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在晚上睡觉前,常产生恐惧心理,要求家长陪他一起睡,更不让关掉灯光。有时晚上刮风,树叶发响声,或遇上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夜晚,恐惧心理就更明显,总害怕魔鬼、妖怪来临。家长应怎样对待孩子的这种恐惧心理呢?
正常儿童对一些事物和特殊情况,如对黑暗、动物、昆虫、死亡、登高、尖锐物体等产生恐惧,是儿童成长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体验,它的内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变化。如出生6个月以内对于任何突然的响声都可以引起惊恐;5~9个月看到陌生人就害怕;1岁时,与亲人分离、自身的外伤、独自上厕等会产生恐惧;2岁时,对想象中的“鬼怪”、死亡、强盗也会产生恐惧;3岁时,怕动物、怕孤独;4岁怕黑暗;6~12岁时,对上学、外伤、自然灾害、社会产生恐惧。但随着年龄增长,恐惧会逐渐消失,并不影响儿童的生活、行为与社会活动。对孩子正常的害怕,家长不要担心,首先要注意孩子年龄的特点,对其害怕的事情进行分析解释,使孩子能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克服恐惧心理,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孩子产生的恐惧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孩子恐惧心理的形成与家长有很大关系。例如,天很晚了,孩子玩兴正浓,不肯睡觉。劳累了一天的家长已十分疲乏,就将脸猛地一沉:“赶快睡吧!再不睡,红头怪就要来抓不睡觉的孩子了。”吓得孩子赶紧闭上眼睛,钻进被窝。家长哪里会想到,孩子的胆怯,正是源出于此。有些孩子是听了传奇神话故事,对故事中的妖怪印象深刻,还有的孩子看了带有恐怖色彩的影视片和图书,产生恐惧。这时,家长仅简单地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妖怪,是无济于事的,孩子不能接受。因为,对孩子来讲鬼怪是实际存在的,他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家长要多给他一些爱,减轻孩子的害怕情绪。再慢慢地给他讲清楚,爸爸、妈妈小时候也像你一样都害怕过,长大了才不怕的。并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亲自带孩子出去观察事物,如,听听风吹树叶发出的响声,告诉他白天、晚上树叶发出的响声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孩子亲自看到、听到,也就不会有奇怪的想法了。此外,遇到孩子产生恐惧情绪,要鼓励他勇敢,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孩子勇敢向上性格的环境。
最后,还应正确区分正常的害怕与情感的病态,这主要是看孩子害怕的内容是否与其年龄相称,害怕的时间是不是很长等,如果对任何声音都有恐惧心理,或胆子越来越小,就应该去看心理医生,帮助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