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别名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生姜汁、姜),味辛;性温,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小编整理出含有生姜的处方共412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021~1080共60个。
处方1、调胃白术泽泻散别名调胃白术散
处方白术、泽泻、芍药、陈皮、茯苓、生姜、木香、槟榔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痰病化为水气,传变水蛊,不能食。痈疽声嘶色败,唇鼻青赤,面目浮肿。
用法用量调胃白术散《痈疽验方》。《普济方》本方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匕,更量病势虚实加减,临时消息。若腹上肿,加白术,余药各半;若心下痞者,加枳实;若下实者,加牵牛末。
摘录《元戎》
处方2、保真汤处方人参3钱,附子2钱,干河车4钱,当归3钱,五味子1钱5分,菟丝子8钱,大枣3枚,生姜3片。
功能主治保纳元气。主结胸失下,以致胸中大实,元气大亏。
用法用量先服攻下之剂承气汤,俟滞气将动,后服本方。
摘录《医醇剩义》卷三
处方3、和气人参汤处方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甘草(炙)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陈橘皮(去白,麸炒)半两,茴香子(炒)半两,木香半两,白术半两,桂(去粗皮)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积聚,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先服槟榔丸宣后,继服本方。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处方4、厚朴丸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干姜1两半(炮裂,锉),白术1两半,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食茱萸3分,桂心3分,神曲1两(炒微黄),大麦糵1两(炒微黄),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时气后,肠胃虚冷,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枣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5、建脾散处方厚朴1斤,大枣1斤,生姜1斤,半夏(汤洗,以上4味同捣匀,炒黄干)4两,甘草4两,黄橘皮2两,白术2两,肉豆蔻1两,神曲2两,人参2两,藿香叶2两,缩砂仁2两,良姜2两,丁香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胃俱虚,久积冷气,心腹胀闷,里急刺痛,痰逆恶心吞酸,可食,倦怠少力,肠鸣滑泄,肢体羸瘦,及大病之后诸虚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热服。
摘录《鸡峰》卷十二
处方6、建中加附子当归汤处方桂枝1两,当归3钱,芍药2两,甘草半两,胶饴半升,生姜1两半,附子3钱(炮),大枣6个。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吐泻转筋,四肢厥冷,脉微缓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3盏,煮至1盏半,去滓,下胶饴两匙,煎化服。
摘录《此事难知》
处方7、大柴胡鳖甲散处方柴胡1两(去芦),秦艽1两,常山1两,贝母1两,甘草1两,乌梅1两,山栀1两,豉心1两,鳖甲1两(醋炙),黄芩1两,生姜半两,大黄半两,桃枝1握,柳枝1握,葱白1握,薤白1握,糯米半合。
制法上为末,分作8帖。
功能主治痨瘦。劳疟及五劳。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柴胡鳖甲散”。
摘录《博济》卷一
处方8、附子煎处方大附子1枚(重8钱,慢火炮裂,去皮,切作10片,同生姜、米泔淹1宿,去姜,薄片切,焙干),防风1两,骨碎补半两(去毛,炒),汉防己半两,白术半两,乳香2钱(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入乳香拌匀,好酒煮糊为丸。
功能主治手臂无力,麻痹不仁,手足不随,风湿相搏,筋骨诸疾,痛不能举。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
处方9、参耆地黄汤别名三民地黄汤
处方人参、黄耆、茯苓、熟地、山药、丹皮、山萸、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肠痈。气血大亏,溃后疼痛反增,淋漓不已。
用法用量三民地黄汤(《嵩崖尊生》卷七)。
摘录《证治宝鉴》卷七
处方10、大半夏汤处方半夏3升,人参2两,白蜜1升,泉水2斗,生姜3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反胃不受食,食己即吐。
用法用量和水、蜜扬之200-300下,煮取1升半,分4服,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二
