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山辛夷的处方(五)

医药知识2023-02-09 00:58:18百科知识库

含有山辛夷的处方(五)

山辛夷(别名羊皮袋、皮袋香、山栀子),消炎,清热。主治喉炎,鼻炎,结膜炎。小编整理出含有山辛夷的处方共30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241~300共60个。

处方1、加味四物汤

处方当归、川芎、芍药、生地(姜、酒炒)、山栀子、连翘、甘草。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养阴血以消毒。主汤火伤,发热作渴,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八十九

处方2、宣脑散

处方川楝1克 苦丁香20个 山栀子2个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头痛。

用法用量每用0.2克,搐于鼻中。

摘录《普济方》卷四十四

处方3、化毒消肿托里散

处方人参(无亦可)6钱,赤茯苓6钱,白术6钱,滑石2两,桔梗2两,金银花2两,荆芥穗5钱,山栀子5钱,当归1两,川芎、黄耆、赤芍、苍术、麻黄、大黄、黄芩、防风、甘草、薄荷、连翘、石膏、芒消(加缩砂仁不用此)。

功能主治痈疽发背,乳骨痈,疔疮肿毒,及一切恶疮疖,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川芎以下十二味用量原缺。或加栝楼、牡蛎、贝母、木香。疔疮,加脚莲、河车;(疒其)疳,加车前子、木通、竹叶;疼痛,加乳香、没药;咽喉肿痛,加大黄、栀子、竹叶;脚气,加宣木瓜、槟榔;嗽,加半夏(姜汁制),用生姜同煎。

摘录《急救仙方》卷一

处方4、清化汤

处方半夏 茯苓 陈皮 神曲 山楂籽 麦芽 黄连(姜汁炒)青皮 香附子 山栀子

功能主治治妊娠饮食停滞,胸腹饱闷,呕吐恶心。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产科发蒙》卷一

处方5、越鞠二陈丸

处方苍术(米泔浸)山栀子(炒黑)南芎 神曲(炒)香附(童便炒)山楂肉 陈皮 半夏(姜汁炒)白茯苓(去皮)海石 南星 天花粉各60克 枳壳(去瓤,麸炒)45克 甘草(炙)15克

功能主治治气、湿、痰、热、血、食六郁。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二

处方6、麻子膏

处方麻子100克(取仁,碎)柏白皮 柳白皮 山栀子(碎)白芷 甘草各60克

制法上药锉细。

功能主治治烧伤、烫伤,皮肉烂坏者。

用法用量以猪脂500克,煎三上三下,去滓。涂疮上,日三次。

摘录《证治准绳·疡医》卷六

处方7、清凉枕法

处方羌活 川芎 淡竹叶 防风 防己 菊花 黑豆 当归 芍药 枸杞子 密蒙花 山栀子 荆芥 薄荷 甘松 香白芷 旋复花 地骨皮各等分

制法上十八味,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疏风散热,清肝明目。治风热目疾。

用法用量装袋枕头。

摘录《永乐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卫生家宝》

处方8、地骨皮汤

处方地骨皮半两,黄耆(锉)半两,桔梗(锉,炒)半两,山栀子仁半两,竹茹半两,犀角(镑)半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脾壅积,咽喉痛,舌上结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5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处方9、桔梗散

处方薄荷 黄芩 甘草 山栀子各3克 桔梗15克 连翘6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清热宣肺。治外感风热,郁于肺经,发热无汗,口渴,苔薄白成微黄,脉浮大而数者。

用法用量每服15~21克,加竹叶适量,水煎服。如大便秘结,加大黄1.5克。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10、朱砂凉膈丸

处方黄连 山栀子各30克 人参 茯苓各15克 朱砂9克(别研)脑子1.5克(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上焦虚热,肺脘咽膈有气如烟抢上。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食后服,一日三次。

摘录《内外伤辨》卷中

处方11、凉膈散

处方川大黄 朴消 甘草(爁)各600克 山栀子仁 薄荷叶(去梗)黄芩各300克 连翘1.2千克

制法上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凉膈泻热。治上、中二焦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烦结硬,口舌生疮,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大便秘结,小便热赤,以及小儿惊风,舌红苔黄,脉滑数。

