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皮(别名石榴壳、安石榴酸实壳、酸石榴皮、酸榴皮、西榴皮),味酸;涩;性温;小毒,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痢疾;肠风下血;崩漏;带下;害虫。主鼻衄;中耳炎;创伤出血;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牙痛;吐血;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小编整理出含有石榴皮的处方共218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0共60个。
处方1、丹粉散处方黄连(微妙)1两,胡连(炒令微黄)1两,酸石榴皮3分(锉,微炒),诃黎勒1两(煨,用皮),枣20枚(去皮,烧为灰)。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疳痢久不瘥,肌肤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煎糙米粥饮调下,1日3-4次。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八
处方2、黄连茱萸汤处方黄连4两,吴茱萸1两,当归1两,石榴皮3两。
功能主治积冷彻白痢下不断,变成赤黑血汁烂鱼脑,肠疼痛,枯瘦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上以水3升,渍黄连一夕,明旦更入3升水,煮取3升,分为3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一
处方3、黑云散处方五倍子(炒)、百药煎、生胡桃皮、青石榴皮、诃子肉、青木瓜皮、青柿子皮、何首乌、猪牙皂角(炒黑)、青矾、细辛、水银各等分。
制法上以水银入石榴皮内月余,再以榴皮晒干,同诸药研末,炼蜜为丸,如小钱大,常于木炭灰内焙养,勿得离灰。
功能主治乌须发。
用法用量如要乌须发时,先用皂角水洗净,次用热酒调化涂之,好热醋亦可。
摘录《准绳·类方》卷八
处方4、揩齿散处方莲子草1两,鸡眼草1两,熟干地黄1两,马齿苋1两,酸石榴皮1两,海盐1两,青胡桃皮1两,没石子1两,丁香半两,川升麻半两(末),麝香1分(细研)。
制法上为末,用春大麦面为饼子,裹入瓶内,密盖瓶口,不令透气,烧令通赤,候冷,捣罗为细散,入麝香、丁香、升麻,同研令匀。
功能主治黑髭主
用法用量每日早晨及夜卧时,常用揩齿。
摘录《圣惠》卷四十一
处方5、槟榔散处方槟榔(锉)1枚,酸石榴皮(锉)1分,苦楝根(锉)1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虫痛频发,面青,呕吐冷痰,渐至肌瘦。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食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6、醋石榴饮子处方醋石榴皮1枚(锉),生姜1两(折碎),青州枣14枚(掰,去核),黑豆2合。
功能主治中风不得语。
用法用量上以淡浆水3大盏,煎至1盏半,去滓,入牛乳3两,好梨2颗(绞取汁),和令匀。温服1合,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九
处方7、醋石榴煎处方醋石榴皮1两,防风1两(去芦头),羌活1两半,桂心1两,白术1两,赤箭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赤茯苓1两,牛膝1两(去苗),赤芍药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山茱萸1两,羚羊角屑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中风。手脚不遂,口面偏斜,语涩垂涎。
用法用量用酒5升,慢火熬成膏,盛于不津器中。食前以暖酒调下半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三
处方8、黑髭揩齿散处方莲子草1两,鸡肠草1两,熟干地黄1两,马齿苋1两,酸石榴皮1两,海盐1两,青胡桃皮1两,没石子1两,丁香半两,川升麻半两(末),麝香1分(细研)。
制法上为末,用春大麦面为饼子,装入瓶子内,密盖口不令透气,烧通赤候冷,捣细罗为散,入麝香、丁香、升麻同研令匀。
功能主治乌髭发。
用法用量每日早晨及夜卧时常用揩齿,1月后甚有功效。
摘录《普济方》卷四十九
处方9、榴附饮处方酸石榴皮(米醋炒)、香附子。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产后泻。
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饮调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
处方10、黄芩丸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地榆1两,龙骨1两,人参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漏芦(去芦头)1两半,酸石榴皮(切,炒)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血痢,腹痛减食,四肢瘦弱,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7丸,空腹以米饮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处方11、榼藤子散处方榼藤子2枚(取仁),皂荚子100枚(与榼藤子仁同以酥炒黄),牛角(角思)灰5两,酸石榴皮灰3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痔疾,下血无时。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以粥饮调下;小儿痔疾,每服半钱,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
