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石灰的处方(二十八)

医药知识2023-02-09 02:07:04百科知识库

含有石灰的处方(二十八)

石灰(别名垩灰、希灰、石垩、五味、染灰、散灰、白灰、味灰、锻石、石锻、矿灰、白虎),辛;苦;涩;温;有毒,解毒蚀腐;敛疮止血;杀虫止痒。主痈疽疔疮;丹毒;瘰疬痰核;下肢溃疡;创伤出血;汤火烫伤;久痢脱肛;赘疣;疥癣;湿疹;痱子。小编整理出含有石灰的处方共232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21~1680共60个。

处方1、白茯苓丸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贝母(去心)、五味子、紫菀(去苗土)、白术、百部根、杜蘅、麦门冬(去心,焙)、人参、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熬)、陈橘皮(汤浸,去白,焙)、桂(去粗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上气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米饮送下,1日2次。加至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2、白石英丸

别名阳起石丸

处方白石英2两(细研,水飞过),磁石2两(烧,醋淬7遍,捣碎细研,水飞过),阳起石3两(细研,水飞过),熟干地黄3两,石斛2两(去根,锉),五味子1两,肉苁蓉2两(酒浸1宿,去皱皮,炙干),石南1两,菟丝子1两(酒浸3宿,晒干,别捣为末),五加皮1两,胡麻1两,巴戟1两,桂心1两,人参1两(去芦头),蛇床子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助阳气,补不足。主虚损乏力。

用法用量阳起石丸(《圣济总当》卷一八七)。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3、代茶饮

处方枸杞子、五味子。

制法上为细末,滚水泡封3日。

功能主治夏虚病。

用法用量代茶饮之。

摘录《治疹全书》卷下引《摄生方》

处方4、白术散

处方白术1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旋覆花半两,五味子半两,大腹皮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气虚,食不消化,头目昏重,心神虚烦。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5、吉祥丸

处方天麻1两,五味子2两,覆盆子1升,桃花2两,柳絮1两,白术2两,芎穷2两,牡丹1两,桃仁100枚,菟丝子1升,茯苓1两,楮实子1升,干地黄1两,桂心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豆大。

功能主治补肝养血,助脾肾正气。主妇人寒瘀凝结子宫,月经不调,积年不孕;妇人气食生冷,其腹多病,经准不孕;任脉不荣,冲脉少藏,经事不调。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心以苦酒送下,日中1次,晚1次。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桃花令人好颜色,柳絮能除面热黑,斯亦闺人之所需。其地黄、芎穷、楮实养血壮筋,菟丝、覆盆、五味补精益气,牡丹、桂心、桃仁和营暖宫,茯苓、白术、天麻清痰逐湿,饮用苦酒,取酸收以归子宫也。

摘录《千金》卷二

处方6、长春浸酒

处方白术(炒)1两,白茯苓5钱,人参5钱,当归5钱,虎胫骨5钱,川椒5钱,肉苁蓉5钱,枸杞5钱,砂仁5钱,干姜2钱,陈皮1两,川芎1两,独活1两,麻黄1两,五加皮5钱,牛膝3钱,厚朴1两,白芷1两,香附1两,乌药5钱,桂花2钱,何首乌5钱,川乌5钱,草乌5钱,生地1两,白芍1两,熟地1两,羌活1两,官桂1两,半夏1两,天门冬1两,麦门冬1两,苍术1两,破故纸1两,五味1两,茴香1两,防风1两,沉香1两,细辛1两,甘草1两,酥油8两,红枣8两,蜂蜜8两,核桃仁8两。

制法上绢袋盛之,用烧酒1大坛,浸3日,放锅中重汤煮3个时取出,掘坑埋1-2日出火毒。

功能主治中风久而真气渐复,邪气未除者;或中之轻者,自醒能言能食,惟身体不遂,或手足挛蜷亸曳者。

用法用量每日清晨服1-2钟。饮酒将尽,渣晒干为末,烧酒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心酒送下。

