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苏(别名芥蒩、鸡苏、香苏、龙脑薄荷、芥苴、劳蒩、野紫苏、山升麻、乌雷公、朋头草、陈痧草、水鸡苏),味辛;性凉,清热解毒;止咳利咽;止血消肿。主感冒;痧症;肺痿;肺痈;头风目眩;咽痛;失间;吐血;咯血;衄血;崩漏;痢疾;淋证;跌打肿痛。小编整理出含有水苏的处方共104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61~104共44个。
处方1、利膈汤处方防风1两,鸡苏叶1两,桔梗1两,牛蒡子1两,荆芥穗1两,川升麻半两,人参半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上膈壅热,口苦咽干,痰唾稠粘,心烦喜冷,咽喉生疮疼痛,一切上壅之证。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济生》卷五
处方2、龙脑鸡苏丸处方龙脑(研)1分,鸡苏1两,甘草1两(炙),乌梅1两(用肉),紫苏叶1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白梅半两(用肉),人参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半分,麝香1钱(研),甜消(研)1钱。
制法上为末,再同研匀,炼沙糖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上膈虚热,咽干。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人参汤嚼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处方3、阿胶丸处方阿胶(炒)1两,生地黄1两,卷柏叶1两,山药(炒)1两,大蓟根1两,五味子(杵炒)1两,鸡苏1两,柏子仁(炒)半两,人参半两,防风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劳嗽出血咯血,发热晡热,口渴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麦门冬煎汤下。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五
处方4、龙脑鸡苏丸处方鸡苏叶(龙脑薄荷是也),黄耆2两,麦门冬(去心)4两,甘草1两半,黄连1两,干地黄6两(为末),人参2两,木通2两,新蒲黄2两,阿胶(炒焦)2两,柴胡(银州鼠尾红色者)2两(锉,同木通沸汤半升,浸1日夜,绞取汁)。
制法上为细末,用西路好蜜2斤余,先炼1-2沸,然后下生地黄末,不住手搅,时时入绞下者木通、柴胡汁,慢火熬成膏,勿令火紧,焦了;然后将余药末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除劳解热,下气散郁,清神爽气,润肺开心,益志滋肝,补肾,令人身强体轻,耳目聪明,利膈,化热痰,去膀胱中积热。主肺热咳血,心热惊悸,脾胃热口甘吐血,肝胆热气出口苦,肾热神志不定,上而酒毒、膈热、消渴,下而血痢、五淋、血崩。
用法用量《兰台轨范》有黄芩,无黄耆。
摘录《元戎》卷五
处方5、地黄汤处方生地黄(细切)2两半,竹茹1两,玄参1两,鸡苏苗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升麻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
制法上除地黄外,为粗末,入地黄拌匀。
功能主治咽喉中生疮,唾血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5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如不能多服,细细含咽。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处方6、龙脑散处方龙脑(研)1钱,鸡苏(去梗,焙干),荆芥穗1两半,白豆蔻(去皮)1分,甘草(炙,锉)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喉热干燥,津液不足。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匕,温水调下。合时且各自贮之,临用旋合和,气味尤全。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处方7、化风丸处方荆芥穗1两,鸡苏叶1两,羌活(去芦头)1两,干蝎14枚(全者,去土炒)。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风热上焦烦满。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汤化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二
处方8、地榆散处方地榆(锉)1两,赤芍药1两,生干地黄茜根(锉)1两,龙骨1两,黄芩1两,鸡苏苗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便下血,久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9、化风丸处方鸡苏叶2两,羌活(去芦头)1两半,芎䓖1两半,羚羊角(镑屑)1两,防风(去叉)1两,天麻1两,人参1两,干蝎(炒)4钱,天南星(炮)半两,白僵蚕(炒)1两,龙脑(研)5钱,麝香(研)5钱。
