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水蓼的处方

医药知识2023-02-09 02:30:27百科知识库

含有水蓼的处方

水蓼(别名蓼、蔷、蔷虞、虞蓼、泽蓼、辣蓼草、柳蓼、川寥、药蓼子草、红蓼干草、白辣蓼、胡辣蓼、辣蓼、辣柳草、撮胡、辣子草、水红花、红辣蓼、水辣蓼),辛;苦;性平,行滞化湿;散瘀止血;祛风止痒;解毒。主湿滞内阻;脘闷腹痛;泄泻;痢疾;小儿疳积;崩漏;血滞经闭痛经;跌打损伤;风湿痹痛;便血;外伤出血;皮肤瘙痒;湿疹;风疹;足癣;痈肿;毒蛇咬伤。本文介绍了含有水蓼的处方21个。

处方1、半夏曲

处方白面3斤,苦杏仁6两,鲜辣蓼草8两,半夏(姜制)1斤,赤小豆6两,鲜青蒿8两,鲜苍耳草8两。

功能主治咳嗽痰多,停食作呕。

用法用量以鲜草3味,煎水和成曲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

处方2、花鞭膏

处方水红花1斤,马鞭草(各洗净)1斤(熬膏),当归2两,生地2两,白芍2两,玄胡2两,灵脂2两,乌药1两,木香1两,红花1两,没药1两。

制法上为末,和膏内,如膏少,加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妇女月经闭结,腹胁胀痛欲死者。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空心酒下。

摘录《仙拈集》卷三

处方3、阿魏丸

处方白术5两(用酥油炒3两,土炒2两),苍术3两(米泔水浸2日,去皮,再用芝麻2两,同浸,磨下,取粉晒干),半夏(姜制)1两,白茯苓(去皮)1两,陈皮1两,黄连(酒炒)2两,山楂(去核)1两,麦芽(炒)1两,枳实(面炒)2两,萝卜子(炒)2两,当归2两,红花1两,楮实子(炒)2两,牛黄1钱,水红花子(炒)3两,小桃红子(炒)3两,芦荟1两,阿魏1两,酥油2两,人中白(火煅)5钱,黄蜡3两(二味同化入药末内),桃仁(去皮)1两,海带2两,紫菜3两,干碱(炒)2两,三棱(煨)1两,莪术(煨)1两,胡黄连1两,沉香1两。

制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癖疾。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水红花子煎汤送下;白汤、黄酒亦可。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三引鲍思斋方

处方4、夺命神效膏

处方大黄1两,士鳖子1两,当归1两,川芎1两,赤芍1两,生地1两,麻黄1两,细辛1两,白芷1两,荆芥1两,防风1两,苍术1两,羌活1两,川乌1两,草乌1两,甘草1两,五灵脂1两,白芍1两,虎骨1两,防已1两,甘遂1两,海藻1两,大戟1两,芫花1两,白凤仙根1两,白蔹1两,附子1两,乌药1两,南星1两,半夏1两,香附1两,肉桂1两,苍耳子1两,申姜1两,艾叶1两,角刺1两,枳壳1两,三棱1两,蓬术1两,卜子1两,巴豆1两,五倍子1两,独活1两,桃仁1两,红花1两,苏木1两,川断1两,连翘1两,栀子1两,苦参1两,干姜1两,蓖麻1两,甲片1两,全蝎1两,僵蚕1两,蜂房1两,山柰1两,甘松1两,皂荚1两,半支莲1两,过山龙1两,水红花子1两,玄参1两,紫金皮1两,蛇衣1条,蜈蚣14条,蛤蟆3只,血余1团,大蒜3两,葱头3两,生姜3两,桃头3两,柳头3两,槐头3两,桑头3两,阿魏6两,木香2两,丁香2两,乳香2两,没药2两,血竭2两,潮脑4两,麝香6钱(后8味共研末,收入膏内)。

