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紫苏的处方(一)

医药知识2023-02-09 07:30:02百科知识库

含有紫苏的处方(一)

紫苏(别名赤苏、红苏、红紫苏、皱紫苏),辛,温。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小编整理出含有紫苏的处方共893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0共60个。

处方1、香苏正胃丸

处方广藿香80g 紫苏叶160g 香薷80g 陈皮40g 厚朴(姜制)80g 枳壳(炒)20g 砂仁20g 白扁豆(炒)40g 山楂(炒)20g 六神曲(炒)20g 麦芽(炒)20g 茯苓20g 甘草11g 滑石66g 朱砂3.3g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微甜、略酸苦。

炮制上十五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广藿香等十四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解表和中,消食行滞。用于小儿暑湿感冒,停食停乳,头痛发热,呕吐泄泻,腹痛胀满,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藿香正气散

处方桔梗1钱,大腹皮1钱,紫苏1钱,茯苓1钱,厚朴(制)1钱,甘草(炙)5分,藿香1钱5分。

功能主治外感风寒,内停饮食,头疼寒热,或霍乱泄泻,或作疟疾。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热服。

各家论述《冯氏锦囊秘录》:正气强旺则外无感冒之虞,脾胃健行则内无停食之患,稍有不足,外感内伤交作。以甘、桔、紫苏辛甘散其外邪;厚朴、大腹苦辛通其内滞;藿香为君主,内可和中,外可解表,统领诸剂成功,正气赖以复矣,故名藿香正气。

摘录《内科摘要》卷下

处方3、麻黄散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大麻仁1两,前胡3分(去芦头),桑根白皮1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紫苏子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咳嗽不止,心胸烦闷,上气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4、马兜铃丹

别名马兜铃丸

处方马兜铃1两,紫苏子1两,人参1两,款冬花半两,木香半两,杏仁1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肺壅咳嗽,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马兜铃丸(《卫生总微》卷十四)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张涣方

处方5、葱白散

处方当归1两,川芎1两,枳壳(制)1两,官桂1两,青皮1两,川白姜(生)1两,茴香(妙)1两,川楝肉1两,陈皮1两,紫苏1两,三棱(煨)1两,蓬术(醋浸1宿,焙)1两,白芍药1两,茯苓1两,木香1两,人参半两,沉香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肾气刺痛,七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葱白2寸,盐少许,煎服。大便秘,加大黄。

摘录《直指》卷十八

处方6、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猪苓1两(去黑皮),木瓜1两(干者),紫苏茎叶1两,桑根白皮1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脚气。心腹胀满,烦闷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7、马兜铃散

处方马兜铃半两,紫苏叶1两,桔梗半两(去芦头),人参半两(去芦头),桑根白皮2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大腹皮1两(锉),贝母半两(煨微黄),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五味子2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胎气壅滞,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8、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木香半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吴茱萸半两(汤浸7次,焙干,炒),干木瓜1两,紫苏茎叶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冲心,烦闷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

处方9、橘苏半夏汤

处方橘红7分,半夏(姜制)7分,贝母7分,紫苏5分,白术5分,杏仁(去皮尖)5分,桑皮5分,五味子3分,甘草3分,桔梗5分,黄芩5分。

功能主治小儿咳嗽,身热有痰。

用法用量用水1钟,加生姜3片,煎至5分,食后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处方10、藿香正气散

别名正气散、藿香正气汤

处方大腹皮1两,白芷1两,紫苏1两,茯苓(去皮)1两,半夏曲2两,白术2两,陈皮(去白)2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2两,苦梗2两,藿香(去土)3两,甘草(炙)2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芳香化湿,解表和中。主外感风寒,内伤食滞,或内伤寒湿,夏伤暑湿,山岚瘴疟诸证。

