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黄(别名熟地),味甘;性温,补血滋润;益精填髓。主血虎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小编整理出含有熟地黄的处方共956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241~300共60个。
处方1、补血荣筋丸处方肉苁蓉、牛膝、天麻、木瓜、鹿茸、熟地黄、菟丝子、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阴血衰弱,不能养筋,筋缓不能自胜持,故痿软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米汤或温酒送下。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肝气虚衰,生阳不振,故肝血不能荣筋,筋痿不得自收持焉。熟地补阴滋肾以生肝血,鹿茸暖肾补阳以振生气,菟丝子补肾荣木,苁蓉润燥温肝,淮膝补肝肾壮筋骨,天麻散风湿发肝阳,五味故津液以养肝,木瓜舒筋络以醒脾也。丸以白蜜之润下,以参汤之补使血气得力则精髓内充,而肝藏受荫,筋络得养,筋痿无不健旺矣。
摘录《杏苑》卷七
处方2、麦门冬丸处方熟地黄、麦门冬、车前子各等分。
制法上药旋焙旋研,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内障眼。一切病眼翳晕,昏涩痒痛。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用酒送下。
摘录《得效》卷十六
处方3、辰砂既济丸处方人参、当归(酒洗)、黄耆(盐水洗,炒)、白山药、牡蛎(酒浸1宿,煅)、锁阳、甘枸杞(蜜拌)、熟地黄(酒洗)4两,知母(去毛,酒洗,略炒)2两,败龟版(酒浸一宿,酥炙)2两,牛膝(酒洗)1两半,破故纸1两2钱,黄柏(酒炒)6钱。
制法上为末,用白术8两,水8碗,煎至一半,取滓再益水煎,漉净,合煎至二碗成膏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研细为衣。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涩精固阳。主元阳虚惫,精气不固,夜梦遗精。
用法用量方中人参、当归、黄耆、白山药、牡蛎、锁阳、甘枸杞用量原缺。
摘录《扶寿精方》
处方4、河车大造丸处方紫河车2具,熟地黄8两,人参4两,白术4两,当归4两,枸杞4两,茯苓4两,芍药4两,黄耆3两,川芎3两,杜仲3两,牛膝3两,山药3两,肉桂3两,甘草3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先天不足,精气本虚,强力入房,恣欲无度,精枯气遗,头目眩晕,皮寒骨热,肢体羸弱,神枯色萎,非此不治;兼起病后,精虚血弱;妇人多产,老年虚弱,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3-5钱,空心白汤吞服。妇人虚脱,淋带不止,加鹿角霜3两。
摘录《活人方》卷三
处方5、八珍益母十全丸处方益母草(5月5日、6月6日俱可采,阴干,折去下半截,用上半截,连穗叶,石臼杵捣,筛为极细末)8两,人参(饭上蒸)1两,白术(饭上蒸)1两,白茯苓(饭上蒸)1两,甘草(炙)5分,当归身(酒浸)2两,川芎5分,熟地黄(酒浸)2两,白芍药(醋炒)1两,角沉香4钱。
制法上药各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资益坤元,补养气血,除淋沥带下,俾羸形体壮,有调经、受孕之功,胎前和气,产后补虚。
用法用量妇女经脉不调者,或有气血两虚而身体素弱,服此以养且调。当年而经不通者,服一料则通;经不调者,服一月则调;素不孕者,服一月即孕。胎前间或用一服则胎固而自安;妊娠微觉胎动,随用一服即安。产后用一服,以童便。酒化开调下,则无壅滞血运之候。多服之补虚活血。又治产后诸病极稳,急欲取效,以酒调化服。
摘录《医统》卷八十四引《医林集要》
处方6、狗头骨丸处方黄狗头骨1付(烧为灰,存性,不可白),紫石英2两,赤石脂2两,禹余粮2两,代赭石(各煅,醋淬)2两,香附子(炒焦)2两,当归2两,白薇2两,卷柏2两,牛膝2两,附子(炮)2两,覆盆子2两,熟艾(醋煮)2两,牡蛎(煅)2两,熟地黄2两,海螵蛸1钱,麝香1钱。
