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血(别名对叶肾、红对叶肾、拉屙肾、爬墙虎、鹿角草、石龙藤、九庆藤、爬山虎、茉莉藤、风车花、白花藤、魁星草、铁信、铁栏杆),苦;微涩;性温,祛风湿;强筋骨;补肾止泻。主风湿久痹;腰膝酸痛;跌打损伤;肾虚腹泻。本文介绍了含有石血的处方31个。
处方1、回生养胃丹处方苍术(米泔水浸3日,洗净晒干,再换浸3日)4两,莲肉(酒浸1宿)4两,雄猪肚1个(壁上揉擦洗净,入苍术、莲肉在内,以线缝紧,用好酒煮烂,取入石血内捣如泥,捻作小饼,烘干加后药),南星4两(切细,姜汁浸1宿,以伏龙肝同炒,去伏龙肝用。或用黄土炒亦可),半夏4两(泡,晒干,细切,好醋浸7日,蒸熟),橘红4两(以灶心土炒,去土用),粟米4两(姜汁浸、蒸、焙),人参1两,白术1两,白茯苓1两,厚朴(姜汁炒)1两,蓬术1两(醋炒),荜澄茄1两,砂仁1两,三棱1两(醋炒),白豆蔻1两,谷芽(炒)1两,麦芽(炒)1两,甘草1两,丁香5钱,木香5钱,沉香5钱。
制法上为末,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真元虚损,心胃不交,精神耗散,脾脏受湿,饮食不纳,五味不成,津液反成痰饮聚于中脘,不能传道,以至大肠燥涩,小便反多而赤,或时呕吐酸水,久成翻胃结肠之症。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陈米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2、络石汤处方络石(亦名石龙藤)。
功能主治产后瘦损,不能饮食,腹中有血块,淋沥不尽,赤白带下,天行心闷。
用法用量煎叶服之。亦浸酒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二
处方3、瞿麦散处方瞿麦1两,滑石1两半,栀子仁1两,石韦1两(去毛),玄参3分,络石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黄耆1两(锉),红雪3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发背疮肿,大小便不通,心腹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葱白2茎,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处方4、鹅掌风膏处方凤仙花(连根花叶,晒干)4两,苍耳草(用嫩头)4两,血余3两,鹿角屑(生刮)2两,络石2两,虎骨2两,百部2两,茜草2两,翦草2两,人指甲5钱,穿山甲1两,羌活1两,龙骨1两,麻黄1两,蕲艾1两,威灵仙1两。
制法麻油1斤,同熬至滴水不散,绞去渣,离火,再下铅粉、银朱各4两,黄蜡、乳香各2两,和匀,瓷器收贮。
功能主治鹅掌风,风癞,顽癣,死肌,麻痹。
用法用量隔汤炖化,摊贴患处。
摘录《中国医学大辞典》引《济生》
处方5、马兜铃散处方马兜铃1两,黄耆1两(锉),甘草半两(生用,锉),玄参1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络石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咽喉疼痛,喘息急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五
处方6、川升麻散处方川升麻半两,络石1两,当归半两,射干半两,犀角屑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通半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咽喉闭塞不通,疼痛,饮食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五
处方7、大黄散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犀角屑3分,射干3分,川升麻3分,玄参2分,大青3分,络石3分,木通3分(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脾热毒,生木舌,肿涩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3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六
处方8、博金散处方人参1两(去芦),白茯苓2两(去皮),络石2两,龙骨1两(略煅)。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脱肛泄泻,遗精白浊。因于酒色,土邪干水,心肾不济,虚热便浊。气虚精脱自遗。
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米饮汤送服,临卧再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经验秘方》
处方9、膏药处方凤仙花(连根花叶,晒干)4两,苍耳叶(嫩头)4两,血余3两,鹿角屑(生刮)2两,络石2两,虎骨2两,百部2两,茜草2两,剪草2两,人指甲5钱,穿山甲1两,羌活1两,龙骨1两,麻黄1两,蕲艾1两,威灵仙1两。
制法上用麻油1斤,同熬至滴水不散,绞去滓,离火,再下铅粉4两,银朱4两,黄蜡2两,乳香2两和匀,瓷器收贮。
功能主治鹅掌风,指甲变厚,及风癞顽癣,死肌麻痹。
用法用量临用隔汤炖化,摊贴。
摘录《疡医大全》卷十九引《济生》