用法用量每服6克,水300毫升,入竹叶7片,蜜少许,煎奎210毫升,食后温服,小儿可服1.5克,更随岁数加减。得利下住服。

注意体虚患者及孕妇,忌用或慎用本方。

备注本方所治之证,属上、中二焦积热所致。方中重用连翘清心肺,解热毒,是为主药;配黄芩清心胸郁热;山栀子泻三焦之火,引火下行;薄荷、竹叶外疏内清;用朴消、大黄荡涤胸膈积热,是借阳明为出路,以泻下而清彻其火热;又用白蜜、甘草,既能缓消、黄峻泻之力,又可调和脾胃。凡证属于上、中二焦邪热炽盛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12、连翘托里散

处方连翘15克 川大黄90克 牡蛎30克(炮)甘草15克(炙)山栀子15克 独活15克 黄耆15克 金银花15克(拣净)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通便。治素体壮实,常患疮疡,红肿疼痛不可忍,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取210毫升,去滓冷服,以利为度,量虚实加减。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烟霞圣效方》

处方13、禹功散

处方陈皮 半夏(姜制)赤茯苓 猪苓 泽泻 白术(炒)木通各3克 条芩2.4克 升麻0.9克 甘草0.9克 山栀子(炒)3克

功能主治治膀胱有热,小便不通,诸法不能奏效者。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不拘时服。得解而止。

备注原书云:此方服后,“妙在探吐,譬如滴水之器,闭其上窍则不沥,拔之则水通流泄矣。”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处方14、立效散

处方山栀子(去皮炒)15克 瞿麦穗30克 甘草(炙)22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下焦结热,小便黄赤,淋闭疼痛,或有血出,及大小便俱出血者。

用法用量每服15~22克 用水250毫升,入连须葱根7个,灯心50茎,生姜5~7片,同煎至175毫升,时时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处方15、黄连天花粉丸

处方黄连30克 天花粉120克 菊花 川芎 薄荷各30克 连翘60克 黄芩 山栀子各120克 黄柏180克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加至100丸,食后、临卧用清茶送下。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16、加减导痰汤

处方南星(姜制)半夏 陈皮(去白)白茯苓(去皮)栝楼仁 枳实(麸炒)桔梗 山栀子 黄芩 黄连(姜炒)各3克 甘草 木香(另研)辰砂(为末)各1.5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化痰清火。治痫证痰火盛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煎,入竹沥、姜汁,磨木香末,调辰砂末同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处方17、立效散

处方山栀子(去皮.炒)半两,瞿麦穗一两,甘草(炙)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下焦结热,小便黄赤,淋闭疼痛,或有血出,及大小便俱出血者,亦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至七钱,水一碗,入连须葱根七个,灯心五十茎,生姜五、七片,同煎至七分,时时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8、透冰丹

处方蔓荆子(去白皮)、白茯苓(去皮)、川大黄(去粗皮)、山栀子(去皮)、益智子(去皮)、威灵仙(去芦头.洗.焙干)、白芷,各半两。香墨(烧酒淬讫.细研)、麝香(研),各一钱。茯神(去木)半两,川乌二两(用河水浸半月.切作片.焙干.用盐炒),天麻(去苗)、仙灵脾叶(洗.焙),各半两。

炮制上细末,入药研匀,炼蜜搜和,如麦饭相似,以真酥涂杵臼,捣万杵,如干,旋入蜜令得所,和搜成剂,每服旋圆如梧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风毒上攻,头面肿痒,痰涎壅塞,心胸不利,口舌干涩,风毒下注,腰脚沉重,肿痛生疮,大便多秘,小便赤涩。及治中风瘫缓,一切风疾。

用法用量用薄荷自然汁同温酒化下两圆。如卒中风,涎潮昏塞,煎皂荚、白矾汤放温,化四圆灌之,瘫缓风,每日服三、五圆,渐觉有效,常服一圆。疏痰利膈,用温酒下,食后服。小儿惊风,入腻粉少许,薄荷汁化下半圆,立效。治瘰疠用葱汤下一圆。

注意忌动风、毒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9、黄连清心汤

处方黄连半两加【凉膈散】大黄(二钱),连翘(四钱),黄芩、薄荷、山栀子、朴硝、甘草,各一钱。

功能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入蜜一匙,竹叶十片,煎至三五沸,去滓,温服,不以时候。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0、八正散

处方大黄、瞿麦、扁蓄、车前子、木通、山栀子、甘草,各一钱。滑石(二钱),加木香(加一钱.尤佳)。

功能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灯心二十茎,煎至一钟,不拘时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1、林檎散