制法上为末,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冲任极虚,白浊,白沃,白带,脐腹疼痛,气体怯弱,饮食减少,久无子息。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米饮送下,空心食前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一引《仁存方》
处方7、苍术丸处方苍术(好者)6两(去皮,酒浸2两,醋浸2两,泔浸2两),干熟地黄1两,莲子肉半两(酒浸软,装在猪肚内),五味子1两,枸杞子1两,破故纸1两,羊白肠1条(将破故纸装在肠内,俱用焙干,一处碾为细末)。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精益气。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葱温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八
处方8、安神复睡汤处方圆眼肉1两,当归1两,熟地黄1两,白芍药1两,益智1两,酸枣仁1两,川芎5钱,远志5钱(皆照常制)。
制法上为细末,山药糊为丸;或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诸虚。
用法用量临卧沸汤、酒任下。
摘录《扶寿精方》
处方9、补肾地黄丸处方生地黄半斤,(酒浸2日,蒸烂研膏与柏拌,晒干),鼠苓1两(酒炒),白茯苓4两,黄柏1斤(锉,同地黄晒干),当归(酒洗)、枳壳(去瓤)、麦门冬(去心)1两,熟地黄(酒浸)2两,天门冬(去心)2两,拣参2两,甘菊花2两,生芩1两。
制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降心火,益肾水,除骨蒸,壮筋骨,明眼目。主消渴。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盐酒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三
处方10、固本酒处方人参1两,甘州枸杞子1两,天门冬(去心)1两,麦门冬(去心)1两,怀生地黄1两,怀熟地黄1两。
制法上用好烧酒12斤浸,春、秋半月,夏7日,冬21日,密封固瓶口,待浸日完,取出绞去滓。
功能主治补脾清肺,养心益肾,大补阴血。
用法用量每日空心、食远各饮2盏;其滓再用白酒10斤,煮熟,去滓。每日随意用之。老人常服。
摘录《医便》卷四
处方11、当归地黄汤处方当归1钱,白芍药1钱,白术1钱,苍术1钱,黄耆7分5厘,熟地黄2分半,橘皮2分半,甘草(炙)1分半,柴胡1分,生地黄1分5厘。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经漏鲜血,时值秋初,困倦无力,不思饮食,身热闷乱,大便时泄。
用法用量水煎熟,空心温服。
摘录《杏苑》卷八
处方12、参桂养营丸处方人参2两,安南桂1两,全当归1两,白茯苓1两,白芍药1两,陈皮1两,白术(炒焦)2两,黄耆2两,熟地黄4两,五味子7钱,远志肉5钱,甘草(炙)5钱。
制法上为末,生姜、大枣打烂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血虚弱,惊悸健忘,寤汗发热,发脱气短,身倦肌瘦,小便赤涩;及发汗过多,肉瞤身颤者。
用法用量每服4钱,熟汤送下。
摘录《中国医学大辞典》
处方13、当归丸处方当归半两,赤芍药半两,川芎半两,熟地黄半两,黄耆半两,京三棱半两,神曲2钱半,百草霜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月经不调,血积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水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二引《济生》
