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别名细石、细理石、软石膏、寒水石、白虎、玉大石、冰石),辛甘;寒;无毒,解肌清热;除烦止渴。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胃火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小编整理出含有石膏的处方共253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421~480共60个。
处方1、猴枣鹭涎散处方猴枣5分,鹭鸶涎2钱,冬瓜仁3钱,前胡3钱,海浮石3钱,瓜蒌仁3钱,白前3钱,牛蒡子3钱,麻黄3钱,桔梗3钱,葶苈子3钱,荆芥2钱,黄芩4钱,杏仁(炒)3钱,生石膏3钱,川贝3钱。
制法上为细末,瓷瓶贮藏。
功能主治祛痰,利气,镇咳。主百日咳。
用法用量3岁以下小儿每服1分,5岁以下小儿每服2分,7岁以下小儿每服3分,白开水送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2、黄耆竹叶汤处方黄耆3两,甘草3两,麦门冬3两,黄芩3两,芍药3两,当归2两,人参2两,石膏2两,芎䓖2两,半夏2两,生姜5两,生地黄8两,大枣30枚,淡竹叶1握。
功能主治痈疽发背。痈疽气血虚,胃火盛,而作渴干呕。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先煮竹叶,取2升,去滓,纳药煮取3升,分4服,相去如人行30里间食,每日3次,夜1次。
注意忌海藻、菘菜、羊肉、饧。
摘录《千金》卷二十二
处方3、款冬汤处方款冬花8分,桔梗8分,粟壳(蜜炙)8分,苏子(炒)8分,紫菀8分,知母8分,石膏1钱,桑白皮(蜜炙)1钱,杏仁(去皮尖)1钱。
功能主治止嗽下气。主妇人经从口鼻出,五心烦热,咳嗽气急。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先服红花汤7剂,再服本方。
摘录《竹林女科》卷一
处方4、桂枝散处方桂枝半两,葛根半两,麻黄3分(去根节),石膏1两,赤芍药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2日,头痛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葱白5寸,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5、柴胡饮处方柴胡(去苗)半两,升麻半两,茯神(去木)半两,芍药半两,犀角(镑)半两,百合半两,地骨皮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人参半两,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石膏1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骨节疼痛,咳嗽不能食,口舌干燥,乍寒乍热,唇口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竹叶3-7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6、搐药不卧散处方藿香、石藋花(黄者)、人参、藜芦(去苗叶,取根)、芍药、谷精草、苦丁香、石膏(研)、川芎、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风疾。
用法用量每用3字,口噙水,左右鼻内搐之。作嚏为效。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五引《瑞竹堂方》
处方7、川芎石膏汤处方川芎、石膏、麻黄、苍术、葛根、甘草。
功能主治时气壮热,头痛无汗,脉洪长,恶风烦渴者。
用法用量渴,加天花粉;热甚,加黄芩、柴胡。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二
处方8、麻黄汤处方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2两,半夏(汤浸7遍,焙)2两,桑根白皮(锉)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3两,石膏(碎)5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紫菀(去土)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肺实热,喘逆胸满,仰息气急。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竹叶2-7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处方9、茯神散处方茯神1两,羚羊角屑1两,石膏2两,防风1两(去芦头),赤芍药1两,人参1两(去芦头),柴胡1两半(去苗),天门冬1两(去心),桃仁1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独活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生干地黄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劳气,头疼目赤,胸背气壅,四肢疼痛,心烦惊悸,少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10、黄药子散处方黄药子1两,当归1两,芍药1两,生地黄1两,黄芩1两,人参1两,白术1两,知母1两,石膏1两,川芎1分,桔梗1分,甘草1两,紫菀1分半,槐花子1分半,柴胡1分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月事不止,烦渴闷乱,心腹急痛,肢体困倦,不美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至7分,滤汁温服,食前但1服。
摘录《宜明论》卷十一