制法上药先以10味为末,入研者龙脑、麝香,再同研,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以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利胸膈。主风气肌肉瞤动,头目昏眩,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丸或2丸,茶、酒任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二
处方10、克效汤处方甘草(炙,锉)3分,桑耳(焙)3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大黄(锉,炒)半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槐实(炒)1两半,白芷1两,鸡苏叶1两,百合1两,黄耆(锉)1两,白前1两,连翘1两,槟榔(锉)1两,姜黄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鼻衄。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
处方11、六神散处方芎䓖1两,羌活(去芦头)1两,防风(去叉)1两,甘草(炙,锉)1两,荆芥穗1两半,鸡苏(干者)1两半。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风眩烦闷,头晕转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米饮、温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六
处方12、六神散处方鸡苏2钱,芎䓖2钱,马牙消(研)2钱,石膏(研)1钱,乳香(研)1钱,龙脑(研)1字。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头痛,眼睛痛。
用法用量每用1字,含水,搐于鼻中。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六
处方13、利膈汤处方鸡苏叶 荆芥穗 桔梗(炒)防风(去钗股)牛蒡子(隔纸炒)甘草(炙)各30克 人参(去芦)15克
制法上药研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肺有热,咽喉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3克,沸汤点服。如咽痛,口疮甚者,加僵蚕30克。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四
处方14、薄荷汤处方荆芥穗、盐(炒),各三斤;鸡苏叶七斤半,瓜蒌根十一两,缩砂仁三两,甘草(炒)四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消风壅,化痰涎。治头昏目眩,鼻塞咽干,心胸烦闷,精神不爽。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沸汤点,食后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5、六神散处方川芎、防风(去叉)、甘草(炙)、羌活,各一两。荆芥穗、鸡苏,各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风眩烦闷,头目晕转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不拘时米饮调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6、龙脑鸡苏圆处方柴胡(要真银州者)二两(同木通以沸汤大半升浸一、二宿,绞汁后入膏),木通(同柴胡浸)、阿胶(炒微燥)、蒲黄(真者.微炒)、人参,各二两;麦门冬(汤洗.去心.焙研)四两,黄蓍(去芦)一两,鸡苏(净叶)一斤(即龙脑薄荷也),甘草(炙)一两半,生干地黄末(六两.后入膏)。
炮制上除别研药后入外,并捣,罗为细末,将好蜜二斤先炼一、二沸,然后下生干地黄末,不住手搅,时时入绞下前木通、柴胡汁,慢慢熬成膏,勿令焦,然后将其馀药末同和为圆,如碗豆大。
功能主治除烦解劳,消谷下气,散胸中郁热,主肺热咳嗽,治鼻衄吐血,血崩下血,血淋、热淋、劳淋、气淋,止消渴,除惊悸,凉上膈,解酒毒。又治胃热口臭,肺热喉腥,脾疸口甜,胆疸口苦。常服聪耳明目,开心益智。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嚼破热水下,不嚼亦得。虚劳烦热,消渴惊悸,煎人参汤下。咳嗽唾血,鼻衄吐血,将麦门冬汤浸去心,煎汤下,并食后、临卧服之。惟血崩下血,诸淋疾,皆空心食前服。