摘录《证治汇补》卷一

处方7、归地养荣汤

别名归地养营汤

处方当归5分,生地5分(怀庆,极大),鳖甲5分(醋炙,研细),麦冬5分,芍药3钱,青蒿3钱,阿胶3钱,五味子1钱5分,枇杷叶5片(去毛,蜜炙),灯心20支。

功能主治伤寒坏证,身热口渴,舌苔及舌如煨熟猪腰子。

用法用量归地养营汤(《伤寒广要》)。甚者,人中黄、人中白(研细)各1钱调服;加知母、地骨皮、苦参亦可;虚人,加人参、黄耆、炙甘草。

摘录《简明医彀》卷二

处方8、开明丸

处方熟地黄1两半(酒洗),菟丝子(酒洗)1两,车前子1两,麦门冬(去心)1两,蕤仁(去皮)1两,决明子1两,地肤子1两,茺蔚子1两,枸杞子1两,黄芩1两,五味子1两,防风(去芦)1两,泽泻1两,细辛(去叶,不见火)1两,杏仁(炒,去皮尖)1两,北葶苈(炒)1两,青葙子1两,桂皮半两,羊肝(须用白羊者。只用肝,薄切,瓦上焙干了作末。或只以肝煮,研烂为丸,庶可久留;少则以蜜凑之)。

制法上为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年深日近,翳障昏蒙,寂无所见,一切目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熟水送下,1日3次。

注意忌生姜、糟酒、炙煿等热物。

摘录《得效》卷十六

处方9、加减白术散

处方人参2钱,茯苓2钱,白术2钱,枳壳1钱,柴胡1钱,藿香1钱,干葛1钱,五味1钱,木香1钱,炙草1钱。

功能主治消中,消谷善肌。

摘录《蒿崖尊生》卷十一

处方10、安神丸

处方生地黄6两,枣仁6两,柏子仁1两,茯神1两,麦冬1两,川黄连3两,当归3两,五味子2两,甘草1两,朱砂1两(飞过)。

制法炼蜜为丸,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凉血清心,宁神定志。主劳烦太过,谋虑不遂,五志之火内炽,而致神明不安;或肝虚胆热,相火行权,包络热而心液竭,而致神明不安,梦寐若惊;或久病血虚,心肾不交,火炎水涸,其神不敛而无睡;或伤寒之后,邪热未尽,遗于心肺,使神明不清而无睡。

用法用量每服3钱,临睡灯心汤吞服。

摘录《活人方》卷一

处方11、加味四物汤

处方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知母、黄柏、人参、麦门冬、五味子、桑白皮、地骨皮。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咳嗽吐红。

用法用量或云不宜用人参。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八

处方12、二补汤

处方熟地3-5钱,当归(土炒)2钱,黄耆(蜜炒)2钱,枸杞2钱,甘草(炙)1钱半,杜仲(盐炒)2钱,枣皮1钱,白术1钱半,淮山药2钱,肉桂1钱,五味子13粒(微炒)。

功能主治阴阳两虚,六脉俱弱,夜热肢冷,失血便泄。

用法用量水煎服。寒甚者,加附子1钱半;腹痛喜按者,加补骨脂(炒)1钱;泄者,加乌梅2个,肉豆蔻8分,当归或不用亦可;呕恶,加生姜1-2钱。

摘录《会约》卷三

处方13、加味三拗汤

处方杏仁(去皮尖)7钱半,陈皮1两,甘草3钱半,麻黄1两2钱,北五味子7钱半,辣桂5钱。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肺感寒邪发喘。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水煎服。喘甚,加马兜铃、桑白皮;夏月,减麻黄。

摘录《得效》卷五

处方14、加味六子丸

处方菟丝子(酒煮)1两5钱,五味子5钱,枸杞(甘州产)2两,车前子2两,白蒺藜(炒去刺)2两,黄耆(蜜炒)1两,覆盆子1两5钱,破故纸(青盐炒)2两,麦冬(去心)2两,苁蓉(酒洗,去甲)2两3钱,大甘草5钱,牛膝(去苗)2两,山茱萸(去核)1两,杜仲(炒去丝)1两5钱,熟地黄(酒洗)1两,牡蛎(盐泥固煅)1两。

制法上为细末,捣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阳痿,及妇人久不孕育。

用法用量空心盐汤送下,午间、临卧温酒送下。夏,加黄柏(炒)2两;冬,加干姜(炒)5钱。

摘录《便览》卷三

处方15、加减茯菟汤

处方茯苓5钱,黄耆4钱,五味子2钱,菟丝饼8钱,人参3钱,焦术4钱,熟地5钱。

功能主治阳强,即下消症。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注意宜戒色节欲,平心静养。

各家论述此方以人参大补元气,焦术大补脾胃,黄耆大补气血,茯苓渗湿益胃,五味子涩精生水,菟丝子强阴益阳,熟地补虚滋阴,服之气体足壮,自不下消矣。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五