用法用量正气散(《伤寒全生集》卷二)、藿香正气汤(《金鉴》卷五十三)。本方改为丸剂,名“藿香正气丸”(见《饲鹤亭集方》)。

各家论述1.《医方考》:凡受四时不正之气,憎寒壮热者,风寒客于皮毛,理直解表。四时不正之气由鼻而入,不在表而在里,故不用大汗以解表,但用芬香利气之品以主之。白芷、紫苏、藿香、陈皮、腹皮、厚朴、桔梗皆气胜者也,故足以正不正之气;白术、茯苓、半夏、甘草,则甘平之品耳,所以培养中气,而树中营之帜者也;内伤、外感而成霍乱者,内伤者调其中,藿香、白术、茯苓、陈皮、甘草、半夏、厚朴、桔梗、大腹皮皆调中药也,调中则能正气于内矣;外感者疏其表,紫苏。白芷,疏表药也,疏表则能正气于外矣;若使表无风寒,二物亦能发越脾气,故曰正气。2.《医方集解》: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藿香辛温,理气和中,辟恶止呕,兼治表里为君;苏、芷、桔梗,散寒利膈,佐之以发表邪;厚朴、大腹行水消满,橘皮、半夏散逆除痰,佐之以疏里滞;苓、术、甘草益脾去湿,以辅正气为臣、使也。正气通畅,则邪逆自除矣。3.《成方便读》:夫四时不正之气,与岚瘴疟疾等证,无不皆有中气不足者,方能受之,而中虚之人,每多痰滞,然后无形之气,挟有形之痰,互结为患。故此方以白术、甘草补土建中者,即以半夏、陈皮、茯苓化痰除湿继之。但不正之气,从口鼻而入者居多,故复以桔梗之宣肺,厚朴之平胃,以鼻通于肺,而口达乎胃也。藿香、紫苏、白芷,皆为芳香辛散之品,俱能发表宣里,辟恶祛邪;大腹皮独入脾胃,行水散满,破气宽中;加姜、枣以和营卫致津液,和中达表,如是则邪有不退气有不正者。4.《实用方剂学》:寒燠不时,空气骤变,交互郁蒸,戾气流行,起居不慎,饮食失节,天时人事,两相感召,既不免疾病之侵临,而欲求健康之保障,则藿香正气之方尚矣。藿香芳香辛温,理气而宣内外,和中而止呕泄,善辟秽恶而解表里,故以为君。表里交错,上下交乱,而正气虚矣,故以苓、术、甘草,健脾培中以为臣,俾正气通畅,则邪气自除。况有苏、芷、桔梗散寒利膈,佐之以发表邪,朴、腹、二陈消满除痰,佐之以疏里气,更引以姜、枣以调营卫,则表里和而健康复矣。

临床应用1.胃肠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男性,14岁。1970年夏发病,症见腹痛,黑色稀便,全身皮肤出现出血点,以四肢为着,先后住院三次,诊断为胃肠过敏性紫癜,此次复发症状同前。给予藿香正气散原方:剂后,恶心、呕吐、腹痛明显好转,能进饮食。5剂后症状大减,服10剂痊愈,迄今未再复发。2.急性肝炎:介绍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50例的临床体会。治疗方针以“治湿”和“理脾胃”为主,治湿有祛湿、利湿、化湿三法。其中法湿一法的主方为藿香正气散,适用于湿邪在表,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者。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黄疸全部退净。黄疸消退时间最短者6日,最长者67日,平均25日。3.急性肠炎《广东中医》(1960;9:442):藿香正气散加减治非特异性急性肠炎30例,西医30例对比组(足量磺胺类、碳酸钙等肠道收敛剂及颠茄酊等止疼剂)。7例轻微发热,热度在37-38℃之间。多数轻度腹疼,疼痛多在脐周围,伴肠鸣。腹泻昼夜4-8次。粪量较多是粥状或水样,淡黄色或有泡沫(部分病者粪中混有粘液,但无脓、无血)。无里急后重感。腹部稍鼓胀,有轻度压疼,肠鸣音亢进。症状消失平均日数中药组西药组腹泻1.5日2.7日稀便1.8日3.1日腹疼1.3日2.4日腹胀1日2.2日食欲不振2.1日3.3日发热2日3日平均治愈日数1.4日2.9日。

