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别名细石、细理石、软石膏、寒水石、白虎、玉大石、冰石),辛甘;寒;无毒,解肌清热;除烦止渴。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胃火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小编整理出含有石膏的处方共253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2041~2100共60个。
处方1、石膏散处方石膏60克 龙齿30克 犀角屑15克 前胡15克(去芦头)秦艽30克(去苗)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伤寒阳痉,通身壮热,目眩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50毫升,入豆豉50粒,葱白23厘米,煎至180毫升,去滓,再入牛黄末少许,搅令匀,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
处方2、高枕无忧散处方人参15克 软石膏9克 陈皮 半夏(姜汁浸,炒)白茯苓 枳实 竹茹 麦门冬 龙眼肉 甘草各4.5克 酸枣仁(炒)3克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养心化痰。治心气不足,痰涎内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八
处方3、止痛生肌散处方石膏7.5克(烧过者)牡蛎15克(烧过者)滑石7.5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灸疮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用时掺患处,外以软绵帛覆盖,扎好。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八
处方4、竹叶石膏汤别名竹叶汤(《外台秘要》卷三引《张文仲方》)、人参竹叶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
处方竹叶15克 石膏30克 半夏9克(洗)麦门冬15克(去心)人参6克 甘草6克(炙)粳米15克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虚羸少气,呕逆烦渴,或虚烦不得眠,舌红少苔,脉虚而数;以及暑热所伤,发热多汗,烦渴喜饮,舌红干,脉虚数。现用于肺炎、麻疹或麻疹并发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糖尿病、小儿夏季热、中暑等病后期余热不清,耗伤气阴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用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分二次温服。
备注方中竹叶、石膏清热除烦为君;人参、麦冬益气养阴为臣;半夏降逆止呕为佐;甘草、粳米调养胃气为使。诸药合用,使热祛烦除,气复津生,胃气调和,诸证自愈。
摘录《伤寒论》
处方5、清肝解毒汤处方石膏12克(煅)人中白 川黄连 红柴胡 知母(生)净连翘(去心)牛蒡子(炒)真犀角(镑)玄参 荆芥 北防风 淡竹叶各3克 灯心150厘米
功能主治治走马牙疳。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呕吐,加芦根。
摘录《喉症指南》卷四
处方6、双解通圣散处方防风 荆芥 当归 白芍(炒)连翘(去心)白术(土炒)川芎 薄荷 麻黄 栀子各15克 黄芩 石膏(煅)桔梗各30克 甘草60克(生)滑石90克
制法共研粗末。
功能主治清热祛风,泻火解毒。治阳明胃经风火凝结,致患唇风,多生下唇,初起发痒,色红作肿,日久破裂流水,痛如火燎,又似无皮,如风盛,则唇不时晌动。
用法用量每次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澄清温服。外以黄连膏抹之。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五
处方7、牛黄上清丸处方黄连24克 生石膏120克 黄芩75克 薄荷45克 莲子心60克 白芷24克 桔梗24克 菊花60克 川芎24克 赤芍24克 当归75克 黄柏15克 荆芥穗24克 栀子75克 大黄120克 甘草15克 连翘75克 朱砂18克 明雄黄18克 牛黄3克 冰片15克
制法上药中朱砂、雄黄、牛黄、冰片分别研细,黄连等十七味药轧为细粉,与上四味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蜡皮封固,阴暗干燥处保存。
功能主治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治三焦火盛,头痛目赤,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日服一至三次,温开水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