处方14、河车大造丸处方黄柏1两,杜仲1两5钱,牛膝1两5钱,西当归1两,熟地黄2两,天冬1两5钱,生地1两5钱,枸杞1两,茴香7钱,麦冬1两5钱,陈皮7钱5分,白术1两,五味子7钱,干姜2钱,柏叶2两。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2钱重。
功能主治滋补强壮。主气血两亏,头晕心跳,气短耳鸣,四肢乏,健忘怔仲,自汗盗汗,食欲不振,性欲减退,积劳内伤,喘咳呃逆,面黄肌瘦,胸闷胀痛,足膝无力,烦躁失眠,神经衰弱。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米汤送下,1日2次。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15、八物汤处方黄耆、茯苓、熟地黄、川芎、当归、人参、菊花、白芍。
功能主治虚损血枯,上攻眼目涩痛。
用法用量每于半饥时温服。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处方16、补肝细辛散处方青葙子、人参、茯苓、熟地黄、五味子、菟丝子、茺蔚子、车前子、泽泻、细辛、防风。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肝虚积热,而成内障。
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煎服。
摘录《眼科菁华》卷下
处方17、参耆银花汤处方人参2钱,黄耆2钱,白术(蜜炙)2钱,熟地黄2钱,银花3钱,当归3钱,茯苓8分,川芎8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乳痈而脓出虚弱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三
处方18、沉香鹿茸丸处方沉香1两,大附子(炮,去皮脐)2两,鹿茸(燎去毛,酥炙)3两,苁蓉(洗,酒浸)4两,菟丝子(洗净,酒浸)5两,熟地黄(洗净,酒浸,焙干)6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益下元,滋养真气,明目驻颜色。主诸虚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以温酒吞下。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二
处方19、补血顺气药酒处方天门冬(去心)4两,麦门冬(去心)4两,怀生地黄半斤,怀熟地黄(肥大沉水,枯朽不用)半斤,人参(去芦)2两,白茯苓(去皮)2两,甘州枸杞子(去梗)2两,砂仁7钱,木香5钱,沉香3钱。
制法上用瓦坛盛无灰好酒30斤,将药切片,以绢袋盛放坛内,浸三日。
功能主治清肺滋肾,和五脏,通血脉,补虚损,乌须发,久服貌如童子。主痨疾。
用法用量文武火煮半时,以酒黑色为度。如热,去木香,减人参5钱;如下虚或寒,将韭子炒黄色,为细末,空心用酒3-5盏,每盏挑韭末1铜钱饮之;妇人下虚无子,久饮亦能生子,用核桃连皮过口。
注意忌黄白萝卜、葱、蒜。否则令人须发易白。
摘录《医便》卷一
处方20、大五补丸别名大补丸
处方天门冬、麦门冬、菖蒲、茯神、人参、益智(炒)、枸杞、地骨皮、远志、熟地黄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血摄精,交济水火。主诸虚,无子。
用法用量大补丸(《医宗金鉴》卷四十五)。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四引《圣济总录》
处方21、虎潜丸处方人参(去芦)、当归(酒洗)、黄耆(蜜炙)、白术(去芦)、白茯苓(去皮)、熟地黄、山药、杜仲(姜酒炒)、牛膝(酒洗)、破故纸(酒洗)、虎胫骨(酒炒)、知母(酥炙)、龟版(酥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痰降火。主痿属虚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好酒送下;清米汤亦可。梦遗,加琐阳(酒洗)。
摘录《回春》卷五