治淋用车前子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7、陈橘皮散处方陈橘皮7.5克(汤浸,去白、瓤,焙)桔梗7.5克(去芦头)贝母15克(煨微黄)鸡苏7.5克 杏仁7.5克(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人参7.5克(去芦头)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小儿咳嗽,胸中满闷,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入灯心10茎,煎至75毫升,去滓温服,日三四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处方18、薄荷汤处方荆芥穗 盐(炒)各1.5千克 鸡苏叶3.75千克 瓜蒌根330克 缩砂仁90克 甘草(锉,炒)2千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消风化痰。主风热上壅,头昏目眩,鼻塞咽干,心胸烦闷,精神不爽。
用法用量每服3克,沸汤点,食后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处方19、龙脑鸡苏丸处方柴胡(要真银川者)60克(锉,同木通以沸汤100毫升浸一二宿,绞汁后入膏)木通(锉,同柴胡浸)阿胶(炒微燥)蒲黄(真者,微炒)人参各60克 麦门冬(汤洗,去心,焙干)120克 黄耆(去芦)30克 鸡苏(净叶)500克 甘草(炙)45克 生干地黄末(后入膏)180克
制法上除别研药后入外,并捣罗为细末,将好蜜1千克先炼一二沸,然后下生干地黄末,不住手搅,时时入绞下前木通、柴胡汁,慢慢熬成膏,勿令焦,然后将其余药末同和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治肺热咳嗽,鼻衄吐血,血崩下血,血淋、热淋、劳淋、气淋,胃热口臭,肺热喉腥,脾疽口甜,胆疸口苦。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嚼破热水下,不嚼亦得。虚劳烦热,消渴惊悸,煎人参汤下;咳嗽唾血,鼻衄吐血,将麦门冬(汤浸去心),煎汤下,并食后、临卧服之。惟血崩下血,诸淋疾,皆空腹时服。治淋用车前子汤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20、瞿麦汤处方瞿麦(用穗)45克 黄芩(去黑心)鸡苏各30克 当归(切,焙)23克 木通(锉)45克 白茯苓(去黑皮)芍药 滑石(研)各23克
制法上药八味,捣为粗末,过筛。
功能主治治气淋。膀胱热结,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处方21、鸡苏丸处方鸡苏叶250克 荆芥穗30克 防风(去芦头)30克 黄耆(生用)生干地黄 桔梗(去芦头,炒)各15克 甘草 川芎 甘菊花各7.5克 脑子1.5克(别研)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每30克作10丸。
功能主治治虚热上壅,头目不清,面赤咽干,痰嗽烦渴,衄血嗽血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麦门冬(去心)煎汤嚼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三
处方22、鸡苏散处方鸡苏叶 黄耆(去芦)生地黄(洗)阿胶(蛤粉炒)白茅根各30克 桔梗(去芦)麦门冬(去心)蒲黄(炒)贝母(去心)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劳伤肺经,唾内有血,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23、鸡苏吹喉散处方鸡苏薄荷 僵蚕各1.5克 硼砂 芒消各3克 马勃0.9克 冰片0.3克
制法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疫喉初起,肿痛腐烂,或白或黄者。
用法用量吹患处。
摘录《疫喉浅论》卷下
处方24、生料鸡苏散处方鸡苏叶 黄耆(去芦)生地 阿胶 白茅根各30克 麦门冬(去心)桔梗 蒲黄(炒)贝母(去心)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医学纲目》卷十七
处方25、君子香苏散处方香苏散加三棱、莪术、丁香、使君子、苦楝根皮。
功能主治小儿虫气痛。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九
处方26、加味香苏散处方香苏散加鹭鸶藤、木香、芍药。
功能主治腿脚疼,足面赤肿,步履艰辛。
摘录《奇效良方》卷三十九
处方27、薄荷煎圆处方龙脑薄荷(取叶)十斤,防风(去苗)、川芎,各三十两。缩砂仁五两,桔梗五十两,甘草(炙)四十两。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圆,每两作三十圆。
功能主治消风热,化痰涎,利咽膈,清头目。治遍身麻痹,百节酸痛,头昏目眩,鼻塞脑痛,语言声重,项背拘急,皮肤瘙痒,或生瘾疹。及治肺热喉腥,脾热口甜,胆热口苦。又治鼻衄、唾血,大小便出血,及脱着伤风。并沐浴后,并可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细嚼,茶、酒任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8、薄荷汤处方龙脑薄荷4两(阴干),荆芥穗2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顺风气,清头目。