处方16、加味明目地黄丸

处方生地黄1斤(酒炒),人参4两,五味子3两,牛膝2两,麦冬6两(去心),归身5两,甘枸杞5两,甘菊8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专补肾水,兼补其气。主血少神劳,肝肾亏损所致的内障,外无肿痛翳膜,惟睛昏黑无光,若有所障。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一

处方17、巴戟丸

处方巴戟天(去心)3分,黄耆(锉)1两,远志(去心)3分,牛膝(去根,酒浸,焙)3分,熟干地黄(焙)3分,山芋3分,桂(去粗皮)半两,五味子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猪肾1对(去脂膜,破开,纳蜀椒49粒,盐花少许拌匀,湿纸裹,煨熟,去椒,细研如糊,搜诸药)。

制法上10味,捣罗9味为末,以猪肾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骨髓虚惫,腰膝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处方18、加减五痹汤

处方人参1钱,茯苓1钱,当归1钱,白芍1钱,川芎1钱(心、肝、肾三症加倍),五味15粒,白术1钱(脾症倍之),细辛7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痹证。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食远服。肝痹,加枣仁、柴胡;心痹,加远志、茯神、麦冬、犀角;脾痹,加厚朴、枳实、砂仁、神曲;肺痹,加半夏、紫菀、杏仁、麻黄;肾痹,加独活、官桂、杜仲、牛膝、黄耆、萆薢。

摘录《何氏济生论》卷一

处方19、甘桂汤

处方甘草(炙)1两半,官桂(去皮)1两半,五味子1两半,黄芩1两半,柴胡4两。

功能主治春间疫气欲作,气壅畏风,痰嗽头昏,鼻塞困闷。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煎7分,去滓温服。以2服滓再合煎1服。

临床应用疫疾:政和2年王辰,余在澧阳,是春疫疾大作,诸小儿服此药皆免。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庄氏家传》

处方20、加味地黄丸

处方熟地黄(酒浸,蒸透,晒干)8两(酒拌杵膏),山茱萸4两,干山药4两,五味子(炒)4两,泽泻3两,白茯苓3两,牡丹皮3两,鹿茸(炙)3两,肉桂(厚者,去皮取肉)1两。

制法上药各为末,入地黄和匀,量入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小儿痘疮,腰痛发热。

用法用量发热者,加肉桂,引虚火归肾经而热自止也。

摘录《准绳·幼科》卷六

处方21、龙齿丸

处方龙齿、远志(去心)、生干地黄(焙)、白茯苓(去黑皮)、天门冬(去心,焙)、山芋、防风(去叉)、五味子、车前子、麦门冬(去心,焙)、地骨皮(去土)、人参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神狂越,多喜善笑。

用法用量每日20丸,空心竹叶汤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22、半夏丸

处方半夏(汤浸去滑,生姜汁制,切,焙)紫菀(去苗土)1两,桑根白皮(锉)1两,款冬花3分,射干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百部3分,五味子3分,细辛(去苗叶)半两,赤茯苓(去黑皮)3分,贝母(炒,去心)3分,皂荚(酥炙黄,去皮子)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气咳嗽,喉中作声,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煎灯心、生姜、枣汤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23、艾附四神丸

处方破故纸2钱,五味子1钱半,肉豆蔻(面炮)1钱,吴茱萸7分,炒陈艾2钱,厚附片2钱。

功能主治温中暖脏。主妊娠虚寒,腰腹疼痛,精神不振,憎寒喜热,少腹冷,小便清长,食少,舌淡苔白,脉沉迟。

用法用量水煎,食远服。如胸脘不舒,去五味,加广皮。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处方24、地黄汤

处方熟干地黄1两,泽兰叶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五味子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当归(切,炒)1两,禹余粮(火煅醋淬)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先有所脱血,或醉中房劳伤肝,致使月事不来,血枯燥干。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25、加味麦冬汤