处方麻黄(去节)、肉桂(去粗皮)、苍术(去皮)、川大黄、干葛、石膏、山栀子(去皮),各一两半。木通、瞿麦、甘草(炙)、前胡、川芎,各一两。藿香(用叶)、川乌头(炮.去皮.脐),各半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及时行疫疠,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腰背四肢拘急烦疼,面赤咽干,呕逆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林擒糁十数片,新者亦得,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不计时,相次再服。衣被盖覆,汗出为度。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2、龙脑芎犀圆

处方石膏(细研)、川芎,各四两。生龙脑(别研)、生犀角、山栀子(去皮),各一两。朱砂(研.飞)四两(内一两为衣),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用白者)、细辛(去苗)、甘草(炙),各二两。阿胶(碎炒)一两半,麦门冬(去心)三两。

炮制上除别研、后入外,并捣、罗为细末,炼蜜为圆。

功能主治消风化痰,除心肺邪热,去头面诸风。治偏正头痛,心怔烦郁,面热目俽,鼻塞脑昏,痰热咳嗽,咽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至二圆,细嚼,茶、酒任下,食后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3、栀子胜奇散

处方蛇蜕 草决明 川芎 荆芥穗 蒺藜(炒)谷精草 菊花 防风 羌活 密蒙花 甘草(炙)蔓荆子 木贼草 山栀子 黄芩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胬肉攀睛。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临睡用热茶清调下。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24、槐花散

处方槐花30克(15克炒,15克生)山栀子30克(去皮,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清肠止血。治脏毒,酒病便血。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新汲水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八引《经验良方》

处方25、凉膈散

处方大黄(二钱),连翘(四钱),黄芩、薄荷、山栀子、朴硝、甘草,各一钱。

功能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入蜜一匙,竹叶十片,煎至三五沸,去滓,温服,不以时候。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6、清肺饮子

处方山茶花60克 黄芩60克 胡麻仁60克 山栀子60克 连翘30克 薄荷90克 荆芥30克 芍药30克 防风30克 葛花60克 苦参60克 甘草6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清肺祛风。治酒渣鼻,鼻准发红,甚则延及鼻翼,皮肤变厚,鼻头增大,表面隆起,高低不平。

用法用量茶清调服9克。

摘录《古今医鉴》卷九

处方27、蝉花散

处方蝉蜕(洗净,去土)谷精草(洗,去土)白蒺藜(炒)菊花(去梗)防风(不见火)草决明(炒)密蒙花(去枝)羌活 黄芩(去土)蔓荆子(去白皮)山栀子(去皮)甘草(炒)川芎(不见火)木贼草(净洗)荆芥穗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肝经蕴热,风毒内侵,上攻眼目,翳膜遮睛,赤肿疼痛,视物不明,隐涩难开,多生眵泪,内外障眼。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茶清或荆芥汤入茶少许调服,食后及临卧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

处方28、洗肝散

处方当归(去芦)、薄荷(去梗)、羌活(去芦)、防风(去芦)、山栀子仁、甘草(炙)、大黄(煨)、川芎,各二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风毒上攻,暴作赤目,肿痛难开,隐涩眵泪,昏暗羞明,或生翳膜,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冷水或熟水调下,食后,日服见效。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9、五淋散

处方赤茯苓六两,当归(去芦)、甘草(生用),各五两;赤芍药(去芦,)、山栀子仁,各二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起多,脐腹急痛,蓄作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热淋便血,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0、消毒麻仁圆

处方杏仁(生.去皮.尖)二两,大黄(生)五两,山栀子仁十两。

炮制上三味,炼蜜为圆。

功能主治治诸般风气上壅,久积热毒,痰涎结实,胸膈不利,头旋目运;或因酒、毒食所伤,停留心肺,浸渍肠胃,蕴蓄不散,久则内郁血热,肠风五痔,外则发疮疡痈疽,赤斑游肿,浑身燥闷,面上肤赤,口干舌裂,咽喉涩痛,消中引饮;或伤寒时疫,口鼻出血烦躁者,及风毒下注,疮肿疼痛,脚气冲心闷乱,一切风热毒气,并皆主之。此药甚稳善,不损脏腑,常服搜风顺气解毒。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至五十圆,夜卧,温汤吞下,利下赤毒胶涎为效,服时随意加减。治小儿惊热,以蜜汤化下三、五圆,极效。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1、柏叶散

处方柏叶 麻黄(去根节)山栀子(去皮)枳壳(去瓤,锉,麸炒)羌活(去芦)羊肝石 白蒺藜(炒,去角)升麻 子芩(去皮)防风 牛蒡子(隔纸炒)荆芥穗 茺蔚子 大黄(湿纸裹,甑上蒸)各15克 苦参30克 乌蛇1条(酒浸,去皮骨,焙干)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疠风。

