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eiyabaoxing yanyangjuganran
[外文]:non-spore-forming anaerobic bacterial infection
不形成芽孢的厌氧菌引起的感染。厌氧菌指不喜欢氧气的细菌。按其对氧的喜恶程度分为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微需氧厌氧菌在低浓度氧的条件下能生长;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均能生长;而专性厌氧菌在有氧存在时不能生长,即使在采集或运送标本过程中暴露在有氧环境下细菌也会迅速死亡。非芽孢性厌氧菌不形成芽孢,这点有别于肉毒杆菌、破伤风杆菌和难辨梭菌等厌氧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非芽孢性厌氧菌正常情况下即存在于人的口腔、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阴道。其存在对人体有利,肠道内的厌氧菌可产生乙酸和酪酸,从而抑制致病菌(如绿脓杆菌)的生长。脆弱拟杆菌又能合成维生素K,供人利用。厌氧菌常与需氧菌混在一起,且厌氧菌占绝对优势,在牙龈和大肠内,厌氧菌和需氧菌正常的比例是1000:1,而在唾液、胃、小肠、阴道二者是10:1。
厌氧菌感染常常发生在先有血管或组织损伤的情况下,组织坏死或需氧菌感染使局部缺氧,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繁殖,因此很多厌氧菌感染均系内生性。厌氧菌常与需氧菌一起形成混合性感染。故非芽孢性厌氧菌是条件性致病菌。最常见的致病非芽孢性厌氧菌是消化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的种类、厌氧链球菌和脆弱拟杆菌等。
常见非芽孢性厌氧菌引起的感染非芽孢性厌氧菌感染多在组织器官先有炎症、外伤(包括手术)等的情况下发生,厌氧菌原发感染又可引起菌血症,进而导致远隔部位的感染。
(1)脑脓肿。可因局部病灶(如中耳炎、鼻窦炎、乳突炎)的病原菌直接扩散蔓延到脑,也可因脑外伤手术引起。以拟杆菌所致者多见。临床症状有高热、头痛、呕吐甚至昏迷。脑脊液可以正常或轻度不正常,但颅内压升高。有神经定位的体征,如面部麻木、视力减退、眼球转动受限、肢体运动受影响或轻瘫等。诊断可根据脑部 B型超声检查、CT及脑血管造影等。治疗为开颅抽脓或引流和抗生素的应用。
(2)肺脓肿。起病缓慢。大多数有吸入性肺炎史或牙周感染史。正常人口腔内厌氧菌较多,尤其是老年体弱和有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等病者。往往因睡眠中将口腔内的细菌吸入肺内形成脓肿。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胸痛和吐大量恶臭脓痰,胸片可见大片阴影,其间有透亮区或液平面。治疗原则为顺位咳痰引流和应用抗生素,转入慢性期后,必要时可手术切除。
(3)牙周脓肿。较常见。常发生于口腔卫生差和有牙周炎者。症状是牙痛、牙龈肿胀,个别严重者可有发热、颌下淋巴结肿痛。治疗原则是引流和应用抗生素。
(4)腹腔感染。由于厌氧菌占正常肠道内细菌的90~95%,因此在腹膜炎、 腹腔脓肿、 肝脓肿、阑尾炎、胆囊炎或肠梗阻、肠坏死等疾病中厌氧菌是主要致病菌,常见的病原体有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和消化链球菌等,但这些厌氧菌经常与大肠杆菌等形成混合感染。病情较重。治疗需根据病情考虑,手术引流或应用抗生素保守治疗。
(5)盆腔感染。盆腔的厌氧菌感染有附件炎、盆腔脓肿、产褥热等。致病菌有产气荚膜杆菌、拟杆菌和消化链球菌。个别产后感染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治疗原则同腹腔感染。
(6)败血症。腹腔和盆腔感染处理不及时可引起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的败血症。常见致病菌有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及脆弱拟杆菌等。病死率极高。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7)皮肤软组织感染。多因皮肤外伤、手术及血管疾病致局部缺血引起。最典型的是皮下气性坏疽,病情发展很快,局部肿胀,有水泡,皮下积气,皮肤坏死变黑。病死亡率很高。必要时需以断肢来挽救病人生命。
诊断主要依靠病原菌的分离。最好在床边或手术台旁抽出脓液直接注入培养基中,以减少因送标本的过程中暴露在有氧的空气中而使分离失败。某些医院还缺乏培养厌氧菌的设备,所以诊断完全依据临床资料,如有臭味的脓液或分泌物、坏死组织、病变处气体形成、特殊部位的脓肿(如牙周、肺、脑的脓肿)、普通培养阴性时应考虑有厌氧菌感染的存在。
治疗脓肿要引流,抗菌药可用青霉素G、氯霉素及甲硝唑。估计有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时,可加用庆大霉素或氧呱嗪青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