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生姜的处方(六十二)

医药知识2023-02-09 01:43:52百科知识库

含有生姜的处方(六十二)

生姜(别名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生姜汁、姜),味辛;性温,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小编整理出含有生姜的处方共412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3661~3720共60个。

处方1、厚朴散

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紫苏茎叶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3分,前胡3分(去芦头),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槟榔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腹胀满,痰饮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2、大半夏丸

处方半夏2两(为末,生姜汁作饼,曝干),木香1钱,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钱,丁香1钱,人参3分,草豆蔻(去皮)3枚,槟榔(锉)3枚。

制法上为末,用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止逆温胃。主留饮,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姜、大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处方3、厚朴汤

处方厚朴4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4两(去芦头),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胸膈气滞,吐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煎成小麦汁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下白豆蔻丸。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4、附子丸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茛菪子1两(水淘去浮者,水煮令芽出,候干,即炒令黄黑色),干姜3分(炮裂,锉),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青橘皮3分(汤浸,去瓤,焙干),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当归3分(锉,微炒),艾叶3分(微炒),白术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痢不愈,四肢不和,腹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5、白术汤

处方白术1两,芦根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枇杷叶(去毛,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邪热虽退,胃中不和,干呕不饮,甚则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八

处方6、厚朴散

别名厚朴汤

处方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3分,贝母3分(煨微黄),紫菀1两(去苗),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两(去芦头),杏仁3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咳嗽,呕吐,寒热,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厚朴汤(《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7、白术丸

处方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细辛半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防风半两(去芦头),诃黎勒皮3分,五味子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白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旋覆花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痰积聚,胃中冷气,令人呕吐,不纳饮食,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

处方8、诃黎勒散

处方诃黎勒3分(煨,用皮),人参1两(去芦头),当归3分(锉,微炒),白术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3分,草豆蔻3分(去皮),甘草3分(炙微赤,锉),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气不足,四肢不和,腹胁胀满;或时下利,饮食难消。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之。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9、当归饮

处方当归(切,焙)1两,赤芍药1两,艾叶(炒)1两,地榆1两,白龙骨1两,黄耆(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黄芩(去黑心)3分,干姜(炮)3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赤白痢,脐下(??)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一六五

处方10、导气散

处方虎头王字骨(酥炙)、荜拨(微焙)、人参、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羚羊角屑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噎塞,不入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水调,临卧、食后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11、沉香牡丹丸

处方沉香(锉)1两半,牡丹皮1两,赤芍药1两,当归(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芎䓖1两,黄耆(锉)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山芋1两,白芷1两,吴茱萸(汤浸,焙干,炒)1两,巴戟天(去心)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木香1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肉豆蔻(去壳)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干姜(炮)1两,白龙骨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海久虚,经候不利,赤白带下,血气冲心,多发刺痛,四肢困烦。

用法用量方中白术,《准绳·女科》作白芷。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处方12、白术散

处方白术3分,芍药(炒)3分,木香(半生半炒)半两,缩砂仁半两,黄连(去须,炒)半两,陈曲(炒)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冷痢,脐下痛,羸瘦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煎干姜、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处方13、赤石脂丸

处方赤石脂1两半,桑根白皮(锉)1两半,桔梗(炒)1两半,诃黎勒皮(煨)1两半,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半,龙骨1两半,白芷1两,黄连1两(去须),地榆1两,当归1两(切,焙),桂(去粗皮)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木香1两,黄芩半两(去黑心),干姜(炮裂)半两,肉豆蔻1枚(去壳)。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14、阿胶煎

处方阿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薯蓣1两,白茯苓1两,天门冬1两半(去心,焙),贝母1两(煨微黄),酥1两,生地黄汁1升,生姜汁1合,白蜜2合,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

功能主治久咳嗽,唾脓血。

用法用量上药前5味为末,与后5味相和于银器中,以慢火熬令得所,用不津器盛,含半枣大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15、豆蔻木香丸

处方商枳壳1两半(麸炒去瓤),益智1两,玄胡1两,雷丸1两,荆三棱(炮赤,捶碎)1两,蓬莪术(炮熟,捶碎)1两,白豆蔻仁半两,缩砂仁7钱半,青皮1两(去白),当归7钱半(去芦头),木香半两,胡椒半两,白术1两,陈皮(去白)1两,牵牛(8两微炒,取头末)2两4钱,半夏1两(汤洗7遍,生姜汁制)。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宣通一切滞气,消化宿食痰饮,清利头目,消磨积蕴痃癖。主滞气痰饮,宿食积蕴,胸腹痃癖,头目不清,形体瘦弱,不禁宣泻者。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如觉内伤,可用70-80丸。服之1月后,但觉身轻为验。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16、京三棱丸

