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粉(别名栝楼根、白药、瑞雪、天瓜粉、花粉、屎瓜根、栝蒌粉、萎粉),味甘;微苦;性微寒,清热生津;润肺化痰;消肿排浓。主热病口渴;消渴多饮;肺热燥咳;疮疡肿毒,小编整理出含有天花粉的处方共94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301~360共60个。
处方1、白虎合解毒汤别名白虎解毒汤
处方石膏(研粗末)4钱,知母1钱,天花粉1钱,黄芩1钱,黄连1钱,山栀仁1钱,生地黄2钱,麦门冬2钱。
功能主治麻疹出而胃热渴甚者,温热及痘疹后余热,欲成牙疳。
用法用量白虎解毒汤(《麻科活人》卷二)。按:本方方名,《中国医学大辞典》引作“白虎合黄连解毒汤”。
摘录《准绳·幼科》卷六
处方2、加减四顺饮处方归尾、枳壳、木通、大黄(酒炒)、生地、紫草茸、麦冬、干葛、滑石、连翘子、天花粉、薄荷叶。
功能主治天痘,火邪内甚,发热作渴,时时饮水,面赤唇焦,大便秘结,小便赤者。
用法用量竹叶、灯心为引,水煎,热服。
摘录《片玉痘疹》卷三
处方3、分消汤处方黄芩1钱,炙草1钱,青黛2钱,桔梗3钱,天花粉2钱,麦冬2钱,天冬2钱,连翘3钱,苦丁香5分。
功能主治鼻息鼻痔。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洞天奥旨》卷十
处方4、甘露汤处方百药煎3钱,白干葛3钱,乌梅2钱,五味子2钱,天花粉2钱,甘草半钱。
功能主治烦渴口干。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服。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三引《经验方》
处方5、加减普济消毒饮处方生当归5钱,生地黄5钱,生黄芩3钱,马屁勃1钱,板兰根3钱,南薄荷3钱,生栀子3钱,川大黄5钱,天花粉3钱,怀牛膝3钱(孕妇勿用),元明粉3钱(冲服,孕妇勿用)。
功能主治咽喉肿痛,其肿在咽喉两旁,色多红紫,伴见烦躁发渴,大便秘结,舌生黄苔等实热症。
摘录《医门八法》卷三
处方6、安厥汤处方人参3钱,玄参1两,茯苓3钱,白薇1钱,麦冬5钱,生地5钱,天花粉3钱,炒栀子3钱,白芍1两,柴胡5分,甘草1钱。
功能主治阴血不归于阳气之中所致阳厥,日间忽然发热,一时厥去,手足冰凉,语言惶惑,痰迷心窍,头晕眼昏。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五
处方7、化毒散软膏处方化毒散(乳香、没药、川贝母、黄连、赤芍、天花粉、大黄、甘草、珍珠粉、牛黄、冰片、雄黄粉)2两,祛湿药膏(苦参、薄荷、白芷、防风、芥穗、连翘、苍术、大黄、鹤虱草、威灵仙、白鲜皮、五倍子、大风子、青黛面、白蜡、香油或凡士林)8两。
制法上药混匀成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脓疱疮(黄水疮)、多发性毛囊炎(发际疮)、疖痈、丹毒,及体表感染初起。
用法用量涂敷患处。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8、蒺藜两地汤处方白蒺藜10克,沙蒺藜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绿豆衣12克,元参12克,黄芪30克,山药30克,石斛15克,天花粉15克。
功能主治养血滋阴,生津降火。主血燥阴伤。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施今墨方
处方9、养阴利咽汤处方大白芍9克,川百合10克,南沙参10克,北沙参10克,天花粉9克,白桔梗4.5克,生甘草2.5克,嫩射干4.5克。
功能主治滋养肺胃,清利咽喉。主阴虚。慢性咽喉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上海中医药杂志》
处方10、治消止渴汤处方生地30克,山药30克,天花粉20克,石斛20克,知母20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泽泻12克,五味子6克。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生津止渴。主脾阴不足。(糖尿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冠泽方
处方11、白围药处方天花粉3两,生南星4两,生半夏4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痰毒。
用法用量用酸醋调涂。
摘录《外科方外奇方》卷一
处方12、军门立效散处方皂角刺3钱(炒热入),乳香5-7分(炒香化再入),天花粉3钱,甘草节(1寸长)9个,川椒30粒。
功能主治痈疽诸毒,对口附骨疽。
用法用量黄酒2钟,煎1钟,温服。
注意已溃者不宜服。
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处方13、消渴汤处方山药30克,生石膏30克,黄芪15克,天花粉15克,生地10克,知母10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怀牛膝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菟丝子12克。
功能主治益气、滋阴、清热。主肺胃蕴热,气阴两伤。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董建华方
