苓1两,肉桂(去粗皮)1两,半夏(汤洗7次)1两,桑白皮(微炒)1两,大腹皮1两,陈皮(去瓤)1两,青皮(去白)1两,甘草(炙)1两,羌活1两,紫苏(去粗梗)4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消化滞气,升降阴阳,调顺三焦,和脾进食。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怒气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抑郁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灯心5茎,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局方》卷三(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处方26、白皮小豆散处方赤小豆半升,桑白皮2两(锉),紫苏1握(锉),生姜半两。
功能主治脚气,小便涩,两脚肿,气胀。
用法用量水3升,煎至豆熟。取豆食;去滓,余汁饮之。
摘录《脚气治法总要》卷下
处方27、分心气饮别名心气饮
处方紫苏茎叶3两,半夏(制)1两半,枳壳(制)1两半,青皮(去白)1两,陈橘红1两,大腹皮1两,桑白皮(炒)1两,木通(去节)1两,赤茯苓1两,南木香1两,槟榔1两,蓬莪术(煨)1两,麦门冬(去心)1两,桔梗1两,肉桂1两,香附1两,藿香1两,甘草(炙)1两3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通利大小便。主忧思郁怒,诸气痞满停滞。
用法用量心气饮(《丹溪心法》卷四)。
临床应用瘴疟里人瘴疟经年,虚肿腹胀,食不知饱,以此药吞温白丸,初则小便数次,后则大便尽通,其病顿愈。
摘录《直指》卷五
处方28、分心气饮处方木香(不见火)半两,桑白皮(炒)半两,丁香皮1两,大腹子(炮)半两,桔梗(去芦,炒)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草果仁半两,大腹皮(炙)半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半两,白术半两,人参(锉)半两,香附子(炒,去毛)1两半,紫苏(去梗)1两半,陈皮(去白)1两半,藿香1两半,甘草(炙)1两。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怒气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抑郁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枣子1个(擘破去核),及灯心10茎,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局方》卷三(宝庆新增方)
处方29、木香煮散处方紫苏叶 青橘皮(去白)当归(洗、焙)白芍药 乌药 白茯苓(去皮)桔梗(去芦头)半夏(汤洗七次,焙)川芎 黄耆(蜜炙)防风(洗,去芦头)甘草(炙)陈橘皮(去白)枳壳(麸炒,去瓤)大腹皮各3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腹胁胀满,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崔杨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30、归艾饮处方当归、川芎、艾叶、茯苓、白术、白芍、杜仲、陈皮、香附、木香、砂仁、乌药、防风、紫苏、甘草。
功能主治胞络宿有风冷,受娠之后血不通,冷与血相搏,少腹痛,甚则胎动不安。
各家论述是方芎、归、艾、术、杜、芍固胎,乌、木、砂、陈以能蠲冷气,防、苏祛风。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处方31、犀角散处方犀角屑22克 木香15克 槟榔30克 紫苏茎叶 沉香各22克 杉木节30克(锉)麦门冬30克(去心,焙)赤茯苓30克 枳壳22克(麸炒微黄,去瓤)防风15克(去芦头)石膏60克(细研)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脚气冲心,烦喘闷乱,头痛口干,坐卧不得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加入淡竹叶27克,更煎一二拂,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
处方32、加味续命汤处方麻黄1钱,防风1钱,龙齿1钱,防己1钱,附子(炮)1钱,石膏1钱,桂枝1钱,陈皮(去白)5分,紫苏5分,竹沥1合,生姜汁10匙,生地汁半合。
功能主治风痫,发则仆地,闷动无知,嚼舌吐沫,背反张,目上视,手足搐搦,或作六畜声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四十五
处方33、五子散处方白萝卜子15克 紫苏子15克 白芥子15克 山楂子(去核)3克 香附子(去毛)3克
制法共研为末。
功能主治治气膈,膨胀噎食。
用法用量白开水送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34、桑白皮散处方桑白皮30克(锉)赤茯苓60克 汉防己15克 木香15克 紫苏子7.5克 郁李仁30克(汤浸,去皮,微炒)木通22克(锉)大腹皮15克(锉)槟榔22克 青橘皮22克(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药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利水退肿,下气降逆。治妇人脚气盛发,两脚浮肿,小便壅涩,腹胁胀满,气急,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九