用法用量每服1钱,沸汤调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七引《御医撮要》
处方29、薄荷煎处方龙脑薄荷叶1斤,川芎3两,桔梗5两(去芦),甘草4两,防风3两,缩砂仁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消风热,化痰涎,利咽膈,清头目。
用法用量炼蜜为剂服。
摘录《寿亲养老》卷四
处方30、薄荷煎丸处方龙脑薄荷(取叶)10斤,防风(去苗)30两,川芎30两,桔梗50两,缩砂仁5两,甘草(炙)40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30丸。
功能主治消风热,化痰涎,利咽膈,清头目。主遍身麻痹,百节酸疼,头昏目眩,鼻塞脑痛,语言声重,项背拘急,皮肤瘙痒,或生隐疹,及肺热喉腥,脾热口甜,胆热口苦;又治鼻衄唾血,大小便出血,及伤风。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茶、酒任下。
摘录《局方》卷一
处方31、久嗽噙化丸处方真龙脑薄荷叶3两5钱,百部(酒浸,去心)3两5钱,麦门冬(去心)2两,天门冬(去心)2两,桑白皮(蜜炙)3两,枇杷叶(蜜炙)3两,贝母(去心)2两,桔梗(米泔浸,蒸,去芦)1两,甘草(蜜炙)7钱,天花粉2两,玄参1两,北五味(蜜炙)1两,款冬花蕊2两,紫菀8钱,真柿霜2两,橘红1两。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久嗽。
用法用量不拘时候噙化,临卧更佳。
摘录《广笔记》卷二
处方32、夺命通关散处方踯躅花、川芎、华阴细辛、龙脑薄荷各等分。
制法上晒干为末。
功能主治中风涎上,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以笔管吹入鼻中,如喷嚏乃可救,急将生附子1枚,须重1两以上者,去皮薄切,入厚朴,切连皮老生姜10大片,水1碗半,同煎至半碗,通口灌服。
摘录《普济方》卷八十九引《卫生宝鉴》
处方33、金宅龙脑丸处方龙脑薄荷5两,真蒲黄1两,麦门冬2两,阿胶1两,甘草1两半,人参1两,川当归1两,黄耆1两半,木通1两,生干地黄半两,柴胡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胸中郁热,肺热喘嗽,口臭喉腥,脾疸口甘,丈夫吐血,妇人血崩。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病上焦,饭后用熟水吞下,微嚼破更好;病下焦,空心服。
摘录《续本事》卷二
处方34、金花散处方川乌6个(3个炮,3个生),全蝎10个,雄黄6两,白僵蚕6两,荜茇6两,石膏1两(煅),香白芷半两,川芎半两,荆芥1两,龙脑薄荷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头风。
用法用量每服1钱,用葱白茶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四十六引《卫生宝鉴》
处方35、龙脑鸡苏丸别名鸡苏丸
处方柴胡(要真银州者)2两(锉,同木通以沸汤大半升浸1-2宿,绞汁后入膏),木通2两(锉,同柴胡浸),阿胶2两(炒微燥),蒲黄2两(真者,微炒),人参2两,麦门冬(汤洗,去心,焙干)4两,黄耆(去芦)1两,鸡苏(净叶)1斤(即龙脑薄荷也),甘草(炙)1两半,生干地黄末6两(后入膏)。
制法上除别研药后入外,并为细末,将好蜜2斤先炼1-2沸,然后下生干地黄末,不住手搅,时时入绞下前木通、柴胡汁,慢慢熬成膏,勿令焦,然后将其余药末同和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除烦解劳,消谷下气,清热理血,散胸中郁热,凉上膈,解酒毒,聪耳明目,开心益智。主肺热咳嗽,鼻衄吐血,血崩下血,血淋,热淋,劳淋,气淋,消渴,惊悸,胃热口臭,肺热喉腥,脾疸口甜,胆疸口苦。
用法用量鸡苏丸(《普济方》卷五十八引《如宜方》)。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少阳药也。肺本清肃,或受心之邪焰,或受肝之亢害,故见诸证。薄荷辛凉,轻扬升发,泻肺搜肝,散热理血,故以为君;生地黄凉血,炒蒲黄止血,以疗诸血;柴胡平肝解肝热,木通利水降心火,麦冬、阿胶润燥清肺,参、耆、甘草泻火和脾。此亦为热而涉虚者设,故少佐参、耆也。
摘录《局方》卷六
处方36、甘露散处方牙消1分,龙脑薄荷叶1两,大黄半两,甘草半两(炙),芎藭1分,雄黄1分(水飞)。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诸热。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蜜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三
处方37、克效散处方龙脑薄荷叶2两(薄荷之一种),白僵蚕(去丝嘴)半两(微炒),玄胡索(去皮)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温壮风热,睡卧不稳,咳嗽喘息。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钱,蜜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三