处方14、化毒救生丹处方生甘草5钱,金银花8两,玄参3两,蒲公英3两,天花粉3钱。
功能主治头面无故生疮,第1日头面重如山,2日即青紫,3日身亦青紫。
用法用量水10余碗,煎4碗,1日3次服。
临床应用疗疮:刘某,男,37岁。患者五天前于左肘部生一小疙瘩作痒,骤然发红,剧痛而肿,就诊前一天已累及手腕部,肿胀疼痛,同时伴有心慌,恶心烦躁,头痛头晕,纳食不香,大便尚可。舌质红,苔白,脉弦数。检查:左侧肘部红肿,已有脓点欲溃,屈腕困难。证属毒热郁聚(肘疖)。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护心。处方:金银花五钱,连翘三钱,菊花三钱,公英五钱,黄芩三钱,瓜蒌一两,生地三钱,甘草三钱。服二剂后,疮已溃破,痛减肿消,继服连翘败毒丸以巩固疗效。
摘录《洞天奥旨》卷十六
处方15、茵陈地黄汤处方怀生地 京赤芍 正川芎 大当归 天花粉 赤茯苓 结猪苓 茵陈蒿 宣泽泻
功能主治治小儿初诞,面与浑身黄如金色,此为胎中受湿热。
用法用量诸药随时定分两,水煎,母子同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二
处方16、探渊丹处方辛夷3克 当归15克 麦冬60克 茯苓9克 黄芩6克 白芍30克 天花粉9克,生地15克 桔梗6克
功能主治治鼻渊,涕流黄浊,如脓如髓,腥臭不堪闻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三
处方17、归灵汤别名归灵内托散(《外科大成》卷四)。
处方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米仁 木瓜 防己 天花粉 金银花 白鲜皮 人参 白术各3克 甘草1.5克 威灵仙1.8克 牛膝(下部加)1.5克土茯苓60克
功能主治治杨梅疮,不问新久,但元气虚弱者。
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煎至400毫升,分二次,量病上下,食前或食后服之。滓再煎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处方18、越鞠二陈丸处方苍术(米泔浸)山栀子(炒黑)南芎 神曲(炒)香附(童便炒)山楂肉 陈皮 半夏(姜汁炒)白茯苓(去皮)海石 南星 天花粉各60克 枳壳(去瓤,麸炒)45克 甘草(炙)15克
功能主治治气、湿、痰、热、血、食六郁。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二
处方19、化毒清表汤处方牛蒡子(制)8分,连翘8分,天花粉8分,地骨皮8分,黄连8分,黄芩8分,山栀(炒)8分,知母8分,干葛8分,元参8分,桔梗6分,前胡6分,木通6分,甘草3分,薄荷3分,防风3分。
功能主治痧已见形1-2日者。麻红肿太甚,一齐涌出者。
用法用量口渴,加麦冬(去心)1钱,石膏(煨,研)2钱;大便涩,加酒炒大黄1钱2分。
摘录《痘疹活幼至宝》卷终
处方20、养血润肤饮处方当归9克 热地 生地 黄耆各12克 天冬(去心)麦冬(去心)各6克 升麻 片芩各3克 桃仁泥 红花各2克 天花粉4.5克
功能主治治面游风,初起面目浮肿,燥痒起皮,如白屑风状,渐渐痒极,延及耳项,有时痛如针刺。现用于皮肤瘙痒症,牛皮癣静止期(血虚风燥型),红皮症等病久血虚风燥而见皮肤干燥、脱屑、瘙痒,舌质红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如大便燥结,可加大麻仁、郁李仁各9~15克;如风盛痒甚,加明天麻4.5克,同时宜配合外治,如生猪油或鳗鲡油涂沫局部。
注意药后禁食荤腥、鱼、虾、螃蟹或辣椒,生姜等刺激性饮食。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
处方21、玉液汤处方生山药30克 生黄耆15克 知母18克 生鸡内金(捣细)6克 葛根4.5克 五味子9克 天花粉9克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治消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甜物。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卷二
处方22、山药天花粉汤处方山药 天花粉各30克
制法将山药、天花粉同煎汤。
功能主治补脾胃,生血。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用法用量每日分2次服完。
摘录《民间方》
处方23、润胆汤处方白芍30克 当归30克 柴胡3克 炒栀子6克 玄参30克 天花粉9克 菖蒲2.4克
功能主治疏肝润胆,泻火通窍。治双耳忽然肿痛,内流清水,久则变为脓血,身发寒热,耳内有如沸汤之响,或如蝉鸣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三
处方24、十三味羌活散处方羌活 独活 防风 桔梗 播荆芥 柴胡 前胡 地骨皮 炙甘草 蝉蜕 川芎 天花粉 天麻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解热散毒。治风邪壅滞肌肤,欲发痘疹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用水150毫升,入薄荷叶3片,煎至60毫升,温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三