处方11、厚朴散处方厚朴(去粗皮)4两,附子(炮裂,去皮脐)4两,干姜(炮)3两(上3味,同艾滓3两杵,研为粗末,用老生姜4两擦碎,拌前4味同炒令紫色,入后药),肉豆蔻仁1两半,诃黎勒皮1两半,吴茱萸(汤浸7遍去涎,焙干,炒)1两,草豆蔻仁1两,缩砂仁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虚,大便滑泄,肌体羸瘦,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前粟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处方12、附子散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草豆蔻1两(去皮),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当归半两(锉,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木瓜1两(干者),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冷霍乱虚烦,吐泻转筋,冷汗出,腹中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13、胡桃散处方生姜2钱,人参3寸(作4段),胡桃2个(去壳)。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咳嗽。
用法用量入夜含于口中。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五引《夷坚志》
处方14、姜苋方处方马齿苋2两,生姜2两。
功能主治久痢不止,或赤或白。
用法用量上和匀,用湿纸裹,煨熟,不拘多少,细嚼,米饮咽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二
处方15、枇杷叶汤48400处方枇杷叶(拭去毛,微炒)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半两,前胡(去芦头)半两,白术半两,人参半两,茯神(去木)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止逆进食。主脾胃气虚弱,呕吐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处方16、厚朴汤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吴茱萸(水浸1分,炒干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腹卒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17、厚朴散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半两,枳实半两(麸炒微黄),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呕吐,脾胃虚冷,气膈,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温频服。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一
处方18、李卿换白发方处方老生姜皮1大升。
制法刮老生姜皮于铛内,以文武火煎之,不得令过沸,其铛惟得多油腻者尤佳,不须洗刮,便以姜皮置铛中,密封固济,勿令通气,令一精细人守之,地色未分时便须煎之,缓缓不得令火急,如其人稍疲,即换人看火,一伏时即成。置于瓷钵中,研极细。
功能主治白发。
用法用量使时以小簪脚蘸取如麻子大,先于白发下点药讫,然后拔之,再点,以手指捻之,令入肉,第4日当有黑者生。
摘录《济阳纲目》卷一○八
处方19、疗风饮子处方羌活3两,桂心半两,人参1两,蜀升麻2两,茯神2两,防风2两,生姜(合皮切)2两,生犀角屑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诸风。
用法用量以水1大升,煮取2大合,分温3服。热,加竹沥1盏。
注意忌生姜、酢。
摘录《外台》卷十四引《张文仲方》
处方20、姜附汤处方生姜半两,艾叶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生地黄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脉痔有虫,时或痒痛,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早、晚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处方21、厚朴丸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丁香3分,肉豆蔻3分(去壳),人参3分(去芦头),干姜3分(炮裂,锉),诃黎勒1两(煨,用皮),木香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神曲3分(炒令微黄),白术3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麦糵半两(炒令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气冷,宿食不消,腹中(疒丂)痛,肠滑,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22、肺伤汤处方人参2两,生姜(切)2两,桂心2两,阿胶(炙)1两,紫菀1两,干地黄4两,桑根白皮1斤,饴糖1斤。
功能主治肺气不足而短气,咳唾脓血不得卧。胁下有痛处。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5升,煮桑根白皮20沸,去滓,纳药;煮取2升5合,次纳饴糖令烊。分3服。
摘录《千金翼》卷十五
处方23、建中汤处方生姜5两,芍药5两,干地黄5两,甘草5两,芎䓖5两,大枣30个。
功能主治五劳七伤,虚羸不足,面目黧黑,手足疼痛,久立腰疼,起则目眩,腹中悬急而有绝伤,外引四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6升渍1宿,明旦复以水5升合煮,取3升,分3服。药入四肢百脉似醉状,是效。无生姜,酒渍干姜2两1宿用之。
摘录《千金》卷十九
处方24、保和汤处方橘皮(去白)1钱5分,茯苓1钱5分,半夏1钱2分,南星1钱,山栀仁(炒)、白术1钱,黄芩(炒)1钱,甘草5分,生姜5片。
功能主治嘈杂或食后腐作酸臭,心中烦杂者。
用法用量方中山栀仁用量原缺。如热甚,加青黛5分。
摘录《杏苑》卷四
处方25、建脾汤处方生地黄1两,黄耆1两,芍药1两,甘草1两(炙),生姜2两,白蜜1升。
功能主治脾气不调,使人身重如石,欲食即呕,四肢酸削不收。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纳蜜,搅令微沸。每服8合,日三夜一。
摘录《千金翼》卷十五