处方35、紫苏子汤处方紫苏子30克 大腹皮 草果仁 半夏(汤泡七次)厚朴(去皮,姜制,炒)木香(不见火)橘红 木通 白术 枳实(去瓤,麸炒)人参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理气宽中。治忧思过度,邪伤脾肺,心腹膨胀,喘促胸满,肠鸣气走,漉漉有声,大小便不利,脉虚紧而涩。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36、立消斗大疝气方处方沉香5钱,紫苏5钱,苏木5钱,南星5钱。
制法多年香橼1个,切碎,雄猪尿胞洗净,入药扎紧,好酒4-5斤,煮烂,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疝气。
用法用量每服4-5丸,酒送下。药尽胞缩。
摘录《惠直堂方》卷二
处方37、舒气散别名舒气饮(《辨证录》卷十二)。
处方人参30克 当归30克(酒洗)川芎15克 白芍15克(酒炒)紫苏梗9克 牛膝6克 陈皮3克 柴胡2.4克 葱白22厘米
功能主治治妊娠气逆难产。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
处方38、杏苏饮处方杏仁(炒,去皮、尖)紫苏 前胡 桔梗 枳壳(麸炒)桑皮(炒)黄芩 甘草(生)麦冬(去心)浙贝母(去心)橘红
功能主治治小儿伤风,发热憎寒,头痛有汗,嚏涕,鼻塞声重,不时咳嗽,脉浮缓者。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三
处方39、三和散别名三和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处方羌活(去芦)紫苏茎叶(去粗梗)沉香 宣川木瓜(薄切、焙干)大腹皮(炙焦黄)各30克 芎藭劳 甘草(炒)陈皮(去白)木香 摈榔(面裹偎熟,去面)白术各22.5克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五脏不调,三焦不和,心腹痞闷,胁肋膨胀,风气壅滞,肢节烦疼,头面虚浮,手足微肿,肠胃燥涩,大便秘难;背痛胁痛,不欲饮食;脚气上攻,胸腹满闷,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40、三香散处方沉香 紫苏 白豆蔻各等分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胃冷呃逆,经久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5~2.1克,柿蒂煎汤调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41、五汁一枝煎处方鲜生地黄汁40毫升 鲜茅根汁 鲜生藕汁 鲜竹沥汁各20毫升 鲜生姜汁2滴 紫苏梗6克
功能主治清润心包,濡血增液。治心包邪热郁蒸,心血亏虚,血虚生烦,躁扰不安,或愦愦无奈,心中不舒,间吐粘涎,呻吟错语,舌红苔少,脉象细数。
用法用量先煎紫苏梗去滓,入五汁,隔水炖温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42、一服散处方阿胶2片 生姜10片 大乌梅2个 甘草3克 紫苏10叶 杏仁7个(去皮、尖)大半夏3个(泡)罂粟壳3个(炙)
功能主治治暴嗽。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临卧时去渣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五
处方43、小降气汤处方家紫苏 台乌药 白芍 陈皮各6克 炙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治痰涎湿浊,壅滞胸中,气机不畅,胸膈痞闷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枣一枚,煎取21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四引《医林》
处方44、麻子苏子粥别名苏麻粥(《寿亲养老新书》卷四)。
处方紫苏子 大麻子各50克
功能主治治妇人产后郁冒多汗,大便秘;老人、虚人风秘。
用法用量洗净,研极细,用水再研取汁150毫升,分二次煮粥啜之。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十
处方45、散血消肿汤处方川芎3.6克 当归尾 半夏各3克 莪术 人参各2.1克 砂仁7枚 木香 五灵脂 官桂各1.5克 甘草1.2克 紫苏1克 芍药1.5克
功能主治散血消肿。治瘀血阻滞,胀满烦躁,漱水不咽,神思迷妄,小便利,大便黑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46、参苏饮处方人参(去芦)、紫苏、茯苓(去皮)、半夏(汤洗七次)、前胡(去苗)、干葛,各一钱半。枳壳(麸炒)、甘草(炙)、陈皮,各一钱。桔梗、木香,各七分。
功能主治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此药大解肌热快膈。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7、抱龙丸处方茯苓50g 赤石脂25g 广藿香38g 法半夏31g 陈皮25g 厚朴25g 薄荷31g 紫苏叶31g 僵蚕(姜制)31g 山药25g 天竺黄38g 檀香25g 白芷25g 砂仁25g 防风31g 荆芥38g 白附子31g 独活31g 白芍25g 诃子(去核)25g 荜茇25g 白术(炒)38g 川芎(酒蒸)31g 木香25g 朱砂47g 天麻25g 香附(四制)25g
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香,味甘、辛、辣。
炮制上二十七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茯苓等二十六味粉碎成细粉,与朱砂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健胃。用于小儿风痰吐乳腹泻。