处方12、丹矾蜡榴丸处方黄丹1两,枯矾1两,黄蜡1两,石榴皮8钱(炒,研)。
制法将蜡熔化小铜勺内,再以丹矾、榴皮3味细末,乘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一切久泻,诸药不效;兼治红白痢。
用法用量每服5丸,红痢,空心清茶送下;白痢,空心姜汤送下。
摘录《医学从众录》卷七
处方13、痢疾奇效丹处方石榴皮40两,椿根皮(炒)20两,乌梅炭10两,谷芽(炒)36两,槟榔16两。
制法上共研细粉,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每16两用滑石细粉4两为衣,闯亮。
功能主治分解利湿,止泄化痢。主痢疾。腹痛,大便带血,久泄不止,腰腿酸痛。
用法用量每服2-3钱,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14、槟榔散处方槟榔1枚(锉),酸石榴皮1分(锉,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寸白虫。
用法用量分作3分,先用2分,以淡猪肉汁调下,五更初服,后半时辰再将1分服之。即时取下虫。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九
处方15、槐花散处方槐花、苏木、败荷叶、赤芍药、黄连、甘草、枳壳、干莲蓬、石榴皮、当归各等分。
功能主治肠风下痢,脓血相杂。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半,煎1盏,空心服;白痢,用白姜、枣子煎;红痢,白茅根煎;五色痢,淡竹青煎;噤口痢,石莲肉煎;小便不通,木通、泽泻、滑石、车前子煎;水泻,御米壳煎;渴者,木瓜、乌梅煎;身有热,柴胡、黄芩、麦门冬煎。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王氏集验方》
处方16、槟榔汤处方槟榔(微煨)2枚,酸石榴皮(微炒)3分,桃符(锉碎)1枚,胡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虫心痛,(疒丂)刺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半盏,又下酒1合,更煎取沸,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17、胶艾榴皮汤处方阿胶2两,艾叶2两,酸石榴皮2两。
功能主治妊娠注下不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去滓,纳胶令烊,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艾叶温血,阿胶佐之;榴皮固脱,艾叶辅之。允为安胎断痢之专药,不在药味之繁多也。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名见《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18、干姜汤别名干姜黄连汤
处方干姜3两,当归4两,黄柏4两,地榆4两,黄连2两,阿胶2两,石榴皮3枚。
功能主治小肠虚寒,痛下赤白,肠滑,肠中懊檂。腹中痛,里急后重,头偏痛,耳颊痛。
用法用量干姜黄连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19、黄连汤处方黄连(去须)3两,酸石榴皮(焙)3两,赤石脂3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半,干姜(炮裂)2两半,桔梗(炒)2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大肠虚寒,痢下白脓,肠内虚鸣相逐。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20、揩齿秦椒散处方秦椒(去目及闭口,炒出汗)1分,干漆(炒烟尽)半两,生干地黄(焙)半两,马齿苋(重午日收,阴干)半两,石榴皮1分,柳枝1分,桑根白皮1分,胡桃皮1分,白刺皮1分。
制法上锉细,入瓷瓶内,以盐泥固济,用炭火10斤烧,以炭销为度,待冷细研。
功能主治黑髭发。
用法用量每日早、晚揩齿。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处方21、干姜汤处方干姜2两,黄柏1两,石榴皮1两,阿胶2两半,渍豉1升,前胡4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卒大注,及赤白滞下,困笃欲死,肠已滑。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3合,去滓,纳阿胶,顿服。不愈更作服之。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一
处方22、鹿茸散处方鹿茸2分(炙),石榴皮2两,干姜2分,枣核中仁7枚,赤地利1两(烧作灰)。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青、黄、白、黑、鱼脑痢,日五十行。
用法用量先食饮服方寸匕,日3夜1。若下数者,可5-6服。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张文仲方》
处方23、干姜汤处方干姜(炮)1两,黄柏(去粗皮,炒)1两,阿胶(炒令燥)1两,酸石榴皮(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积年痢,困笃,肠极滑。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处方24、露宿汤别名宿露汤、露风汤
处方杏仁7粒(去皮尖),若木疮1掌大,乌梅2个,草果1个,酸石榴皮半个,青皮2个,甘草2寸。
制法上锉散,作1剂。
功能主治风痢,纯下清血。