处方26、健脾膏处方牛精肉1斤,牛肚4两(用小磨麻油3斤浸熬,听用),苍术4两,白术3两,川乌3两,益智仁2两,姜半夏2两,南星2两,当归2两,厚朴2两,陈皮2两,乌药2两,姜黄2两,甘草(半生半炙)2两,枳实2两,黄耆1两,党参1两,川乌1两,白芍1两,赤芍1两,羌活1两,香白芷1两,细辛1两,防风1两,香附1两,灵脂1两,苏梗1两,苏子1两,延胡索1两,山楂1两,麦芽1两,神曲1两,木瓜1两,青皮1两,槟榔1两,枳壳1两,桔梗1两,灵仙1两,腹皮1两,醋三棱1两,醋莪术1两,杏仁1两,柴胡1两,升麻1两,远志肉1两,吴萸1两,五味1两,草蔻仁1两,肉蔻仁1两,巴戟天1两,补骨脂1两,良姜1两,荜茇1两,大茴1两,红花1两,黄连1两,黄芩1两,大黄1两,甘遂1两,苦葶苈1两,红芽大戟1两,巴仁1两,黑丑头1两,茵陈1两,木通1两,泽泻1两,车前子1两,皂角1两,木鳖仁1两,萆麻仁1两,全蝎1两,炮山甲1两,白附子1两,附子1两,滑石4两,生姜4两,薤白4两,韭白4两,葱白4两,大蒜4两,鲜槐枝8两,柳枝8两,桑枝8两,莱菔子2两,干姜2两,川椒2两,石菖蒲1两,艾1两,白芥子1两,胡椒1两,佛手干1两,凤仙草(全株),枣7枚。
制法用油22斤,分熬丹收,再入官桂、木香、丁香、砂仁、檀香各1两,牛胶4两(酒蒸化),俟丹收后,搅至温温,以1滴试之,不爆,方下,再搅1000余遍,全匀,愈多愈妙,勿炒珠,炒珠无力,且不粘也。
功能主治脾阳不运,饮食不化,或噎塞饱满,或泄痢腹痛,或为湿痰,水肿,黄疸,臌胀,积聚,小儿慢脾风。
用法用量贴胸脐。
摘录《理瀹》
处方27、茴香丸别名茴香子丸
处方茴香子3分,木香1分,萝卜子半两(微炒),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别研如膏),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3分,蓬莪荗3分,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3分。
制法上为末,以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冷气攻两胁胀满,腹内疼痛,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茴香子丸(《圣济总录》卷五十二)。《圣济总录》有“附子”。
摘录《圣惠》卷七
处方28、大前胡汤处方前胡半斤,半夏半升(洗),生姜5两,枳实8片(炙),芍药4两,黄芩3两,干枣12枚(擘)。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伤寒8-9日不解,心腹坚满,身体疼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分4服,日3夜1服。
摘录《外台》卷一引《古今录验》
处方29、大理中丸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4两,桂(去粗皮)4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两,白术4两,甘草(炙)4两,芎䓖4两,五味子4两,缩砂(去皮)4两,茴香子(炒)4两,槟榔(锉)2两,硇砂2两,干姜(炮)3分,胡椒半两,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脾虚胸膈痞闷,心腹撮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处方30、厚朴散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木香半两,桂心半两,槟榔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悬饮。心腹气滞,两胁多疼。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31、厚朴丸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诃黎勒1两(煨,用皮),赤茯苓3分,干姜3分(炮裂,锉),桂心1两半,木香1两,赤芍药3分,当归3分(锉,微炒),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吴茱萸3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京三棱2两(微煨,锉),白术3分。
制法上为末,以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两肋下及心腹胀满,宿有冷气,攻注膀胱,致使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一
处方32、建脾汤处方生姜1斤(洗,和皮切,入干瓷盆内,以盐4两淹1宿,日中拌晒,以盐汁尽为度),草豆蔻(焙干)2两,甘草(炙)2两,陈皮(去白)2两,神曲(炒)2两,麦糵(炒,勿焦)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大益脾胃,消痰进饮食。主早出冒冷及酒病。
用法用量空心、食前白汤点服。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一
处方33、和中畅卫汤处方苏梗5分,香附(醋炒)1钱,抚芎8分,桔梗6分,苍术8分,神曲1钱(炒),贝母8分,砂仁(研碎)3分,连翘(去子尖)6分,生姜3片。
功能主治气郁诸证,肺脉沉大而结者。
用法用量《医学从众录》有沙参、木香。
各家论述丹溪云:气有余即是火。火郁则发之,故用苏梗、桔梗开提其气,香附、抚芎、苍术、神曲解散其郁,贝母化其郁痰,砂仁快其滞气,则金体坚,木平水旺,何虑相火不降也。
临床应用气郁:掾史徐文淙妻卧病三年,身体羸瘦,畏寒战栗,后发热得汗始解,脊背拘疼,腰膝软弱,饮食不进,进则肠鸣作泻,心虚惊悸,胸助气胀,畏风畏热,头眩目昏,月信愆期,莫知其病之源也。予诊其脉,此正是气郁病也。详六部脉症,惟左尺得体,肾为寿元,根本尚固。右关脾土,为木所侮,虽是少力,然来去缓大而不弦。此五脏之源,生气有存,无足虑也。予惟探其本源治之,先投以和中畅卫汤三剂,而肺脉浮起,胸次豁然,诸症顿减。继以清中实表,固其腠理,月信大行,久积尽去,表里皆空,用补阴固真之剂并紫河车丸日进一服,月余全愈。
摘录《易氏医案》。栗
处方34、拨刀面处方生地黄汁5合,生姜汁1合,鸡子5枚(取白)。
功能主治吐血。
用法用量上3味,和白面作拨刀,煮熟,入盐、醋、椒、葱等调和,如常食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八