备注方以牛黄清心肝实火为君;配菊花、薄荷、连翘、荆芥穗、白芷、川芎、桔梗、甘草轻清上浮,疏风清热为臣;佐以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苦寒燥湿,清热解毒;加石膏清泄气分实热,冰片辛凉散火,通窍利咽;又以大黄苦寒泄下,荡涤瘀热;赤芍、当归、地黄清热凉血散瘀。诸药配伍,具有良好的清热泻火,散风止痛功效。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处方8、石柏散处方煅石膏15克 黄柏9克 蛤壳粉9克 白芷9克 黄丹3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治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油调外敷。痒甚,加轻粉、明矾。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9、三物茵陈蒿汤处方茵陈蒿9克 桅子 9克 石膏30克
功能主治治黄疸,身目皆黄。
用法用量上药先用水800毫升煎前二味,煮取400毫升。去滓取汁;再将石膏以猛火烧令正赤,投药汁中,沸定取清汁,分两次服。自覆令周身汗出,以温粉粉之则愈;若不汗,更进一服,汗出乃愈。
摘录《外台秘要》卷四引《小品方》
处方10、三石汤处方飞滑石9克 生石膏15克 寒水石9克杏仁9克 竹茹6克(炒)银花9克(花露更妙)金汁30毫升(冲)白通草6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宣通三焦。治暑湿弥漫三焦,邪在气分,身热汗出,面赤耳聋,胸脘痞闷,下利稀水,小便短赤,咳嗽带血。不甚渴饮,舌质红,苔黄滑,脉滑数。
用法用量取清水一升,煎成4O0毫升,分二次温服。
备注方中杏仁宣开上焦肺气,石膏、寒水石、竹茹清中焦之热,滑石、通草利下焦湿热,银花、金汁涤暑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和湿,宣通三焦之功。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11、解毒大青汤处方玄参 桔梗 知母 大青叶 升麻 石膏 山栀 人中黄 麦门冬 木通各3克
功能主治泻火解毒。治疗疮误灸,逼毒入里,致生烦躁,谵语不定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淡竹叶、灯心各20件,空腹时服。便秘,加大黄,闷乱,加烧人粪。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12、清解汤处方薄荷叶12克 蝉蜕(去足、土)9克 生石膏(捣细)18克 甘草4.5克
功能主治治温病初得,头痛,周身骨节凌痛,肌肤壮热,背微恶寒,无汗,脉浮滑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13、神朱石膏丸处方石膏(烧)60克 芎藭30克 龙脑少许(研)
制法上三味,捣为细末,用面糊和丸,樱桃大,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头痛。
用法用量细嚼1丸,茶、酒任下,食后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六
处方14、石膏大青汤处方石膏24克 前胡 栀手仁 知母各12克 大青 黄芩各9克 葱白(切)9克
功能主治治妊娠伤寒,头痛壮热,肢节烦疼。
用法用量上七味,哎咀。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无方名,现据《张氏医通》卷十五补。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
处方15、止消润燥汤处方升麻4.5克 杏仁 桃仁 麻仁 当归身 荆芥 知母 黄柏 石膏各3克 熟地黄6克 柴胡2.1克 甘草1.5克 川椒 细辛各0.3克 红花0.75克
功能主治治消渴便干,阴头短,舌白燥,口唇裂,眼涩而昏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处方16、青蛤散处方蛤粉(煅)30克 石膏(煅)30克 轻粉15克 生黄柏15克 青黛9克
制法上药研为末。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治黄水湿热等疮。
用法用量先用香抽调成块,次加凉水调稀,将疮洗净,薄涂患处。
摘录《外科大成》卷三
处方17、四白汤处方白木槿花10克,生石膏30克,白豆腐250克,白砂糖30克。
功能主治清热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主火盛阳络,逼血上逆。
用法用量先煎生石膏,再入白木槿白豆腐,文火煎至豆腐有小孔再入糖,喝汤吃豆腐。
摘录《河北中医》
处方18、清金降火汤处方陈皮4.5克 半夏(泡)3克 茯苓3克 桔梗3克 枳壳(麸炒)3克 贝母(去心)3克 前胡3克 杏仁(去皮、尖)4.5克 黄芩(炒)3克 石膏3克 瓜蒌仁3克 甘草(炙)0.9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清肺泻火,止咳化痰。治肺胃火旺,咳嗽痰黄。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空腹临卧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四
