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别名板栗、 栗果、木巽)子、(木奄)子、栗果、大栗),甘;微咸;性平,益气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消肿,止血。主脾虚泄泻;反胃呕吐;脚膝酸软;筋骨折伤肿痛;瘰疬;吐血;衄血;便血,本文介绍了含有栗子的处方24个。
处方1、梨母子煎处方梨母子1斤(细研去核),盐麸子5两,兰子5两,不灰木3两(牛粪火烧赤),独颗栗子3两(干者),甘草2两(锉,生用),黑豆3两(炒熟),黄连2两(去须),绿豆3两(炒熟),大粪灰5两,赤芍药3两。
制法上为末,用炼蜜入诸药,调为膏。
功能主治毒箭所伤,皮内瘀肿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茶匙,以温酒送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八
处方2、栗子粥处方栗子、粳米。
功能主治补肾气,益腰脚。益气,厚肠胃。主一切风头风旋,手战,筋惊??肉瞤,恶心厌食,气虚嘈杂,风痹麻木不仁,偏枯。老年肾虚,腰酸腰痛,腿脚乏力,脾虚泄泻。
用法用量《济众新编》本方用法:黄粟细米不拘多少,和水煮,入碎米心或米泔心煮粥。和蜜服。
摘录《本草纲目》卷二十五
处方3、栗皮丸处方栗子肉上皮半两(为末),乳香(研)1分,鲇鱼肝1分。
制法上同研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骨鲠在喉不出。
用法用量看骨远近,绵裹1丸,水润,外留绵线吞之,即钩出。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处方4、接骨丹处方独科栗子1两(去皮),桑根白皮1两(过道妙),雄黑豆1两(去黑皮),当归1两,破故纸半两(微炒),没药半两,乳香半两,金系水蛭(新瓦上慢火微炒黄色)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打扑落马坠车,一切伤损。
用法用量每服4钱,醋1大盏,熬至7分,入麝香少许,温服;如人行5-7里地,依前再服,日进3服。其痛立止,30日骨接全无碍。如病大者可加至6钱服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八八引《烟霞圣效方》
处方5、虎骨散处方虎胫骨2两(涂酥,炙令黄),桂心1两,牛膝1两(去苗),庵(艹闾)子1两,续断1两,栗子2两(去壳,炒令黄),泽兰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一切磕损,落马车辗,失坠伤折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七
处方6、钓骨丸处方栗子肉上皮半两(为末),鲇鱼肝1个,乳香2钱5分。
制法上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骨梗咽喉。
用法用量视骨梗远近,以线系绵裹1丸,水润吞下,提线钓骨出之。
摘录《串雅外编》卷二
处方7、活血丸处方桑枝(东南引,鸡子大粗者,细锉)1斗(纳锅中,入米醋,炒黑存性,为末),雄黑豆3升(入米醋,炒焦存性,为末),栗子400枚(连皮烧,入米醋内浸,再烧再入醋内,存性为末),乳香半两(细研)。
制法上为末,以醋煮糯米粥和捣千杵,为丸如弹子大,阴干,勿见日,后用米醋磨好香墨为衣,候干,以布袋盛挂当风处。
功能主治腕折。
用法用量每服1丸,与乳香酒同煎令化温服,服讫向痛处卧,1日2次。疼痛自止。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处方8、胡粉散处方胡粉3分,干姜1分(炮裂,锉),生栗子2分(阴干,去壳)。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金疮,内漏血。
用法用量用敷疮上。
摘录《圣惠》卷六十八
处方9、沉香丸处方沉香1两,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牛膝1两(去苗),当归1两(锉,微炒),虎胫骨2两(涂酥炙,令黄),栗子2两(去壳,微炒),木香1两,骨碎补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腽肭脐1两(酒刷,微炙),甘草1分(炙微赤,锉),续断1两半,熟干地黄1两,独活1两,白芷1两,刘奇奴1两,芎䓖1两,黄耆1两(锉),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牡丹1两,败龟1两(涂醋炙微黄),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筋骨,益精髓,通血脉,止疼痛。主踠折伤损,落马坠车磋跌,筋骨俱碎,黯肿疼痛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七
