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粉(别名栝楼根、白药、瑞雪、天瓜粉、花粉、屎瓜根、栝蒌粉、萎粉),味甘;微苦;性微寒,清热生津;润肺化痰;消肿排浓。主热病口渴;消渴多饮;肺热燥咳;疮疡肿毒,小编整理出含有天花粉的处方共94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541~600共60个。
处方1、黄耆散别名麦门冬汤
处方黄耆1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心),桑根白皮1两(锉),知母3分,栝楼根3分,黄连1两(去须),石膏2两,葛根半两(锉),赤茯苓半两,地骨皮半两,川升麻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麦门冬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2、柴胡散别名六味柴胡汤
处方柴胡1两(去苗),桂心半两,黄芩3分,栝楼根半两,牡蛎1分(烧为粉),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经10日以上,潮热不解,日晡即发,壮热如火,胸满呕逆。
用法用量六味柴胡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3、栝楼汤处方栝楼根3两,桑根白皮(细锉)3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葛根(锉)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饮酒发渴,又欲饮酒。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六
处方4、栝楼根散处方栝楼根半两,白茯苓半两,知母半两,黄芩半两,地榆半两(微炙,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3分(去芦头),黄柏半两(微炙,锉),赤石脂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热痢,体瘦,口干烦躁,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5、黄耆汤处方黄耆(细锉)1两,栝楼根(锉)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甘草1两,黄连(去须)1两,知母(锉,焙)1两,生干地黄(焙)1两,菟丝子(酒浸1宿,焙干)1两,肉苁蓉(酒浸1宿,去皱皮,锉,焙)1两,石膏(煅赤)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气虚燥渴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6、大黄耆酒处方黄耆2两,桂心2两,巴戟天2两,石斛2两,泽泻2两,茯苓2两,柏子仁2两,干姜2两,蜀椒2两,防风2两,独活2两,人参2两,天雄1两,芍药1两,附子1两,乌头1两,茵芋1两,半夏1两,细辛1两,白术1两,黄芩1两,栝楼根1两,山茱萸1两。
功能主治肉极虚寒,为脾风,阴动伤寒,体重怠堕,四肢不欲举,关节疼痛,不嗜饮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绢袋贮,以清酒3斗渍之,秋、冬7日,春、夏3日。初服3合,渐渐加,微痹为度,每日2次。
摘录《千金》卷十五
处方7、栝楼根散处方栝楼根3分,牛黄1分(细研),白僵蚕半两(微炒),白藓皮半两,子芩3分,滑石1分,胡黄连3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风热口中干燥,舌裂生疮。
用法用量入牛黄研令匀,每服2钱,煎淡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六
处方8、黄芩汤处方黄芩3分(去黑心),石膏(碎)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黄柏(去粗皮,锉)半两,女蒌半两,栝楼根(锉)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榉皮(去粗皮,锉)3分,淡竹叶3分(切)。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下痢。脏腑虚,烦躁,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未止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处方9、栝楼根散处方栝楼根3两,生人参1两半,生牡蛎3两,桑螵蛸3两(炙),川黄连6钱,白芍药1两半(炒),炙甘草1两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遗尿,脉濡数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产后气虚热炽,迫动水府,而溺不能藏,故烦热口渴,小便遗失不知焉。栝楼根清热止渴专除燥火,生人参扶元补气可固下元,川连清心脾之火,牡蛎涩热伤之阴,白芍药敛阴中之不足,桑螵蛸涩膀胱之溺窍,炙草缓中以益胃气也。为散水煎,使气充热化,则膀胱得操蓄泄之权,而水府自无遗漏之患,津液四讫,无不上敷下达,何有烦渴不解,遗尿溺不止哉。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处方10、黄耆丸处方黄耆1两(锉),黄连1两(去须),土瓜根1两,苦参半两(锉),玄参半两,栝楼根1两,龙骨1两,菝葜1两,地骨皮1两,牡蛎1两(烧为粉),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令微黄),人参3分(去芦头),桑螵蛸1两(微炒),五味子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小便频数,小便量多而汤食渐加,至肌肉渐减,乏气力,少颜色者。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黄耆散”,与剂型不符,据《普济方》改。
注意忌猪肉,冷水。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11、大黄散处方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黄连半两(去须),栝楼根半两,黄芩半两,栀子仁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诸黄。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12、桂枝栝楼根汤别名桂枝瓜蒌汤
