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潮气量:即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其大小决定于体内耗O2量的大小及CO2产生的多少。正常成年人的潮气量为4000~5000mL。
(2)补吸气量和深吸气量:平静吸气后,再作最大的吸气动作时,增添吸入的气量即补吸气量。正常成年人约为1500~2500mL。补吸气量与潮气量之和,称为深吸气量。胸廓、呼吸肌、胸膜腔、肺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时,深吸气量降低。
(3)补呼气量:平静呼气后,再作最大的呼气动作所能呼出的气量,即补呼气量。正常成年人约为900~1200mL。补呼气量的大小,决定于膈肌活动幅度、胸廓和肺的弹性回缩力及细支气管的关闭倾向。
(4)肺活量:在最大吸气后,尽力呼气时所能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它等于深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肺活量的大小与性别、年龄、身高、呼吸肌的强弱、肺和胸廓的弹性有关。一般情况下,男性肺活量大于女性(男性为3.47L,女性为2.44L);肺活量和身高成正相关,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呼吸肌的力量愈强,肺和胸廓的弹性愈大,肺活量愈大,反之则愈小。在病理情况时,限制性通气障碍可引起肺活量减小,这主要见于:①肺组织炎症、纤维化、肿瘤、胸腔积液,引起肺组织受压、萎陷,或正常肺组织被病变代替;②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或分流不畅的肺囊肿,引起呼气性空气滞留;③类风湿性脊柱炎、脊髓灰质炎、脊柱后侧凸等致胸廓活动受限的疾患。肺活量正常值范围很大,通常即使极准确的预计值,也可有±20%的误差,所以,只有肺活量较预计值减少20%以上,才能认为肺活量减低。
(5)残气量:指最大呼气后残留在肺内的气体。它和最大呼气末细支气管特别是呼吸性细支气管关闭有关。正常成年人,男性平均1.53L,女性平均1.02L。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患者残气量明显增加。
(6)肺总量:指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即肺活量与残气量之和。成年人,男性为3.61~9.41L,女性为2.81~6.81L。肺总量大小与肺及胸廓的弹性、呼吸肌收缩力的大小有关。
(7)每分钟肺通气量;即每分钟进入肺的气体总量,等于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其大小与机体状况有关。劳动、体育运动时较静息时大。成年人,安静时每分钟通气量约为6~8L;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时,可达70L。
(8)每分钟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死腔气量)×呼吸频率。其大小和呼吸深度、潮气量有关。一般情况下,呼吸表浅、潮气量小就低;反之,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就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