处方25、凉膈散处方防风 荆芥 桔梗 山栀 元参 石膏 薄荷 黄连 天花粉 牛蒡子 贝母 大黄各等分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化痰利咽。治咽喉肿痛,痰涎壅盛,膈间有火,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服。
摘录《科正宗》卷二
处方26、连翘消毒饮处方连翘 陈皮 桔梗 玄参 黄芩 赤芍 当归 山栀 葛根 射干 天花粉 红花各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瘀散结。治热毒瘰疬,腮项成核,或天行亢热,湿痰作肿,不能转侧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有痰者,加竹茹3克;初起便燥者,加大黄。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27、黄芩汤处方黄芩 山栀 桔梗 麦门冬(去心)当归 生地黄 干葛 人参 天花粉 白芍各等分 乌梅1个
制法上药锉为一剂。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治上消渴证。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频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28、朱砂凉膈丸处方川黄连 黄柏 黄芩 大黄 天花粉 滑石 薄荷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三焦积热,肠胃燥结,热应睛红。
用法用量每服50丸。
摘录《活人心统》卷一
处方29、生地黄汤处方生地黄 赤芍药 川芎 当归 天花粉 甘草(生)
功能主治治初生儿脾经有热,眼闭不能开。
用法用量水煎服。外用熊胆汤洗之自愈。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
处方30、消肿散处方制乳香1份 制没药1份 玉带草1份 四块瓦1份 洞青叶1份 虎杖1份 五香血藤1份 天花粉2份 生甘草2份 叶下花2份 叶上花2份 虫蒌粉2份 大黄粉2份 黄芩2份 五爪龙2份 白及粉2份 红花1份 苏木粉2份 龙胆草1份 土黄连1份 飞龙掌血2份 绿葡萄根1份 大红袍1份
制法研末混和,用适量凡士林调制成膏。
功能主治消瘀,退肿,止痛。治各种闭合性损伤肿痛。
用法用量外敷患处。
摘录《中医伤科学》
处方31、润肺饮处方贝母(糯米拌炒)天花粉各9克 桔梗3克 甘草1.5克 麦门冬(去心)橘红(去白)茯苓(去皮)各4.5克 知母(酒炒)2.1克 生地黄7.5克
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治肺有燥痰,脉涩面白,气上喘促,洒淅寒热,悲愁不乐,其痰涩而难出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210毫升,食后服。
摘录《医宗必读》卷九
处方32、滋阴降火汤处方当归3克 川芎3克 白芍3.6克 川黄柏(蜜水炒)3克 生知母3克 怀熟地黄4.5克 天花粉3克 生甘草3克 元参6克 白桔梗(去芦)9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治虚火上升,喉内生疮。
用法用量水煎,入竹沥50毫升,温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六
处方33、镇惊丸处方琥珀15克 飞朱砂30克 煅青礞石15克 珠粉4.5克 天竺黄30克 胆星30克 白附子9克 天麻15克 全蝎9克 僵蚕30克 天花粉30克 水飞寒水石30克 西牛黄1.5克 飞腰黄15克 麝香3克 生甘草90克
制法上药各取净末和匀,将甘草煎汁去滓,同白蜜60克炼熟,化水泛丸,约成丸950粒,金箔450张为衣。
功能主治祛风痰,镇惊搐。治小儿惊风痰喘搐搦。
用法用量每服3粒至5粒,分二次,开水化服。
摘录《中药成方配本》
处方34、加味解毒生脉散处方西洋参15克(另煎对服)五味子10克 玄参15克 生地15克 丹皮15克 天花粉15克 知母10克 黄柏10克 银花30克 麦冬30克 赤芍15克 远志15克 鲜茅根60克 川贝12克 犀角1.5克(对服)羚羊粉1.5克(对服)
功能主治强心护阴,清营解毒。治大肠杆菌败血症并中毒性休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
备注本方所治大肠杆菌败血症而致中毒性休克,高热曾达40.3℃,继而血压下降,四肢厥冷,且有幻视,病情严重。此乃心气素亏,以致邪热逆传心包之故。证见高烧,口干咽痛,脉细数,舌绛少苔,实为邪已入营,气阴两伤;由于毒热炽盛,阻闭于内,不得透达,以致四肢逆冷,此乃热深厥深,阳极似阴之象。此时病邪嚣强而正气衰微,正不抗邪,若不积极扶正,则正气暴脱,故以强心护阴,清营解毒为法。方以生脉散、清营汤化裁,重用西洋参、麦冬合五味子以养心气,收敛耗散之精气;银花、犀角、羚羊粉、白茅根、丹皮、生地、知母、黄柏、赤芍清营解毒,凉血散瘀;玄参,天花粉以加强养阴生津之力;川贝、远志调补心气,化痰散结,以防痰热阻闭心包。盖热邪已逆传心包,在热甚阴伤的情况下,势必灼液为痰,因而痰热忸闭包络,神志被蒙,已为必然趋向,用以预防痰闭,实为势在必行。
摘录《千家妙方》上册引关幼波方
处方35、宣郁化毒汤处方柴胡6克 白芍30克 香附6克 薄荷6克 当归30克 陈皮3克 枳壳3克 天花粉9克 生甘草9克 金银花30克