用法用量口服,一岁以内一次1丸,一岁至二岁一次2丸,一日2~3次。
规格每丸重1.5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8、轻脚丸处方白术、赤茯苓、木猪苓(去皮)、舶上茴香(炒)、泽泻、赤芍药、紫苏叶、葫芦巴、枳实(麸炒.去穰)、槟榔,各五钱。桃仁(一两.去皮尖及双仁.麸炒),地肤子(一两)。
来源旧有寒湿之疾,每发时不可忍,呻吟之声彻于外,几至于死,忽遇道人授此方,服半料,间或发作,顿觉减于前,时服尽全料,厥疾遂瘳,信而服之,其验如神。
炮制上除桃仁别研外,捣罗为细末,入桃仁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逐风去湿,消肿行血止痛。
用法用量每服三五十丸,加至百丸,空心紫苏汤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9、六合定中丸处方广藿香16g 紫苏叶16g 香薷16g 木香36g 檀香36g 厚朴(姜制)48g 枳壳(炒)48g 陈皮48g 桔梗48g 甘草48g 茯苓48g 木瓜48g 白扁豆(炒)16g 山楂(炒)48g 六神曲(炒)192g 麦芽(炒)192g 稻芽(炒)192g
性状为黄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微酸、苦。
炮制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祛暑除湿,和中消食。用于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0、四正丸处方广藿香90g 香薷90g 紫苏叶90g 白芷90g 檀香30g 木瓜90g 法半夏90g 厚朴(姜炙)90g 大腹皮90g 陈皮90g 白术(麸炒)90g 桔梗90g 茯苓90g 槟榔30g 枳壳(麸炒)90g 山楂(炒)30g 六神曲(麸炒)90g 麦芽(炒)30g 白扁豆(去皮)90g 甘草90g
性状棕褐色的大蜜丸;气香,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二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70~18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祛暑解表,化湿止泻。用于内伤湿滞,外感风寒,头晕身重,恶寒发热,恶心呕吐,饮食无味,腹胀泄泻。
用法用量姜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2丸,一日2次。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1、小儿至宝丸处方紫苏叶50g 广藿香50g 薄荷50g 羌活50g 陈皮50g 白附子(制)50g 胆南星50g 白芥子(炒)30g 川贝母50g 槟榔50g 山楂(炒)50g 茯苓200g 六神曲(炒)200g 麦芽(炒)50g 琥珀30g 冰片4g 天麻50g 钩藤50g 僵蚕(炒)50g 蝉蜕50g 全蝎50g 牛黄6g 雄黄50g 滑石50g 朱砂10g
性状为橙黄色至棕黄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微苦,有辛凉感。
炮制以上二十五味,除牛黄、冰片外,雄黄、朱砂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紫苏叶等二十一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镇惊,化痰导滞。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停食停乳,发热鼻塞,咳嗽痰多,呕吐泄泻,惊惕抽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规格每丸重1.5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2、十味芎苏散处方川芎(二钱),紫苏、桔梗(去芦)、柴胡(去苗)、茯苓(去皮)、半夏、枳壳、陈皮,各一钱。干葛(一钱半),甘草(炙.半钱)。
功能主治治四时伤寒,发热头痛。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处方53、百部圆处方天门冬(去心)一斤,杏仁(去皮.尖.炒)、黄芪、百部根,各六两;瓜蒌根十六两,紫苏、紫菀(去苗.洗)、马兜铃,各二十二两;黑参八两,肉桂(去粗皮)四两。
炮制上同为细末,炼蜜和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肺气不调,咳嗽喘急,胸膈烦闷,唇干口燥,面目浮肿,咽嗌不利,积久不差。咯唾脓血者,亦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十五圆,煎乌梅甘草汤温下,食后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4、九圣散处方苍术150g 黄柏200g 紫苏叶200g 苦杏仁400g 薄荷200g 乳香120g 没药120g 轻粉50g 红粉50g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至浅棕色的粉末;气清香。
炮制以上九味,除轻粉、红粉外,其余苍术等七味粉碎成细粉;将轻粉、红粉分别水飞成极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除湿止痒。用于湿毒瘀结所致的湿疮,臁疮,黄水疮,足癣。
用法用量外用,用花椒油或食用植物油调敷或撒布患处。