用法用量每服6克,温水调下,一日七八次。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三引《庞老方》

处方32、蝉花散

处方蝉蜕(洗净去土)、谷精草(洗去土)、白蒺藜(炒)、菊花(去梗)、防风(不见火)、草决明(炒)、密蒙花(去枝)、羌活、黄芩(去土)、蔓荆子(去白皮)、山栀子(去皮)、甘草(炒)、川芎(不见火)、木贼草(净洗)、荆芥穗(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肝经蕴热,风毒之气内搏,上攻眼目,翳膜遮睛,赤肿疼痛,昏暗视物不明,隐涩难开,多生眵泪,内外障眼。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用茶清调服,或用荆芥汤入茶少许调服亦得,食后及临卧时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3、导赤圆

处方赤芍药、茯苓(去皮)、滑石,各四两;生干地黄(焙)、木通(去节),各半斤;大黄(炒)十五两,山栀子仁(炒)一十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心肾凝滞,膀胱有热,小便不通,风热相搏,淋沥不宣;或服补药过多,水道蹇涩,出少起数,脐腹急痛,攻注阴间,或心肺壅热,面赤心忪。口干烦渴,及痈肿发背,血脉瘀闭。服此排脓,内消肿毒,疏导心经邪热,应内蕴风热,五般淋疾,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至三十圆,食后,用温热水吞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4、陈槐汤

处方当归(头、尾)6克 川芎6克 赤芍药6克 黄芩6克 槐花6克 陈皮6克 侧柏叶(蜜炒)6克 乌药6克 山栀子7个 藕节0.9克 细茶9克

功能主治主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不拘时热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七

处方35、咳血方

别名肺血丸(《医林纂要》卷四)。

处方青黛 瓜蒌仁 诃子肉 海粉 山栀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以蜜同姜汁为丸。

功能主治治咳嗽痰血。

用法用量每次1丸,噙化。咳甚者,加杏仁(去皮、尖)。

备注肺者,至清之脏,纤芥不容,有气有火则咳,有痰有血则嗽。方中青黛、山栀所以降火,瓜蒌、海粉所以化痰,诃子所以敛肺止咳,虽无治血之药,但火去而血可自止也。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医方考》卷三补。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处方36、引水散

处方石燕子1双(醋淬)海马 海蛤 滑石 琥珀 赤茯苓 川木通 通草 山栀子仁(炒)泽泻 猪苓(去黑皮)车前子(微炒)茴香(微炒)瞿麦穗 萹蓄 苦葶苈(纸衬炒)忘忧根 木香 白丁香 鬼棘针各30克

制法上药二十味,除石燕子、海马外,各30克同研粗散。

功能主治通淋利湿。治小便秘涩不快或不通,及肿满,脚气,一切湿证。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加灯心30茎同煎,取清汁180毫升,纳麝香0.5克,拌匀放温,空腹服麝香少许亦可。

摘录《御药院方》卷八

处方37、凌霄花散

处方凌霄花7.5克 硇砂 桃仁(另研)玄胡索 红花 当归 宫桂(去皮)各3克 红娘子11个 血竭 紫河车 赤芍药 山栀子仁 没药 地骨皮 五加皮 牡丹皮 甘草各6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破瘀消症。治瘀血内结,血瘕血块;及产后恶露不尽,儿枕疼痛,瘀血积聚,渐成劳瘵。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酒调服。

注意方中红娘子、硇砂有一定的毒性与刺激性,故对素有胃痛者宜禁用。

备注本方所治之证,属于瘀血内结而成。方中凌霄花善行血分,散瘀消症,桃仁、红花、当归、赤芍药活血化瘀;硇砂消积软坚,破瘀散结;红娘子通瘀破结,《本草衍义》称其“行瘀血月闭”,玄胡索、没药、血竭行气活血,并能定痛,官桂、五加皮温通血脉,散寒行瘀;紫河车养营血,益精气;地骨皮、丹皮、山栀退伏热,除骨蒸;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配合成方,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既能治标,亦兼顾本。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三

处方38、除湿解毒汤

处方白鲜皮15克 大豆黄卷12克 生苡米12克 土茯苓12克 山栀子6克 丹皮9克 金银花15克 连翘12克 地丁9克 木通6克 滑石块15克 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主急性女阴溃疡,急性自家过敏性皮炎,急性接触性皮炎,下肢溃疡合并感染。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39、八正散