处方19、医痫无双丸处方南星30克 半夏30克(二味用白矾、皂角、生姜煎汤浸一日夜透,切片,随汤煮干,去矾、皂、姜不用)川芎9克 归身(酒洗)软石膏各30克 天麻21克 僵蚕1.5克 生地黄(酒炒)30克 荆芥穗15克 辰砂15克 川独活15克 乌犀角15克 白茯苓(去皮)拣参各30克 远志(甘草水泡,去心)麦冬(去心)白术(去芦油)陈皮(去白)各15克 酸枣仁(炒)15克 黄芩9克 川黄连(去毛)15克 白附子(煨)珍珠 甘草各9克 金箔30片
制法上为细末,用好酒打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降火镇惊,养血理脾,宁心定志。治痫症。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处方20、升麻柴胡汤处方柴胡 升麻 芍药 桅子 木通各30克 黄芩 大青 杏仁(去皮、尖)各22.5克 石膏(煅)60克
制法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治心脾虚热上攻,舌上生疮,舌本强,二颊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加姜5片,煎至100毫升,食后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
处方21、竹沥汤处方淡竹沥30毫升 石膏48克 芍药 白术 栀子仁 人参各9克 知母 茯神 赤石脂 紫菀各6克 生地黄汁30毫升
制法上十一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心经实热,梦中喜笑,惊悸恐惧不安。
用法用量用水900毫升,煮后十味,取300毫升,去滓;下竹沥更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处方22、泽兰散处方泽兰 防风 蜀椒(去汗、目、闭口)石膏(末)附子(炮)干姜 细辛 辛夷(去毛)各60克 芎藭23克 当归23克(炒)甘草30克(炙)
制法上药十一味,捣筛和匀。
功能主治治金疮内塞。
用法用量每次2克,温开水调服,日三夜一。脓多,倍甘草;口渴,加瓜蒌15克;心烦,加黄芩15克;腹满,气短,加厚朴15克;疮中血瘀,加辛夷一倍。
摘录《刘涓子鬼遗方》卷二
处方23、滋唇饮处方生地黄12克 鲜石斛9克 竹茹 石膏(生,研)当归 白芍(生)各6克 生甘草3克
功能主治治脾热,唇上干燥,渐裂开缝作痛。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加白蜜少许和服。
备注原书云:服本方时“外以紫归油润之”。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二
处方24、柴胡石膏汤处方白虎汤加柴胡、黄芩、半夏。
功能主治暑嗽喘渴。
摘录《医方集解》
处方25、凉膈白虎汤处方凉膈散合白虎汤。
功能主治上焦积热,肺胀而咳,胸高上气而渴。火热刑金作喘;胃热口干舌燥作渴,面赤唇红。
摘录《保命歌括》卷十七
处方26、苍术白虎汤处方人参白虎汤加苍术1钱。
功能主治平生素虚及老人伤暑壮热、汗多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保命歌括》卷三
处方27、加味白虎汤处方白虎汤加瓜蒌仁、枳壳、黄芩。
功能主治热痰喘嗽,火迫肺金。
摘录《赤水玄珠》卷七
处方28、化斑汤处方白虎汤加人参、白术。
功能主治未曾下,胃热发斑。伤寒汗吐下后,发斑脉虚。
用法用量《丹溪心法》本方用法:上(口父)咀,水煎服。
摘录方出《伤寒标本》卷下,名见《丹溪心法》卷二
处方29、白虎加犀角升麻汤处方白虎汤加犀角1钱,升麻5分,鲜生地6钱,黑元参3钱。
功能主治瘟疫,胃受邪则肌肤发赤,咽喉痛,口吐鲜血者。
摘录《温热经解》
处方30、白虎加栀子汤处方白虎汤加栀子1钱半。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老、幼、虚人伤寒5-6日,昏冒谵语,小便或淋或涩,或烦而不得眠。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米熟为度,去滓温服。
摘录《此事难知》
处方31、白虎加白芷汤处方白虎汤加吴白芷。
功能主治阳明头痛,发热,恶寒而渴。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1升,日3次。
摘录《卫生宝鉴》卷九
处方32、蓝吹药处方熟软石膏5钱,生硬石膏3钱,冰片3分,青黛3钱。
制法上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口疮、咽喉实火。
用法用量本方为原书“三色吹药”之一。
摘录《喉科紫珍集·补遗》
处方33、擦牙石盐散处方白软石膏1斤,辽细辛12两5钱,川升麻2两5钱,川芎1两,白芷3两,馒头(炒成黑炭)半斤,白盐12两(入炭火煅红半日)。
制法上为极细末,用绢罗筛过。
功能主治用此药久擦牙,永久坚固,再无牙痉、牙疼之症。
用法用量擦牙甚妙。
摘录《回春》卷五
处方34、解热饮处方黄丹(飞)2钱,软石膏末2钱。
功能主治小儿痘后,双目开而后闭。
用法用量入酒杯内,加凉水,羊毛笔蘸药水,涂上下眼皮,1日数次。