处方人参1钱,麦冬(去心)1钱,归身1钱,生地1钱,石菖蒲1钱,炙草1钱,五味子12粒。

功能主治产后语言不清,含糊蹇涩,并治怔忡。

用法用量猪心1个,劈开,水2盏,煎至盏半,去猪心,入药煎服。

摘录《医钞类编》卷十七

处方26、加味地黄丸

处方地黄丸加五味子1两,肉桂1两。

功能主治固下元。主盘肠产后下元虚者,痈疽已溃,虚火上炎,口干作渴者。

用法用量原书云,患盘肠产,欲免其苦者,应于此后无孕时多服地黄丸加五味子一两,肉桂一两。《金鉴》本方用熟地(酒蒸,捣膏)八两,山药(炒)四两,山萸肉(去核)五两,白茯苓四两,牡丹皮(酒洗)四两,泽泻(蒸)三两,肉桂六钱,五味子(炒)三两。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方出《万氏女科》卷三,名见《金鉴》卷六十二

处方27、加味坎离丸

处方人参2两,五味子(去梗)1两,麦门冬2两,牛膝(酒浸)2两,黄耆(蜜炙)1两,菟丝子(酒浸,成饼用)2两,小茴香(盐炒)2两,当归(酒浸)2两,白茯苓(去皮)2两,木香1两,川椒(去目合口,微炒)、黄柏(酒浸,炒)4两,天门冬(去心)5两,肉苁蓉(酒浸)2两,山茱萸(去核)2两,杜仲(炒断去丝)2两,巴戟(去皮,酒浸)2两。

制法上为细末,秋、冬酒糊为丸,春、夏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滋肾水,上降心火,中补脾土,除风,添精补髓,强阴壮阳,杀九虫,通九窍,补五脏,益精气,止梦遗,身轻体健,延年增寿。主酒色过度,劳心费力,精耗神衰,心血少而火不能下降,肾气衰而水不能上升,脾土无所滋养,渐至饮食少进,头目昏花,耳作蝉声,脚力酸软,肌肤黄瘦,遍身疼痛,吐痰咳嗽,胃脘停积,梦遗盗汗,泄泻,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盐汤或好酒任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二

处方28、加减五味汤

处方橘红、桔梗、紫苏、五味、人参、麦冬、杏仁、桑皮。

功能主治喘而气促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磨沉香服。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三

处方29、二陈芎归汤

处方半夏5分,陈皮5分,赤茯苓5分,甘草5分,人参5分,阿胶5分,五味子5分,细辛5分,白芍1钱,川芎1钱,当归1钱。

功能主治虚劳少血,津液内耗,心火炎肺。咳嗽咯血,及血不荣肌肉,动则毛寒咳嗽。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温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30、补肾肾沥汤

别名肾沥汤

处方磁石5两(烧醋淬7遍,捣碎,以帛包之),肉苁蓉1两(酒浸去皴皮,微炙),黄耆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芎䓖1两,肉桂1两(去破皮),菖蒲1两,当归1两(锉,微炒),熟干地黄1两,石斛1两(去根),覆盆子1两,干姜1两(炮裂,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五味子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肾脏久虚,体瘦骨疼,腰痛足冷,视听不利,食少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大盏,以羊肾1对切去脂膜,每与磁石包子同煎至5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

处方31、百部膏

处方百部(肥实者,酒浸,竹刀刮去心皮)、款冬、百合、沙参、麦冬、五味、紫菀、贝母、杏仁、白蜜。

功能主治杀虫治嗽。

用法用量熬膏服。

摘录《类证治裁》卷七

处方32、加味地黄丸

处方怀生地(竹刀切片,酒洗,焙干)4两,山萸肉(酒洗,焙)2两,山药2两,白茯苓2两,泽泻半两,牡丹皮半两,菊花(去梗叶)1两,麦冬肉(焙干)1两,当归(焙)1两,五味子5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小儿痘后近视。

用法用量空心淡盐汤化下。如少年火旺,加黄柏、知母各5钱,俱用盐水制。

摘录《审视瑶函》卷四

处方33、白术安胃散

处方五味子5钱,乌梅(取肉,炒干)5钱,车前子2两,茯苓2两,白术2两,米壳3两(去顶蒂穰,醋煮1宿,炒干)。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泻痢,无问脓血相杂,里急窘痛,日夜无度;男子小肠气痛;妇人脐下虚冷,并产后儿枕块痛;亦治产后虚弱,寒热不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脾胃论》卷下

处方34、加减养荣汤

处方当归、黄耆(蜜炒)、白术(土炒)、白芍(酒炒)、熟地黄、白苓、志肉(甘草水浸)、玉竹、石斛、橘红、五味、甘草、人参、何首乌

功能主治吐血初起,兼外感者,经用加减参苏饮、加减地黄汤与加减清肺汤后,宜用本方。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