处方桂心、白芍药、栝楼根、甘草(炙)、川芎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风汗下不解,郁于经络,随气涌泄,衄出清血,或清气道闭,流入胃管,吐出清血,遇寒泣之,色必瘀黑者。
用法用量桂枝瓜蒌汤(《普济方》卷一三四)。头痛,加石膏。
摘录《三因》卷九
处方13、黄芩汤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栝楼根1两,栀子仁1两,石膏(碎)1两,淡竹叶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胃热极而致消中,消谷引食,化为小便。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14、栝楼根汤处方栝楼根(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止渴。主下痢,冷热相冲,脏腑气不和顺,本来下虚,津液耗少,口干咽燥,常思饮水。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麦门冬1分(去心),枣2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初不许饮水,毒气更增,烦躁转甚;不得令至过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处方15、桂枝栝楼干葛汤处方桂枝3钱,芍药3钱,栝楼根2钱,甘草2钱,干葛2钱半。
功能主治柔痉。
用法用量水2盏,加生姜7片,大枣1枚,煎至8分,去滓服。
摘录《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
处方16、滑石散处方密陀僧半两(细研),黄连半两(去须),滑石半两(细研),栝楼根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研药令匀。
功能主治消渴。吃水渐多,小便涩少,皮肤干燥,心神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1钱,用清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六
处方17、桂皮散处方桂皮(炙)1两,栝楼根(锉)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人参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下痢,兼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粟米饮调下,徐徐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八
处方18、金银箔丸处方金箔100片,银箔100片(细研),泽泻1两半,天门冬(去心,焙)2两半,肉苁蓉(酒浸1宿,薄切,焙干)2两半,白茯苓(去黑皮,锉)3两,生干地黄(焙)3两,葛根(锉)3两,黄连(去须)4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半,栝楼根2两,巴戟天(去心)1两半,五味子1两半,干姜(炮)1两半,丹砂(细研)2两。
制法上药除别研外,捣罗为细末,再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肾。口干,眼涩阴萎,手足烦疼,小便多。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煎粟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19、黄芩散别名黄芩饮
处方黄芩半两,栝楼根3分,黄连3分(去须),乌梅肉1分(微炒),诃黎勒1两(煨,用皮),樗树皮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痢渴不止,壮热腹痛。
用法用量黄芩饮(《圣济总录》卷一七九)。本方改为丸剂,名“黄芩丸”(见原书同卷)。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20、柴芩栝楼芍药汤处方柴胡3钱,黄芩1钱,半夏2钱,甘草1钱(生),生姜2钱,大枣3枚,栝楼根3钱,芍药3钱。
功能主治少阳疹病,目眩耳聋,口苦咽干,胸痛胁痞。
用法用量流水煎半杯,热服。
摘录《四圣悬枢》卷四
处方21、栝楼牡蛎散别名瓜蒌牡蛎散
处方栝楼根、牡蛎(熬)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百合病,渴不愈者。
用法用量瓜蒌牡蛎散(《普济方》卷一四二)。
各家论述《金鉴》:与百合洗身而渴不瘥者,内热甚而津液竭也。栝楼根苦寒,生津止渴,牡蛎咸寒,引热下行也。
摘录《金匮》卷上
处方22、黄耆丸处方黄耆1两1分(锉碎),栝楼根(锉)1两1分,甘草(炙,锉)2两,大黄(蒸过,锉碎,炒干)1两,杏仁(汤退去皮尖双仁,研如脂)2两,马牙消(熬,研细)1两1分。
制法上先捣前4味为细未,与杏仁、马牙消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呷嗽。声音不出,喉中作声。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腹以温水送下,每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23、柴胡散处方柴胡(去苗)1两,枳实(麸炒微黄)1两,栝楼根1两,黄芩1两,栀子仁1两,茵陈1两,白鲜皮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6日,壮热,骨节烦疼,头痛,目眩,心胁气胀急硬,不能饮食,恐变为黄。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24、栝楼丸处方栝楼根(薄切)。
制法用人乳汁拌蒸,竹沥拌晒,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消渴小便多。
用法用量如弹子大,噙化;或丸如绿豆大。每服100丸,米饮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三
处方25、桂香散处方桂(去粗皮)2两,栝楼根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诸蛇咬,毒气攻心。
用法用量以小竹筒盛,密塞。带行,卒为毒蛇所中即敷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八