处方35、麻黄汤处方麻黄4两,甘草1两,桂心5寸,五味子半升,半夏2两,生姜2两。
功能主治咳逆上气,喘促不能安卧。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5升,煮取2升,100日儿每服1合,大小节度服之。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寒伤营也,以本方无治肩息药,故借小青龙去白芍、细辛,易生姜,以辟除恶风疾气,皆长沙方中变法,岂特婴儿主治哉。
摘录《千金》卷五
处方36、厚朴汤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人参1两,白术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沉香(锉)1两,乌药(锉)1两,甘草(炙,锉)1两,藿香叶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呕逆,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处方37、姜黄丸处方姜黄1两,当归1两(锉,微炒),熟干地黄1两,牡丹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肉桂1两(去粗皮),芎䓖1两,续断1两,木香3分,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白术1两,羚羊角屑1分,赤芍药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虚羸不足,胸中气短,腹内紧急,腰背疼痛,月水不调,烦渴,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38、补胃丸处方桔梗(炒)1两半,吴茱萸(炒)1两半,白术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人参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干姜(炮裂)1两,甘草(炙,锉)1两,麦糵(炒)1两,陈曲(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除冷下气。主虚劳脾胃虚冷,气满不能食,虽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温酒送下;米饮亦得,日2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39、绛雪散处方白矾(枯)1两,朱砂1钱,生姜2片。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诸心气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1钱5分,轻者1钱,空心以白汤送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处方40、荜澄茄丸处方荜澄茄1两,干姜(炮)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桂(去粗皮)3分,阿魏半两,肉豆蔻(去皮)3枚,缩砂(去皮)半两,草豆蔻(去皮)3枚,甘草(炙)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荜茇1分,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食毒,心胸痞闷,泄痢频并。
用法用量每日空心服10-20丸,酒送下。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处方41、厚朴丸处方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川大黄1两半(锉碎,醋拌微黄),硫黄1两(细研,水飞过),槟榔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入硫黄令匀,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痞气。积年不愈,结聚在胃管,大如覆杯,心腹胀痛,食少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42、法制清气化痰丸别名清气化痰丸
处方南星2两,半夏2两(用皂角2两,白矾2两,生姜2两,水6碗,煎沸取起,浸至次早,再煎透为度,2味须4两足,去皂角),瓜蒌仁(微炒,纸包,捶去油)1两,白术1两,黄连(去毛,姜汁拌炒)1两,香附子(杵毛净,童便浸)1两,陈皮(去白)1两,白茯苓(去皮)1两,莱菔子(炒)1两,糖球子1两,紫苏子7钱,黄芩7钱,枳实(面炒)5钱,甘草5钱。
制法上为细末,竹沥1碗,生姜自然汁1酒盅,神曲细末1两,和面作糊丸,如小赤豆大。
功能主治清利胸膈,顺气化痰,宽中健脾,消导进饮食。
用法用量清气化痰丸(《赤水玄珠》卷六)。
摘录《扶寿精方》
处方43、扁豆散处方扁豆1钱,生姜1钱,枇杷叶5分,人参5分,白术5分,白茅根7分半,槟榔2分,贝母6分。
功能主治咯血初得,不嗽而咯出血。
用法用量生地汁、藕节汁、好墨汁调服。
摘录《嵩崖尊生》卷八
处方44、当归汤别名当归饮
处方当归(切,焙)3分,黄连(去须)3分,赤石脂3分,干姜(炮裂)3分,龙骨3分,酸石榴皮(微炙)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3分。
制法上为粉末。
功能主治小儿冷痢。
用法用量当归饮(《普济方》卷三九六)。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处方45、浮萍黄芩汤别名浮萍黄芩煎
处方浮萍3钱,黄芩1钱,杏仁2钱(泡,去皮尖),甘草2钱(炙),生姜3钱,大枣2枚。
功能主治温疫身痛脉紧,烦躁无汗。
用法用量浮萍黄芩煎(《松峰说疫》卷二)。
摘录《治疫全书》卷五