摘录《医钞类编》卷七

处方35、白术黄耆汤

处方白术1两,黄耆(锉)1两,山茱萸3分,五味子3分,人参3分,茯神(去木)3分,半夏(汤洗7遍,炒)半两,前胡(去芦头)半两,山芋半两,桔梗(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胃气虚乏,不思饮食,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36、补肺白石英散

处方白石英1两(细研如粉),五味子1两,麦门冬3分(去心),干姜半两(炮裂,锉),白茯苓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1两,阿胶1两(搞碎,炒令黄燥),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肺气虚,恶寒咳嗽,鼻有清涕,喘息气微,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37、火龙丹

处方人参5两,白术5两,巴戟天5两,杜仲5两,菟丝子5两,麦冬5两,肉苁蓉1大枚,破故纸2两,远志2两,肉桂2两,黄耆8两,当归3两,北五味1两。

制法上药各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男子五脏阳气虚衰,阳事不坚,精难射远,令人无子。

用法用量每服5钱,酒下。服1月,即阳举可以久战矣。

摘录《辨证录》卷十

处方38、归脾汤

处方橘红、胆星、茯神、杏仁、人参、当归、甘草、半夏、枳实、川芎、柏子仁、五味子、白术、圆眼。

功能主治产后身热感风,痰结胸膈,心经蓄热,以致遍身麻痹,手足牵搐,口喎[音 wāi]痰盛,言语无伦。

摘录《胎产指南》卷七

处方39、加料羚珀明目丸

处方黄连6钱,川芎6钱,木贼6钱,枳壳6钱,五味6钱,杏仁1两8钱,人参1两8钱,甘草1两8钱,青葙1两8钱,青盐1两8钱,黄柏1两8钱,蒙花1两8钱,寸冬1两8钱,菊花1两8钱,蒺藜1两8钱,山药1两8钱,当归1两8钱,杜仲1两8钱,生地2两7钱,天冬2两7钱,全蝎4钱5分,防风4钱5分,荆芥4钱5分,蔓荆子1两4钱,茯苓1两4钱,枸杞1两4钱,石斛1两4钱,草决明1两4钱,菟丝子1两4钱,沙苑1两4钱,蝉蜕1两4钱,知母1两8钱,羚羊2两,琥珀2两,冰片4钱,薄荷冰2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大丸,重2钱半,金衣,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目疾。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处方40、北平太守八味散

处方天门冬6分,干地黄4分,桂心1两,茯苓1两,菖蒲3分,五味子3分,远志3分,石韦3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养命,开心益智。主好忘。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食后酒、水任服。服30日力倍,60日气力强,志意足。

摘录《千金》卷十四

处方41、八子丸

处方青葙子1两,决明子(炒)1两,葶苈子(炒)1两,车前子1两,五味子1两,枸杞子1两,地肤子1两,茺蔚子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生干地黄(洗,焙)1两,细辛(去苗叶)1两,肉桂(去粗皮)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泽泻1两,防风(去叉)1两,黄芩(去黑心)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祛风热,补肝肾,疏气血。主风毒热眼,翳膜侵遮,不计久新,及一切内外障眼,暴发赤痛,干涩昏花。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至30丸,茶清送下,温米饮亦得,日3次。

注意忌食葱、蒜、辣物。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处方42、地黄丸

处方熟地8两,当归4两,山药4两,枣皮4两,枸杞4两,巴戟4两,麦冬4两,菊花4两,五味2两。

制法炼蜜为丸服。

功能主治瞳人散大。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处方43、回元饮

处方熟地10两,萸肉4两,北五味2两,麦冬2两,甘菊2两,川芎3两,玄参3两,山药3两,当归3两,玉竹8两,鸱枭脑1个(酒蒸,炙,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经年头疼,终朝眩晕,诸虚百损,火嗽潮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盐汤送下。

摘录《古方汇精》卷一

处方44、加味小青龙汤

处方干姜(炒黑)5分,细辛5分,麻黄5分,桂枝5分,甘草5分,白芍药1钱,五味子1钱,半夏(姜制)1钱5分,枳壳5分,桔梗5分,白茯苓8分,陈皮8分。

功能主治春初寒邪,伤肺咳嗽。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食少时稍热服。

摘录《医便》卷二

处方45、白茯苓散

处方白茯苓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去芦头),白术3分,五味子3分,草豆蔻半两(去皮),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胸中满闷,气促,呕吐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46、加味滋肾丸