用法用量宿露汤(《续易简方》卷四)、露风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五)。方中若木疮,《续易简方》作“苦木疮”;《普济方》作“椿根皮”;《杂病源流犀烛》作“樗根皮”。
摘录《三因》卷十二
处方25、黄连散处方黄连1两(去须,炒),无食子1两(烧令烟尽存性),黄柏1两(去粗皮,炙),酸石榴皮1两(炒),干姜(炮)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冷痢不凋,水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空心、日午以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处方26、痢疾丸处方鸦片(净)1两,鸦胆3钱5分(剥净肉,去油),人参3钱5分,白石榴皮(烧灰存性)2钱5分,沉香1钱,枯矾5分。
制法上共研细末和匀,用陈米1两,以荷叶包蒸极熟,去荷叶,用饭捣药为丸,每丸重2-3厘。
功能主治痢疾。
用法用量如新起者,每服3丸;半月后者,每服1丸;红色,用蜜冲滚水送下;白色者,用洋糖冲开水送下;红白兼有,用蜜、白糖各1钱,冷水1茶匙和匀,滚水冲下。
注意忌鱼腥、茶7日;孕妇忌服。
摘录《蕙怡堂方》卷一
处方27、黑药处方没食子1两,石榴皮1两,干荷叶(另捣)1两,五倍子1两,诃子皮1两,百药煎1两,金丝矾1两,绿矾少许(另研,旋点诸药)。
制法上为细末,炒熟面5-6匙,入好醋打面糊,和药末。
功能主治乌须发。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乌头药”。方中五倍子以下五味药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五
处方28、黄连丸处方黄连1两(去须,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多令香熟),神曲1两(炒令微黄),当归1两(微炒),禹余粮1两(烧醋淬3遍),赤石脂2两,酸石榴皮1两,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醋煮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白痢腹痛,不思饮食,瘦瘁骨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艾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29、黄耆丸处方黄耆2两(细锉),五味子2两,乌梅1两(取肉,炒),麦门冬(去心,焙)1两,干姜(炮)半两,茯神(去木)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大者)2枚,酸石榴皮半两(锉),生干地黄半两(焙),泽泻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燥,渴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浆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30、零陵香油处方零陵香半两,乌麻油1两,茅香半两,莲子草1两,细辛半两,藁本半两,芎䓖半两,白芷半两,生铧铁5两(捣碎),诃黎勒皮1两,没石子1两,酸石榴皮1两,牛膝1两(去苗),白檀香1两,沉香1两,地骨皮半两。
制法上锉细,并铧铁,以绵裹入油中浸49日,药成。
功能主治益发令黑,光滑润泽。
用法用量常用梳头,经年尤验。
摘录《圣惠》卷四十一
处方31、樗皮丸处方臭樗皮(微炒)1两,酸石榴皮1两,黄连1两,阿胶(炒)1两,艾叶3分(微炒)。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痔漏下血及脓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医统》卷七十四
处方32、厚朴丸处方厚朴10两,白龙骨5两,诃子皮5两,附子5两,干姜5两,黄连5两,当归5两,石榴皮5两,艾叶5两,青橘皮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气寒,经年不愈,瘦弱,下痢频并。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茱萸汤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二
处方33、黄连汤处方黄连2两,黄柏2两,干姜2两,石榴皮2两,阿胶(炙)2两,甘草1两(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赤白下痢。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分为3服。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深师方》
处方34、黄连白头翁汤处方黄连(去须)1两,白头翁半两,醋石榴皮半两(炙),犀角(镑屑)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热毒下痢如鱼脑,手足壮热。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半钱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分温2服,空心、午间、日晚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八
处方35、黄连汤处方黄连4两,黄柏4两,栀子15枚(擘),阿胶1两(炙),干姜2两,芍药2两,石榴皮2两(一方用枳实)。
功能主治时行兼有客热,下血痢不止而烦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一方以水6升煮之。
摘录《千金翼》卷十五
处方36、黄连汤别名黄连煎
处方黄连4两,黄柏3两,当归3两,厚朴2两,石榴皮4两,干姜3两,地榆4两,阿胶4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中焦洞泄下痢。或因霍乱后泻黄白无度,腹中虚痛。
