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生姜的处方(五十三)

医药知识2023-02-09 01:41:31百科知识库

含有生姜的处方(五十三)

生姜(别名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生姜汁、姜),味辛;性温,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小编整理出含有生姜的处方共412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3121~3180共60个。

处方1、藿香丸

处方藿香叶1两,木香1两,肉豆蔻(去壳)半两,丁香半两,半夏2两(生姜汁浸3宿透,切,焙干)。

制法上为末。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胃气,化冷痰,利胸膈,思饮食。主妊娠腹满。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处方2、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3分,白术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反胃呕哕,全不任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3、露星散

处方陈皮6两,苍术4两(米泔水内入生姜汁,浸1宿,晒干),甘草3两,厚朴4两(以陈壁土,生姜2片,酒1盏,和水5盏,煮令干为度,晒干),草果3两,槟榔(生用)2两,木香2两,半夏(汤泡7次)2两,缩砂仁2两,青皮2两(去瓤,锉碎,以巴豆3-4粒去皮膜,线穿定,于青皮内炒巴豆黑,去巴豆)。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5片,乌梅、枣子各2个,入酒1呷,同煎3-5沸,和滓露1宿,至天明取入,再同滓煎至7分,去滓,空心通口服,滓再煎,于未发前再煎服。热多寒少加前胡,去半夏;寒多热少加官桂、川姜去青皮;如呕吐加丁香、附子,去半夏、木香。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二引戴防御方

处方4、黄连散

处方黄连(去须)2两,龙骨2两,赤石脂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人参3分,干姜(炮)1两,地榆1两,黄芩(去黑心)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赤白脓血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以粥饮调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5、麻黄散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桂心3分,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人参3分(去芦头),白术3分,干姜2两(炮裂,锉),芎䓖3分,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伤寒3日以前,头项腰脊俱痛,发汗不出,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以衣覆取微汗,如人行5-7里未汗,即再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6、不换金散

处方厚朴4两(去粗皮,姜汁浸1两),陈橘皮(去白)2两,甘草(炙)2两,藿香叶(去土)2两,苍术(米泔浸1宿,焙)2两,半夏(汤洗7遍,焙干为末,生姜汁搜和作饼子,炙令黄色)2两,草果子仁2两,人参(去芦头)1两半。

功能主治调阴阳,止吐利,疗寒热,截伤寒。主一切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7、丁香散

处方丁香半两,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柴胡3分(去苗),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干木爪1两,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豆蔻3分(去皮),诃黎勒1两(煨,用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高良姜3分(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积有冷气,食不消化,面色萎黄,四肢无力,或时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湿面,饴糖。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8、干姜散

处方干姜1分(炮裂,锉),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诃黎勒半两(煨,用皮),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暴痢,腹痛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薤白1茎,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9、干姜丸

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皂荚1两(去黑皮,涂酥,炙令黄焦,去子),菖蒲3分,桂心3分,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柴胡3分(去苗),人参3分(去芦头),黄连3分(去须),赤茯苓3分,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川椒3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积聚,心腹胀满,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10、黑龙丸

别名资寿黑龙丸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乌头(炮裂,去皮脐)4两,乌蛇(酒浸1宿,去皮骨,炙)2两,干蝎(炒)1两半,苍术(锉碎,豉炒)2两,防风(去叉)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令香)2两,麻黄(去根节)3两,赤芍药(锉)1两,白芷(锉)2两,芎䓖(锉)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天南星(生用)半两,吴茱萸(净拣,用水淘7遍,微炒)1两,白术(锉碎)1两,自然铜1斤(杵碎,用生铁铫子内,以炭火一秤,渐以2-3斤,逼药铫子,令通赤,徐添火,可半日以来,其药有微焰起,闻腥气,又似硫黄香,药乃成,放冷取出;如药有五色者,甚妙,然后安向净黄湿土,上着纸,先衬药,用盆合之,令密不得通风,1宿出火毒,乳钵内细研,以水净淘黑汁,浓者收取,次更细淘,又收浓者,3-5次淘,澄定,去清水,用新瓦盆,内将纸封之,令泣干,如黑粉,称6-7两用)。