处方11、麻黄散处方麻黄1分(去根节),甘草1分(炙微赤,锉),羌活3两,柴胡3分(去苗),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川升麻1两,子芩1两,葛根半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蛇蜕皮5寸(炙令黄色),石膏1两半(细研),钩藤1分,蚱蝉2-7枚(微炒黄),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百日内发痫,连发不醒,及胎中带风,体冷面青,身体反张。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更入竹沥半合,煎2-3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处方12、宽气化痰丸处方大黄3分,杏仁5钱,百合5钱,木通5钱,桑皮5钱,甜葶苈5钱,天门冬5钱,石膏5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龟胸。
用法用量食后临卧,白热水化下。
摘录《幼科铁镜》卷六
处方13、桂枝二白虎一加芍药黄苓牡桂方处方桂枝(去皮)3钱,芍药(去皮,蜜水蒸、晒3次,锉碎)6钱,生姜(切)3片,甘草(去头尾,酒浸,蒸,炙令黄色)4钱,大枣3枚(孽),秔米半合(淘净),石膏(研细,甘草水飞过,澄,晒)1两5钱,知母(槐砧上锉碎,干木臼中杵捣)5钱,黄芩(取腐肠者,东流水润透,蒸之,晒干)6钱,牡桂(取厚寸许、色紫赤、味辛甜者,去内外粗皮1层,锉碎,勿令见火)3钱。
功能主治胃疟。
用法用量以水4升,煮取1升半,去滓,分3次温服,未发、将发、发后各服1次。
摘录《痎疟论疏》
处方14、常山饮处方常山1两,甘草(炙)1两,黄芩(去黑心)2两,石膏(碎)2两,乌梅(去核,熬)14枚,当归(切,焙)2两,芍药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寒热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生姜3片,枣2枚(擘),同煎至8分,去滓,当未发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15、痘疮完善丹处方煨石膏4两,赤石脂2两,漂滑石3两,铅粉2两,真粉3两。
制法共为末,研匀。
功能主治收湿结痂。主痘疮破烂无皮。
用法用量掺之。
摘录《疡科遗编》卷下
处方16、黄耆散别名麦门冬汤
处方黄耆1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心),桑根白皮1两(锉),知母3分,栝楼根3分,黄连1两(去须),石膏2两,葛根半两(锉),赤茯苓半两,地骨皮半两,川升麻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麦门冬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17、黄芩汤处方黄芩(去黑心)1分,石膏(研)1分,茵陈藁1分,柴胡(去苗)1分,桔梗(锉,炒)1分,牡丹皮1分,荆芥穗1分,栀子仁1分,麻黄(去根节)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六引《护命》
处方18、干葛清胃散处方升麻、丹皮、生地、当归、石膏、川黄连、干葛、甘草。
功能主治脾胃火冲,眩晕,右关数大者。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19、鲮鲤甲丸处方鲮鲤甲3片(炙微黄),蝮蛇半条(酒浸,炙微黄),斑蝥2枚(糯米拌,炒微黄,去翅足),蜈蚣1枚(炙微黄,去足),魁蛤半两,虻虫2枚(炒微黄),水蛭2枚(生),蜘蛛2枚(生,干者),蛴螬3枚(生),附子2枚(炮裂,去皮脐),雷丸10枚,水银半两(与消石点猪汁,研令星尽),消石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石膏1两(细研,水飞过),巴豆15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桂心半两,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川芒消半两,射罔半两,龙骨半两,矾石灰半两,黄连半两(去须),滑石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白癞。
用法用量每服2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四
处方20、茯神丸处方茯神1两,牛黄1两(细研),虎肢1对(酒浸1宿微黄),石膏2两(细研),川升麻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玄参1两,铁粉2两(细研),生干地黄1两,龙齿2两,金箔50片(细研),银箔50片(细研)。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惊恍惚,心神不安。
用法用量《普济方》有虎睛、樟脑,无虎肢、龙齿。
摘录《圣惠》卷二十
处方21、柴胡散处方柴胡3分(去苗),地骨皮3分,玄参半两,黄芩3分,石膏1两,甘菊花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羌活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川朴消1两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热毒气攻眼,障翳赤涩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竹叶3-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22、黄芩散处方黄芩1两,防风(去芦头)1两,石膏(细研,水飞过)1两,知母1两,石决明(捣细研,水飞过)1两,地骨皮1两,栀子仁1两,细辛1两,赤芍药1两,黄连半两(去须)。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风毒攻眼,碜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后及临卧时以温水调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23、茯神散处方钩藤2分,独活2分,黄芩2分,麻黄(去节)2分,桂心2分,石膏2分,甘草(炙)2分,防风2分,茯神2分,大黄(汤洗)2分,蚱蝉3枚(炙),蛇蜕皮3分(炙)。