制法前75味,用麻油18斤,浸春5、夏3、秋7、冬10日,煎枯去滓,再熬至滴水成珠,每净油1斤下炒血丹7两搅匀,入阿魏化尽,次入细药,稍温再下麝香搅匀,乘热收贮。

功能主治内外一切恶症。

用法用量临用炖化摊贴。

摘录《外科集腋》卷一

处方5、克坚酒

处方水红花3钱(净末)。

功能主治痞气,脾之积也,患居中脘,乃脾虚血瘀气滞所致。

用法用量上用火酒2斤浸之,时时呷服;或用水红花子熬膏,每日取2钱酒化下。外用消痞膏贴之。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四

处方6、阿魏膏

处方羌活5钱,独活5钱,玄参5钱,官桂5钱,当归5钱,青皮5钱,赤芍5钱,草乌5钱,半夏5钱,生地5钱,蓬术5钱,穿山甲(煅)5钱,草果5钱,大黄5钱,白芷5钱,红花5钱,川椒5钱,急性子5钱,水红花子5钱,土木鳖20斤(研),巴豆60粒(研),蓖麻子60粒(研),独头蒜1两(研)。

制法上锉,用香油一斤四两,煎白芷焦色,滤去滓,加葱、姜自然汁各一小盏,沸去水,加乱发一团,煎化;徐下黄丹一斤二两、松香六两,煎软硬得中离火,入芒消、阿魏、乳香、没药各五钱,麝香、人言各三钱成膏。

功能主治小儿痞瘕。

用法用量贴在胁下,火烘双手,熨100余手,出微汗妙。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七

处方7、八反膏

处方鳖头、苋菜、葱、蜜、甘草、甘遂、芫花、海藻、阿魏、鳖甲、水红花子。

制法上应为末者为末,应捣烂者捣烂,入末再捣,如和不匀,加烧酒调之。

功能主治痞块。

用法用量先以水调白面作圈,围痞上,大6-7分厚,其药敷在痞上,外用锡注2把,放烧酒在内,熨痞上,冷则更换,至痞内动,痛方止,明日大便下脓血,即除根。

摘录《种福堂方》

处方8、定痛五香散

处方广木香2两,广郁金2两,延胡素2两,制香附2两,水红花子2两,猪牙皂(炒黑)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气滞血瘀,寒湿停饮,胸胁胀满,各种肝胃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5分至2钱,温酒或开水送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

处方9、红花膏

处方水红花科1捆(熬膏1碗),麝香3钱,阿魏3钱,血竭3钱,没药5钱,赤芍1两,当归1两。

制法上为细末,入膏内搅匀,以青布摊。

功能主治癖疾。

用法用量贴患处。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三

处方10、化痞方

处方箱大黄1两,朴消1两,水红花子5钱(即水边大叶蓼子),凤仙花子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痞块。

用法用量用白鸭1只,去毛杂,不见水,将药入鸭腹内,线缝之,以无灰酒2斤,共入砂锅内,又以砂锅盖之,面封锅口,先武火,后文火煮之,再开锅翻鸭,煮至汤干,又用小火,勤翻,焙黄,再开鸭去药,以新青布拭净鸭腹,分3-4服。

摘录《王氏医存》

处方11、化痞反正膏

处方川乌1两,草乌1两,半夏1两,红芽大戟1两,芫花1两,甘草节1两,甘遂1两,细辛1两,姜黄1两,山甲1两,狼毒1两,牵牛1两,威灵仙1两,巴豆仁1两,三棱1两,蓬术1两,枳壳1两,白术1两,水红花子1两,葱白头1两,鳖甲1两,红苋菜1两,白芍1两,沙参1两,丹参1两,白及1两,贝母1两,藜芦(葱管者真)1两,干蟾4只。

制法用麻油5斤,浸7日,照常煎枯,去滓,称油1斤,用密陀僧8两,次下黄丹2两,沸止离火;或用豆腐泔水浸,揉至3次;又用井水抽拔一度,以去辣味,免发疡,复上火,不住手搅成膏,待稍温,下阿魏2两(箬上炙,研末);或同赤石脂研亦可,不住手搅匀,瓷器收贮,用狗皮摊贴,每张重5钱。