处方车前子、瞿麦、萹蓄(亦名地竹)、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量力少少与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0、南天竺饮

处方南天竺草(即生瞿麦)1把(拇指大,锉)山栀子30枚(去皮)生姜1块(拇指大)大枣(去核)5枚 甘草(炙)15克 灯草1把(如小指大)

制法上六味,锉细。

功能主治治九窍出血。

用法用量用水250毫升,煮至120毫升,去滓,通口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

处方41、凉膈散

处方川大黄、朴硝、甘草,各二十两;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十两;连翘二斤半。

炮制上粗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腑脏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利,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肠胃燥涩,便溺秘结,一切风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二钱,水一盏,入竹叶七片,蜜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小儿可服半钱,更随岁数加减服之,得利下住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2、蒺藜汤

处方蒺藜子(炒,去角)附子(炮裂,去皮、脐)山栀子仁各30克

制法上三味,哎咀如麻豆。

功能主治治阴疝,牵引小腹作痛,小便不利,手足逆冷,或腹胁闷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处方43、五淋散

处方赤茯苓180克 当归(去芦)甘草<生用)各150克 赤芍药(去芦,锉)山栀子仁各60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起多,脐腹急痛,蓄作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尿有砂石,或尿淋如膏,或热淋便血。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44、八正散

处方车前子 瞿麦 萹蓄(亦名地萹竹)滑石 山栀子仁 甘草(炙)木通 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500克

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及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热淋、血淋。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灯心,煎至100毫升,去滓,食后临卧温服。小儿量力少少与之。

备注方用瞿麦利水通淋,清热凉血,木通利水降火为主;辅以萹蓄、车前、滑石、灯心清热利湿,利窍通淋,以桅子、大黄清热泻火,引热下行;甘草梢和药缓急,止尿道涩痛。诸药合用,而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45、解郁汤

处方人参3克 白术15克(土炒)白茯苓9克 当归30克(酒洗)白芍30克(酒炒)枳壳1.5克(炒)砂仁3粒(炒,研)山栀子9克(炒)薄荷6克

功能主治解郁健脾,养血柔肝。治妊娠子悬胁痛。因怀抱忧郁,致胎动不安,两胁闷而疼痛,如弓上弦。

用法用量水煎,服一剂而闷痛除,二剂而子悬定,至三剂而全安。去栀子,再多服数剂不复发。

备注方中枳壳,薄荷理气解郁;白芍、当归养血和血,柔肝缓急;山栀子清肝泄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扶脾,砂仁行气调中。配合同用,适用于肝郁脾虚、胎气上逆者。

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

处方46、小蓟饮子

处方生地黄30克(洗),小蓟15克,滑石15克,木通9克,蒲黄9克(炒),藕节9克,淡竹叶9克,当归6克(酒浸),山栀子9克,炙甘草6克。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主下焦瘀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济生方》

处方47、泻黄散

别名泻脾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藿香叶21克 山栀子仁3克 石膏15克 甘草90克 防风120克(去芦,切,焙)

制法上锉,同酒、蜜微炒香,为细末。

功能主治泻脾胃伏火。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或小儿身凉身黄睛黄,疳热口臭唇焦,泄泻黄沫,脾热口甜,胃热口苦,不吮乳;小儿弄舌。

用法用量每服3~6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清汁,不拘时。

备注方中石膏、山栀泻脾胃积热为君;防风疏散脾经伏火为臣;藿香叶芳香醒脾为佐;甘草泻火和中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脾胃伏火之功。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48、除湿胃苓汤

处方苍术(炒)厚朴(姜炒)陈皮 猪苓 泽泻 赤茯苓 白术(土炒)滑石 防风 山栀子(生研)木通各3克 肉桂 甘草(生)各1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主缠腰火丹。水泡大小不等,其色黄白,破烂流水,痛甚。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加灯心165厘米,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四

处方49、内疏黄连汤

别名黄连内疏汤(《外科心法》卷七)。

处方黄连 芍药 当归 槟榔 木香 黄芩 山栀子 薄荷 桔梗 甘草各30克 连翘60克

制法上药除槟榔、木香为细末外,余并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治疮疡热毒炽盛,肿硬木闷,根盘深大,皮色不变,呕哕烦热,大便秽结,脉象沉实者。

用法用量每服30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先服一二服。以后每服加大黄3~6克,以利为度。