功能主治小儿痫疭呕吐。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2合,去滓,1岁服1合,日3次。
摘录方出《幼幼新书》卷十一引《婴孺方》,名见《普济方》卷三七六
处方24、黄芩汤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2两,白茯苓(去黑心)2两,淡竹茹3分,羚羊角(镑)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石膏(碎,研)3两。
制法上药各为末。
功能主治风邪,心热,神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6钱匕,以水2盏,煎取1盏半,去滓,下朴消1钱匕,食后分3服,如人行4-5里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四
处方25、麻黄散别名麻黄汤
处方麻黄3分,防风3分,芎䓖半两,防己半两,附子(炮)半两,人参半两,芍药半两,黄芩半两,甘草(炙)半两,桂心半两,石膏3两,杏仁20粒,羚羊角屑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风痱。
用法用量麻黄汤(《圣济总录》卷九)。
注意忌生冷、酢滑、猪牛马驴肉、蒜、麦、酒。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十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26、黄耆汤处方黄耆(细锉)1两,栝楼根(锉)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甘草1两,黄连(去须)1两,知母(锉,焙)1两,生干地黄(焙)1两,菟丝子(酒浸1宿,焙干)1两,肉苁蓉(酒浸1宿,去皱皮,锉,焙)1两,石膏(煅赤)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气虚燥渴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27、常山汤处方甘草1两,蜀漆3两,恒山4两,石膏5两,鳖甲4两,香豉1升,栀子3-7枚,乌梅3-7枚,淡竹叶(切)2升。
功能主治心热为疟不止,或止后热不歇,乍来乍去,令人烦心甚,欲饮清水,及寒多不甚热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
注意忌生葱、生菜、菘菜、人苋、海藻。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名见《外台》卷五
处方28、揩齿贝齿散处方贝齿(研)1两,文蛤(研)1两,石膏(捣末)1两,凝水石(捣末)1两,石决明1两,丹砂(研)半两,龙脑(研)1分,海蛤(研)3分。
制法上研为散。
功能主治去口气,益牙齿。
用法用量早晨、临卧以指点药揩齿。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处方29、黄芩汤处方黄芩3两,川升麻2两,甘草2两(生,锉),石膏5两,蔷薇根3两(锉)。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饮食失度,乳石发动,毒热上攻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以水5大盏,煎至2大盏去滓,冷含漱口,良久吐却,每日10余次即愈。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二六二
处方30、黄芩汤处方黄芩3分,石膏3分,赤茯苓(去黑皮)半两,甘草(锉)半两,葛根(锉)半两,五加皮(锉)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柴胡(去苗)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胃中热盛,食已如饥,唇燥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
处方31、搐鼻散处方细辛5分,川芎5分,石膏5分,皂角末5分,雄黄7分,焰消7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头痛。
用法用量先含温水1口,再吹药入鼻,左痛吹右,右痛吹左;或左痛竟吹左,右痛竟吹右。
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五
处方32、凉解汤处方薄荷叶3钱,蝉退(去足土)2钱,生石膏(捣细)1两,甘草1钱5分。
功能主治凉散。主温病表里俱觉发热,脉洪而兼浮者。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处方33、家秘清胃汤处方升麻、生地、川连、山栀、甘草、干葛、石膏。
功能主治积热咳嗽,面赤烦躁,嗽则多汗,夜卧不宁,清晨嗽多,小便赤涩,由于中焦积热者。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34、干葛清胃汤处方升麻、生地、丹皮、川连、甘草、干葛、石膏。
功能主治外感牙衄,身热有汗,右脉浮数,无表邪者。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35、菊花通圣散处方防风1两,川芎1两,当归1两,芍药1两,大黄1两,芒消1两,连翘1两,薄荷1两,麻黄半两,石膏1两,桔梗1两,黄芩1两,白术2钱半,栀子2钱半,荆芥穗2钱半,滑石3两,甘草2两,菊花。
功能主治暴发火眼,外障。