处方26、大鳖头足丸处方鳖头1具(酒浸1宿,炙令黄),鳖足1具(酒浸1宿,炙令黄),干漆2分(炒),紫芝3分,芍药3分,人参3分,栝楼根3分,甘草4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胡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胁下积气,羸瘦骨立,圊便不节。
用法用量每服1丸,1日3次。鳖截之,去颔,下段足,取腕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二引《婴孺方》
处方27、茯神汤处方竹叶(切)2升,地骨皮1升,生地黄(切)1升,石膏8两,茯神4两,葳蕤4两,知母4两,生姜4两,生麦门冬1升半,栝楼根8两。
功能主治消热止渴。主渴利虚热,引饮不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下大枣30个,并药煮取4升,分4服。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外台》卷十一
处方28、浮萍天冬汤处方浮萍3钱,天冬3钱,生地3钱,玄参3钱,丹皮3钱,生姜3钱,栝楼根3钱。
功能主治温疫,少阴经证,口燥舌干而渴者。
用法用量流水煎大半杯,热服。
摘录《四圣悬枢》卷二
处方29、鸱头丸处方葶苈子3分,铅丹3分,栝楼根3分,虎掌乌头3分,白术1分,蜀椒2分,大戟2分,甘遂2分,天雄2分,鸱头1枚,铁精1两,(艹闾)茹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癫。
用法用量每服2丸,以汤酒送下。日3次。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乌头、天雄、(艹闾)茹、蜀椒破结攻毒,虎掌、白术祛风涤痰。铅丹、铁精镇摄虚邪,葶苈、甘遂、大戟、栝楼下泄毒风,鸱头上追风毒,专取旋风健搏之义。
摘录《千金》卷十四引《经心录》
处方30、栝楼汤别名栝楼根汤
处方栝楼根4两,大麦奴4两,甘草2两,葱白半斤,豉2升。
功能主治白石英动附子毒,服生麦门冬汤后,热势未除,视瞻高而患渴。
用法用量栝楼根汤(《千金》卷二十四)。
摘录《外台》卷三十七引《延年秘录》
处方31、栝楼根汤处方栝楼根2两,甘草2两,大黄1两,栀子仁14枚。
功能主治海蛤对栝楼毒,或手足烦热,或噤寒清涕。
用法用量上4味合服如解钟乳法。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海蛤、栝楼亦无毒热,服之而烦热口噤者,良由病湿阻积为与。所以仍用栝楼根引入先前误药受病之区,统领大黄、栀子开泄其邪,乃《金匮》大黄甘草汤之变法。
摘录《千金》卷二十四
处方32、栝楼汤处方栝楼根1两半(锉),冬瓜(绞汁)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知母(焙)1两,粟米1合。
制法上除冬瓜外,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下痢不止,烦渴引饮。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1钱匕,水6分,煎至4分,去滓,入冬瓜汁半合,若渴,即徐徐饮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33、栝楼汤处方栝楼根5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茅根1两半,芦根1两半,小麦半升,石膏(研)9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膈消多渴。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处方34、茯苓汤处方赤茯苓(去黑皮)3分,黄连(去须)3分,生干地黄(焙)3分,栀子仁3分,桂(去粗皮)3分,栝楼根3分,大黄(锉,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吐血后,身体虚热,胸中痞隔,口舌干燥。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九
处方35、柴胡散处方柴胡(去苗)1两,枳实(麸炒令微黄)1两,栝楼根1两,黄芩1两,栀子仁1两,茵陈1两,龙胆(去芦头)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5-6日,壮热,骨节烦疼连心,两肋气胀急,硬痛,不能食,变为黄。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六
处方36、茯苓饮处方赤茯苓(去黑皮)2两,白术(炒令香)1两,甘草(炙令赤)1两,栝楼根(锉碎)1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黄芩(去黑心)2两,枳壳(去瓤,麸炒令黄)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烦热,身体微肿,不能食饮,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3盏,煎至1盏半,去滓,空心、晚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处方37、栝楼瞿麦丸别名瓜蒌瞿麦丸
处方栝楼根2两,茯苓3两,薯蓣3两,附子1枚(炮),瞿麦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气,利水,润燥。主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
用法用量瓜蒌瞿麦丸(《济阳纲目》卷九十二)。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瞿麦丸”。
各家论述①《金匮要略心典》:此下焦阳弱气冷,而水气不行之证,故以附子益阳气,茯苓、瞿表行水气。观方后云“腹中温为知”可以推矣。其人苦渴,则是水寒偏结于下,而燥火独聚于上,故更以薯蓣、栝楼根除热生津液也。夫上浮之焰,非滋不息;下积之阴,非暖不消;而寒润辛温,并行不悖,此方为良法矣。欲求变通者,须于此三复焉。②《金鉴》:小便不利,水蓄于膀胱也。其人苦渴,水不化生津液也。以薯蓣、花粉之润燥生津,而苦渴自止;以茯苓、瞿麦之渗泄利水,而小便自利;更加炮附宣通阳气。上蒸津液,下行水气,亦肾气丸之变制也。然其人必脉沉无热,始合法也。