处方京三棱3分(微煨,锉),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木香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白术3分,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诃黎勒1两(煨,用皮),枳壳1两(麸炒微黄),麦糵1两(炒微黄),神曲1两(锉,微炒),桂心1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痃癖气,心腹胀满,时时筑心背痛,宿食不消,呕逆,不思饮食;休息气痢,喘促黄瘦,面目虚肿。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17、鸡苏汤

处方鸡苏2两半,地黄汁5合,桑根白皮(锉)1两,生姜汁5合,葛根(锉)2两,小蓟根(切)2两,淡竹茹2两。

制法上除地黄、生姜汁外为粗末。

功能主治坠堕扑损,内伤吐血,及暴热,胸背上烦热,心中欲吐,喉内先觉血腥气。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1盏,去滓,入地黄汁、生姜汁各半合,更煎3-5沸,去滓温服,每食后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处方18、芦荟丸

处方芦荟半两,赤石脂1两,樗皮(生姜汁炙)1两,地榆(锉)1两,牛角腮(炙)3分,禹余粮(醋淬)1两半,阿胶(炙燥)1两半,侧柏1两1分。

制法上为末,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中,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陈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19、厚朴汤

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人参3分,草豆蔻(去皮)3分,陈橘皮(汤浸,去瓤,焙,炒)3分,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木香半两,白术(炒)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脏虚冷,腹胀肠鸣,(疒丂)痛泄泻,饮食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个(擘),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处方20、附子散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3分,白术1两,高良姜3分(锉),甘草2分(炙微赤,锉),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处方21、地榆汤

处方地榆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当归(切,焙)3分,艾叶(炒)半两,吴茱萸(汤浸,焙干,炒)半两,高良姜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肠胃受风,飧泄无度,或下黄水,腹胁痛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日午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22、厚朴煮散

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白术1两,芎䓖1两,干姜(炮)1两,当归(切,焙)1两,诃黎勒(煨,去核)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人参半两,芍药半两,甘草(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腹胀,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大枣2个(擘),煎取7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处方23、当归黄连丸

处方当归(锉,焙)2两,黄连(去须)2两,木香1两,吴茱萸(汤洗,熔于炒)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诃黎勒(炮,去核)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寒肠热,腹胀泄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24、补脾诃黎勒散

处方诃黎勒半两(煨,用皮),草豆蔻3分(去皮),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甘草1分(炙微赤,锉),木香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缩砂3分(去皮),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气虚,大肠下泄,腹痛,不思饮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热服。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25、赤石脂汤

处方赤石脂3分,黄连3分(去须),地榆3分,甘草(炙)1分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2分半,干姜(炮裂)1分半,当归(切,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血痢,赤白兼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薤白3寸(切),同煎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处方26、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白槟榔(煨)2两,白茯苓(去黑皮)3两,桔梗(锉,炒)3两,陈橘皮(去白,焙,炒)3两,桂(去粗皮)3两,白术4两,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甘草(炙,锉)2两,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劳虚寒,腹痛胀满,气急善噫,欲卧,舌本苦直,饮食多倦,干哕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切),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处方27、补脾神曲丸

别名补脾丸

处方神曲1两(炮微黄),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诃黎勒2两(煨,用皮),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荜茇1两,丁香半两,白豆蔻1两(去皮),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荜澄茄半两,沉香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微炒)。

制法上为末,酒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虚,心腹胀满,食少无力。

用法用量补脾丸(《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28、和中汤

处方人参1两半,白术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虚冷,吐利,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3、4岁儿每服1钱匕,水半盏,同煎至3分,去滓,带热服,至夜可3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29、陈橘皮煎丸

处方陈橘皮1斤(用水浸,去白,焙干,杵为细末,醋1斗熬为膏),沉香(锉)2两,干姜(炮裂)4两,桂(去粗皮)4两,附子(炮裂,去皮脐)4两,萆薢(锉)2两,当归(洗,切,焙干)2两,京三棱(炮熟,锉)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令黑色)4两。

制法上药杵八味为末,用陈橘皮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面黄肌瘦,腰膝疼痛,寒痰呕逆,腹胁痃癖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不嚼。陈米饮送下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30、甘草散

处方甘草3分(炙微赤,锉),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黄熟),人参半两(去芦头),黄连半两(去须,微炒),龙骨1两,白茯苓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暴痢。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31、诃黎勒丸