制法将自然铜粉,入诸末相和匀,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于腊月内合甚妙。

功能主治中风,由气血俱虚,腠理疏弱,风邪外中,真气失守,邪正相干,故半身不随,口眼喎[音 wāi]斜,手足拘挛,或生亸曳,语言謇涩,心多悸惊。

用法用量资寿黑龙丸(《普济方》卷一一五引《简易》)。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

处方11、藿香安胃散

别名藿香正气散、藿香平胃散

处方藿香叶1两,半夏2两(汤洗7次,焙干),陈皮2两(去白),厚朴1两(去粗皮、生姜汁制),苍术3两(米泔浸1宿,焙干),甘草2两(炙)。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感寒吐泻。

用法用量藿香正气散(《医学纲目》卷三十三)、藿香平胃散(《赤水玄珠》卷四)。本方方名,《丹溪心法附余》引作“藿香养胃汤”。《奇效良方》有砂仁。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12、川椒丸

处方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白茯苓3分,柏子仁3分,芎䓖3分,人参(去芦头)3分,桂心3分,黄耆3分,干姜(炮,锉,去皮脐)3分,枸杞子3分,薯蓣3分,枳实半两(麸炒微黄),牛膝(去苗)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1两,肉苁蓉(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1两,石斛(去根,锉)1两,熟干地黄1两,菟丝子(酒浸3日,焙干,别捣为末)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益,强元气,令人肥健。主虚劳羸瘦,食饮无味,百节酸疼,神思昏沉,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13、高良姜散

处方高良姜3分(锉),肉桂3两(去皱皮),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木香3分,赤茯苓1两,诃黎勒皮2分,大腹皮3分(锉),人参1两(去芦头),草豆蔻半两(去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破冷气,化宿食。主痰饮。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14、解肌苍术散

处方苍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干姜(炮)3分,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胃气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1小盏,入生姜、大枣各少许,同煎至6分,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处方15、大腹汤

处方大腹(和皮用)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3度,炙干)半两,防风(去叉)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干)半两,人参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未得利,腹胀刺痛,呕逆不己。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加木瓜3片,小麦半合,生姜1分(拍碎),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如吐时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16、膈气散

处方肉豆蔻仁5两,木香5两,干姜5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制,炒)5两,青皮(去白)5两,甘草(爁)5两,三棱(炮)10两,益智仁10两,莪荗(炮)10两,肉桂(去粗皮)10两,陈皮(去瓤)10两,槟榔10两,枳壳(去瓤,麸炒)10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常服顺气宽中,消痃癖积聚,散惊忧恚气。主五种膈气。三焦痞塞,胸膈满闷,背膂引疼,心腹膨胀,胁肋刺痛,食饮不下,噎塞不通,呕吐痰逆,口苦吞酸,羸瘦少力,短气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入生姜2片,大枣半个,同煎7分,和滓热服;如不及煎,入盐少许,沸汤点服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局方》卷三

处方17、黄连散

处方黄连1两(去须,炒),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干姜3分(炮),木香3分(1半生,1半炒),甘草3分(炙,锉),阿胶3分(炙燥),陈曲(炒)3分,诃藜勒皮(1半生,1半煨)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冷脓痢,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处方18、黄连散

处方黄连1两(去须,微炒),黄柏1两(炙微赤,锉),艾叶1两(微炒),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甘草1两(炙微赤,锉),乌梅肉1两(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赤石脂2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脓血痢,腹内(疒丂)痛,行数不恒,食饮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19、缓中汤

处方干姜(炮)1分,槟榔1分,甘草(炙)1分,鳖甲(去裙襕,醋炙)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芍药(炒)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人参半两,枳壳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半夏(汤洗去滑7遍,焙)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痃气急痛,腹胀,胃脘痛,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取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处方20、槟榔丸

处方槟榔1两,白术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前胡1两(去芦头),高良姜1两(锉),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气。痰结脾冷,食饮不下,胸中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21、调中汤

处方白术2两,茯苓1两,丁香半两,厚朴2两(生姜汁炒),半夏1两(汤浸7次,切,焙干),甘草1两(炙赤色),肉桂半两(忌火),槟榔2对(锉碎)。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气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日进3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六引《保生回车论》

处方22、丁香散

处方丁香半两,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3分,白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赤芍药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膈气,心胸冷气疼痛,不食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入酒半小盏,更煎3-2沸,不拘时候,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23、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草豆蔻半两(去皮),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半两,白术1两半,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干姜半两(炮裂,锉),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白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和气,益脾胃。主伤寒后,胃气不和,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24、丁香散

