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伤复宁酊

医药知识2023-02-09 02:24:50百科知识库

六味伤复宁酊

六味伤复宁酊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

六味伤复宁酊的基本资料

六味伤复宁酊(现代标准)

名称六味伤复宁酊

拼音Liuwei Shangfuning Ding

成份透骨香 红禾麻 见血飞 吉祥草 酢浆草 白龙须

功能主治苗医:中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引起的肢体疼痛。

规格每瓶装100毫升

用法用量外用,擦患处。

禁忌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1、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2、忌食生冷、油腻食物。3、切勿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皮肤破溃处禁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4、经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5、用药后皮肤过敏者应停止使用,症状严重者应去医院就诊。6、用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7、对本品及酒精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执行标准WS-10699(ZD-0699)-2002

六味伤复宁酊相关中药材

1、酢浆草

别名酸箕,三叶酸草,醋母草,鸠酸草,小酸茅,雀林草,酸浆,赤孙施,醋啾啾,田字草,酸浆草,雀儿草,酸母草,酸饺草,小酸苗,酸草,三叶酸,三角酸,雀儿酸,酸迷迷草,斑鸠草,酸味草,三叶酸浆,酸酸草,酸斑苋,咸酸草,酸酢草,酸箕,酸啾啾,酸得溜,铺地莲,酸梅草,三叶破铜钱,黄花梅,满天星,黄花草,六叶莲,野王瓜草,王瓜酸,冲天泡,长血草,酸芝草,酸批子,东阳火草,水晶花,蒲瓜酸,鹁鸪酸,斑鸠酸,三梅草,老鸦酸。

来源为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的全草。

生境分布生于耕地、荒地或路旁。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治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疾,脱肛,跌打损伤,汤火伤。①《唐本草》:“主恶疮瘸瘘捣敷之,杀诸小虫。”“食之解热渴”②《本草图经》:“治妇人血结不通,净洗细研,暖酒调服之”③《滇南本草》:“治久泻肠滑,久痢赤白,用砂糖同煎服”④《纲目》:“主小便诸淋,赤白带下,同地钱、地龙治砂石淋;煎汤洗痔痛脱肛;捣敷汤火蛇蝎伤”⑤《生草药性备要》:“杀螆止痛,散热消肿,理跌打,散瘀血,煲酒服;又干水止痒”⑥《医林纂要》:“补肺泻肝,除热气,去瘀血,敛阴”⑦《分类草药性》:“截疟塞鼻;酒炒敷鱼口”⑧《岭南采药录》:“治麻疹,蛇毒,疥疮”⑨《陆川本草》:“消肿止痛,去腐肉。治疮痈溃烂”⑩《贵阳民间药草》:“清热,利尿,接骨。治尿结,黄疸”⑾《中国药植图鉴》:“用红糖混煎服,治流火(丝虫病初期)”⑿《陕西植药调查》:“健胃止咳”⒀《湖南药物志》:“治发热咳嗽,心胃气痛,疮疡肿胀作痛,毒疮”

2、见血飞

别名散血飞,刺三加,红三百棒,散血飞,黄椒。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刺异叶花椒的根或根皮。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挖,晒干,或取根皮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丛林阴湿处,有时见于空旷地。分布陕西、湖北、贵州、四川等地。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舒筋,镇痛。治风寒咳嗽,风湿麻木,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大便秘结。①《贵州草药》:“驱风,散寒”②《陕西中草药》:“舒筋活血,止血,消肿,镇痛。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瘀血肿痛”

3、吉祥草

别名小青胆,小叶万年青,玉带草,观音草,洋吉祥草,解晕草,广东万年膏,松寿兰,结实兰,竹叶草,竹叶青,佛顶珠,紫袍玉带草,九节莲,小青胆,小九龙盘,软筋藤,竹节伤,竹根七,广东万年青,地蜈蚣,千里马。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吉祥草的带根全草。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生长于山沟阴处、林边、草坡及疏林下,尤以低山地区为多,分布我国长江以南,以西南各地最为常见。产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福建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呈黄褐色,根茎细长,节明显,节上有残留的膜质鳞叶,并有少数弯曲卷缩的须状根,叶皱缩。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理血,解毒。治肺热咳嗽,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疮毒,赤眼,疳积。①《生草药性备要》:“叶止热咳,新咳血,理伤症,大肠结热,泻血,小儿脱肛下血,俱煲肉食”②《纲目拾遗》:“理血,清肺,解火毒,为咽喉症要药”③《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痿,用根浸酒,加虎骨胶;治遗精加骨碎补”④《分类草药性》:“敷疮毒”⑤《天宝本草》:“清肺止咳化痰。治衄,赤疮,火眼,跌打损伤”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润肺止咳,补肾接骨。治肺结核咳嗽,吐血,哮喘,慢性肾盂肾炎,遗精,跌打,骨折”

4、透骨香

别名透骨草,满山香,煤炭子,煤炭果,万里香,九里香,洗澡叶,芳香草,满天香,小遗骨草,透骨消,透骨草,搜山虎,小透骨草,九木香,鸡骨香。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云南白珠树的茎叶。夏季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草坡及丛林边。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产云南、贵州。

性状茎长约35厘米,多分枝,径3~5毫米,表面黄棕色,具纵纹,有叶柄残痕。叶多数脱落。气微,味微苦,以新鲜、干燥,叶色绿者为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治风湿关节痛,水撒,跌打损伤,牙痛,湿疹。①《滇南本草》:“治痰火,筋骨疼痛,泡酒用之良。其梗,洗风寒湿痹,筋骨疼痛,暖骨透热,熬水洗之”②《贵阳民间药草》:“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③《广西药植名录》:“行气,消肿,止咳化痰。治牙痛,劳伤,蛇伤,风湿,痧气,皮肤痛痒”④《贵州草药》:“祛风除湿,舒筋活血”⑤《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活络透骨”

备注本品在云南、贵州地区作透骨草使用,参见“透骨草”条。

本文标签: 药学  方剂大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