处方诃黎勒皮4两,五倍子4两,黄连(去须)4两,钟乳粉4两,白矾(熬令汁枯)4两,缩砂蜜(去皮)2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半,当归(切,焙)2两半,酸石榴皮(锉,炒)2两半,胡椒2两半,樗根皮(锉)2两半,干姜(炮)1两半,干木瓜(锉)5两,乌梅肉(炒)5两,橡实(微炒)5两,肉豆蔻(煨,去壳)5枚,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

制法上为末,醋并艾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虚冷,呕逆霍乱,泻痢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食前以大枣汤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32、白术散

处方白术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桂心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草豆蔻1两(去皮)。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腹虚胀及胸满,腹中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33、利惊丸

处方南星4钱,半夏4钱(为末,并以生姜汁和作饼子,晒干),真珠(新白者)2钱,巴豆(去油净)1钱,朱砂4钱,轻粉半钱,麝半钱,脑子半钱,白颈蚯蚓1条(用刀截断首尾,两头齐跳者用之,去土秤)2钱。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风热丹毒,急慢哑惊。

用法用量每1岁儿服1丸,灯心汤送下。

摘录《玉机微义》卷五十

处方34、当归散

别名当归芍药汤

处方当归1两(锉,微炒),白芍药1两,地榆1两(锉),龙骨1两,黄连1两(去须,微炒),艾叶2分(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芩3分,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干姜3分(炮裂,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赤白痢,脐下(??)痛。

用法用量当归芍药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35、龙骨丸

处方龙骨半两,甘草(炙)半两,赤石脂半两,乌梅肉(炒)半两,人参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枳壳(去瓤,锉,炒)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3分,黄连(去须)3分。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日久泄泻,倦怠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36、补脾白豆蔻散

处方白豆蔻3分(去皮),干姜半两(炮裂,锉),人参半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甘草1分(炙微赤,锉),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白术3分,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气虚,食饮难消,腹胁气胀,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37、丁香丸

处方丁香(炒)半两,槟榔(锉)3分,桂(去粗皮)1两,当归(切,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人参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

制法上为末,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胃气虚冷,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橘皮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处方38、地龙散

处方地龙(去土,炒)半两,半夏(生姜汁捣作饼,焙令干,再捣为末)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头痛及产后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1字至半钱匕,生姜、荆芥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六

处方39、龙骨散

处方龙骨1两,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赤石脂2两,当归2两(锉碎,微炒),白术1两,吴茱萸3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白痢腹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40、补肺汤

处方黄耆(锉细)2两,桂(去粗皮)2两,生干地黄(焙)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紫菀(去苗土)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当归(切,焙)2两,五味子2两,远志(去心)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甘草(炙,锉)1两,钟乳(研成粉)1两,白石英(研成粉)1两,人参1两,桑根白皮(锉,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再入研药同和匀。

功能主治吐血后,胸中痞痛,口燥不喜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2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九

处方41、当归散

处方当归(锉,微炒)1两,干姜(炮裂,锉)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艾叶(炒令微焦)1两,白术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1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冷气攻心腹痛,时复下利。

用法用量每服2-3钱,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42、诃黎勒汤

处方诃黎勒(煨,去核)5枚,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3分,人参1两,当归(切,焙)半两,干姜(炮)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温脾内补。主脾虚,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空心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处方43、诃黎勒丸

处方诃黎勒(煨,去核)1两,鹿茸(酥炙,去毛)1两,桑根白皮(锉)1两,地榆1两,赤石脂1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龙骨1两半,白芷1两,黄连(去须)1两,桂(去粗皮)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1两,白茅根1两,当归(切,焙)1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干姜(炮裂)半两,肉豆蔻(去壳)4枚。

制法上为末,烂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泻吐哕,遍身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44、诃黎勒散

处方诃黎勒皮1两(微煨),白茯苓1两,桂心1两,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心腹胀满,脾胃虚弱,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2枚,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45、地黄煎

处方地黄汁1升半,麦门冬汁5合,生姜汁5合,天门冬汁5合,玄参1两,柴胡(去苗)1两,茯苓(去黑皮)1两,射干1两,黄牛乳1升,蜜2升,黄牛酥5两,黄耆(钞,炒)2两,桂(去粗皮)2两,人参2两,五味子(炒)2两,款冬花2两,紫菀(去苗土)2两,贝母(去心)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研)5两。

制法上将余药为末,次将各自然汁及酥、乳、蜜等入铜银器中,以文武火煎百十沸,时时搅转,然后旋旋调下诸药末,搅令匀,煎百余沸,来日封闭干甑上,蒸2炊久,待冷以蜡纸紧封闭10数日,时复一看,莫令损动。