功能主治诸般痞块积聚,寒热腹痛,胸膈痰饮;小儿大肚疳积;妇人经水不通,血瘕;及痈疽未破,痰(疒串)等。

用法用量半月一换。重者不过2-3帖必愈。

注意孕妇勿用。

摘录《惠直堂方》卷四

处方12、化痞膏

处方当归尾1两,红花1两,金银花1两,三棱1两,白芥子1两,莪术1两,胡芦巴1两,昆布1两,生地黄1两,桃仁1两,乱头发1两,大黄1两,熟地黄1两,鳖甲1两,穿山甲1两,海藻3钱,两头尖3钱,阿魏3钱,蓖麻子3钱,川乌3钱,巴豆仁3钱,黄连3钱,天南星3钱,漏芦3钱,大贝母3钱,半夏3钱,川萆薢3钱,大戟3钱,胡黄连3钱,甘遂3钱,凤仙子3钱,芫花3钱,海浮石3钱,阿胶3钱,威灵仙3钱,槟榔3钱,直僵蚕3钱,全蝎3钱,瓜儿竭3钱,乳香(去油)3钱,粉甘草3钱,金线重楼3钱,没药(去油)3钱,土木鳖30个,番木鳖30个,独蒜30个,蜈蚣30条,水红花子4两,鲜商陆8两,活鲫鱼1个(重半斤),麻油3斤,黄丹(飞,晒炒)1斤半,麝香1钱。

制法上药除乳、没、竭、麝、阿魏5味另研收贮。

功能主治痞积症瘕。

用法用量临摊掺膏药上,群药同油熬膏法修合。

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一引刘长随方

处方13、化痞膏

处方香油1斤,密陀僧6两,阿魏5钱,羌活1两,水红花子3钱,麝香3钱。

功能主治痞癖。

用法用量熬膏退火摊贴。凡患痞癖之处,肌肤定无毫毛,须看准以笔圈记,方用膏贴,内服克坚酒。用水红花子研末3钱,浸火酒2斤,时刻呷,至愈乃止。

摘录《外科全生集》

处方14、消痞膏

处方三棱 蓬术 川山甲 木鳖仁 杏仁 水红花子 萝卜子 透骨草(晒千)大黄各30克 独头蒜4个

制法上用香油500克,入前药十味煎,以飞丹收之,后下细药:真阿魏、乳香、没药各30克,麝香9克,先下乳、没、阿魏三味,后下麝香,搅匀,待冷倾水中,浸数日,用瓷瓶收贮,勿使泄气。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化积消痞。治症瘕痞块。

用法用量用时以白布或坚白纸摊贴,八九日一换。或见大便出脓血,勿以为异。亦有不出脓血而自愈者。若治泻痢,可贴脐腹,凡贴症积痞块,先用荞麦面和作一圈,围住患处四边,其块上放皮消60~90克,盖厚纸,以熨斗熨,令热气内达,然后去消,用膏药贴之。

注意用药期间,忌房事、生冷。

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处方15、益儿饼

处方水红花子 使君子(去亮)山楂肉各15克 白术(去芦)12克 槟榔4.5克 木香3克 神曲(炒)7.5克

功能主治化滞消癖。治小儿癖疾。

用法用量上药研末,入黄蜡、面,水和作煎饼吃。

摘录《万病回春》卷七

处方16、化核膏

处方壁虎14条 蜘蛛28个 蜗牛36枚 大麻油2千克 鲜何首乌藤叶 鲜甘菊根 鲜薄荷 鲜牛蒡草 鲜苍耳草各250克 连翘 玄参 苦参 白蔹 白芥子 僵蚕 水红花子大黄 荆芥 防风各120克 制木鳖油250克 炒黄丹适量 丁香油6克 麝香6克 苏合油30克