临床应用①慢性肾小球肾炎《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1:59):刘某某,女,40岁,重庆建设银行职工,1964年12月20日初诊:水肿,小便不利一年许,口渴增剧,水肿加重两月左右。现证:全身水肿,口渴引饮,腰冷腿软,精神萎靡不振,纳差,每餐约1两米饭,小便不利,短少而淡黄,尿无热感,大便2-3天1次,不结燥,面色浮白,唇淡,无苔乏津,脉沉细。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经服中西药,治疗一年左右疗效不显,近两月来,病情加剧,其人苦干渴饮,水肿愈增,小便淡黄短少,于是前来重庆市第二中医院就诊。此系肾阳不足,气化紊乱,形成上燥下寒之渴肿、小便不利证。拟以润燥生津,温阳利水主治,方用栝楼瞿麦丸改用汤剂,加鹿胶以填补精血。方药:栝楼根30g、淮山药30g、茯苓15g、瞿麦15g、制附片15g(另包,先煎2小时)、鹿胶12g(另包,蒸化兑服)。上方服2剂,口渴大减,饮水量减少一半,水肿亦大减,小便量增多而畅利,饮食增加,其余舌脉同上,效不更方,将原方再进2剂。口渴更减,小便畅利,水肿基本消失,饮食接近正常,大便正常,腰冷消失。现觉腰酸腿软,精神仍疲倦,夜尿3-4次,舌质淡,无苔微润脉沉细。于原方中将栝楼根改用15g,其余药物和剂量不变,嘱进2剂。服药后渴饮,水肿消失,饮食正常,精神比原来大有好转,时而仍感疲乏,尿色淡黄无热感,夜尿2-3次,腰酸腿软,面色接近正常,唇淡红,舌质淡,无苔津润,脉沉细。②癃闭《山东中医杂志》:(1983;2:8):患者余某,年72岁,患小便点滴不通,曾用八正、五苓及西药利尿、导尿诸法均不效。患者拒用手术,经友人介绍余诊,诊见:口渴甚苦而不欲饮,以水果自憩之,小便点滴不通,少腹胀急难忍,手足微凉,舌质淡胖有齿痕,苔黄腻偏干,脉沉细而数。诊为高年癃闭,投瓜蒌瞿麦丸加车前、牛膝、天花粉12g、瞿麦10g。茯苓12g、山药12g、牛膝12g、车前子12g(包)、熟附子10g。药服1剂,小便渐通,胀急略减,再3剂病去若失。
摘录《金匮》卷中
处方38、栝楼汤处方栝楼根5两,生姜5两,生麦门冬(用汁)2升,芦根(切)2升,茅根(切)3升。
功能主治消渴。胃热。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外台》卷十一
处方39、栝楼汤处方栝楼根1钱,牡蛎1钱,甘草1钱,连翘2钱,羌活2钱,反鼻8分。
功能主治结毒咳嗽,似虚劳者。
用法用量以水5合,煮取2合半,分温3服。
摘录《霉疠新书》
处方40、栝楼丸处方栝楼根1两,黄连1两(去须),桑根白皮3分(锉),犀角屑3分,人参3分(去芦头),地骨皮3分,铁粉3分,黄芩3分,茯神1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病,脾积热,口干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小麦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41、葛根散处方葛根1两(锉),甘草半两(生锉),黄耆1两(锉),川升麻1两,栝楼根1两,麦门冬1两(去心),赤芍药1两,黄芩3分,栀子仁1两,生干地黄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痈肿。热盛口干,烦渴,或时干呕。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一
处方42、栝楼丸处方栝楼根2两,麦门冬2两(去心,焙),知母1两,人参3分(去芦头),黄芩半两,苦参半两(锉),土瓜根半两,赤茯苓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烦躁,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43、栝楼丸处方栝楼根3两,铅丹2两,葛根3两,附子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日饮一石水者。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饮送下,日3次,渴则服之。春、夏减附子。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医心方》卷十二
处方44、鹿茸丸处方鹿茸(去毛,酥炙)1两,黄耆(细锉)1两,人参1两,土瓜根1两,山茱萸1两,杜仲(去粗皮,切,炒)1两,桑螵蛸(炙)1两,栝楼根1两1分,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1两1分,肉苁蓉(酒浸1宿,去皴皮)1两1分,鸡膍胵10枚(炙干)。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渴,烦躁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酒送下,温水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45、栝楼散处方栝楼根2两,郁金1两,甘草(生)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发热,烦躁,言语谵妄,目赤口干,心神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1钱,生姜蜜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处方46、栝楼丸处方栝楼根2两,麦门冬2两(去心,焙),苦参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知母3分。
制法上为末,用牛胆汁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消渴。四肢烦热,口干心躁。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清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医方类聚》卷一二四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47、栝楼根散处方栝楼根半两,苦参1分(锉),人参1分(去芦头),寒水石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石膏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热渴,头痛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津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48、桂心散处方桂心2两,蛴螬2两,栝楼根3两,牡丹3两,豉1升。
功能主治产后漏血不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仿佛《金匮》土瓜根散之制。彼用土瓜根,此用栝楼根;彼用蛰虫,此用蛴螬;被用芍药,此用牡丹;彼用桂枝,此用桂心,香豉者,专散秽恶之气也。
摘录方出《千金》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三五二