用法用量黄连煎(《千金》卷二十)。
注意忌猪肉、冷水。
摘录《外台》卷六引《删繁方》
处方37、黄连当归汤处方黄连2两(去须),当归2两(切,焙),甘草(炙,锉)2两,酸石榴皮(锉,炒)4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洞泄寒中,水谷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38、蓝叶散处方蓝叶1分,黄连半两(去须,微炒),赤茯苓1分,冬瓜仁半两,酸石榴皮半两(锉碎,微炒),赤石脂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痢渴,烦热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入蜜半茶匙,更煎2-3沸服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39、健胃散处方人参3钱,油朴3钱,茯苓4钱,砂仁4钱,苍术6钱,麦芽4钱,清夏3钱,草果2钱,藿香3钱,石榴皮3钱,紫蔻3钱,血琥珀2钱,川芎2钱,朱砂3钱,白术3钱,甘草3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健胃整肠,止泻利湿。主腹痛泻泄,呕吐反胃,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久泻便溏,慢性疳疾。
用法用量小儿6个月内服半分,周岁内1分,2岁2分,3岁3分,大1年加量1分。
注意禁忌肉类、油腻、冷食。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40、黄连补汤别名黄连汤
处方黄连4两,茯苓3两,芎䓖3两,酸石榴皮5片,地榆5两,伏龙肝(鸡子大)1枚。
功能主治大肠虚冷,痢下青白,肠中雷鸣相逐。
用法用量黄连汤(《圣济总录》卷五十)。
注意忌猪肉、冷水、大醋。
摘录《千金》卷十八
处方41、草豆蔻散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龙骨1两,酸石榴皮3分(锉,炒微黄),高良姜1分(锉),当归半两(锉,微炒),干姜1分(炮裂,锉),子芩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疳痢腹痛,不下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薤白1茎,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42、黄连汤处方黄连3两,黄柏3两,干姜3两,石榴皮3两,阿胶3两,当归2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3升,分3服。
摘录《千金》卷十五
处方43、黄柏汤处方黄柏(微炙,锉碎)2两,黄连(去须)2两,干姜(炮裂)1两,石榴皮(炙,锉碎)2两,阿胶(炙令燥匀)半两,芍药2两,栀子仁15枚。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发,夹时行,兼有客热,下血痢。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以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处方44、紧皮膏处方石燕1对(煅末),石榴皮3钱,五倍子3钱,黄连1钱,明矾1钱,刮铜绿5分,真阿胶3钱,鱼胶3钱,水胶3钱。
制法上除胶,6味为末,用水3-5碗,入大铜杓内文火煎熬,以槐、柳枝不住手搅为浓糊,将成膏,方入冰、麝各3分,研细搅匀,用瓷器内收贮。
功能主治倒睫拳毛症。
用法用量将新笔涂上下眼皮,每日3-5次,干而复涂。毛自出矣,凉天可行此法,3日见效,轻者30日全出,重者50日向外矣。
摘录《审视瑶函》卷四
处方45、茯苓散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黄耆(薄切)1两,酸石榴皮(切,炒)1两,陈橘皮(去白,炒)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妊娠胎月未足,气血未充,辄堕胎者,其血伤动,下而不止,虚烦困倦。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热酒调,温服,米饮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处方46、槟榔散处方槟榔半两,苦楝根皮半两(锉),麝香1钱(细研),东引石榴皮半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下虫。主小儿蛔虫攻脏腑(疒丂)痛。
用法用量入研了药令匀,5岁儿每服,以热茶调下半钱。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
处方47、黄柏汤处方黄柏2分,黄连2分,白头翁(一作白蔹)2分,升麻2分,当归2分,牡蛎2分,石榴皮2分,黄芩2分,寄生2分,甘草2分,犀角1分,艾叶1分。
功能主治小儿夏日伤暴寒,寒折大热,热入胃,下赤白滞如鱼脑,壮热头痛,身热手足烦。或以利药下之,便数去赤汁如烂肉,或下之不愈,后以涩药断之,下即不止,倍增壮热,或是温病热盛,复遇暴寒折之,热如腹中,下血如鱼脑。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3升,煮取1升3合,100日儿至200日每服3合,200余日至期岁每服2合半。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寒折热邪而痢下赤白,温下不瘳,热涩不止,惟有苦燥一法可以转危就安,乃于白头翁汤中用寄生代秦皮,兼取犀角、黄芩以散热,当归、艾叶以和血,牡蛎、榴皮以固脱,升麻、甘草引入脾家,以散伏匿之邪也。
摘录《千金》卷十五