摘录《局方》卷二(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处方11、橘苏散

别名杏苏汤、橘苏汤、橘苏饮

处方橘红1两,紫苏叶1两,杏仁(去皮)2两,桑白皮(炙)2两,半夏(洗7次)2两,贝母(去心)2两,白术2两,五味子2两,甘草(炙)5分。

功能主治伤寒咳嗽,身热有汗,恶风,脉浮数,有热,服杏子汤不得者。

用法用量杏苏汤(《得效》卷五)、橘苏汤(《赤水玄珠》卷七)、橘苏饮(《杏苑》卷五)。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一七引《济生》

处方12、解毒散

处方紫苏、干葛、桔梗、陈皮、川朴、甘草、半夏、茯苓、桔壳、前胡、地肤、知母(秋石丹化水拌炒)、黄柏(童便浸1日,炒黑)。

功能主治无论痘与非痘,但见身热头痛,呵欠烦闷,睡中惊悸,嚏喷眼涩,鼻出清涕,耳凉尻凉,手足酸软,服过加减升麻汤者。

摘录《痘疹会通》卷三

处方13、大腹皮散

别名大腹子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紫苏茎叶2两,木通1两(锉),桑根白皮1两(锉),羌活1两,赤芍药1两,荆芥1两,独活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木瓜1两(干者),枳壳2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风毒脚气,肢节烦疼,心神壅闷。

用法用量大腹子散(《云歧子保命集》卷下)。方中大腹皮,《云歧子保命集》作“大腹子”。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14、解寒散

处方羌活、前胡、紫苏、桔梗、旋覆花、甘草、枳壳、陈皮、升麻、干葛。

功能主治感冒鼻塞,必兼咳嗽。

摘录《嵩崖尊生》卷六

处方15、槟榔散

处方紫苏、枳壳、厚朴、甘草、芍药、陈皮、青皮、腹皮、香附、槟榔、防风。

功能主治脚心痈。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三

处方16、橘皮丸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桔梗(锉,炒)3分,干姜(炮裂)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枳实(去瓤,麸炒)3分,细辛(去苗叶)3分,胡椒2两,蜀椒(去闭口及目,炒汗出)2两,乌头(炮裂,去皮尖)2两,荜拨2两半,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前胡(去芦头)1两,防葵1两,芎䓖1两,甘草(炙)2两,当归(切,焙)2两,白术1两半,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两半,大黄(湿纸裹,煨香熟)半两,槟榔(锉)1两,葶疬(隔纸炒)1分,紫苏子(炒)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痹。上下痞塞不能息。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温酒送下,日3次;觉有热者,空腹服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处方17、避瘟丹

处方紫苏2两,香附4两(童便、醋、盐水、酒四制),苍术2两(土炒),麦冬1两(去心),木香1两(忌火),白扁豆2两(炒黄色),雄黄5钱(研末),薄荷2两,管仲8两(洗净煎膏),连翘2两,山楂肉3两(炒黑),广藿香叶1两(晒燥,研),降香末3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姜1斤捣汁拌入药内,再炼蜜为丸,朱砂飞净为衣,每丸重2钱。

功能主治一切时证伤寒,四时瘟疫疟痢。

用法用量时证伤寒,山楂、薄荷汤送下;疟疾,柴胡、陈皮汤送下;痢疾赤者,当归汤送下,白者淡姜汤送下。小儿、孕妇服半丸。

注意忌生冷鱼腥油腻煎炒。

摘录《医方易简》卷四

处方18、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前胡1两(去芦头),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细辛半两,赤茯苓1两,桂心1两,紫苏茎叶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气实,胸中逆满,痞塞不能食,呼吸短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19、辟瘟丹