处方10、柴胡散处方柴胡1两(去苗),赤茯苓3分,玄参3分,大青1两,龙胆3分(去芦头),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川芒消2两,络石2两,川升麻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实热,舌本强,咽喉不利,体重不能行步。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炙爆热面。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11、搏金散处方人参1两,白茯苓2两,络石2两,龙骨1两(煅)。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脱精自泄。便浊。皆缘心肾水火不济,或因酒色,遂至以甚,谓之土淫。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临卧米饮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七
处方12、羚羊角汤处方羚羊角(镑)1两,射干3分,络石3分(碎),大黄3分(锉),升麻3分,木通1两半(锉),芍药1两半,生地黄(切,焙)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热,喉中肿痛,热塞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下芒消末1钱匕,搅匀温服。得利即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处方13、络石汤处方络石半两,紫菀(去苗土)半两,升麻3分,射干3分,桔梗(炒)1两,木通(锉)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咽喉中如有物噎塞。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如要通利,即汤成加芒消末1钱匕,搅匀服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处方14、络石散处方络石半两,玄参半两,川升麻半两,射干半两,子芩半两,木通(锉)半两,甘草1分(生用)。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毒气攻咽喉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15、络石散处方络石半两,细辛1分,玄参半两,黄药3分,甘草半两(生,锉),赤芍药半两,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咽喉卒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五
处方16、络石煎丸处方络石半两,射干半两,川大黄1分,木通1分(锉),白药、川升麻半两,牛蒡子1分,玄参1分,甘草半两,白蜜2两,白蒺藜1分,马牙消1分,黄药1分,地黄汁半斤。
制法上除药汁外,捣罗为末,先以地黄汁及蜜,于银锅中,以慢火煎成膏,后入诸药末,相和令匀为丸,如小弹子大。
功能主治咽喉干燥热疼。
用法用量用绵裹1丸,含咽津。
摘录《圣惠》卷三十五
处方17、络石汤处方络石(亦名石龙藤)。
功能主治产后瘦损,不能饮食,腹中有血块,淋沥不尽,赤白带下,天行心闷。
用法用量煎叶服之。亦浸酒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二
处方18、虎骨汤处方虎头骨牙齿(炙)3两,天雄(炮裂,去皮脐)2两,当归(切,焙)2两,菝葜1两,代赭(煅,醋淬)1两,黄耆1两,桂(去粗皮)1两,羌活(去芦头)1两,赤芍药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芎䓖1两半,桔梗1两半,络石1两半,桑耳1两半,山茱萸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风腰脚疼痛,筋脉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酒共1盏半,加生姜1枣大(切),煎取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处方19、络石射干汤处方络石3分,射干1两半,芍药1两1分,升麻1两1分,露蜂房(炙)1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咽喉肿痛,咽物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入马牙消1钱匕,搅匀,食后临卧温服。细细含咽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处方20、络石散别名络石汤、络石叶饮
处方络石1两半,木通2两,川升麻、射干1两,犀角屑1两,玄参1两,栀子仁半两,桔梗1两半(去芦头),赤芍药1两,马牙消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咽喉肿痛,热毒气在于胸心,及一切风热。
用法用量络石汤、络石叶饮(《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摘录《圣惠》卷三十五
处方21、防风汤处方防风(去叉)1两半,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1两半,石韦(去毛)1两半,络石1两半,桑根白皮1两半,大腹皮1两半,芎䓖1两半,生干地黄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白术1两,桂(去粗皮)1两,羌活(去芦头)1两,牡丹皮1两,射干1两,草豆蔻(去皮)4枚,桃仁20枚(去皮尖双仁,炒)。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风湿脚膝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同煎取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处方22、含化犀角丸处方犀角屑半两,射干3分,黄药半两,子芩半两,郁金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天门冬1两(去心,焙),玄参半两,川升麻半两,络石叶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马牙消1两。