用法用量方中菊花用量原缺。风盛,加羌活,倍防风、麻黄;热盛,加黄连,倍芒消、大黄。
摘录《金鉴》卷四十三
处方36、大黄散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泽泻1两,黄芩1两,栀子仁1两,柴胡1两(去苗),羚羊角屑1两,木香(石膏)2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木通1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劳热,口疮,心烦腹满,小肠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注意忌炙、热面,生果。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37、宽热散处方石膏2钱半,黄芩2钱半,甘草2钱半,赤芍药2钱半,葛根2钱半,麻黄(去节),柴胡半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3岁儿,每服2钱,水1小盏,生姜少许,葱白3寸,豆豉1撮,煎汤冲服。
摘录《婴童百问》卷二
处方38、羚羊角散处方羚羊角屑1两,防风1两(去芦头),芎䓖1两,赤芍药1两,黄芩1两,甘菊花1两,细辛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连1两(去须),石膏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乌风内障,昏暗不见物。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39、减味竹叶石膏汤处方竹叶5钱,石膏8钱,麦冬6钱,甘草3钱。
功能主治阳明温病,脉浮而促者。
用法用量上以水8杯,煮取3杯,1时服1杯,约3时令尽。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40、桂枝一白虎二汤处方桂枝(去皮)3钱5分,芍药(去黄赤皮1层,用蜜水拌蒸3次、晒3次,焙干,锉碎)6钱,生姜(切)7钱,大枣4枚(擘),秔米1合(淘洗),甘草(去头尾尖处各3寸,切作5寸长,好酒浸1宿,柳火上缓缓炙,表里皆燥为度,锉碎)7钱5分,石膏(取洁白如束针者,研极细,用甘草水飞3遍,澄清去水,晒干再研)2两5钱,知母(槐砧上锉细,干木臼杵捣数千下,勿犯铁器)7钱5分。
功能主治阳明疟疾。
用法用量以水3升5合,先煮秔米,减半升,去秔米,纳诸药,煮取1升2合,分2次温服,未发、临发各服1次。
摘录《痎疟论疏》
处方41、黄芩汤处方黄芩3分(去黑心),石膏(碎)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黄柏(去粗皮,锉)半两,女蒌半两,栝楼根(锉)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榉皮(去粗皮,锉)3分,淡竹叶3分(切)。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下痢。脏腑虚,烦躁,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未止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处方42、凉营清气汤处方犀角尖5分(磨,冲),鲜石斛8钱,黑山栀2钱,牡丹皮2钱,鲜生地8钱,薄荷叶8分,川雅连5分,京赤芍2钱,京玄参3钱,生石膏8钱,生甘草8分,连翘壳3钱,鲜竹叶30片,茅根1两,芦根1两,金汁1两(冲服)。
功能主治凉营透气,清热凉血。主痧麻虽布,壮热烦躁,渴欲冷饮,甚则指谵语妄言,咽喉肿痛腐烂,脉洪数,舌红绛,或黑糙无津之重症。气热亢盛而汗出溱溱,营血热炽而丹痧密布。
用法用量痰多,加竹沥1两,冲服珠黄散,每日2分。
摘录《喉痧症治概要》
处方43、滑石石膏散别名滑石散
处方滑石、石膏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女劳疸。
用法用量滑石散(《普济方》卷一九六)。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名见《三因》卷十
处方44、淡竹叶汤处方淡竹叶(切)4升(去尖),栝楼4两,通草2两,前胡2两,升麻2两,茯苓2两,黄芩2两,知母2两,甘草2两(炙),石膏末2两,生地黄10两,芍药1两,大黄3两,黄耆3两,当归1两半,人参1两。
功能主治发痈疽,兼结实大小便不通,寒热,已服五痢汤吐出,不得下,大渴烦闷者。
用法用量先以水1斗6升煮竹叶,去叶,取9升,纳诸药后,煮取3升2合,分4服,日3夜1。快利便止,不必尽汤,汤尽不利,便合取利。
摘录《鬼遗》卷三
处方45、柴胡散别名柴胡汤
处方柴胡1两半(去苗),石膏2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甘草1两(炙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肝脏壅热上攻,头目不利,四肢拘倦。
用法用量柴胡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46、大黄散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秦艽1两(去苗),桂心1两,石膏2两,柴胡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时气3日,头痛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47、桂枝芍药汤处方桂枝3钱,黄耆1两,知母1两,石膏1两,芍药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疟疾。太阳、阳明合病,阳盛阴虚,内实外虚,寒热大作,不论先后。
用法用量每服5-7钱至半两,水1盏半至1盏煎,温服清,迎发而服之。
摘录《保命集》卷中