处方紫苏2两,香附4两(童便、醋、盐水、酒四制),苍术2两(土炒),麦冬1两(去心),木香1两(忌火),白扁豆2两(炒黄色),雄黄5钱(研末),薄荷2两,管仲8两(洗净,煎膏),连翘2两,山楂肉3两(炒黑),广藿香叶1两(晒燥,研),降香末3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姜1斤,捣汁拌入药内,再用炼蜜为丸,朱砂飞净为衣,每丸重3钱。

功能主治时症伤寒,四时瘟疫、疟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时症伤寒,山楂薄荷汤送下;疟疾,柴胡陈皮汤送下;痢疾,赤者当归汤送下,白者淡姜汤送下。小儿孕妇,止服半丸。

注意忌生冷、鱼腥、煎炒、油腻。

摘录《奇方类编》卷下

处方20、马兜铃汤

处方马兜铃1分,木通(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紫苏茎叶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肺气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灯心15茎,大枣3个(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处方21、棱莪散

处方三棱1两,莪术1两,赤芍1两,黄柏1两,大茴8钱,玄胡8钱,槟榔8钱,紫苏8钱,陈皮8钱,青皮5钱,羌活5钱,腹皮5钱,荆芥2钱,桔梗2钱,半夏2钱,黄连2钱,芒消1钱,大黄1钱,防风1钱,柴胡1钱,千里马(即草鞋)2只,姜3片,葱1根。

功能主治攻逐瘀积,驱散外邪,消肿止痛。主全身性跌打损伤早期,气血未虚而瘀积内蓄,内外闭塞,二便不通,肿痛烦热等实证。

用法用量上以童便、水各半煎,空心热服。随证加减。若手足伤断,徐徐推正,灯心火纸卷令厚实,杉木皮紧扎自愈。

各家论述《跌损妙方校释》:此方用大黄、芒消、三棱、莪术攻下逐瘀,破坚散积为君;黄连、黄柏、赤芍、玄胡、草鞋清热凉血,疏肝活血为臣;大茴、槟榔、陈皮、青皮、大腹皮行气散郁为佐;紫苏、羌活、桔梗、半夏、防风、柴胡、姜、葱通行太阳、少阳、阳明经络,祛风散邪,升清降浊为使。如此配伍,有攻逐瘀积,驱散外邪,消肿止痛,内外兼治,上中下三焦同治之功。

摘录《跌损妙方》

处方22、鳖甲丸

处方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五味子1两,贝母1两(煨令微黄),紫菀1两(洗,去苗、土),皂荚2两(去皮,涂酥炙微黄,去子),木香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诃黎勒皮2两,紫苏子1两(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劳,痰嗽气急,抽牵五脏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人参汤送下,不拘时候。

注意忌苋菜。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23、不换金正气散

处方厚朴(姜汁炒)、陈皮(去白)、苍术(米泔浸)、半夏(洗)、白茯苓、紫苏叶各等分,甘草减半,神曲(炒,研细末,另入药)等分。

功能主治伤湿咳嗽。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除神曲末,用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1盏,去滓,入曲末服。

摘录《保命歌括》卷十七

处方24、豁痰汤

处方半夏、南星、紫苏、黄芩、枳壳、桔梗、前胡、杏仁、橘红。

功能主治感冒或惊风痰盛。

用法用量水煎,加竹沥、生姜汁服。风痰吐涎,加防风:结痰,加瓜蒌仁;湿痰,加白术;寒痰嗽喘,加麻黄、干姜;食积面黄少食,或多食即饥,皆胃热化为痰。吐出黄色有稠粘者,加神曲、山楂、麦芽;热痰,是肺热不己,吐出成块,加山楂、天花粉。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五