处方丁香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白术3分,前胡3分(去芦头),桂心3分,人参3分(去芦头),枇杷叶半两(去毛,炙微黄),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柴胡1两(去苗),白茯苓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1两(煨用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气劳,脾胃久弱,呕逆不纳饮食,四肢羸瘦,渐加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25、黄耆汤

处方黄耆(锉)1两,当归(切、焙)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两,干草(炮)1两,芍药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半夏(汤洗去滑)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腹彻痛,诸虚冷气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冷气多者,加附子1枚(炮裂,去皮脐)。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26、高良姜散

别名高良姜汤

处方高良姜半两(锉),人参3分(去芦头),草豆蔻1两(去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1两(煨,用皮),丁香半两,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3分,甘草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脾虚腹胀,肠鸣切痛,食少无力。

用法用量高良姜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27、丁香散

处方丁香3分,肉豆蔻(去壳)3分,当归(锉,微炒)3分,白术3分,缩砂(去壳皮)3分,人参(去芦头)3分,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胃气虚弱,因饮食不节,致成霍乱。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28、高良姜丸

处方白术1两半,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1两(去芦头),高良姜1两(锉),桂心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京三棱1两(微煨,锉),红豆蔻半两(去皮),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宿食不消,脾胃积冷,多吐酸水,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姜、枣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29、椒附丸

处方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1两,桔梗(锉,炒)半两,芍药半两,干姜(炮)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七疝。或心腹厥逆,不得气息,痛达背膂;或心下坚痛,手不可近;或脐下坚痛,得寒冷食辄剧;或胁下坚痛大如手;或少腹胀满,引膀胱急痛;或女子月事不时。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或温酒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处方30、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1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木香半两,桂心半两,白术3分,川芒消1两,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食毒伤寒,心腹胀满,时复呕吐,憎寒,不下饮食,大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普济方》卷一三六引本方无生姜,名“大腹汤”。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31、大腹木香汤

处方大腹(锉)1两,木香1两,前胡(去芦头)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京三棱(炮,锉)1两半,干姜(炮)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诃黎勒(炮,去核)半两,陈曲(微炒)1两,桂(去粗皮)半两,大麦芽(微炒)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气虚弱,心腹胀满,呕吐痰逆,胸膈不利,腹胁刺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去核),同煎至7分,去滓,稍热食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32、调中人参饮

处方人参3分,龙骨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分,当归(切,焙)1两,干姜(炮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下痢色白,小便赤。

用法用量1-2岁儿,每用1钱匕,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分2次温服,空心、日晚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处方33、干姜汤

处方干姜(炮)3两,黄连(去须)3两,赤石脂3两,当归(锉,炒)3两,半夏(先研为末,生姜汁制作饼子用)5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2两,桂(去粗皮)2两,龙骨(火烧红)2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人参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产后霍乱吐利,四肢逆冷,虚烦。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取8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34、集宝疗痹膏

处方川乌4钱,草乌4钱,南星4钱,半夏4钱,当归4钱,红花4钱,独活4钱,羌活4钱,大黄4钱,桃仁4钱,山甲1钱,肉桂1钱,白芷5钱,陀僧2两,硫黄半斤,松香1斤,生姜汁1钱,麻油1斤,竹汁1碗。

功能主治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收煎好,加乳香、没药、血竭、胡椒、樟脑、细辛、牙皂末各2钱,若加商陆根、凤仙、闹羊花、鲜烟叶、鲜蒜、鲜豨莶等汁更妙。

摘录《医学从众录》卷七

处方35、黄连丸

处方黄连1两(去须,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多令香熟),神曲1两(炒令微黄),当归1两(微炒),禹余粮1两(烧醋淬3遍),赤石脂2两,酸石榴皮1两,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醋煮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白痢腹痛,不思饮食,瘦瘁骨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艾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36、高良姜散

处方高良姜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侵,去白瓤,焙),木瓜2两(干者),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3分,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转筋、吐利,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三

处方37、高良姜汤

处方高良姜(锉)2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3度,炙干)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干)2两,白术2两,桑根白皮(锉,炒)2两,甘草(炙)2两,人参1两,木瓜(去皮瓤并子,焙干)3两,五味子(拣)2两,桂(去粗皮)1两,槟榔(锉)1两,诃黎勒皮1两,木香1两,肉豆蔻仁1两,盐3升(淘去泥滓,炼成盐花,研)。