注意勿令药水入眼内。
摘录《眼科阐微》卷四
处方35、擦牙散处方上好食盐(成块者。煅)4两,骨碎补4两,生软石膏4两,新鲜槐花2两。
制法捣烂为团,晒干再磨末。
功能主治固齿。主齿衄。
用法用量擦牙。
摘录《疡医大全》卷十六
处方36、碧雪处方蒲黄1钱,青黛(画家用者)1钱,软石膏(煅)1钱,硼砂(明亮者)1钱,甘草1钱,冰片2分,玄明粉或焰消(淡者)1钱。
制法各研极细末,入冰片和匀。
功能主治心脾有火,一切热壅,舌疮,舌根紧强,腮颊肿痛,咽肿;及一切积热,喉闭口疮,发热烦闷。
用法用量频掺咽下;如喉闭,芦管吹入。或蜜和为丸。噙化。
摘录《简明医彀》卷五
处方37、黄吹药处方明雄3钱,软石膏5钱,硬石膏5钱,泥片3分。
制法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喉症。
用法用量本方为原书“三色吹药”内容之一。
摘录《喉科紫珍集》卷下
处方38、黄连散别名白矾散
处方黄连、韶粉、黄柏、软石膏(煅)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嵌甲。
用法用量白矾散(《普济方》卷三○○)。
摘录方出《百一》卷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三○○
处方39、擦牙固齿散处方生软石膏5钱,骨碎补6钱(去毛,蜜水拌,微火焙),青盐6钱,槐花5钱,寒水石5钱,没食子5钱(酒煮,火烘)。
制法为细末。
功能主治固齿。
用法用量每日擦牙。
摘录《冯氏锦囊·杂症》卷六
处方40、擦牙散处方熟地(酒浸)1两,破故纸1两,青盐1两,地骨皮1两,槐角1两,软石膏5钱,百药煎5钱,侧柏叶5钱,腊肉骨(煅)5钱,香附2钱,细辛2钱,没食子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固齿。
用法用量擦牙。
摘录《疡医大全》卷十六
处方41、寒水膏别名寒水石膏
处方寒水石2两(为末,谓之软石膏,明者,择明月盈夜,埋地中露天3日夜,薄土盖,捐其月华,取出不见火,研),清麻油1两,黄蜡1两,黄丹1两,枫香2两。
制法上依前法,熬成稀膏,提起药铫,候无烟,下寒水石末,急调匀,又露月下3夜,日间收起。
功能主治发背。
用法用量寒水石膏(《普济方》卷三一三)。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七七引《经验良方》
处方42、搐药处方软石膏5钱,朴消5钱,脑子1钱,荆芥1钱,檀香皮1钱,薄荷1钱,白芷2钱,细辛2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头风。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济阳纲目》引作“搐鼻药”。
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处方43、保牙散处方软石膏1两,川乌3钱,草乌3钱,花椒3钱。
功能主治风牙肿痛。
用法用量上俱生用为末。擦牙漱口。吐之立已。
摘录《寿世保元》卷六
处方44、定喘汤处方陈皮(去白)、南星(制)、栀子仁、软石膏、杏仁泥、薄荷叶、赤茯苓。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小儿急惊风,痰气喘急者。
用法用量水煎,加竹沥服之。
摘录《片玉心书》卷四
处方45、固齿擦牙散处方上好食盐(成块者,煅)4两,骨碎补4两,生软石膏4两,新鲜槐花2两(一方有寒水石、没食子)。
制法捣烂为丸,晒干再磨末。
功能主治固齿。主齿衄。
用法用量擦牙。
摘录《疡医大全》卷十六
处方46、金光明拨云散处方归尾、川芎、白芷稍、生地、连翘、黄芩、软石膏、山栀、防风、荆芥、赤芍药、黄连、枳壳、羌活、桔梗、大黄、甘草。
功能主治暴发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有瘴,加白蒺藜。
摘录《诚书》卷七
处方47、定痛散处方川乌1个(炮,去皮尖),软石膏半两,僵蚕半两,雄黄1分,蝎梢半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头风。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茶清调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八十二引《吴氏集验方》
处方48、绛雪处方软石膏(煅,飞)2钱,玄明粉2钱,朱砂(飞)1钱,硼砂1钱,冰片2分。
制法上研细匀。
功能主治舌疮,口疮,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频掺患处,咽下不妨;喉痛,芦管吹入。
摘录《简明医彀》卷五
处方49、拨云散处方归尾、川芎、赤芍、生地黄、连翘、黄芩、山栀子、黄连、防风、荆芥、羌活、白芷梢、枳壳、桔梗、软石膏、大黄、甘草。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一切眼肿疼痛,及暴发赤眼,风热壅实等症。并治杖疮肿痛未破,作憎寒壮热,或打重血气攻心,及打扑伤损内重,瘀血不散。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如眼生翳障,加白蒺藜;如眼胞红肿如桃,倍大黄,加芒消;眼目被人打伤青肿,倍大黄。