处方25、辟瘟丹

处方羚羊角、朴消、牙皂、广木香、黄柏、茅术、茜草、黄芩、姜半夏、文蛤、银花、川连、犀角、川朴、川乌、玳瑁、大黄、藿香、玄精石、郁金、茯苓、香附、桂心、赤小豆、降香、鬼箭羽、朱砂、毛茨菇、大枣、甘遂、大戟、桑皮、千金霜、桃仁霜、槟榔、蓬莪术、胡椒、葶苈子、牛黄、巴豆霜、细辛、白芍、公丁香、当归、禹余粮、滑石、山豆根、麻黄、麝香、菖蒲、水安息、干姜、蒲黄、丹参、天麻、升麻、柴胡、紫苏、川芎、草河车、檀香、桔梗、白芷、紫菀、芫花、雌黄、琥珀、冰片、陈皮、腰黄、斑蝥、蜈蚣、石龙子。

制法将上药炼丸。

功能主治芳香开窍,辟秽化浊。主寒霍乱,暴起呕吐下利,腹痛或不痛,胸膈痞闷,四肢清冷。

用法用量吞服。

摘录《中医内科学》

处方26、豁痰汤

处方柴胡2钱,半夏2钱,茯苓5分,人参5分,甘草5分,紫苏5分,陈皮5分,厚朴5分,南星5分,薄荷叶5分,枳壳5分,羌活5分。

功能主治一切痰疾。

用法用量上药以水2盏,加生姜5片,煎8分,内服,不拘时候。中风者,加独活;胸膈不利者,加枳实;内外无热者,去黄芩。

各家论述以小柴胡汤为主,合前胡、半夏、南星、枳壳紫苏陈、朴之属出入加减,素有痰疾及肺气壅塞者,以柴胡为主,余者并去柴胡,以前胡为主。

摘录《医统》卷四十三引《养生主论》

处方27、橘皮汤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楮白皮(炙,锉)1两半,桑根白皮(锉)2两半,紫苏子(炒)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水,遍身肿。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破),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处方28、鳖甲散

处方肉桂4两,川芎4两,白芷4两,秦艽4两,鳖甲4两(醋炙3次,令赤色),紫菀4两(净洗,焙干),麻黄4两(不去节),羌活4两(一云独活),当归4两(去尾),干姜4两,橘皮4两,苍术1斤(焙),天台乌药7两,紫苏4两(不过火),桔梗3斤半(焙),乌药7两,柴胡7两,川乌半个(炮)。

制法上焙,为细末。

功能主治五劳七伤,四时伤寒风疾,浑身憎寒壮热,骨节烦疼,咳嗽痰涎,酒色伤惫,四肢倦怠;及山岚瘴疟,一切积气,心腹膨胀,呕吐泄泻。

用法用量《医方类聚》有五味子七两。

摘录《理伤续断方》

处方29、槟榔散

处方槟榔半两,木香半两,桂心半两,紫苏茎叶1两,郁李仁1两半(汤浸,去皮,微炒),赤茯苓1两,木通1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牵牛子2两(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水气。脚膝浮肿,大小便不利,上气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以桑根白皮汤调下,夜临卧时再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30、槟榔汤

处方槟榔(锉)1两,陈橘皮(汤去白,焙干)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防风(去叉)1两,人参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紫苏茎叶1两,甘草(炙)1两,诃藜勒(煨黄,去核)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呕吐,腹胁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入生姜1分(拍碎),陈米半合,水2盏,煎至9分,去滓温服,1日3次;每呕逆时,相次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31、蛤蚧膏

处方麻黄1斤(去根节),紫菀茸半两,艾叶(炮)半两,槐角(炒)半两,陈皮半两,枇杷叶(去毛)半两,桑白皮半两,甜葶苈半两,款冬花半两,薄荷叶半两,杏仁(去皮尖)半两,佛耳草半两,五味子半两,贝母半两,紫苏叶半两,皂角(去皮子)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用河水3斗,于锅内慢火熬至1斗半,搓揉匀,滤去滓,令极细。再用生绢袋滤过,以文武火再熬成膏,然后下后药2味:蛤蚧1对(雌雄各半,米泔刷洗20遍,酥炙黄色),潞参1两半,为细末,与膏和匀,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远年近日咳嗽,上气喘满。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临卧任意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32、解肌汤