处方黄柏8两(酒拌,晒,炒),知母(法同上),五味4两,青盐5钱。

制法上为细末,粥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淋管痛,并两足热。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米饮、汤任下。

摘录《鲁府禁方》卷二

处方47、加味温阳风心汤

处方熟附片30g(先煎),云苓30g,桂枝9g,白芍9g,白术9g,山萸肉9g,炮干姜9g,威灵仙9g,全蝎9g,乌梢蛇9g,生黄耆60g,北五味子12g,薤白12g,巴戟天12g,蜈蚣2条,桑枝24g,夏枯花15g,甘草3g。

功能主治温阳行水,祛风活络。主风湿性心脏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临床应用风湿性心脏病李某,女,27岁。病人素患关节肿痛,心悸,面色苍白,气紧形寒,尿少,食差,浮肿,腹胀,腹痛,耳鸣,精力疲乏,突又发生胸间剧痛,牵及后背,手足冰冷,大汗出,口唇紫绀,脉沉细迟,舌淡红边蓝,苔薄白。某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治疗未效,投以加味温阳风心汤,连进12剂,胸痛止,心悸缓,腹胀浮肿及关节痛显着减轻。

摘录《千家妙方》卷上引王渭川方

处方48、白术汤

处方白术、川芎、蔓荆子、没药、白蒺藜(去刺)、黄芩、防风、五味子、菊花、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眼痛而憎寒,此乃气衰血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处方49、加减地黄丸

处方熟地8两,山萸4两,山药4两,茯苓3两,丹皮3两,百药煎3两,五味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消渴症,夜间为甚。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嵩崖尊生》卷十一

处方50、六神汤

处方熟附子1钱5,淡吴萸8分,鹿角霜3钱,五味子4分,炮姜8分,煨肉果1钱5,诃子肉1钱5,倭硫黄1钱(制)。

功能主治命门火衰,五更肾泻,真阳不能蒸腐水谷。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镐京直指》

处方51、地黄煎丸

处方生地黄8斤(净洗晾干,捣绞取,汁),大麻仁半斤(以水研滤取汁),牛髓1斤,白蜜2斤,无灰酒5升,大枣50枚,(煮取肉,烂研),生天门冬1斤(捣绞取,汁)(上7味,同于银锅中熬成膏,入后药,末),鹿角胶5两(捣碎,炒令黄燥),石斛1两(去根,锉),覆盆子2两,酸枣仁1两(微炒),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人参2两(去芦头),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牛膝1两(去,苗),白茯苓2两,五味子2两,熟干地黄3两,补骨脂3两(微炒),干漆2两(捣,碎,炒令烟出),肉桂3两(去皱皮),杜仲2两(去粗皮,炙令黄,锉),菟丝子3两(酒浸1宿,晒干,别捣罗为末)。

制法上为末,入前地黄煎汁,以慢火熬,候可丸,即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填骨髓。主骨极,肾脏劳伤,少气不足,羸瘦无力,肢节酸疼,腰脚多痛,不能久立。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午前、晚饭后以温酒化下。若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20丸。其药腊月合弥佳。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52、加减草宝汤

处方黄耆4两,熟干地黄(汤泡十次)1两,白茯苓1两,人参1两,当归(酒浸)1两,白术1两,半夏(汤泡七次)1两,白芍药1两,五味子1两,桂1两,甘草半两(炙)。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真气虚损,四肢劳倦,腰膝疼痛,颜色枯槁。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乌梅1个,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二二引《肘后方》

处方53、加味甘露饮

处方生地黄、玉竹、五味子、白蜜、沙参、鲜石斛、麦冬、甘蔗汁。

功能主治消渴,脾胃热,阴虚者。

摘录《引经证医》卷四

处方54、附子散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3分(炮裂,锉),桂心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芎䓖3分,当归1两(锉碎,微炒),木香半两,五味子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下焦虚寒,腹痛气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55、东实西虚泻南补北汤

别名泻阳补阴汤

处方黄连(淡姜汁炒)4两,黄柏(盐水炒)6两,枯芩(生用)2两,知母(去毛)3两,贝母(去心)4两,桔梗2两,杏仁(去皮尖)3两半,五味子(盐水炒)3两,紫苑(去土)2两半(用沉香煎水浸晒),当归(童便浸)2两,赤芍药2两半,生地黄(酒洗)3两,天门冬(汤泡去心)4两,天花粉2两,白术(麸炒)1两半,白茯苓2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酒色过度,妄泄真阴,阴虚火动、火旺痰多,发热咳嗽,咯血吐血。