制法上15味,先捣前14味,为细末,与盐花末同研令匀。以水5升,下药末1时入锅中,和盐花同煎,不住手搅,候水干,出药于盆中,干即贮之。

功能主治破气消食。主霍乱,心腹胀满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加生姜少许,煎汤点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38、槐实丸

处方槐实1两,黄耆(锉)1分,枳实(去瓤,麸炒黄)1分,贯众1分,白术1分,肉豆蔻仁1分,防风(去叉)1分,荆芥穗1分,樗荚(去皮,炒紫色)1分,苦参1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半两,麝香(别研)半两,木香半两,芎䓖半两,皂荚子黄(炒)半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种痔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一

处方39、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槟榔半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木香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时气后宿食不消,大肠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40、桂心散

处方桂心1两,当归半两(锉,微炒),食茱萸半两,赤芍药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槟榔2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九种心痛,多吐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41、高良姜散

处方高良麦3分(锉),诃黎勒皮1两,白术3分,赤茯苓3分,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细辛半两,桂心3分,桔梗半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胃气虚冷,胸膈冷气,痰饮,口中清水自出,胁急胀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42、黄芩汤

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芍药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大黄(锉,炒)1两,熟干地黄(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1分,干姜(炮裂)1两1分,桂(去粗皮)1两1分,虻虫(去翅足,微炒)半两,甘草(炙)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令黄色)半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半,术1两半,芒消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腹中满痛,血露不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酒共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43、葆真丸

处方鹿角胶半斤(锉作豆大,就用鹿角霜拌炒成珠,研细),杜仲(去粗皮,切碎,用生姜汁1两同蜜少许拌炒断丝)3两,干山药2两,白茯苓(去粗皮,人乳拌,晒干,凡5-7次)2两,熟地黄2两,菟丝子(酒蒸,捣,焙)1两半,山茱萸肉1两半,北五味子1两,川牛膝(去芦,酒蒸)1两,益智仁(去壳)1两,远志(泔煮,去骨)1两,小茴香(青盐3钱同炒)1两,川楝子(去皮核,取净肉,酥炙)1两,川巴戟(酒浸,去心)1两,破故纸1两,胡芦巴(同故纸入羊肠内煮,焙干)1两,柏子仁(去壳,另研如泥)半两,川山甲(酥炙)3钱,沉香3钱,全蝎(去毒)1钱半。

制法上为极细末,以好嫩肉苁蓉4两(酒洗净,去鳞甲、皮垢,开心,如有黄白膜亦去之,取净2两),好酒煮成膏,同炼蜜和药末,捣千余下,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十二经络,起阴发阳,能令阳气入胸,安魂定魄,开三焦积聚,消五谷进食,强阴益子精,安五脏,除心中伏热,强筋骨,轻身明目,去冷除风。主九丑之疾。茎弱而不振,振而不丰,丰而不循,循而不实,实而不坚,坚而不久,久而无精,精而无子,及治五劳七伤,无于嗣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淡秋石汤、温酒任下,以干物压之。渐加至100丸。服7日,四肢光泽,唇脸赤色,手足温和,面目滋润。

摘录《准绳·女科》卷四

处方44、桔梗丸

处方桔梗1两(去芦头),神曲1分(微炒),麦糵半两(微炒),乌梅肉半两(微炒),黄连1两(去须,微炒),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赤石脂半两,黄苓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龙骨半两,桂心半两,黄雌鸡骨1具(净洗,去肉,酒浸1宿,炙令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久痢不断,肌体羸瘦,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45、羚羊角汤

处方羚羊角3分(镑),赤茯苓3分(去黑皮),细辛3分(去苗叶),半夏3分(汤洗7遍,生姜汁煮,焙),藁本(去苗土)3分,蔓荆实1两(去皮),芎䓖1两,旋复花1两,防风1两(去叉),甘草1两(炙,锉),枳壳(去瓤,麸炒)1两,人参1两半,羌活1两半(去芦头),前胡(去芦头)1两半,甘菊花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热毒风。胸膈烦满,语涩痰盛,筋脉挛急,头目昏痛,肢节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加生姜2片,以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早、晚食后稍热服,急则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三

处方46、黄芩汤

处方黄芩1两,桂心1两,赤茯苓1两,前胡2两(去芦头),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6日,发汗不解,呕逆,小便不利,胸胁痞满,微热而烦。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47、槟榔散