处方10、定痛乳香神应散处方乳香1两,没药1两,雄黑豆1两,桑白皮1两,独科栗子1两,破故纸(炒)2两,当归1两,水蛭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从高坠下,疼痛不可忍,腹中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醋1盏,沙石器内煎至6分,加麝香少许,温服。
摘录《医学纲目》卷二十引东垣方
处方11、白马蹄散处方白马蹄3两(烧令烟尽),栗子黄1两(阴干),桂心3分,蒲黄1两,龟壳2两(涂酥,炙微黄)。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化瘀血为水。主伤折。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日3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七
处方12、防俭饼处方栗子、红枣、胡桃、柿饼。
制法四果去核皮,于碓内一处捣烂揉匀,捻作厚饼,晒干收之。
功能主治救荒辟谷。
摘录《寿世保元》卷十
处方13、风化散处方风化石灰末1升,干姜3分(生用),生栗子末5两,白药末5两。
制法上药取端午日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止血定痛。主金疮。
用法用量凡有金疮即敷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九
处方14、甘矾散处方生甘草1寸,白矾1栗子大。
功能主治太阴口疮。
用法用量放口内,含化咽津。
摘录《保命集》卷下
处方15、防饥救生四果丹处方栗子(去壳)、红枣(去皮核)、胡桃(去亮皮)、柿饼(去蒂)各等分。
制法入甑蒸二时,取出。石臼中杵捣,不辨形色,捻为厚饼,晒干收贮,冬月吉日焚香修合。
功能主治补肾水,健脾土,润肺金,清肝木,而心火自平也。
用法用量凡饥者与食1饼,茶汤任嚼服,腹中气足自饱,1饼可耐5日,再服不限日数。
摘录《惠直堂方》卷四
处方16、栗子柿子饼糊处方栗子肉15克 柿饼半个
制法将栗肉、柿饼共磨成糊状,煮熟服食。
功能主治补肾,健脾,养胃。适用于小儿腹泻。
用法用量每日分2次服。
摘录《民间方》
处方17、痢圣散子处方当归(去芦)、干姜(炮),各二两;黄柏皮(去粗皮)、甘草、枳壳(去瓤)、御米(即罂栗子.性与壳同)、罂粟壳(去蒂.盖),各四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远年日近,赤白休息等痢。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薤白二条,擘碎,同煎至八分,去渣,食前稍温服。老人、小儿加减服食。
注意忌生泠、油腻之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8、白马蹄散处方白马蹄90克(烧令烟尽)栗子黄30克(阴干)桂心22克 蒲黄30克 龟壳60克(涂酥炙微黄)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伤折。(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服以温酒调下6克,日三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
处方19、蒲黄散处方蒲黄30克 当归22,5克 桂心22.5克 延胡索30克 川芎22.5克 赤芍药30克 庵闾子22.5克 没药30克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栗子30克(去壳,阴干)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芸苔子30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化瘀止痛,续筋接骨。治跌打损伤,筋伤骨碎,伤后恶血攻心,烦闷欲绝,坐卧不安者。