处方49、栝楼根散处方栝楼根3分,黄芩半两,知母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热渴不止,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小麦、粟米各100粒,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50、栝楼散处方栝楼根8分,麦门冬8分,铅丹8分,茯神(一作茯苓)6分,甘草6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消渴。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栝楼根散”。
注意忌海藻、菘菜。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外台》卷十一
处方51、栝楼根散处方栝楼根1两,柴胡1分(去苗),地骨皮1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赤茯苓1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余热木退,发作有时。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加生地黄汁3合,更煎1-2沸,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六
处方52、栝楼根散处方栝楼根2两,赤茯苓2两,玄参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苦参3分(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渴利后心烦体热,皮肤生疮,瘙痒。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浆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53、栝楼散处方栝楼根1两,漏芦1两,枳壳2分(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桑根白皮3分(锉),黄芩3分,木通1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乳无汁。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一
处方54、大黄汤处方大黄(碎锉,炒令香熟)1两,当归(切,焙)半两,赤芍药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栝楼根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人参半两,赤石脂半两,麻黄(去节,先煎,掠去沫,焙)半两,牡蛎粉(微炒)半两,紫石英(碎)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诸种风痫,吐痢寒热百病,不食。
用法用量7-8岁儿每服2钱匕,水1盏,加大枣3枚(擘),同煎至5分,去滓,1日4-5服,带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处方55、栝楼根汤处方栝楼根2两,石膏(碎)3分,铅丹(研)3分,赤石脂半两,白石脂半两,泽泻3分。
制法上为粗未。
功能主治口干燥渴。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入胡粉半钱匕,分温2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处方56、栝楼根散处方栝楼根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心),生干地黄1两,芦根2两(锉),赤茯苓1两,益母草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烦渴,体热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枣2-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57、栝楼汤处方栝楼根(肉黄脉少者)3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伤寒烦渴;阴阳易。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分2服。先以青淡竹沥1升,合水2升,煮好银2两,减半去银,先与病人饮之讫,须臾后,乃服栝楼汤。其银汁须冷服。
摘录《外台》卷二引《范汪方》
处方58、栝楼汤别名栝楼散
处方栝楼根2钱,白甘逐1钱。
制法上用慢火炒焦黄色,研匀。
功能主治小儿高热,惊风抽搐,癖结胀满。小儿慢惊。癖结胀满。小儿斑疹作搐。
用法用量栝楼散(《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各家论述《小儿药证直诀类证释义》:白甘遂即蚤休,苦寒降泄,清热解痉,主治惊痫,摇头弄舌,胎风,手足抽搐等证,专用此一味,以治胎风,可见白甘遂是一味主痉的专药,钱氏用此加栝楼根治慢惊,是佐以润肺滑痰,解渴生津,使润而能收,猛而能缓,从二药性味分析,本方适用于小儿高热、惊风抽搐,但方前明言治慢惊,是谓治标之意。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59、栝楼根汤处方栝楼根3两,知母(焙)2两,甘草(炙,锉)1两,人参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胃中干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下白蜜少许搅匀,不拘时候服,日可数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60、桂心散处方茯苓30铢,黄芩30铢,甘草30铢,大黄30铢,蔷薇根30铢,枳实2两,杏仁2两,黄连2两,桂心半两,栝楼根18铢。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胃中客热,唇口干燥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食前浆水送下,日2次。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唇口干燥生疮,脾家湿热显着于外,又须伊尹三黄兼苓、枳、栝楼以清胃热,桂心热因热用,为三黄等药开导湿热,甘草以和寒热诸性,杏仁、薇根口疮之本药也。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