用法用量泻阳补阴汤(《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四)。吐衄盛,加茜根、大小蓟、藕节、白茅根、侧柏叶、京墨;痰盛,加半夏、前胡、竹沥、荆沥;喘急,加瓜蒌仁、石膏、葶苈、桑白皮、紫苏子、沉香、枇杷叶;热甚,加柴胡、地骨皮,连翘、银柴胡;风盛,加防风、荆芥穗、酸枣仁、薄荷、甘菊花、旋覆花;寒盛,加人参、黄耆、桂枝;心下怔忡惊悸,加茯神、远志、柏子仁,酸枣仁;胁下气膨,加枳壳、青皮、白芥子;淋浊,加猪苓、泽泻、木通、车前子;小便涩,加木通、石韦、滑石、海金沙。遗精,加牡蛎、莲子肉;盗汗,加黄耆、牡蛎、麻黄根、浮小麦;热燥,加滑石、石膏、火麻仁、山栀子。

各家论述黄连泻南方火,宽心下痞满,止呕吐之要药也;黄柏补北方水,除热济阴,抑诸火之要药也;枯芩清肺滋源;知母降北方右尺相火,除骨蒸劳热要药;贝母清西方金,消痰解烦;桔梗引诸药至西方肺金之地,助子扶母之虚也;杏仁收敛耗散之金,乃降气生津之药也;五味子滋少阴不足之水,收太阴耗散之金;紫苑大降气止嗽;当归补血和血之圣药;赤芍药平东方有余之木,安中央不足之土;生地黄凉血生血,清荣中之伏火;天门冬润肺清痰中血,止吐血,清诸经混杂之血;天花粉止渴生津;白术益脾土以生肺金;白茯苓泻诸经火于小便中出。

摘录《古今医鉴》卷七

处方56、加味理中地黄汤

处方大熟地5钱,当归3钱(如3-4剂后,泄泻未止者,去当归),萸肉1钱6分,炙甘草1钱,枸杞3钱,炒枣仁2钱,肉桂1钱,五味子1钱,破故纸2钱,生姜3片,红枣3枚,胡桃1个(打碎为引)。

功能主治助气补血。主小儿精神亏,气血坏,狼狈瘦弱。

用法用量用灶心土1两煮水,澄清煎药,取浓汁大半茶杯,另用附子3分,另煎水和入,量儿大小,分数次灌之。如有咳嗽,加粟壳1钱,金樱子1钱;如大热不退,加白芍1钱;泄泻不止,加丁香6分,只服1剂,即去附子,止用丁香7粒,隔2-3日,再用附子1-2分。

摘录《吉人集验方》

处方57、补骨脂丸

处方补骨脂(微炒)2两,五味子(炒)2两,石斛(去根)2两,肉苁蓉(酒浸1宿,切,焙)2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熟干地黄1两,人参1两,杜仲(锉,炒尽丝)1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为末)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气虚损,骨痿肉瘦,耳鸣心烦,小腹里急,气引膀胱连腰膝痛。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日午、夜卧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处方58、劫嗽方

处方诃子、五味子、风化消、五倍子各等分,甘草减半。

功能主治肺气耗散,久咳失音。

用法用量水煎服。稳卧。

摘录《证治汇补》卷五

处方59、开胃填精汤

处方人参3钱,白术5钱,熟地1两,麦冬3钱,山茱萸3钱,北五味1钱,巴戟天1两,茯苓3钱,肉豆蔻1枚。

功能主治开胃气,进饮食,生精神。主入房纵欲,不知保涩,以致形体瘦削,面色痿黄,两足乏力,膝细腿摇,皮聚毛落,不能任劳,难起床席,盗汗淋漓,此损精而成痨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八

处方60、加减瑞莲丸

处方苍术1斤(酒浸4两,醉浸4两,米泔水浸4两,生用4两),枸杞子2两,破故纸2两,五味子2两(去梗),莲肉1斤(去心,酒浸软,入犍猪肚内,煮极烂,取出焙干,为末,猪肚汁仍留为丸),熟地黄3两(酒浸蒸)。

制法上为细末,用煮猪肚膏和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定心,暖肾,生血,化痰,益气。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医部全录》卷三三一引《医贯》

本文标签: 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