功能主治理气宜郁,清热解毒。治肝痈。胁间疼痛非常,手按之更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处方36、消饮散处方人参 天花粉 茯苓各9克 枳壳 厚朴各3克 山楂20粒 麦冬60克 甘草3克
功能主治益气生津,化滞消饮。治酒食过度,脾生虚热,致生消渴,饮水甚多,食倍而溺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六
处方37、玉泉丸别名五汁玉泉丸(《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六)。
处方黄连 干葛 天花粉 知母 麦门冬(去心)人参 五味子 生地汁 莲肉 乌梅肉 当归 甘草各等分 加入乳汁 牛乳汁 甘蔗汁 梨汁 藕汁
制法上先将各汁入蜜750克,煎熬成膏,后将各药末和前膏蒸热。
功能主治治上消证。饮水多而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75克,空腹时用清米汤调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一切辛热之物。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38、竹沥导痰丸处方橘红500克 白茯苓120克 半夏曲(炒)240克 枳壳(麸炒)240克 黄芩(酒洗)240克 生甘草120克 萝卜子(炒)120克 天花粉150克 桔梗120克 当归(酒洗)120克 竹沥300毫升 神曲(炒)120克 贝母120克
制法上药为末,竹叶汤和竹沥同滴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痰饮。胸膈壅滞,脾虚不运,咳嗽吐痰,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白汤送下100丸。
摘录《墨宝斋集验方》
处方39、加味补中益气汤处方人参1钱,黄耆7分,甘草4分,白术1钱,当归(酒洗)1钱2分,陈皮(去白)1钱,柴胡(去芦)5分,升麻3分,麦冬7分(制,去心),天花粉5分,黄柏7分(酒盐炒),黄芩5分(酒浸)。
功能主治动作劳倦。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水2钟,煎至1钟,去滓温服。
摘录《直指附遗》卷九
处方40、生津养血汤处方当归3克 川芎2.4克 白芍(煨)3克 生地黄(酒洗)3克 知母1.5克 黄柏(蜜水炙)1.5克 麦门冬3克 石莲肉1.5克 天花粉2.1克 黄连2.4克 乌梅1.5克 薄荷1.5克 甘草(炙)1.5克
功能主治生津养血,清热止渴。治上消火盛,烦渴引饮。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
处方41、黄连天花粉丸处方黄连30克 天花粉120克 菊花 川芎 薄荷各30克 连翘60克 黄芩 山栀子各120克 黄柏180克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加至100丸,食后、临卧用清茶送下。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42、清上散处方川郁金 甘草 北桔梗 天花粉 干葛 薄荷叶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小儿胎热,眼睛肿赤,粪色稠黄,肚热啼哭,及身上红肿;或头顶生疮疖,耳出脓汁。
用法用量上为末,入蜜拌匀。白开水送下0.9~3克。再用艾叶煎浓汤,温浸足底,以引其热下行。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五
处方43、惺惺散处方人参(去声)15克 桔梗(锉破)白茯苓(去皮)白术 天花粉各30克 细辛(去叶)6克 防风(去芦)川芎 南星(生用)各7.5克 甘草(半生、半炙)21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伤风伤寒;痰嗽咳逆。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薄荷3叶,慢火煎至160毫升,不拘时温服。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44、退赤散处方桑白皮(蜜制)甘草 牡丹皮(酒洗)黄芩(酒炒)天花粉 桔梗 赤芍药 归尾 瓜蒌仁(去壳、油,为霜)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肺凉血。治肺经有火,血热妄行,白睛溢血,成片状或点状,其色鲜红,边界清楚,常因咳嗽而起。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麦门冬去心煎汤调下。
摘录《审视瑶函》卷三
处方45、天花粉散处方天花粉 生地 麦冬 干葛各6克 五味子 甘草各3克 粳米100粒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生津止渴。治心移热于肺,肺热化燥,发为上消,渴饮无度。
用法用量每服3~6克,温开水送下,每日二至三次。
摘录《类证治裁》卷四
处方46、栝楼根汤处方天花粉 麦冬 知母 石膏 甘草
功能主治治燥火喘逆,口渴身热,二便赤涩,面赤唇焦,吐痰难出,脉数大,或见滑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47、宽气汤处方柴胡 乌药 秦艽 甘草 酒蒸大黄各3克 白芍30克 茯苓6克 当归9克 天麻 防风各0.9克 天花粉6克