处方46、莨菪子丸处方莨菪子(水浸,石灰清汁煮1复时,掬出芽,晒干,炒)半两,附子(炮裂,去脐皮)半两,干姜(炮)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冷气,积年气痢。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米饮送下,加至30丸。如觉发热,以绿豆汁解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处方47、荆防败毒散处方防风3钱(去芦),柴胡(去芦)2钱,僵蚕(姜汁炒)2钱,法夏(姜汁炒)2钱,桔梗2钱,前胡2钱,独活2钱,荆芥1钱5分,羌活1钱5分,银花1钱5分,枳壳1钱,粉草1钱,生姜3片。
功能主治白喉初起,白见于关内或关外,色必明润而平,满喉淡红微肿略痛,头痛,恶寒发热,饮食如常,舌苔白,二便和,寒邪尚在表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白喉全生集》
处方48、厚朴散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赤茯苓3分,人参3分(去芦头),当归3分(锉,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诃黎勒皮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两胁胀满,胸腹妨闷,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一
处方49、茯苓杏仁煎处方茯苓4两,杏仁4两,橘皮3两,苏子1升(碎),甘草3两(炙),芍药4两,白前3两,五味子3两,生姜汁5合,蜜6合,竹沥2升。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气满胸急。
用法用量以水9升,先煮诸药,取3升,去滓,纳竹沥、生姜汁、蜜等和搅,微火煎取4升,每服4合,日2次,夜1次。
注意忌海藻、菘菜、酢物。
摘录《外台》卷二十引《古今录验》
处方50、抽刀一字散处方生乌头(去皮,盐水浸1月,取出切片,又以生姜汁浸1宿,炒干;如急用,只炮,去皮尖,不必浸也)半钱,细辛半钱,蝉蜕半钱,川芎半钱(1处炒)。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偏正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1字,茶清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四十五
处方51、和中养胃汤处方黄耆2钱,人参1钱,茯苓2钱,白术1钱,甘草4分,当归2钱,料豆4钱,柴胡1钱,薄荷1钱,广皮1钱,砂仁1钱,苡仁4钱,大枣2枚,生姜3片。
功能主治虚火。饥饱劳役,正气受伤,阳陷于阴,发热神疲,饮食减少。
摘录《医醇剩义》卷二
处方52、桂姜散处方桂(去粗皮)1两,生姜(片切,焙干)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疼,冷气(疒丂)刺,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53、姜梨饮处方大梨1个,生姜1块。
功能主治瘟疫久汗不出。
用法用量同捣汁。入童便1钟,重汤顿服。
摘录《医钞类编》卷十五
处方54、固胃丸处方梓朴(去皮,锉)1斤,生姜1斤(锉),枣子半斤(去皮核,以上3味用水2斗,煮枣烂,水干为度),白术半斤,高良姜3两,草豆蔻3两,甘草(炙)2两,荜澄茄2两,肉桂(去皮)2两,白豆蔻仁2两,橘皮(去瓤)2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脾胃,进饮食,去宿寒。
用法用量每服70-100丸,清米饮下,或热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55、丁香丸处方丁香1两,硫黄3分(细研),神曲1两(炒微黄),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槟榔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脾气虚弱,腹胀,食饮不消,面无颜色,四肢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粥饮下亦得。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56、厚朴汤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木香1两,槟榔1两。
制法上各为粗末。
功能主治岭南脚气攻心痛闷乱。
用法用量先以水3盏,加生姜1分,厚朴末3钱匕,煎取浓汁2盏,下槟榔末、木香末各2钱,再煎1-2沸,去滓温服,不拘早、晚。当快利1-2行为效。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处方57、厚朴散处方厚朴半两(刮去皱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川大黄1分(锉碎,微炒),人参1分(去芦头),陈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分(炙微赤,锉),朴消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挟实,心腹胀满,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58、苓泽姜苏汤处方茯苓3钱,泽泻3钱,生姜3钱,杏仁3钱,甘草2钱,橘皮3钱,紫苏3钱。
功能主治鼻渊。
用法用量水煎半杯,热服。
摘录《四圣心源》卷八
处方59、厚朴汤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令紫)3分,桂(去粗皮)半两,诃黎勒(炮,去核)半两,人参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丁香半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汗后,腹胁胀满,食少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2个(擘破),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60、姜蜜饮处方生姜半两(取自然汁),白蜜1合,糯米半合(淘净细研)。
功能主治胃中实热,吐逆心烦,不下食饮。
用法用量和匀,入新汲水1盏调开,分2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