功能主治肺气不和,上气咳嗽。

用法用量每日饭后服1匙头,仰卧渐渐咽之,令药浸润心肺,至夜临睡时如前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处方46、补脾肉豆蔻丸

别名大肉豆蔻丸

处方肉豆蔻1两(去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术3分,石斛1两(去根),肉桂1两半(去粗皮),丁香半两,荜茇3分,椒红3分(微炒),诃黎勒2两(煨,用皮),缩砂3分(去皮),人参3两(去芦头),当归半两(锉,微炒),高良姜3分(挫),木香半两,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以生姜汁煮枣肉相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气虚,心腹胀满,胸膈不利,食即欲呕,水谷不消,或时下痢,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大肉豆蔻丸(《鸡峰》卷十二)。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47、补虚汤

处方半夏(汤洗7遍,焙)3两,干姜(炮)3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甘草(炙,锉)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五味子2两,黄耆2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半。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肺虚寒,咳嗽下利,少气。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处方48、陈橘皮散

处方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3分,枳实3分(麸炒微黄),人参半两(去芦头),木香半两,前胡3分(去芦头),白术3分,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槟榔3分,桂心半两,芎䓖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两胁胀满,心腹壅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一

处方49、诃黎勒皮散

处方诃黎勒皮1两,人参3分(去芦头),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呕逆不下合,腹胁胀,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见《普济方》卷二○四

处方50、诃黎勒散

处方诃黎勒皮1分,京三棱半两(微焙,锉),人参半两(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1分,干姜1分(炮裂,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气不和,时时腹胁虚胀,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温枣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51、诃黎勒散

处方诃黎勒皮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柴胡1两(去苗),木香半两,当归半两,桂心半两,芎䓖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熟干地黄3分,人参3分(去芦头),牛膝1两(去苗),白芍药3分,白术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冷劳,气攻脾胃,腹胁妨闷,四肢不和,吃食减少,渐至虚羸。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52、夺命丹

处方南星4钱,半夏4钱(为末,以生姜汁捏和作饼子,焙干),珍珠(新白者,研)2钱,巴豆(去油净)1钱,朱砂4钱,金箔10片,银箔10片,轻粉5分,麝香5分。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急惊不省人事,目定直视,牙关不开,唇白或黑者。

用法用量每1岁儿1丸,灯心汤化下。

摘录《医学正传》卷八

处方53、赤石脂散

处方赤石脂半两,白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地龙1分(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钟乳粉1两,芦根半两(锉),艾叶2两(微炒),芎䓖1两,桑寄生半两,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熟干地黄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8-9月,胎动,时有所下,腹内刺痛,头面壮热,口干,手足逆冷,急气上冲,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酒各半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六

处方54、陈曲丸

处方陈曲(炒黄)8两,木香8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8两,甘草8两,槟榔8两,青橘皮(去白)8两,白术8两,枳壳(麸炒,去瓤)8两,京三棱(炮)8两,干姜(炮)12两,桂(去粗皮)12两。

制法上为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寒胃虚,饮食迟化,气不升降,呕逆恶心,留饮寒痰,癖结动气,胁下逆满,有时而痛,按之有形,或按有声,膈脘虚痞,食物多伤,噫气醋臭,心腹常疼,霍乱吐逆,烦闷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5-7丸,温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处方55、白豆蔻汤

处方白豆蔻(去皮)1两,半夏(为末,生姜汁和作饼,焙干)1两,槟榔(锉)1两,丁香1两,甘草(炙锉)1两,青橘皮(去白,切,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胃虚气寒,饮食无味,呕吐冷痰,噫时闻食气。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处方56、柴胡汤

处方柴胡(去苗)4两,大枣(去核,焙)6枚,黄芩(去心)1两半,人参1两半,甘草(炙,锉)1两半,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芍药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寒疝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处方57、地榆散

处方地榆1两,龙骨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两(去芦头),醋石榴皮1两,黄芩1两,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热病。壮热头痛,四肢烦疼,下痢黄赤色,日夜十余行,及呕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58、赤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1两,桂心1两,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蓬莪术1两,大黄1两(锉碎,微炒),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膈气壅滞攻心,胸中连肩背痛,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5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59、诃黎勒散

处方诃黎勒3分(煨,用皮),木香3分,槟榔3分,前胡半两(去芦头),桂心半两,京三棱半两(炮裂),当归半两(锉,微炒),黄耆半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白术半两,赤茯苓半两,芎䓖半两,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积聚。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60、承气汤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实半两(麸炒微黄),川朴消1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时气5日,肠胃中有结燥,胸中壅闷,或时谵语。

用法用量每服4钱,用水1中盏,煎取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五

本文标签: 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