制法用菜油2千克,先煎枯前三物,捞去不用;再入何首乌藤叶至苍耳草等五味,武火熬至草枯去滓;俟油冷,再入连翘至防风等十味,浸一夜,熬至黑枯,滤油去滓;加木鳖油、铅丹,慢入慢搅,文火再熬至滴水成珠,膏不粘指为度;再加入丁香油,麝香,苏合油搅匀,退火气,摊成膏。

功能主治治瘰疬,结核。

用法用量贴患处。

摘录《外科全生集》卷四

处方17、阿魏麝香散

处方阿魏15克(酒煮)麝香3克 雄黄9克 野水红花子120克 神曲(炒)人参 白术(生)各30克 肉桂15克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肠覃,诸积,痞块。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荸荠3个去皮,捣烂和药,早晚各一服,用砂仁汤过口。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三

处方18、千金消癖丸

处方芦荟 阿魏(另为糊)青黛 木香 厚朴(姜炒)槟榔 陈皮 甘草(生)各3克 使君子(去壳)胡黄连 山楂肉 香附(醋炒)三棱(醋炒)莪术(醋炒)各6克 水红花子 神曲(炒)麦芽(炒)各12克 人参 白术(土炒)茯苓各9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将阿魏3克,白水和面打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癖疾,午后潮热,口渴饮冷,肚大青筋,渐至坚硬成块,不时作痛者。

用法用量米饮送下。量儿大小服之。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五

处方19、化痞丸

处方莪术(醋炒)海浮石(煅)瓦楞子(煅)干漆 大茴香 山楂 穿山甲 丁香 五灵脂 白芷 陈皮 延胡索 木香 牡丹皮 青皮 桔梗 枳壳 胡椒 神曲 蒲黄 香附 桃仁 红花 川芎 当归 厚朴 砂仁 鳖甲(醋炒)朴消各9克 阿魏15克 小茴香 赤芍药 使君子(净肉)桂皮 铁花粉各120克 水红花子12克

制法上为末,皂角煎汤泛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症消痞。治症瘕痞块。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体壮者可加至40~50丸,酒送下,一日三次。(一料可活二人)

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一引刘长随方

处方20、化痞膏

处方生大黄30克 半夏 荆三棱 苏木 穿山甲 陈皮 当归尾 全蝎 番木鳖 红花 陈枳壳厚朴 蓬莪术 血余 大贝母 川乌 天南星 香附 赤芍药 草乌 坚槟榔各9克 螟蚣10条 巴豆仁50粒 大鳖1个(切四块)桃枝 杨枝 槐枝各30厘米 葱10根 水红花子15克 白凤仙根5根

制法麻油1.5千克同煎,药枯去滓,再入东丹720克收膏,取起冷定,入后药:阿魏、苏合油各15克,血竭、真没药(去油)、肉桂、孩儿茶、潮脑、滴乳香(去油)、虎骨(煅)、青黛各9克,冰片、麝香、干漆各6克 皮消30克,瓦楞子(煅)9克,共研极细末,筛入膏内。

功能主治治痞积症瘕。

用法用量搅匀摊布上,贴患处。

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一

处方21、千金保童丸

处方人参15克 白术15克 茯苓(去皮)10克芦荟3克 胡黄连6克 黄连(炒)10克 芜荑仁9克 使君子(去壳)10克 夜明砂(炒)10克 蚵皮2个(炒)龙胆草(去芦)10克 柴胡9克 苍术(米泔水浸,炒)10克 青皮(炒)10克 陈皮10克 砂仁7.5克 木香10克 槟榔10克 三棱(煨)10克 莪术(煨)10克 香附(炒)10克 枳实(麸炒)9克 神曲(炒)15克 山楂(去核)10克 麦芽(炒)15克 萝卜子(炒)15克 水红花子(炒)15克 加阿魏6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用猪胆汁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消癣化积,清热杀虫。治小儿癖块。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猪肉。宜食鸽子、虾蟆。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三

本文标签: 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