备注方中黄连、黄芩、栀子清里热以解毒;连翘、薄荷、桔梗解表热而消肿;当归、白芍活血和营;槟榔、木香行气散结;大黄通便泻火;甘草调和诸药配合同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

处方50、山栀子汤

处方山栀子仁22克 大青 升麻各30克 阿胶(炒令燥)15克

制法上四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伤寒发斑,心躁烦乱。

用法用量每服5克,用水220毫升,入豉100粒,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处方51、连翘饮

别名连翘散(《斑论萃英》)、防风散(《普济方》卷三六九)、上清连翘散(《丹溪心法附余》卷十)。

处方连翘 防风 甘草(炙)山栀子各等分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治小儿风热感冒;诸疮肿毒,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二十

处方52、山茵陈丸

处方山茵陈15克 山栀子仁 秦艽(去苗、土)大黄(锉,炒)各22克 朴消(研)郁李仁(汤浸,去皮,别研)各30克

制法上药除郁李仁外,捣罗为末,与郁李仁末和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黄病。

用法用量每服3~5丸,温水送下,每日二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处方53、葳蕤丸

处方葳蕤 车前子 熟干地黄(焙)各120克 升麻 黄芩(去黑心)秦艽(去苗、土)枳壳(去瓤,麸炒)白茯苓(去黑皮)黄连(去须)独活(去芦头)地骨皮 决明子(微炒)山栀子仁 白槟榔(生,锉)各45克 赤芍药 芎藭各60克 秦皮30克

制法上十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眼生翳膜,疼痛昏涩,视物不明。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热水下,每日二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处方54、洗肝散

处方当归(去芦)薄荷(去梗)羌活(去芦)防风(去芦)山栀子仁 甘草(炙)大黄(煨)川芎各60克

制法上药八味,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疏风散热,清肝泻火。治风热热毒上攻,眼目暴赤,肿痛难开,隐涩眵泪,昏暗羞明,或生翳膜,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脉弦实有力。

用法用量每服6克,凉开水调下,食后服。

备注肝属木而主目。风热犯肝上冲于目,所以目赤肿痛。方中薄荷、羌活、防风疏散风热,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血行则风自灭;栀子清肝火,利小便;大黄泻实火,通燥结,使二便通利,热毒下降,则赤肿可消;甘草调和诸药。配合成方,共奏疏风散热,清肝泻火之功。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

处方55、分气汤

处方甘草(炙)干姜(炮)熟干地黄(洗,焙)白茯苓(去皮)当归(洗,焙)细辛(去叶、土)白芍药 吴茱萸(汤洗七次,炒)肉桂(去粗皮)各9克 山栀子仁6枚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治气注胁肋刺痛,服诸药无效,经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羊脂1小片,同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56、洗眼秦皮汤

处方秦皮(锉)蕤仁(去皮)黄连(去须)山栀子仁各15克 黄柏30克(锉)大枣5枚(去核)

功能主治治眼目暴赤,及积年睑烂不愈,两目涩痛,睛上有白膜。

用法用量上六味,粗捣筛,以水800毫升,煎取400毫升,滤去滓,待微热,分数次洗之,冷则重暖,余滓可重煎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处方57、升麻饮子

处方山栀子仁 防风(去芦头)甘草(炙)大黄 连翘 升麻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小儿脏腑积热,面赤烦渴,痰实不利,肠胃燥涩。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乳食后温服。大便不通者,加芒消1.5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处方58、龙胆泻肝汤

别名龙胆汤(《奇效良方》卷六十)。

处方黄芩2.1克 柴胡3克 甘草(生)人参 天门冬 黄连 知母,龙胆草 山栀子 麦门冬各15克 五味子10个

功能主治治胆气上溢,致成胆瘅,口中常苦;肝胆湿热,小便赤涩,或寒热胁胀。

用法用量上十一味,哎咀,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远,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辛热食物。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二

处方59、糖煎散

处方龙胆草 汉防己 大黄(微煨)荆芥穗 赤芍药 当归(洗,焙)甘草(炙)防风(去芦头)各30克 山栀子仁15克 川芎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风热毒气,上攻眼目,赤肿疼痛,视物不明,隐涩难开。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入砂糖如弹子大,同煎至21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处方60、清血汤

处方牡丹皮 当归 川芎 芍药 地黄 山栀子 蒲黄(炒)阿胶 黄连 百合 麦门冬 甘草

功能主治治妊娠吐血,鼻衄,咳血。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若血势猛者,加鼹鼠烧灰存性者。

摘录《产科发蒙》卷一

本文标签: 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