处方38、龙脑鸡苏丸处方鸡苏叶(龙脑薄荷是也),黄耆2两,麦门冬(去心)4两,甘草1两半,黄连1两,干地黄6两(为末),人参2两,木通2两,新蒲黄2两,阿胶(炒焦)2两,柴胡(银州鼠尾红色者)2两(锉,同木通沸汤半升,浸1日夜,绞取汁)。
制法上为细末,用西路好蜜2斤余,先炼1-2沸,然后下生地黄末,不住手搅,时时入绞下者木通、柴胡汁,慢火熬成膏,勿令火紧,焦了;然后将余药末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除劳解热,下气散郁,清神爽气,润肺开心,益志滋肝,补肾,令人身强体轻,耳目聪明,利膈,化热痰,去膀胱中积热。主肺热咳血,心热惊悸,脾胃热口甘吐血,肝胆热气出口苦,肾热神志不定,上而酒毒、膈热、消渴,下而血痢、五淋、血崩。
用法用量《兰台轨范》有黄芩,无黄耆。
摘录《元戎》卷五
处方39、龙脑丸处方龙脑薄荷5两,真蒲黄1两,麦门冬2两,阿胶1两,甘草1两半,人参1两,川当归1两,黄耆1两半,木通1两,生干地黄3两,柴胡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胸中郁热,肺热咳嗽,口臭喉腥,脾疸口甘,丈夫吐血,妇人血崩。
用法用量方中生干地黄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续本事》卷二
处方40、牛黄小鸟犀圆处方天麻(去苗)二十两,川乌(炮.去皮.脐)、地榆(去苗.洗.焙)、玄参(洗.焙),各十两。上四味,为细末,以水少许化蜜,同于石锅内,慢火熬搅成稠膏,放冷,次入后药。浮萍草(净洗.焙)、龙脑薄荷叶(去土)、甜瓜子,各十两。生犀、朱砂(研.飞),各五两。龙脑(研)、牛黄(研)、麝香(研),各一两。上为细末,与前膏子一处搜和,圆如鸡头大。
功能主治治诸风筋脉拘急,手足麻痹,语言蹇涩,口面,心怔恍惚,痰涎壅滞,头目昏眩,肢节烦疼。及中风瘫缓,暗风病。肾风上攻,面肿耳鸣,下注腰脚,沉重疼痛。妇人血风,头旋吐逆,皮肤肿痒,遍身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细嚼,荆芥茶下,温酒亦得,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1、通关散处方抚芎二两,川芎一两,川乌二两,龙脑薄荷一两半,白芷、甘草,各二两。细辛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中风、伤寒,发热恶风,头痛目眩,鼻塞声重,肩背拘急,身体酸痛,肌肉俽动,牙关紧急,久新头风,攻痰眼暗,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大钱,葱白、茶清调下,薄荷汤亦得,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2、龙脑鸡苏圆处方柴胡(要真银州者)二两(同木通以沸汤大半升浸一、二宿,绞汁后入膏),木通(同柴胡浸)、阿胶(炒微燥)、蒲黄(真者.微炒)、人参,各二两;麦门冬(汤洗.去心.焙研)四两,黄蓍(去芦)一两,鸡苏(净叶)一斤(即龙脑薄荷也),甘草(炙)一两半,生干地黄末(六两.后入膏)。
炮制上除别研药后入外,并捣,罗为细末,将好蜜二斤先炼一、二沸,然后下生干地黄末,不住手搅,时时入绞下前木通、柴胡汁,慢慢熬成膏,勿令焦,然后将其馀药末同和为圆,如碗豆大。
功能主治除烦解劳,消谷下气,散胸中郁热,主肺热咳嗽,治鼻衄吐血,血崩下血,血淋、热淋、劳淋、气淋,止消渴,除惊悸,凉上膈,解酒毒。又治胃热口臭,肺热喉腥,脾疸口甜,胆疸口苦。常服聪耳明目,开心益智。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嚼破热水下,不嚼亦得。虚劳烦热,消渴惊悸,煎人参汤下。咳嗽唾血,鼻衄吐血,将麦门冬汤浸去心,煎汤下,并食后、临卧服之。惟血崩下血,诸淋疾,皆空心食前服。治淋用车前子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3、川芎丸别名大川芎丸(《医门法律》卷五)。
处方川芎 龙脑薄荷(叶,焙干)各2.35千克细辛(洗)150克 防风(去苗)780克 桔梗3.12千克 甘草(爁)1.09千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搜和,每45克,分作50丸。
功能主治疏风化痰,利咽喉,清头目。主头痛眩晕,心忪烦热,颈项紧急,肩背拘倦,肢体烦疼,皮肤瘙痒,头昏目疼,鼻塞声重,面上游风,状如虫行。
用法用量每服一丸,细嚼,食后及临卧时用腊茶清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44、久嗽噙化丸处方真龙脑薄荷叶105克 百部<酒浸,去心)105克 麦门冬(去心)60克 天门冬(去心)60克 桑白皮(蜜炙)90克 枇把叶(蜜炙)90克 贝母(去心)60克 桔梗(米泔浸,蒸,去芦)30克 甘草(蜜炙)21克 天花粉60克 玄参30克 北五味(蜜炙)30克 款冬花60克 紫菀24克 真柿霜60克 橘红30克
制法上药研极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久嗽。
用法用量不时噙化,临卧更佳。
摘录《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