处方防风5分,山楂5分,紫苏5分,天花粉5分,薄荷5分,陈皮5分,枳壳5分,茯苓3分,甘草2分。

功能主治发热有惊。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诚书》卷十二

处方33、鲤鱼汤

处方鲤鱼2斤(去肠肚,鳞,洗净),赤茯苓1两,猪苓1两,泽泻1两,紫苏1两,杏仁(去皮尖及双仁者,炒)。

功能主治卒浮肿上气,喘急,小便急涩,大便难。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先用水5升,煮鱼取汁3升,去鱼,纳药煮至2升。食前温服1盏,鱼亦食之。妙。

摘录《医统》卷三十一

处方34、丁香散

处方丁香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槟榔半两,赤茯苓3分,草豆蔻半两(去皮),白术1两,大腹皮1两,前胡1两(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1两,桂心3分,紫苏茎叶3分,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胃气不和,吃食痰逆,两胁妨闷,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上为散。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35、橘皮汤

处方陈橘皮(去白,炒)1两半,芒消1两半,紫苏叶1两半,白术1两,甘草(炙,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石膏(莹净者,碎)3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大肠热咳,胁满,掌中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淡竹叶10片,葱白4寸(拍碎),煎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36、解热方

处方小黑豆2合,紫苏1茎,姜7片。

制法上细锉。

功能主治瘰疬四畔红肿多汁,属热证者。

用法用量煎汤,食后服。

摘录《直指》卷二十二

处方37、解肌宁嗽丸

处方紫苏叶48g,前胡80g,葛根80g,苦杏仁80g,桔梗80g,半夏(制)80g,陈皮80g,浙贝母80g,天花粉80g,枳壳80g,茯苓64g,木香24g,玄参80g,甘草64g。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大丸,每丸重3g。

功能主治解表宣肺,止咳化痰。主小儿感冒发热,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小儿周岁1次半丸,2-3岁1次1丸,1日2次。

摘录《中国药典》一部

处方38、槟榔汤

处方槟榔1两,细辛(去苗叶)1两,半夏(陈者,汤洗7遍,焙干)5两,紫苏2两,甘草(炙,锉)2两,大黄(锉,炒)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生姜(切,焙)3两,紫菀(去苗土)3两,柴胡(去苗)3两,附子1枚(炮裂,去皮脐),赤茯苓(去黑皮)4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积聚结实,腹满刺痛,泄利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若有症瘕癖结,加鳖甲(去裙襕,醋炙)、防葵各2两;上气,加桑根白皮(锉)3两,枳壳(去瓤,麸炒),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各2两。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处方39、葶苈散

处方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1两半(锉),当归3分(锉,微炒),大腹皮1两(锉),木香半两,紫苏茎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风虚气壅,通身浮肿,腹胁妨闷,上气促,不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40、蠲痰疏气汤

处方前胡2钱,半夏2钱,人参5分,枯芩5分,陈皮5分,南星5分,枳壳5分,紫苏5分,薄荷叶5分,厚朴5分,羌活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一切痰疾及肺气壅塞。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日服此汤,夜服滚痰丸。素多郁怒,先用柴胡数服;人参虚者用,有痰火者忌;中风,加独活;无热,去黄芩。

摘录《简明医彀》卷四

处方41、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旋覆花半两,犀角屑1两,桂心半两,紫苏茎叶1两,赤茯苓1两,木通半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前胡1两(去芦头),桑根白皮1两(锉),白前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湿脚气。肿满,喘促烦闷,大小便滞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葱白2-7寸,豉10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42、解肌宁嗽丸

处方麻黄5两,前胡20两,菊花20两,黄芩20两,枳壳(炒)20两,桑叶10两,桔梗10两,橘皮10两,紫苏叶10两,贝母10两,生石膏16两,杏仁(去皮炒)8两,甘草5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钱。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止嗽化痰。主小儿感冒风寒,憎寒发热,咳嗽气促。

