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灰煎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
六灰煎膏的基本资料
六灰煎膏(《圣济总录》卷一三三)处方石灰5升,蒺藜灰半升,白头翁灰半升,桑薪灰半升,白柞木灰(如无,以腐蒿灰代之)半升,藜芦灰半升。
制法上药相和,于瓦甑内蒸一复时,取釜中汤淋下灰汁2升,于铜器中煎熬成膏,以瓷盒盛。
功能主治诸冷疮紫肉,久不愈。
用法用量先以盐汤洗疮后,取涂敷患上,1日3-5度。即愈。
六灰煎膏相关中药材
1、白头翁别名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野丈人,胡王使者,白头公。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根。春季开花前采挖,除掉地上茎,保留根头部白色茸毛,去净泥土,哂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荒坡及田野间。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山西、陕西、江苏等地。主产内蒙古、辽宁、河北。此外,河南、山东、吉林、江苏、安徽、陕西、山西、黑龙江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根呈圆柱形至圆锥形,稍扭曲,或有破皮处,长6~15厘米,直径0.5~1.7厘米。外皮黄棕色或灰棕色,多巳脱落,残留者亦易剥落,不带外皮者呈灰黄色或淡黄褐色,具纵皱及斑状的支根痕,皮破处有网状裂纹或裂隙。根头顶端丛生白色毛茸及除去茎叶的痕迹。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外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心淡黄色。气微,味苦涩.以条祖长、整齐、外表灰黄色、根头部有白色毛茸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治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①《本经》:“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金疮”②《别录》:“(主)鼻衄”③陶弘景:“疗毒痢”④《药性论》:“止腹痛及赤毒痢,治齿痛,主项下瘤疬。”“主百骨节痛”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及暖腰膝,明目,消赘。子:功用同上”⑥《伤寒蕴要》:“热毒下痢紫血鲜血者宜之”⑦《本草汇言》:“凉血,消瘀,解湿毒”⑧《本草备要》:“治秃疮、瘰疬、疝瘕、血痔、偏坠,明目,消疣”⑨《纲目拾遗》:“去肠垢,消积滞”⑩《现代实用中药》:“疗咽肿”
备注(一)此外,尚有下列几种同属植物亦同等人药:①兴安白头翁 根出叶2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线状披针形,宽4~10毫米,先端锐尖,上方常有1至数个粗锐锯齿;花淡蓝紫色,花被长圆形,长2~2.8厘米。分布东北。②朝鲜白头翁 根出叶2回羽状全裂,侧生的两对全裂片无柄,顶端的一片有柄,广菱形,再作2~3深裂;花鲜红色或紫红色。分布东北。③绀叶白头翁 根出叶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狭线形,宽1~2.5毫米;花大,蓝紫色,花被片不反折,外面被伏毛。分布东北及内蒙古、河北等地。④蒙古白头翁 基生叶2回3全裂,最终裂片宽0.8~1.5毫米,侧生裂片无柄,近羽状深裂,上面几无毛,下面被长柔毛;花紫色,花被外面密生柔毛。分布内蒙古、新疆。(二)商品白头翁,各地使用的品种颇不一致,其主要的尚有: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的根或带有地上部分的根(参见“委陵菜”条),使用于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福建、四川、贵州、安徽、江苏等地;翻白草的根或带根全草(参见“翻白草”条),使用于河南、安徽、江苏、江西、广西、广东等地;毛茛科植物野棉花的根(参见“野棉花根”条),使用于陕西、四川、甘肃等地;打破碗花花的根(参见“打破碗花花”条),使用于甘肃等地;大火草的根(参见“大火草根”条),使用于四川、甘肃等地。