处方22、固本遐龄酒处方当归(酒洗)1两,巴戟(酒浸,去心)1两,肉苁蓉(酒洗)1两,杜仲(酒炒,去丝)1两,人参(去芦)1两,沉香1两,小茴(酒炒)1两,破故纸(酒炒)1两,石菖蒲(去毛)1两,青盐1两,木通1两,山茱萸(酒蒸,去核)1两,石斛1两,天门冬(去心)1两,熟地黄1两,陈皮1两,狗脊1两,菟丝子(酒浸,蒸)1两,牛膝(去芦)1两,酸枣仁(炒)1两,覆盆子(炒)1两,枸杞子2两,川椒(去子)7钱,神曲(炒)2两,白豆蔻3钱,木香3钱,砂仁5钱,大茴5钱,益智(去壳)5钱,乳香5钱,虎骨胫(酥炙)2两,淫羊藿4两(新者),糯米1升,大枣1升,生姜2两(捣汁),远志(甘草水泡,去心)1两,新山药4两(捣汁),小黄米明流烧酒70斤。
制法上为末,糯米、枣肉、粘饭同姜汁、山药汁、炼蜜4两和成块,分为4块,4绢袋盛之,入酒坛内浸21日,取出。
功能主治和气血,养脏腑,调脾胃,解宿酲,强精神,悦颜色,助劳倦,补诸虚。
用法用量每次饮1-2盏,早晚热服。
注意虚人无热者宜此。
摘录《回春》卷四
处方23、河车补阴丸处方紫河车1具(用热米泔水洗净,然后用麝香汤洗,用针挑去筋内红血水,漂数次者佳),川黄柏2两(盐酒拌,晒干,炒褐色),知母(盐酒炒)1两,人参,龟版1两(酥炙,去裙),熟地黄4两(酒浸),枸杞子2两,牡丹皮1两,茯苓1两,泽泻5钱,五味子5钱,青盐5钱。
制法上为细末,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色过度,血气俱虚,肾脏羸惫,虚火上炎,咯血,咳痰多嗽,盗汗,劳热,渐成骨蒸。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空心白汤送下。
摘录《医统》卷四十六
处方24、补肾地黄丸处方熟地黄(酒洗)8两(再蒸,焙干,取末,忌铁),山药(刮去赤皮)4两,茱萸(去核,取肉,焙干)4两,白茯苓(去筋膜)4两,巴戟(去心取肉)4两,肉苁蓉(酒洗,去外鳞,破去内白膜,晒干)2两,杜仲(去粗皮,切,盐水炒丝尽,取末)3两,川牛膝(去芦,酒洗,焙干)3两,芡实(取肉)3两,甘枸杞(焙)2两,远志(去芦取肉)2两。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服之壮阳益精补肾。女子服之则月事以时下,能令有子,小儿服之能治胎禀怯弱之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盐汤亦可。
摘录《保命歌括》卷三十四
处方25、固精丸处方当归(酒洗)1两,熟地黄1两,山药(炒)1两,人参(去芦)1两,白术(去芦)1两,茯苓(去皮)1两,锁阳1两,牡蛎1两,蛤粉1两,黄柏(酒炒)1两,知母(酒炒)1两,杜仲(酒和姜汁炒)1两,椿根皮1两,破故纸(酒炒)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辰砂为衣,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扶元益肾秘精。主阴虚火动而遗精。
用法用量《简明医彀》有金樱子,无当归。
摘录《回春》卷四
处方26、扶血丸处方紫石英半两,海螵蛸半两,熟艾(醋炙)1两,卷柏1两,覆盆子4两,阿胶(炒)1两,包金土1两,柏子仁2两2钱,阳起石半两,熟地黄1两半,牡蛎2两(煅),磁石2两(煅)。
制法上为细末,以糯米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无子。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前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六引《仁存方》
处方27、补火引水汤处方人参、白术(蜜炙)、熟地黄、山茱萸、茯苓、附子(制)、肉桂、车前子。
功能主治产后肾水上泛,呕吐下利,真阳飞越。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竹林女科》卷三
处方28、补元汤处方川芎1钱,当归1钱,白芍药(酒炒)1钱,熟地黄1钱,紫草(酒洗)7分,红花(酒洗)7分,陈皮3分,甘草3分,白术(土炒)1钱半。
功能主治小儿气有余而血不足,痘顶充满而根盘不聚,色不红活者。
用法用量酒、水各半盏,加糯米50粒,大枣2枚,煎服。
摘录《准绳·幼科》卷六
处方29、法制木瓜丸处方新木瓜(开顶,去瓤净,填满陈艾,合顶,蒸熟,去艾,锉片,晒干,为末)2两,羌活6钱,熟地黄6钱,当归6钱,五加皮8钱,杜仲(炒)8钱,牛膝9钱,苍术(盐炒)9钱,虎胫骨(酥炙)9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下元虚,腰疼,及风湿在下。亦除转筋。