功能主治理气疏肝,泻火熄风。治体强嗜酒,偶因发怒,致成口眼歪斜,其脉洪大有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二
处方48、乳癖消片处方鹿角、蒲公英、昆布、天花粉、鸡血藤、三七、赤芍、海藻、漏芦、木香、玄参、牡丹皮、夏枯草、连翘、红花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黑色;气微,味苦、咸。
炮制上十五味,玄参、三七、鹿角分别粉碎成细粉;其余蒲公英等十二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适量,与上述细粉和适量的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片,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软坚散结,活血消痈,清热解毒。用于乳癖结快,乳痈初起;乳腺囊性增生病及乳腺炎前期。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6片,一日3次。
注意孕妇慎服。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9、拨云退翳丸处方密蒙花80g 蒺藜(盐炒)60g 菊花20g 木贼80g 蛇蜕12g 蝉蜕20g 荆芥穗40g 蔓荆子80g 薄荷20g 当归60g 川芎60g 黄连20g 地骨皮40g 花椒28g 楮实子20g 天花粉24g 甘草12g
性状为黑褐色至黑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
炮制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4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散风明目,消障退翳。用于目翳外障,视物不清,隐痛流泪。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忌食辛辣食物。
规格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0、清热解毒利湿汤处方银花60克,连翘18克,丹皮24克,赤芍9克,公英15克,败酱草30克,元参18克,麦冬12克,天花粉18克,茜草根12克,滑石块60克,车前子15克,生苡米30克,白藓皮30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化斑,佐以分利。主暑湿外感,化热入营,毒热炽盛,欲犯心包,湿热中阻,清浊不分,以致泄泻无度。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郗霈龄方
处方51、消渴灵片处方地黄200g 五味子15g 麦冬100g 牡丹皮15g 黄芪100g 黄连10g 茯苓17g 红参10g 天花粉100g 石膏50g 枸杞子100g
性状为棕褐色的片;味苦、甘。
炮制上十一味,茯苓、天花粉、石膏、红参、黄连、牡丹皮粉碎成细粉,其余地黄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6~1.38(80℃)的清膏,与上述粉末混合,干燥,粉碎成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960片,即得。
功能主治滋补肾阴,生津止渴,益气降糖。用于成年非胰岛素依赖性轻型、中型糖尿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片,一日3次。
注意孕妇忌服,忌食辛辣。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2、小儿化毒散处方牛黄8g 珍珠16g 雄黄40g 大黄80g 黄连40g 甘草30g 天花粉80g 川贝母40g 赤芍80g 乳香(制)40g 没药(制)40g 冰片10g
性状本品为杏黄色至棕黄色的粉末;味苦,有清凉感。
炮制以上十二味,除牛黄、冰片外,雄黄水飞成极细粉,珍珠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其余乳香等八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小儿疹后余毒未尽,烦躁,口渴,口疮,便秘,疖肿溃烂。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6g,一日1~2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外用,敷于患处。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3、宝咳宁颗粒处方紫苏叶30g 桑叶30g 前胡60g 浙贝母30g 麻黄30g 桔梗30g 天南星(制)60g 陈皮30g 苦杏仁(炒)60g 黄芩60g 青黛21g 天花粉60g 枳壳(麸炒)60g 山楂(炒)45g 甘草15g 牛黄3g
