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

医药知识2023-02-02 17:17:04百科

鲫鱼

概况

异名:鲋(《吕氏春秋》),(《说文》)。

基源:为鲤科鲫属动物鲫鱼,药用其肉或全体。

原动物:鲫鱼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

形态:体侧扁,宽而高,腹部圆。体长可达250mm以上。头小,吻钝,吻长等吻宽。口端位,呈弧形。眼大,下咽齿单行,成侧扁,倾斜面有一沟纹。鳃耙一般为37~46,细长,呈披针形。鳞大,形圆,侧线鳞,背鳍Ⅲ16~18,起点在吻端至尾基距离的中间。臀鳍Ⅲ5~6,背、臀鳍均有硬刺,后缘呈锯齿状。体呈银灰色,背部较深,各鳍均呈灰色。(图见《中药大辞典》.2624页.5510条图)

生境与分布:生活于河流、湖泊、池沼中,尤以水草丛生的浅水湖和池塘较多。适应性很强。主要食物为苔藓虫、淡水壳菜、蚬、虾等动物及藻类植物、水草的嫩叶、湖底的腐败植物等。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生药

采集:四季捕捞,捕后去内脏及鳞片,鲜用或晒干。

化学性质

可食部每100g含水分85g,蛋白质13g,脂肪1.1g,碳水化合物0.1g,灰分0.8g,钙54mg,磷203mg,铁2.5mg,维生素B10.06mg,维生素B20.07mg,维生素C2.4mg。

参考文献

中国预防医药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食物成分表.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62。

本文标签: 鲫鱼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