2、藜芦别名葱苒,葱葵,山葱,丰芦,蕙葵,公苒,葱苒,葱炎,藜卢,鹿白藜芦,鹿葱,憨葱,葱芦,葱管藜芦,旱葱,人头发,毒药草,七厘丹,梨卢,葱菼,葱白藜芦,山棕榈,山白菜,芦莲,药蝇子草,山苞米,黑藜芦,大叶藜芦,棕包头。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黑藜芦的根及根茎。5~6月未抽花茎时采挖,除去苗叶,晒干或用开水浸烫后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林内或灌木丛间。分布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辽宁、陕西、四川、江苏等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性状干燥根茎,短粗,表面褐色。上端残留叶基及棕色毛状的维管束。须根多数,簇生于根茎四周,长12~20厘米,粗约3毫米,表面黄白色或灰褐色,有细密的横皱,下端多纵皱。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粉质,中心有一淡黄色纤细的木质部,易与皮部分离,味苦辛。以根粗坚实,断面粉性者为佳。
功能主治吐风痰,杀虫毒。治中风痰涌,风痫癫疾,黄疸,久疟,泄痢,头痛,喉痹,鼻息,疥癣,恶疮。用于中风、癫痫、喉痹症见痰涎涌盛。用于疥癣秃疮。此外,以本品研末外渗,有灭虱功效。又近用以杀灭蚊蝇及其幼虫,也作农药杀虫剂及兽医作催吐药使用。①《本经》:“主蛊毒,咳逆,泄痢,肠澼,头疡,疥瘙,恶疮,杀诸虫毒,去死肌”②《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马刀,烂疮”③《药性论》:“主上气,去积年脓血泄痢。治恶风疮、疥癣、头秃,杀虫”④《本草图经》:“大吐上膈风涎,暗风痫病,小儿鰕齁;用钱匕一字则恶吐人,又用通顶,令人嚏”⑤《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治毒蛇咬伤及杀虫用”
备注此外。尚有下列几种同属植物,亦同供药用:①毛穗藜芦,基部叶长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上部叶线状披针形,长约30厘米,宽1~5厘米。圆锥花序,花较稀疏;小花梗长1.5~2.5厘米;花被片6,黑紫色,椭圆形至长圆形,长5~6毫米,先端钝圆。分布辽宁、吉林等地.②毛叶藜芦,又名:岩棕、小棕。基部叶广卵形至广卵圆形,长达25厘米以上,宽达10厘米以上,茎部叶渐小,为披针形;叶背具灰白色绵毛。小花梗长2~5毫米;花被6,白色,椭圆形或矩圆形,长约10毫米,边缘有细锯齿及细柔毛。生于高山草坡。分布湖北、四川、贵州等地。③兴安藜芦,叶卵状椭圆形,下面密被白色绒毛。圆锥花序下枝较长,全形呈金字塔形;小花梗较花被短,花被淡黄绿色。分布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④天目藜芦,基生叶阔长卵形至椭圆形,长28~36厘米,宽4~10厘米,茎部叶披针形,两面无毛。圆锥花序,花少数,褐绿色或褐黑色,花被片矩圆形或线状卵形。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⑤蒜藜芦,叶广椭圆形至卵状矩圆形,长20~30厘米,宽7~12厘米,下面被短毛。小花梗与花被略等长,基部有卵形或椭圆形的小苞片;花被绿白色。生溪边、林下、山谷湿地。分布长江流域各地。⑥小藜芦,参见“小天蒜”条。
3、蒺藜别名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蒺骨子,刺蒺藜。
来源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生境分布生于田野、路旁及河边草丛。各地均产。主产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山西、陕西。
性状果实由5个分果瓣组成,呈放射状排列,直径7~12mm。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长3~6mm;背部黄绿色,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质坚硬。味苦、辛。
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
4、石灰别名垩灰,希灰,石垩,染灰,散灰,白灰,味灰,锻石,石锻,矿灰,垩灰,五味,白虎。
来源为石灰岩经加热煅烧而成。
性状①生石灰 为不规则的块状物,白色或灰白色,不透明。质硬。粉末白色。易溶于酸,微溶于水。暴露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后,则逐渐风化而成熟石灰。②熟石灰 又名:消石灰。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偶见块状物。
功能主治燥湿,杀虫,止血,定痛,蚀恶肉。治疥癣,湿疮,创伤出血,汤火烫伤,痔疮,脱肛,赘疣。内服止泻痢,崩带。①《本经》:“主疽疡疥瘙,热气恶疮,癞疾死肌堕眉,杀痔虫,去黑子息肉”②《别录》:“疗髓骨疽”③《药性论》:“治瘑疥,蚀恶肉,不入汤服,止金疮血,和鸡于白、败船茹甚良”④《日华子本草》:“生肌长肉,止血,并主白癜、疬疡、瘢疵等,疗冷气,痔瘘疽疮,瘿瘤疣子。又治产后阴不能合,浓煎汁熏洗。治酒毒,暖水脏”⑤《纲目》:“散血定痛,止水泻血肉,白带白淫,收脱肛阴挺,消积聚结核,贴口喝,黑须发”⑥《医林纂要》:“泻心坚肾,破瘀攻积,敛肺清金,杀虫解毒”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