用法用量每服70丸,酒、盐汤任下。
摘录《扶寿精方》
处方30、参归养荣汤处方人参、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白术、白茯苓、陈皮、甘草。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一切痓病。破伤风,生疮溃后受风者,因生疮溃而未合,失于调护,风邪乘虚侵入疮口,先从疮围起粟作痒,重则牙紧项轮下视。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大枣1个,水煎,温服。
摘录《回春》卷五
处方31、苁蓉丸处方熟地黄(净洗,酒浸,蒸2次,焙干)2两,菟丝子(淘去沙土,蒸2次,研烂,焙)1两半,川当归(洗,焙)1两半,穿心紫巴戟1两,肉苁蓉(洗,切,焙)1两,北五味1两,人参(去芦)1两,嫩鹿茸(酥炙)1两,坚白茯苓1两,龙齿1两,嫩黄耆(蜜炙)1两,石莲肉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和阳助阴。主丈夫禀受气血有偏胜者,气胜血则阳盛阴微,精气易流。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温酒、米饮任下。
摘录《简易方》引《孟氏诜诜方》(见《医方类聚》卷一四九)
处方32、活血丹处方熟地黄3两,当归1两,白术1两,白芍药1两,续断1两,人参1两。
制法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痹痛。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
摘录《准绳·类方》卷四引《元戒》
处方33、杜仲丸处方杜仲(去粗皮,炙,锉)3钱,防风(去叉)3钱,附子(炮裂,去皮脐)3钱,石菖蒲3钱,桔梗(炒)3钱,秦艽(去苗土)3钱,细辛3钱,肉桂(去粗皮)3钱,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炒)3钱,半夏(汤浸2-7次,焙)3钱,沙参半两,熟地黄(焙)半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半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子宫久冷,妊娠数堕胎。
用法用量每服15丸,渐加至20丸,空心温酒送下。1月见效。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三
处方34、除寒四物汤处方熟地黄1钱,南芎1钱,白芍(酒炒)1钱,白茯苓(去皮)1钱,当归身(酒洗)1钱,干姜5分,石菖蒲7分,黄耆(蜜炒)7分,人参7分,甘草3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气血虚,身体怯冷,但逢时少寒,为之耸肩。
用法用量水煎服,不拘时候。寒战,加官桂。
摘录《鲁府禁方》卷三
处方35、护产汤处方人参、茯苓、附子(制)、白术(蜜炙)、当归、熟地黄、山茱萸、麦冬(去心)、牛膝。
功能主治产后半月后将至满月,少阴感寒邪,而在内之真阳逼越于上焦,上假热而下真寒,少阴证3-4日至6-7日,忽然手足倦卧,息高气喘,恶心腹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三
处方36、还少丹处方山药(炮)1两半,牛膝(酒浸,焙)1两半,白茯苓1两半,山茱萸1两半,舶上茴香(炒)1两半,续断1两,菟丝子(洗,酒浸,烂研,焙)1两,杜仲(去粗皮,姜汁涂炙,截,炒)1两,巴戟(去心)1两,苁蓉(酒浸,焙)1两,北五味子1两,枳实1两,远志(姜汁腌,取肉,焙)1两,熟地黄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劳,益心肾,生精血。主心虚肾冷,漏精白浊,梦遗。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盐汤送下。
摘录《直指》卷九