处方48、解风汤处方人参2两,芎䓖2两,石膏(碎,研)2两,防风(去叉)1两,独活(去芦头)1两,甘草(炙,锉)1两,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1两,细辛(去苗叶)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中风寒热,头目昏眩,肢体疼痛,手足痹,上膈壅滞。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生姜3片,薄荷5叶,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三
处方49、桂枝散处方桂枝3分,黄芩3分,麻黄3分(去根节),石膏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时气1日,头痛壮热,骨节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衣覆取汗。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50、大青散处方大青3分,苦竹叶30片,石膏1两,地骨皮1分,甘草1分(生,锉),黄芩1分,犀角屑1分,吴蓝1分,川升麻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生痈肿,烦热疼痛,口干心躁。
用法用量以水3大盏,加黑豆1合,煎至1盏半,去滓,分为3服,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51、健脾胜湿汤处方当归4钱,黄耆8钱,地肤子3钱(炒),茵陈3钱,黄柏3钱,蒺藜3钱(炒),荆子3钱,防风2钱,生石膏6钱,大贝3钱,苍术3钱炒,白芷2钱,五加皮3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倒睫拳毛症(眼睑内翻倒睫)。两眼赤酸,怕日羞明,上下眼皮弦紧皮松,倒睫拳毛刺激眼球,发生白膜,热泪常流。
用法用量水煎服。
临床应用倒睫拳毛余江尹某某,女,素患目疾,不避风沙,不忌酸辣,久则酸涩流泪,睫毛即倒,1958年来我院就诊。按其脉,他脉皆平,惟太阴细数。此是脾蕴湿热,上冲于脑,以致倒睫,刺激目珠,而生翳膜。先将攒竹、鱼腰略刺,内服健脾胜湿汤,7剂而轻;又加细辛2钱,川芎3钱,连服10余剂而痊愈。
摘录《眼科临症笔记》
处方52、葛根散处方葛根1两,石膏2两,栀子仁1两,柴胡1两(去苗),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头痛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淡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53、调脉理中茯苓散处方赤茯苓2两,黄芩1两,栀子仁1两,人参1两(去芦头),赤石脂2两,远志1两(去心),犀角屑1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石膏4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脉极实热,血气伤心,好生嗔怒,面色变赤,语涩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入淡竹叶2-7片,豉50粒,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54、大力子汤处方黄芩(酒洗)2钱,黄连(酒炒)2钱,桔梗1钱5分,甘草1钱,连翘1钱,鼠粘子(炒、研)1钱,玄参1钱,大黄(酒蒸)1钱5分,荆芥3分,防风3分,羌活3分,石膏1钱5分。
摘录《古今医鉴》卷三
处方55、麻黄饮处方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2两,防风(去叉)1两半,赤芍药1两半,石膏(碎)3两,羌活(去芦头)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中风发热,头目昏疼,失音不语,喘息粗大,口偏吐涎,手足不随。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每日2次。若牙颔冷痹舌强,加附子1枚(去皮脐),(竹堇)竹沥少许;若渴,加麦门冬(去心)1两半,犀角屑1两。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二
处方56、麻黄钩藤散处方钩藤、柴胡、半夏、甘草、菊花、枳壳、麻黄、石膏、葛根。
功能主治肝厥如痫疾不醒,呕吐眩晕者。
摘录《证治宝鉴》卷十一
处方57、菊花通圣散处方白菊花1两半,滑石3两,石膏1两,黄芩1两,甘草1两,桔梗1两,牙消1两,黄连1两,羌活1两,防风半两,川芎半两,当归半两,赤芍药半两,大黄半两,薄荷半两,连翘半两,麻黄半两,白蒺藜半两,芒消半两,荆芥2钱半,白术2钱半,山栀子2钱半。
功能主治两睑溃烂,或生风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同煎7分,食后服。
摘录《准绳·类方》卷七
处方58、柴胡芍药汤别名柴胡芍药散
处方柴胡(去苗)1两,芍药1两,地骨皮半两,石膏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肾咳。潮热有时,五心烦热。
用法用量柴胡芍药散(《普济方》卷二二八引《指南方》)。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
处方59、黄芩石膏汤处方黄芩3钱,石膏3钱,生甘草2钱,半夏3钱,升麻2钱,芍药3钱。
功能主治牙痛龈肿。
用法用量水煎半杯,热服,徐咽。
摘录《四圣心源》卷八
处方60、黄芩散处方黄芩3分,川升麻1两,石膏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玄参半两,柴胡1两(去苗),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热疮生于身体。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惠》卷九十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