注意不可内服。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5、木香流气饮处方半夏(汤洗七次)二两,陈皮(去白)二斤,厚朴(去粗皮.姜制.炒)、青皮(去白)、甘草、香附(炒.去毛)、紫苏叶(去枝.梗),各一斤;人参、赤茯苓(去黑皮)、干木瓜、石菖蒲、白术、白芷、麦门冬,各四两;草果仁、肉桂(去粗皮.不见火)、蓬莪(煨.切)、大腹皮、丁香皮、槟榔、木香(不见火)、藿香叶,各六两;木通(去节)八两。
炮制上粗末。
功能主治调顺荣卫,通流血脉,快利三焦,安和五脏。治诸气痞滞不通,胸膈膨胀,口苦咽干,呕吐少食,肩背腹胁走注刺痛,及喘急痰嗽,面目虚浮,四肢肿满,大便秘结,水道赤涩。又治忧思太过,怔忪郁积,脚气风热,聚结肿痛,喘满胀急。
用法用量每四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热服。如伤寒头痛,才觉得疾,入连根葱白三寸煎,升降阴阳,汗出立愈。脏腑自利,入粳米煎。妇人血气症瘕,入艾,醋煎,并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6、清喉利咽颗粒处方黄芩、西青果、桔梗、竹茹、胖大海、橘红、枳壳、桑叶、香附(醋制)、紫苏子、紫苏梗、沉香、薄荷脑
性状为黄棕色的颗粒;气香,味甜、微苦。
炮制上十三味,除薄荷脑外,沉香提取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备用;胖大海温浸,滤过,滤液备用;其余黄芩等十味加水煎煮,水煎液滤过。合并以上滤液,静置,吸取上清液,余液滤过,与上清液合并,浓缩成膏,取浓缩膏加入蔗糖粉适量,制成颗粒;或取浓缩膏,干燥,加入乳糖及蛋白糖适理,制成颗粒。干燥,过筛,加入薄荷脑、沉香挥发油,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宽胸润喉。用于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咽喉发干,声音嘶哑;常用有保护声带作用。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3次。
规格每袋装(1)5g(乳糖型,相当于原药材3.6g)(2)10g(蔗糖型,相当于原药材3.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7、橘红丸处方化橘红75g 陈皮50g 半夏(制)37.5g 茯苓50g 甘草25g 桔梗37.5g 苦杏仁50g 紫苏子(炒)37.5g 紫菀37.5g 款冬花25g 瓜蒌皮50g 浙贝母50g 地黄50g 麦冬50g 石膏50g
性状为棕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香,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20~3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9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出,胸闷口干。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7.2g,小蜜丸一次12g,大蜜丸一次2丸,一日2次。
规格水蜜丸每100丸重10g,大蜜丸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8、宝咳宁颗粒处方紫苏叶30g 桑叶30g 前胡60g 浙贝母30g 麻黄30g 桔梗30g 天南星(制)60g 陈皮30g 苦杏仁(炒)60g 黄芩60g 青黛21g 天花粉60g 枳壳(麸炒)60g 山楂(炒)45g 甘草15g 牛黄3g
性状为灰绿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炮制上十六味,除牛黄外,取紫苏叶、陈皮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其余桑叶等十三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2~1.35(50℃)的清膏。取清膏,加入适量的蔗糖和糊精,与牛黄粉配研,制成颗粒,干燥,加入上述紫苏叶和陈皮的挥发油,混匀,制成900g,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止嗽化痰。用于小儿外感风寒、内热停食引起的头痛身烧,咳嗽痰盛,气促作喘,咽喉肿痛,烦燥不安。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2.5g,一日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每袋装5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9、香朴饮子处方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炙甘草、紫苏、泽泻、香薷、半夏麹、白扁豆、乌梅肉、木瓜、厚朴(姜制),各二钱。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伏热吐泻,虚烦闷乱。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一个,煎至一钟,食前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60、参苏丸处方党参75g 紫苏叶75g 葛根75g 前胡75g 茯苓75g 半夏(制)75g 陈皮50g 枳壳(炒)50g 桔梗50g 甘草50g 木香50g
性状为棕褐色的水丸;气微,味微苦。
炮制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30g、大枣30g,分次加水煎煮,滤过。取上述粉末,用煎液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祛痰止咳。用于体弱感受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