用法用量每服1丸,3岁以下儿酌减,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43、槟榔汤

处方槟榔半两,香附子(去毛)半两,陈皮(去白)半两,紫苏叶半两,木瓜(去瓤)半两,五加皮半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顺风防壅。主一切脚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妇人脚气多由血虚,加当归半两;室女脚痛多由血实,加赤芍药1两半;如大便秘结虚弱者,加枳实,壮盛者加大黄。

摘录《济生》卷三

处方44、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天蓼木半两(锉),白薇半两,猪苓1两(去黑皮),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槟榔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1两(锉),紫苏叶半两,麻黄半两(去根节),细辛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风虚气滞,头面四肢浮肿,喘息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45、静镇汤

处方白芍1钱,黄芩1钱,生地1钱,陈皮1钱,柴胡1钱,甘草8分,防风8分,桂枝8分,紫苏8分,当归1钱半。

功能主治妇人经行时,因冒风寒,以致热入血室而夜不宁者。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服3-4剂。如内热,加连翘;如口渴,加葛根;如热甚,加石膏、知母;如寒甚,加生姜。

摘录《会约》卷十四

处方46、槟榔散

处方茯苓皮、槟榔、枳壳、桑白皮、紫苏叶、大腹皮、猪苓(去黑皮)、泽泻、白术、川羌活、川芎、葶苈子(隔纸炒)、陈皮、甘草、商陆、木通、生姜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水气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煎至1盏,1日3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二九引《王氏集验方》

处方47、鲤鱼粥

处方鲤鱼1头(可重1斤,去肠,洗净),商陆2两(锉),赤小豆3合,紫苏茎叶2两。

功能主治利小便。主水肿。

用法用量上于净锅中,着水5大盏,都候鱼烂熟,空腹食之。其汁入葱白、生姜、橘皮,及少醋,调和作羹食之,其豆亦宜吃。甚效。

摘录《圣惠》卷九十五

处方48、槟榔散

处方干生姜、紫苏茎叶、陈橘皮(须久年者,去白)、桔梗(炒,去芦)各等分。

功能主治脚气上攻,头面四肢浮肿,上气喘急。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2盏,煎至8分,去滓,下槟榔末2钱,再煎3数沸,食稍空时服之;徐徐行履,药力过,又进1服。

注意忌一切咸物。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八

处方49、藿香正气散

处方藿香1钱,砂仁1钱,厚朴1钱,茯苓1钱,紫苏1钱,陈皮1钱,白术7分,制半夏7分,桔梗7分,白芷7分,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憎寒壮热,胸膈满闷,口吐黄涎之类。

摘录《笔花医镜》卷一

处方50、滑胎散

处方人参8分(如壮实者不用),陈皮7分,川芎8分,制香附8分,黄芩8分,紫苏8分,大腹皮8分(黑豆水洗净),白芍(炒)1钱,白术(土炒)1钱,当归(酒洗)1钱,砂仁5分,炙草3分。

功能主治预防难产。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葱头1个,水2钟,煎8分,温服。如冬月,加麸炒枳壳1钱。

摘录《胎产心法》卷中

处方51、橘皮汤

处方橘皮3两,麻黄3两,干紫苏2两,柴胡2两,宿姜4两,杏仁4两,石膏8两。

功能主治肺热气上,咳息奔喘。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麻黄2沸,去沫,下诸药,煮取3升,去滓,分3次服。不愈,与2剂。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肺满上气喘咳,当用麻黄、越婢、麻杏甘石等方,虑其甘草、大枣助满,故易橘皮、紫苏以散上奔之气。胆欲大而心欲小之作用略见一斑。

