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成功地应用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1993年Levy等首先提出埋藏式心房除颤器(At-ICD)的设想。晚近基于该设想的At-ICD已成功应用于临床,有文献报道,其临床效果在80%左右。还曾报道经心腔内心房除颤有促心律失常作用,包括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性停搏等;电极固定的稳定性及心房除颤阈值的变化可能是影响At-ICD安全性的因素。At-ICD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放电时患者有不适感和疼痛感,另外费用昂贵也影响其临床广泛应用。
医药知识2023-02-09 02:26:21百科知识库
随着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成功地应用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1993年Levy等首先提出埋藏式心房除颤器(At-ICD)的设想。晚近基于该设想的At-ICD已成功应用于临床,有文献报道,其临床效果在80%左右。还曾报道经心腔内心房除颤有促心律失常作用,包括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性停搏等;电极固定的稳定性及心房除颤阈值的变化可能是影响At-ICD安全性的因素。At-ICD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放电时患者有不适感和疼痛感,另外费用昂贵也影响其临床广泛应用。
体表电复律治疗心房颤动的适应证
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