处方37、固本酒处方生地黄(怀庆新肥者,竹刀切)1斤半,麦门冬1斤半(用淡酒浸2日,去心膜皮),熟地黄(怀庆肥者,竹刀切)1斤半,天门冬1斤半(用淡酒浸2日,去心膜皮),辽人参4两(去芦头),川牛膝(去芦,酒浸)4两,甘州枸杞2两,川黄柏(去粗皮,锉,酒炒褐色)3两,广木香半两,缩砂仁半两。
制法上药一料分作10剂,绢袋盛之。每剂用糯米1斗,挤醇酒纳瓦罐坛中,再纳药于内,煮熟,窨久用之。
功能主治补益,驻容颜。
用法用量每次冷饮1-2杯或3-5杯。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
处方38、补阴降火汤处方当归(酒洗)、川芎、白芍(酒炒)、熟地黄(酒蒸)、黄柏(炒)、知母(酒炒)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小儿阴虚,尾骨节痛。
用法用量少用官桂为引,或以前胡、木香为引。如痛不止,加乳香、没药。
摘录《回春》卷七
处方39、保真种子膏处方真香油1斤4两,甘草1两,谷精草5钱,紫梢花2钱,蛇床子(酒浸干)2钱,人参4钱,天门冬(去心)4钱,麦门冬(去心)4钱,生地黄(酒洗)4钱,熟地黄(酒洗)4钱,远志(甘草水煮,去心)4钱,菟丝草4钱,牛膝(酒洗)4钱,鹿茸(酥炙去毛)4钱,虎骨(酥炙)4钱,川续断4钱,木鳖子(去壳)4钱,肉豆蔻(面包煨)4钱,肉苁蓉(酒洗去甲)4钱(以上一齐下),大附子1个(制),海狗肾1具(制),杏仁(去皮尖)、官桂、铅粉8两(续续下,以槐条不住用手搅,滴水成珠为度),松香1两,黄蜡5钱,雄黄2钱,硫黄2钱,阳起石2钱,赤石脂2钱(一齐下),沉香1钱,木香1钱,丁香1钱,乳香(制)1钱,没药(制)1钱,蟾酥1钱,鸦片1钱,麝1钱(一齐下)。
制法用新铁锅1口,以桑柴火浸熬,先下香油、甘草,同煎5-7沸;次下谷精草等17味,文火熬至焦色,滤去滓;再下附子等4味,熬焦,去滓净;再下铅粉,以槐条不住手搅,滴水成珠,方下黄蜡等6味,搅使温;方下沉香等8味,搅匀,以银罐盛之,封固,悬井中7日出火毒。
功能主治锁玉池,固精不泄,壮阳保真,温肾俞,暖丹田,子午既济,百病自除。主腰腿寒湿,风气疼痛,半身不遂,五劳七伤,下元虚冷,不成胎息。
用法用量方中杏仁、官桂用量原缺。
摘录《医统》卷九十三
处方40、草灵丹处方川椒4两(净,炒,去目),白茯苓(去皮)3两,川乌(炮,去皮尖)1两,苍术2两(酒浸作饼,焙干),粉草2两(去皮,炙黄),北茴香2两(盐炒,去盐)(一方加破故纸2两,熟地黄2两)。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补下元,头白再黑。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温酒送下,盐白汤亦可。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五引《修月鲁般经》
处方41、克应丸处方熟地黄2两,赤芍药2两,当归2两半,赤石脂(煅)1两,龙骨1两,牡蛎(煅,以酒淬)1两,茯苓1两,牡丹皮1两,川芎1两,艾叶(制,研)1两。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白汤送下。
摘录《医统》卷八十四
处方42、参耆汤处方人参3钱,黄耆3钱,麦冬3钱,五味子7分,杜仲2钱,熟地黄2钱,山茱萸2钱,枸杞子3钱,川续断1钱,荆芥(炒)8分,阿胶2钱。
功能主治血崩虚甚者。
用法用量用河水煎3次,1日服。
摘录《简明医彀》卷七
处方43、补肝丸处方苍术(米泔水制)、熟地黄(焙干)、蝉退、车前子、川芎、当归身、连翘、夜明砂、羌活、龙胆草(酒洗)、菊花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米泔水煮猪肝,捣烂,入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玛瑙内障。
用法用量每服50丸,薄荷汤送下。
摘录《审视瑶函》卷三
处方44、八珍散处方白术1两,人参1两,莲肉(去皮心)1两,甘草(炙)1两,白茯苓2两,乌药2两,白扁豆2两,熟地黄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进食,养气,益卫。主产前产后脾弱血虚,心忪多困,盗汗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7分,空心服。加黄耆8钱尤妙。