处方槟榔半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丁香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气不和,心腹胀满,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48、草豆蔻散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白术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1两(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虚冷,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49、大黄汤

处方大黄(锉,炒)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大腹皮(锉)1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朴消(研)半两,牵牛子(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食毒,心腹胀满,时复呕吐,憎寒,不下食,大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处方50、雷丸丸

处方雷丸3两,紫芝2两,白芷2两,紫菀2两,贯众5两,秦艽(去苗土)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藁本(去苗土)2两,乱发灰3两,(庶虫)虫(炒)半两,石南(炙)半两,猪悬蹄(炙焦)10枚。

制法上为末,炼羊脂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痔瘘血日久,众药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煎米饮送下,日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处方51、桔梗散

处方桔梗1两(去芦头),食茱萸1两,细辛3分,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丹参1两,草豆蔻3分(去皮)。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腹胀肠鸣切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52、桂心散

处方桂(去粗皮)1两,昆布(洗去咸,焙)1两,海藻(洗去咸,焙)1两,甘草(炙,锉)1两,白面(微炒)1两,龙胆1两半,海蛤1两半,土瓜根1两半,半夏(为末,生姜汁和作饼,晒干)1两半,吴茱萸(汤浸,去涎,焙,炒)1两半,牡蛎(烧)1两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瘿气,咽喉肿塞。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后、临卧酸浆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处方53、桔梗丸

处方桔梗1两(去芦头),白术1两半,桂心1两,吴茱萸1两半(汤浸7遍,焙干微炒),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1两半(去芦头),干姜1两(炮裂,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糵1两半(炒微黄),神曲1两半(炒微黄),肉豆蔻3分(去壳)。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虚冷,气满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暖酒送下。以愈为度。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54、草豆蔻散

处方草豆蔻半两(去皮),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白茯苓3分,白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枳实半两(麸炒微黄),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芎藭半两,柴胡半两(去苗),桔梗1两(去芦头),白芍药半两,黄耆半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久虚,四肢无力,腑脏虚损,不欲饮食,日加羸瘦,体虚颤掉。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湿面、猪犬肉。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55、槟榔汤

处方白槟榔1枚(生,捣取末1钱匕),生姜汁少许。

功能主治脚气攻心,烦满及脚膝浮肿。

用法用量以童子小便2合相和,煎1沸,微温顿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处方56、桔梗丸

处方桔梗1两(去芦头),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白术3分,桂心3分,人参1两(去芦头),槟榔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洗,去白瓤,焙),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干姜半两(炮裂,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气不和,心腹满闷,四肢乏力,吃食减少。虚冷气满腹胀,不能饮食,虽食不消,呕逆虚满,腹内雷鸣,下气。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生姜、大枣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57、柴胡丸

处方柴胡(去苗)1两,鳖甲(醋多,去裙襕)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焙)1两,山栀子仁1两,常山1两,知母(切,焙)1两,秦艽(去苗土)1两,黄芩(去黑心)1两,白术1两,槟榔(锉)1两,桔梗(炒)1两,芍药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贝母(去心)1两,人参1两,熟干地黄(焙)1两,前胡(去芦头)1两,防风(去叉)1两,紫菀(去苗土)1两,麻黄(去根节)1两,黄耆(细锉)1两,陈橘皮(去白,麸炒)1两,桂(去粗皮)1两,京三棱(炮,锉)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寒热,羸瘦食减,肢体困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酒送下,空心日午、夜卧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58、琥珀膏

别名琥珀煎

处方琥珀1两(细研),生地黄汁1中盏,生姜汁半合。

制法上以慢火熬成膏。

功能主治产后血气上攻,呕逆烦闷。

用法用量琥珀煎(《圣济总录》卷一六○)。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59、草豆蔻散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当归1两(锉,微炒),白术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半,高良姜1两(锉),赤茯苓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桔梗1两(去芦头),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胸痹短气,脏腑久寒,脐腹疼痛,两胁胀满,心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60、大黄丸

处方大黄(锉,炒)1两,赤芍药1两,当归(切,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1两,枳实(去瓤,麸炒)3分,火麻仁(别研如膏)3分,生干地黄(焙)3分。

制法上7味,捣罗6味为末,与麻仁膏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大便秘涩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本文标签: 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