用法用量每服3克,以温酒调下,不计时候频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
处方20、栗树叶洗剂处方鲜板栗树叶250g,生甘草31g,雄黄粉15g,铁锈粉31g。
功能主治漆性皮炎。
用法用量水煎,外洗。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21、芫荽汤处方鲜芫荽150克 鲜胡萝卜200克 风栗(干板栗)150克鲜
制法先分别将芫荽、胡萝卜、风栗、荸荠洗净,然后切碎。把上4味一同放入搪瓷锅或砂锅内,加水适量,煎沸后取汤2碗,去渣即可。
功能主治透发痘疹。适用于小儿水痘。
用法用量以上为1日量,分作2次温热饮用,连用3~5天。
摘录《岭南草药志》
处方22、大活血丹处方天南星1斤(姜汁浸1宿,焙),芍药1斤(赤、白者皆可)。骨碎补1斤(焙,石上生者佳),黑豆1斤(酒煮,焙干),大栗间1斤(老者,去皮,焙),川乌1斤(炮),自然铜(火煅,酸醋淬存性)半斤,血竭6两(别研),细辛(去苗叶)10两,白芷1斤,木鳖(去壳,细切,麸炒)半斤,川牛膝(去芦,酒浸,焙)1斤,没药4两(别研,如无,降真香为末代),乳香半斤(别研,如无,以3倍枫香代之),青桑炭10斤(青桑木取如臂大者,去皮叶,炭火煅令赤烟起,用酸醋杀为炭)。
制法上桑、栗、豆、补、星、药6味为末,和余药研为细末,用米醋煮糯糊拌入臼捣千杵,方聚众人急下手丸,下手稍缓则拆,阴干半月,然后用火焙或晒1日,大丸重6文,湿中丸重3文,湿干则以漆抹在手上,取2-3丸挪漆为衣。
功能主治扑损伤折,骨碎筋伤,疼痛浮肿,腹有瘀血,灌注四肢,烦满不安,痈疽发背,筋肉坏烂;诸般风疾,左瘫右痪,手足顽麻;妇人血气诸疾,产后败血不行,流入四肢,头面浮肿,血气疼痛,浑身疼痹,经脉湛浊,风痨发动,百节酸疼。
用法用量每服半丸,无灰酒磨化,微煎3-5沸,温服,不拘时候;损在上,食后服;损在下,空心服。
摘录《理伤续断方》
处方23、活血丹处方青桑灰1斤(好醋杀火),大栗间(焙)1两6钱,骨碎补(制,焙)1两6钱,南星(生姜汁浸1宿,焙)1两6钱,赤芍药(焙)1两6钱,白芍药(焙)1两6钱,牛膝(洗,焙)1两6钱,川乌(炮)1两6钱,雄黑豆1两6钱,自然铜(醋淬)8钱,木鳖子肉(切,和面炒赤)8钱,净细辛1两(焙),没药4钱(另研),乳香6钱(另研),白胶香3钱,血竭6钱(或番降节代)。
制法上为末,糯米粉醋煮糊丸,杵千下,众手丸,缓则发裂;大丸重6钱(湿),中丸3钱(湿),候干,以漆搽手上,将两三丸挪漆为衣收用。以纱葛袋收挂净处,经久不坏。
功能主治打扑伤损,折骨碎筋,瘀血肿痛烦闷;风痰瘫痪顽痹;妇人血风,产后败血,浮肿,血气痛,风劳发动,四肢酸痛。
用法用量每服半丸,无灰酒磨化,渐煎3-5沸,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孕妇勿服。
摘录《永类钤方》卷二十二引彭氏家传方
处方24、活血丹处方荆芥2两半,枫香1两(别研),檀香1两(不见火),降真节1两,草乌2两(酒煮),山桂(去粗皮)半两,当归(酒浸1时)半两,苍术(米汁浸,春5、夏3、秋7、冬10日;炒干)半两,川羌活(去芦)半两,白及(面裹煨,晒干)半两,乌豆(以糯米炒黄为度)半两,地龙(去土)半两,滴青1钱半(别研),射香半两(别研),川芎半两(热汤洗3次),五灵脂1两半(用灯心别研),乳香1两(别研),没药1两(别研),川乌(酒炮)半两,骨碎补(去毛,炒)半两,川牛膝(酒浸1时)半两,细辛(去苗)半两,花桑木(烧灰存性)半两,白芷(不蛀者)半两,赤芍药(酒浸)半两,川牵牛(石灰炒)半两,南星(以石灰炒黄色为度)半两,自然铜(煅,酒淬,别研)半两,大栗间半两,木鳖20个(去油壳)。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弹子大。入臼杵30余下,团成块,称1两,分作3丸,候丸尽,分作3分,一分阴干,一分晒干半时久,一分焙半时久,却三分打和一处,令阴阳相合,候药上(麻土)气为度,然后刷去(麻土),用黑漆光为度。
功能主治跌仆伤损,折骨断筋,疼痛浮肿,腹有瘀血,灌注四肢,烦闷不安;痈疽发背,肌肉坏烂;诸般风疾,左瘫右痪,手足顽麻,妇人血气风发动。
用法用量每服半丸,用无灰酒磨化,微煎3-5沸,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孕妇勿服。
摘录《理伤续断方》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