摘录《产宝诸方》卷一
处方45、经验养荣丸处方白术(土炒)1两半,黄耆(蜜炙)1两半,芍药(酒炒)1两半,远志(甘草略煮,去心)1两半,当归身(酒洗)1两,山药1两,熟地黄(酒洗)1两,五味子1两,人参(去芦)1两,白茯苓2两,山茱萸(去梗)5钱,生地黄(酒洗)5钱,陈皮(泡)8钱。
制法上为细末,用鸭子1只取血入蜜,炼和前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血两虚,精神短少,脾胃不足,形体羸乏。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白盐汤送下;寒月盐汤送下。咳嗽,加麦冬、贝母、紫菀茸、款冬花各1两;热,加黄柏、知母各1两;遗精带浊,加牡蛎1两、真龙骨5钱;吐衄血腥,加牡丹皮、赤芍药各1两。
摘录《直指附遗》卷九
处方46、补肝重明丸处方羚羊角半两,生地黄半两,熟地黄半两,肉苁蓉半两,枸杞子半两,防风半两,草决明半两,楮实子半两,甘菊花1两,羌活1两,当归1两,羊子肝4两(煮,焙),川芎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养肝血,滋长胆水,退目中隐闷。主瞳神昏散,目力虚弱,视物不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则引药性下达;日午茶清送下,则可上清头目;临睡酒送下,则可荣养气血;不饮酒则用人参、当归汤送下。
摘录《急救仙方》卷三
处方47、八宝坤顺丸处方熟地黄80g,地黄80g,白芍80g,当归80g,川芎80g,人参40g,白术80g,茯苓80g,甘草40g,益母草40g,黄芩80g,牛膝40g,橘红80g,沉香40g,木香16g,砂仁40g,琥珀40g。
制法上为细末,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主治养血调经。主气血两虚,月经不调,经期腹痛,腰腿酸痛,足浮肿。
用法用量1次1丸,1日2次。
摘录《中国药典》一部
处方48、活络丹处方牛黄2钱5分,片脑1钱5分,麝香5钱,人参1两,犀角5钱,白花蛇2两,乌梢蛇2两,黑附子1两,乌药1两,白豆蔻1两,青皮1两,白茯苓1两,香附1两,当归1两5钱,骨碎补1两,麻黄2两,川芎2两,两头尖2两,白术1两,羌活2两,防风2两,全蝎2两,天麻2两,玄参2两,威灵仙1两半,白芷2两,草豆蔻2两,血竭7钱半,黄芩2两,黄连2两,地龙5钱,大黄2两,熟地黄2两,木香2两(陆的),沉香1两(陆的),丁香1两,乳香1两,没药1两,安息香1两,细辛1两半,干葛1两半,赤芍药1两,姜蚕1两,天竹黄1两,龟版1两,虎骨1两,藿香2两,甘草2两,朱砂1两,官桂2两,松香5钱,何首乌2两,金箔400张,酥油1两,黄蜡40斤,蜜糖11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清心明目,宽膈活络,宣通气血。主风湿诸痹,肩背腰膝,筋骨疼痛,口眼喎[音 wāi]斜,半身不遂,行步艰难,筋脉拘挛,一切风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茶酒服之;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以四物服之尤妙。年过40,当预服10数丸,至老不生风疾。
摘录《医便》卷五
处方49、当归散处方川芎、菊花、川归尾、荆芥、羌活、生熟地黄、防风、干葛、北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一切眼病。
用法用量白水煎,候熟,入生地黄汁数点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九
处方50、八珍养胎饮处方人参1钱,白术(蜜炙)1钱,茯苓1钱,熟地黄1钱,当归1钱,白芍1钱,川芎1钱,香附(制)1钱,砂仁(炒,去壳)5分,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养胎。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处方51、当归六黄汤处方当归、黄连、黄芩、黄柏、黄耆、生地黄、熟地黄、知母。