摘录《千金》卷十七

处方52、槟榔汤

处方槟榔3-7枚,细辛1两,半夏1升,生姜8两,大黄3两,紫菀3两,柴胡3两,橘皮2两,甘草2两,紫苏(冬用子)2两,茯苓2两,附子1枚。

功能主治气实若积聚,不得食息。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相去如行10里久。消息气力强弱,进2剂后隔10日,更服前桔梗破气丸。若有症结坚实如石,加鳖甲2两,防葵2两;气上,加桑白皮(切)2升,枳实、厚朴各2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金匮》大黄附子汤本治寒积,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千金》参入半夏、生姜、茯苓、甘草、橘皮、紫苏、紫菀、柴胡、槟榔等味,总皆大黄、附子、细辛三味之辅佐耳。

摘录《千金》卷十七

处方53、救苦丹

处方紫苏叶4两,羌活4两,川芎2两,生草1两,黄芩(酒炒)2两,防风2两,白芷2两,生地2两,北细辛1两,南苍术(炒)2两,陈皮2两,葛根4两,香附(炒)3两。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感冒,头疼口渴,身热目胀,筋骨酸疼,一切风寒之症。

用法用量每服3钱,葱汤送下。或做弹子大亦可。

摘录《集验良方》卷二

处方54、鳖甲丸

处方鳖甲(去裙襕,醋炙)3分,芎䓖3分,贝母(去心)3分,苦参2两,赤芍药1两,牡丹皮1两,紫苏子(微炒)1两,熟干地黄(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利,脐腹(疒丂)痛,身体疼倦。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渐加至3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55、大戟散

处方大戟1两,前胡1两(去芦头),木通1两(锉),当归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半两(锉),赤茯苓1两,紫苏茎叶3分,汉防己半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水气,四肢浮肿,心胸痞满,痰毒壅滞,喘息稍急,小便不利,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空心温服。以利为效,未利再服。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56、黑豆丸

处方黑豆1合(炒令熟),桑根白皮(炙,锉)1两半,大腹3枚(并皮细锉),木通(锉)1两1分,陈橘皮(去白,炒)1两1分,紫苏茎(细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脚气。脾肾俱虚,皮肤肿满。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黑豆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处方57、蛤蚧丸

处方蛤蚧2对(涂酥,炙),人参1两半,芸苔子1两半,桔梗(炒)1两半,知母(焙)1两半,紫苏茎叶1两半,猪牙皂荚(酥炙)1两半,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半,槟榔(锉)1两半,白前1两半,柴胡(去苗)2两,防己1两半,杏仁(汤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羚羊角(镑)1两半,郁李仁(炒,去皮)1两半,紫菀(去苗土)1两半,猪苓(去黑皮)1两半,甜葶苈(隔纸炒)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咳嗽唾脓血,及肺痿羸瘦,涎涕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食后煎人参汤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处方58、款冬花膏

处方款冬花1两,紫苏1两,杏仁(去皮尖,炒)1两,桑皮1两,乌梅肉1两(蒸过,捣烂)。

制法上前4药为粗末,与乌梅肉和匀,晒干,再为细末,炼蜜调成膏。

功能主治嗽。

用法用量噙化。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五

处方59、藿香正气汤

处方大腹皮3钱,紫苏2钱,藿香2钱,甘草1钱,桔梗2钱,陈皮2钱,茯苓2钱,苍术2钱(炒),川朴2钱(捣),法夏2钱(研),白芷2钱,乌梅肉5个。

功能主治霍乱之重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医门八法》卷二

处方60、槟榔汤

处方槟榔末3钱,生姜3片,紫苏7叶,陈皮3枚。

功能主治脚气。

用法用量以水1大盏,煎7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槟榔气味辛温,能下气,入足太阴、太阳;生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紫苏气味辛温,入足太阳;陈橘子气味辛温微酸,入足厥阴。脚气疼痛不能履地者,皆因风湿入络,气血凝滞不得流行,故以辛温疏其经络也。

临床应用脚气少府监韩正彦暴得疾,手足不举,诸医以为风,针灸臂腿不知痛。孙兆作脚气治,与此药乃愈。

摘录《本事》卷四

本文标签: 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