制法上为末,入马牙消研令匀,炼蜜为丸,如小弹子大。
功能主治热病,心脾虚热,肺气暴壅,咽中肿痛,口舌干燥,咽津有妨,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常含1丸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23、白蔹散处方白及半两,白蔹半两,络石半两(取干者)。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敛疮。
用法用量干掺疮上。
摘录《鸡峰》卷二十二
处方24、含化升麻散处方川升麻1两半,射干1两,白矾半两(烧灰,细研),络石1两,甘草3分(生,锉),白药3分,黄药1两,天竹黄2两(细研),犀角屑3分,白龙脑3分(细研),马牙消1两(细研)。
制法上为细散,入瓷盒盛贮。
功能主治热毒上攻,咽喉干燥疼痛。
用法用量每用1钱,以绵裹含化咽津。
摘录《圣惠》卷三十五
处方25、中风回春片处方当归(酒制)30g 川芎(酒制)30g 红花10g 桃仁30g 丹参100g 鸡血藤100g 忍冬藤100g 络石藤60g 地龙(炒)90g 土鳖虫(炒)30g 伸筋草60g 川牛膝100g 蜈蚣5g 茺蔚子(炒)30g 全蝎10g 威灵仙(酒制)30g 僵蚕(麸炒)30g 木瓜50g 金钱白花蛇6g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苦。
炮制以上十九味,当归、川芎、地龙、土鳖虫、蜈蚣、金钱白花蛇、全蝎、僵蚕、丹参各半量,粉碎成细粉,过筛,剩余量与其余红花等十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24小时,倾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0的稠膏,加入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用于痰瘀阻络,中风偏瘫,半身不遂,肢体麻木。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
注意脑出血急性期忌服。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6、含化犀角丸处方犀角屑15克 射干23克 黄药15克 子芩15克 郁金15克 川大黄15克(锉碎,微炒)天门冬30克(去心,焙)玄参15克 川升麻15克 络石叶23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马牙消3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入马牙消,研匀,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小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热病,心脾虚热,肺气暴壅,喉中肿痛,口舌干燥,咽津有妨,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不计时候,常含l丸咽津。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八
处方27、三滕酒处方络石藤90g 海风藤90g 鸡血藤90g 桑寄生90g 五加皮30g 木瓜60g 白酒3000ml
炮制将上述6味药材,切成薄片,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按冷浸法制成药酒2000~3000ml即成。
功能主治此酒有祛湿、通络、舒筋的功效,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及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每次30ml,每日1~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摘录《民间验方》
处方28、川升麻散处方川升麻15克 络石30克 当归15克 射干15克 犀角屑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通15克(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主咽喉闭塞不通,疼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
处方29、阿胶鸡子黄汤处方陈阿胶6克(烊冲)生白芍9克 石决明15克(杵)双钩藤6克 大生地12克 清炙草1.8克 生牡蛎12克(杵)络石藤9克 茯神木12克 鸡子黄2枚(先煎代水)
功能主治滋阴熄风。伤寒邪传少阴,水亏火亢,液涸动风,筋脉拘挛,手足瘈疭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30、二参二藤汤处方党参15克,北沙参15克,黄芪20克,生地15克,丹皮12克,紫草12克,鸡血藤30克,络石藤30克。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凉血通络。主气阴两虚。(皮肌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伊和姿方
处方31、五虫四藤汤处方蜈蚣3条,地龙15克,忍冬藤15克,钩藤15克,乌梢蛇9克,地鳖虫9克,全蝎6克,鸡血藤25克,络石藤20克,黄芪90克,丹参30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达脉络。主血瘀阻络。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吕同杰方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