功能主治杂症盗汗,寸脉虚浮,尺脉数大无力,乃阴虚火动。
用法用量原书治上症,加白术,肉桂少许。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二
处方52、地黄青娥汤处方熟地黄12g,山茱萸6g,怀山药6g,建泽泻4.5g,粉丹皮4.5g,云茯苓4.5g,枸杞果6g,甘菊花3g,五味子4.5g,麦门冬4.5g,补骨脂3g,胡桃肉3g。
功能主治滋养肝肾。主颤抖症,手颤动不休,平举更甚,腿痿软,头晕,视物模糊,大便溏泻,日行2-3次,舌红无苔,脉弦细。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方出《岳美中医案集》,名见《古今名方》
处方53、补筋汤处方当归1两,熟地黄2两,白芍药2两,红花1两,乳香1两,白茯苓1两,骨碎补1两,陈皮2两,没药3钱,丁香5钱。
功能主治跌扑伤筋,血脉壅滞,宣肿青紫疼痛。
用法用量用水、酒煎服。
摘录《伤科补要》卷三
处方54、补心丹处方干山药4两,人参4两,茯苓4两,菖蒲4两,熟地黄2两,黄耆2两,紫石英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辰砂1两为衣。
功能主治心虚诸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临卧白汤化下。
摘录《鸡峰》卷十一
处方55、地黄丸处方山药3钱,山茱萸(酒浸,去核取肉)3钱,熟地黄3钱,独活2钱,川续断(酒洗)2钱,白茯苓2钱,丹皮2钱,泽泻2钱。
制法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补肾。主小儿痫瘫在左者。此为肝血虚,筋无所养,故筋急拘挛强直。
用法用量空心温酒送下。手不利,加肉桂;足不利,加牛膝;手足俱不利,并加之,各2钱。
摘录《育婴秘诀》卷上
处方56、扶劳四物汤处方当归(酒洗)1钱,川芎1钱,白芍(酒炒)1钱,熟地黄1钱,黄耆(蜜炙)1钱,麦门冬(去心)1钱,柴胡7分,地骨皮7分,秦艽7分,丹参7分,天花粉7分,陈皮7分,香附7分,砂仁7分,枳壳(麸炒)7分,前胡7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妇人血虚成劳,遍身骨节酸痛,五心烦热,盗汗,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鲁府禁方》卷三
处方57、甘草石膏汤处方生地黄1分,细辛1分,熟地黄3分,黄连3分,甘草5分,石膏6分,柴胡7分,黄柏1钱,知母1钱,当归身1钱,桃仁(炒,去皮尖)1钱,荆芥穗1钱,防风1钱,升麻1钱5分,红花少许,杏仁6个,小椒2个。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渴病久愈,又添舌白滑微肿,咽喉咽津觉痛,嗌肿时时有,渴喜冷饮,口中白沫如胶。
用法用量都作1服,水2盏,煎至1盏,食后温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58、补髓膏处方黄犍牛前脚髓3斤,白蜜4斤(去滓)4两,人参4两,杏仁(并另末)4两,胡桃肉50个(另研为泥),熟地黄(蒸为泥)1两,五味子(另末)1两。
制法上拌匀,盛瓷缸,重汤煮一伏时取出。
功能主治补精血。主虚劳。
用法用量每服1大匙,温酒下,日3次。
摘录《东医宝鉴》卷四引《医林》
处方59、活血丸处方生地黄4两,熟地黄4两,当归1两,黄连1两。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瘰疬疮。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远盐汤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引《修月鲁般经》
处方60、八珍加木通牛蒡子汤处方人参8分,白术1钱,茯苓8分,甘草(炙)8分,当归1钱,熟地黄8分,川芎8分,白芍8分,木通8分,牛蒡子8分。
功能主治补中利水。主痘疮至11-12日,贯浆已满,热毒解散,收靥时而痘数日不焦者。
摘录《医林纂要》卷九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