摘录《古今医鉴》卷见引金光明方
处方50、吹喉八宝丹处方生石膏2钱,软石膏2钱,海螵蛸1钱5分(烧),元明粉1钱5分,珍珠半分,冰片1分,雄黄1钱,王瓜消1钱5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喉科72症。
用法用量吹喉。
摘录《喉科紫珍集》卷下
处方51、白大通丸处方藿香(去土)2两,香白芷2两,川芎2两,川乌4两(冬去皮尖,春不去,半生半炮),鸡苏2两,木瓜2两,天南星2两,甘草4两(春炙,冬生),官桂2两,荆芥2两,乳香半两(别研),白僵蚕2两(炒,去丝嘴及足),藁本(去土)2两,羌活2两,桔梗(洗)2两,甘松2两,牛膝(酒浸)2两,天麻1两,川当归1两,没药(别研)1两,麻黄2两(春不去节,冬去),真细辛(洗去苗)2两,乌蛇5两(水浸,去皮骨,好酒浸1宿,炙),软石膏1斤(煅过,研称4两为衣,余者并入众药),甘菊花1两。
制法上为末,糯米糊为丸,如弹子大,隔日方焙干,即上石膏衣。
功能主治一切大风,左瘫右痪,口面喎[音 wāi]斜,手足亸掉,言语謇涩;兼治偏正头风,风痹脚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茶酒温嚼下;如肾气疼,炒茴香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六引《卫生家宝》
处方52、龙石散处方龙骨(煅过,去火毒)、香白芷、好黄丹、软石膏(煅过,去火毒)各等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收敛疮口。主痔疮。
用法用量干掺疮口上,又须候痔头焦落尽,以此药收敛疮口,更预先准备些好血竭末,或要止血,或要收敛疮口要用。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引李防御五痔方
处方53、红吹药处方熟软石膏5钱,生硬石膏3钱,冰片3分,朱砂2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口疮,咽喉实火。
用法用量本方为原书“三色吹药”之第一方。
摘录《喉科紫珍集·补遗》
处方54、龟胸丸处方川大黄(煨)6钱,天门冬(去心)1钱,百合1钱,杏仁(去皮尖,麸炒)1钱,木通(去节)1钱,枳壳(麸炒)1钱,桑白皮(蜜炙)1钱,甜葶苈(隔纸炒)1钱,软石膏1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龟胸,高如覆掌。
用法用量每服5丸,食后、临卧以温水化下。仍宜灸两乳前各1寸半,上两行三骨间,六处各灸3壮。春夏从下灸起,秋冬从上灸起,依法灸之。
摘录《回春》卷七
处方55、立圣鹤顶丹别名立圣丹
处方寒水石不拘多少(江南人谓之软石膏者,分作2处,1半生,1半炭火煅令通红)。
制法上为极细末,入朱砂再合研,色与桃花色相似即止。
功能主治难产,难产横逆恶疾,死胎不下。
用法用量立圣丹(《普济方》卷三五六)。
摘录《百一》卷十八引朱炳方
处方56、长肌散处方乳香、没药、三七、象皮、龙骨飞丹、儿茶、软石膏(煅、飞)各等分。
制法上药各为极细末,和匀。
功能主治止血定痛,生肉收口。主金疮。
用法用量掺患处。内以本妇衣带2寸烧灰,以酒调服。
摘录《简明医彀》卷四
处方57、加味清胃散处方当归尾2钱,生地黄3钱,牡丹皮3钱,升麻4分,黄连6分,防风1钱5分,荆芥1钱,软石膏3钱。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胃经火盛,致牙齿肿痛,上下牙痛,牵引头脑而热,其齿喜冷恶热者;胃中蕴热,中脘作痛,痛后火气发泄,必作寒热乃止;及齿龈肿痛出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若牙颧额半边痛者,加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若牙龈脱出而出血者,加扁柏叶、黄芩、荆芥、栀子;若虚损人牙痛者,加黄柏、知母、人参、甘草;若满口浮而痛,不能力嚼者,加连翘、元参、芍药;小儿牙疳者,乳母服,加天花粉、元参、白芷;醇酒厚味,唇齿作痛,或牙龈溃烂,连头面颈项作痛者,并加犀角、连翘、甘草;胃气齿痛,加草豆蔻、细辛、防风、羊胫骨灰,去牡丹皮。
摘录《寿世保元》卷六
处方58、竹叶石膏汤处方淡竹叶7片 软石膏9克 大黄(煨)4.5克 陈皮3克 藿香叶6克
功能主治治茧唇。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诚书》卷六
处方59、竹茹石膏汤别名青龙白虎汤(《疫喉浅论》卷上)。
处方鲜竹茹9克 软石膏15克
功能主治治疫喉白腐,壮热如烙,烦渴引饮。
用法用量用井、河水各半煎,温服。
摘录《疫喉浅论》卷上
处方60、南极丸处方南星(汤泡透,切片,姜汁炒)半夏(制同上)软石膏 香附(童便浸,炒)栀子(炒)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神曲糊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胃中痰火气郁所致之嗳气。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临卧时用生姜汤下。
摘录《鲁府禁方》卷一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