性状为灰绿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炮制上十六味,除牛黄外,取紫苏叶、陈皮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其余桑叶等十三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2~1.35(50℃)的清膏。取清膏,加入适量的蔗糖和糊精,与牛黄粉配研,制成颗粒,干燥,加入上述紫苏叶和陈皮的挥发油,混匀,制成900g,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止嗽化痰。用于小儿外感风寒、内热停食引起的头痛身烧,咳嗽痰盛,气促作喘,咽喉肿痛,烦燥不安。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2.5g,一日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每袋装5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4、清瘟解毒丸处方大青叶100g 连翘75g 玄参100g 天花粉100g 桔梗75g 牛蒡子(炒)100g 羌活75g 防风50g 葛根100g 柴胡50g 黄芩100g 白芷50g 川芎50g 赤芍50g 甘草25g 淡竹叶100g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甘、苦。
炮制以上十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50~17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瘟解毒。用于外感时疫,憎寒壮热,头痛无汗,口渴咽干,痄腮,大头瘟。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小儿酌减。
规格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5、鹭鸶咯丸处方麻黄12g 苦杏仁60g 石膏60g 甘草12g 细辛6g 紫苏子(炒)60g 白芥子(炒)12g 牛蒡子(炒)30g 瓜萎皮60g 射干30g 青黛30g 蛤壳60g 天花粉60g 桅子(姜炙)60g 牛黄5g
性状本品为黑绿色的大蜜丸;气微,味甜、苦。
炮制以上十五味,除牛黄外,其余麻黄等十四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90~10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宣肺,化痰,止咳。用于百日咳,痰浊阻肺,阵阵咳嗽,痰鸣气促,咽干声哑。
用法用量梨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每丸重1.5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6、拨云退翳丸处方川芎45克 菊花30克 蔓荆子60克 蝉蜕30克 蛇蜕(炙)9克 密蒙花60克 薄荷叶15克 木贼草(去节)60克 荆芥穗30克 黄连 楮桃仁各15克 地骨皮30克 天花粉18克 炙草9克 川椒皮21克 当归 白蒺藜(去刺,炒)各45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30克作8丸。
功能主治主阳蹻受邪,内眦即生赤脉缕缕,根生瘀肉,瘀肉生黄赤脂,脂横侵黑睛,渐蚀神水,锐眦亦然,俗名攀睛。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临睡时细嚼,茶清下。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57、洪宝丹别名破血丹(《仙传外科集验方》)、抑阳散(《保婴撮要》卷十五)、洪宝膏(《寿世保元》卷九)
处方天花粉90克 姜黄30克 白芷30克 赤芍药60克
制法上药四味,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痈肿阳证,焮热红肿疼痛。
用法用量茶水或酒调和,热敷患处。
备注方中天花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赤芍药凉血行血,解毒消肿;姜黄行气破血,以助疏通;白芷辛香散结,以助消散;调用茶水,可以疏肌解毒;或用酒,可以宣行药势,调和血气。诸药相合,既可清热解毒,又可活血消肿,故适用于阳证疮疡。
摘录《仙传外科集验方》
处方58、加减清胃汤处方元参 连翘 生地黄 黄柏 麦冬 木通 白茯苓 天花粉 陈皮 桔梗 甘草
功能主治清胃泻火。治麻后口疮。
用法用量加灯心为引。水煎服。
摘录《麻科活人全书》卷四
处方59、清胃黄连丸(水丸)处方黄连80g 石膏80g 桔梗80g 甘草40g 知母80g 玄参80g 地黄80g 牡丹皮80g 天花粉80g 连翘80g 栀子200g 黄柏200g 黄芩200g 赤芍80g
性状为黄色至深黄色的水丸;味微苦。
炮制上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胃泻火,解毒消肿。用于口舌生疮,齿龈、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60、清胃黄连丸(大蜜丸)处方黄连80g 石膏80g 桔梗80g 甘草40g 知母80g 玄参80g 地黄80g 牡丹皮80g 天花粉80g 连翘80g 栀子200g 黄柏200g 黄芩200g 赤芍80g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微甜后苦。
炮制以上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胃泻火,解毒消肿。用于口舌生疮,齿龈、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