处方48、固肠汤处方酸石榴皮半两,黄连(炒)1两,地榆1两,罂粟壳(醋炙)1两半,茯苓1两半。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大肠虚寒,利下青白,肠中雷鸣,大便不节,小便黄赤,气上冲胸,不能久立,身肿,腹急,当脐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入生姜5片、乌梅1个,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
摘录《三因》卷八
处方49、柏子仁丸处方柏子仁3两,酸石榴皮2两,秦椒3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何首乌2两,马齿苋2两,莲子草2两,白芷2两,旋覆花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壮血脉,乌须发。主髭鬓早白。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熟水送下,晚食前再服。
注意忌大蒜、生葱等。
摘录《圣惠》卷四十一
处方50、大断下丸处方附子(炮,去皮脐)1两,细辛(去土叶)7钱半,干姜(炮)1两半,高良姜1两半,肉豆蔻1两(面裹煨),诃子(煨,去核)1两,酸石榴皮(去瓤子)1两半(醋浸1宿,取出炙令焦黄),龙骨1两半(研),赤石脂1两半(研),牡蛎(火煅,称)1两(研),白矾(枯)1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脏腑停寒,肠胃虚弱,腹痛泄泻,全不思食;下痢滑数,肌肉消瘦,饮食不入,脉细皮寒,气少不能言,有时发虚汗,及脏腑停寒,脐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温米饮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51、肠风下血丸处方石榴皮(烧存性)。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杀虫止血。
用法用量每服1钱5分,以酒调下。
摘录《青囊秘传》
处方52、臭樗皮散处方臭樗皮1两(微炙,锉),酸石榴皮1两,地榆1两(锉),黄连1两(去须),艾叶3分(微炒),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痔痿,下脓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
处方53、固肠散别名御米散
处方木香半两,黄连半两,御米壳1两半(蜜炙),象豆(藏白矾烧)半两,诃子(面裹煨,大者)半两,石榴皮(酸者,涂蜜炙黄)半两,柿蒂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血痢,下如鱼脑浆,或似豆汁,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空心米饮调下。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54、大断下丸处方附子2两(炮),细辛1两半,干姜(炮)3两,良姜(炮)3两,白龙骨3两,赤石脂3两,酸石榴皮(醋煮干为度,焙干)3两,肉豆蔻2两,牡蛎(火煅)2两。
制法上为细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滑泄。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白汤送下。
摘录《百一》卷六引史防御方
处方55、大圣金真散处方御米壳半斤(炒),甘草1两(炙),干姜半两(炮),当归1两,酸石榴皮1两(炒),陈皮(去白)1两,白茯苓(去皮)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寒热,赤白痢疾,溏泻。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小儿半盏,加乳香同煎至7分,食前服。
注意忌油腻,生冷,毒物。
摘录《宣明论》卷十
处方56、黄连散处方黄连2两(去须,微炒),黄柏2两(锉),酸石榴皮2两,地榆2两(锉),干姜2两(炮裂,锉),阿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后下痢,赤白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57、厚朴汤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生干地黄(焙)1两,苍术(切,焙)1两,当归(切,炒)3分,酸石榴皮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泄泻久不止,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58、厚朴汤处方厚朴2两,干姜2两,阿胶2两,黄连5两,石榴皮3两,艾叶3两。
功能主治久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分2次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痢久滑脱不止,必有冷热宿滞纠结于中,所以发歇不常。故用专治休息痢之驻车丸退归进艾,并入厚朴、榴皮,通宿滞,止滑脱也。
摘录《千金》卷十五
处方59、当归汤别名当归饮
处方当归(切,焙)3分,黄连(去须)3分,赤石脂3分,干姜(炮裂)3分,龙骨3分,酸石榴皮(微炙)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3分。
制法上为粉末。
功能主治小儿冷痢。
用法用量当归饮(《普济方》卷三九六)。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处方60、固精丸处方真龙骨(火煅)2两,石莲子(去心)2两,木通3钱,五味子3钱,石榴皮(炒)1两5钱,蒺藜5钱,韭菜子5钱,防风5钱,枯矾1两,莲须1两。
制法上为细末,米饭为丸。
功能主治梦遗白浊。
用法用量每服2钱,早、晚白滚水送下。临卧时细带系紧大腿上,早起解去。
摘录《良朋汇集》卷二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