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苁蓉(别名肉松蓉、黑司令、纵蓉、地精、马足、马芝、大芸、寸芸),味甘;咸;性温,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道。主肾阳虚衰;精血不足之阳痿;遗精;白浊;尿频余沥;腰痛脚弱;耳鸣目花;月经衍期;宫寒不孕;肠燥便秘,小编整理出含有肉苁蓉的处方共829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721~780共60个。
处方1、千金封脐膏处方天门冬 生地黄 熟地黄 木鳖子 大附子 蛇床子 麦门冬 紫梢花 杏仁 远志 牛膝 肉苁蓉 官桂 肉豆蔻 菟丝子 虎骨 鹿茸各6克
制法上药为末,入油620克,用文武火熬黑色,去滓澄清,再入黄丹250克,水飞松香120克同熬,用槐、柳条搅,至滴水不散为度。再下硫黄、雄黄、朱砂、赤石脂、龙骨各9克为末入内。除此不用见火。待药微冷定,再下腽肭脐1付,阿芙蓉、蟾酥各9克,麝香3克,阳起石、沉木香各9克,俱不见火。上为细末,人内。待药冷,下黄蜡18克。瓷器贮盛,封口。放水中浸三日,去火毒。
功能主治治男子下元虚冷,遗精尿频,小肠疝气,单腹胀满,一切腰腿骨节疼痛,半身不遂;妇人子宫久冷,赤白带下,久不坐胎。(不孕)
用法用量取出,摊缎子上,或红绢上贴之。
摘录《寿世保元》卷四
处方2、抗骨增生丸处方熟地黄210g 肉苁蓉(蒸)140g 狗脊(盐制)140g 女贞子(盐制)70g 淫羊藿140g 鸡血藤140g 莱菔子(炒)70g 骨碎补140g 牛膝140g
性状为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甘、微涩。
炮制上九味,取狗脊、熟地黄140g、淫羊藿70g粉碎成细粉,剩余的熟地黄、淫羊藿与莱菔子等六味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状,与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20~30g,加适量的水泛丸,包衣,打光,干燥;或加炼蜜55~65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补腰肾,强筋骨,活血,利气,止痛。用于增生性脊椎炎(肥大胸椎炎,肥大性腰椎炎),颈椎综合症,骨刺。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2.2g,小蜜丸一次3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3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麝香鹿茸圆处方鹿茸(火燎去毛.酒浸.炙)七十两,熟干地黄(净洗.酒浸.蒸.焙)十斤,附子(炮.去皮.脐)一百四十个,牛膝(去苗.酒浸一宿.焙)一斤四两,杜仲(去粗皮.炒去丝)三斤半,五味子二斤,山药四斤,肉苁蓉(酒浸一宿)三斤。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每一斤圆子,用麝香末一钱为衣。
功能主治益真气,补虚惫。治下焦伤竭,脐腹绞痛,两胁胀满,饮食减少,肢节烦疼,手足麻痹,腰腿沉重,行步艰难,目视茫茫,夜梦鬼交,遗泄失精,神情不爽,阳事不举,小便滑数,气虚肠鸣,大便自利,虚烦盗汗,津液内燥,并宜服。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粒,温酒下,盐汤亦得,食前服。
备注嘉定十年十二月申明改正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二地二冬酒处方菟丝子120g 肉苁蓉120g 天门冬60g 麦门冬60g 白茯苓60g 枸杞子60g 五味子60g 石菖蒲30g 车前子45g 山萸肉60g 远志肉30g 柏子仁60g 覆盆子45g 地骨皮45g 牛膝60g 生地60g 熟地60g 山药60g 人参60g . 木香60g 川椒30g 泽泻30g 杜仲(姜汁炒)60g 巴戟天(去心)60g 白酒3000ml
炮制将上述24味药材一起捣为粗末,用纱布包贮,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7~12日,即可饮用。可随饮随加酒,直到味薄乃止。
功能主治补肾添精,安神定志。主治肾虚精亏,中年阳痿,老人视物昏花,神志恍惚,腰膝酸软。
用法用量每次20ml,每日早晚2次。
摘录《民间验方》
处方5、熟干地黄圆处方熟干地黄(酒浸)、五味子(拣净)、柏子仁(微炒.别研)、川芎,各一两半;泽兰(去梗)二两一分,禹馀粮(火烧红.醋淬七遍.细研)、防风(去芦.叉)、肉苁蓉(酒浸一宿)、白茯苓(去皮)、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白芷、干姜(炮)、山药、细辛(去苗)、卷柏(去根),各一两;当归(去芦.酒浸.炒)、甘草(炙),各一两三分;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牛膝(去苗.酒浸一宿)、人参、续断、蛇床子(拣净.微炒)、芜荑(炒)、杜仲(去粗皮.炙黄)、艾叶(炒),各三分;赤石脂(煅.醋淬)、石膏(煅.研飞),各二两;肉桂(去粗皮)、石斛(去根)、白术,各一两一分;紫石英(煅.醋淬.研飞)三两。
炮制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五、七百杵,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风虚劳冷一切诸疾。或风寒邪气留滞经络,气血冷涩,不能温润肌肤;或风寒客于腹内,则脾胃冷弱,不能克消水谷;或肠虚受冷,大便时泄;或子脏挟寒,久不成胎,月水不调,乍多乍少,或月前月后,或淋沥不止,或闭断不通,积聚症瘕,面体少色,饮食进退,肌肉消瘦,百节酸疼,时发寒热,渐至羸损,带漏五色,阴中冷痛,时发肿痒,月水将行,脐腹先痛,皮肤皱涩,瘾疹瘙痒,麻痹筋挛,面生僢僣,发黄脱落,目泪自出;心忪目眩;及产后劳损未复,肌瘦寒热,颜色枯黑,饮食无味,渐成蓐劳,并皆治之。温平不热无毒,常服养血补气,和顺荣卫,充实肌肤,调匀月水,长发驻颜,除风去冷,令人有子。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温酒或米饮下,空心,食前服。
注意妊娠不宜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6、苁蓉大补圆处方木香(炮)、附子(炮.去皮.脐)、茴香(炒)、肉苁蓉(酒浸)、川椒(炒去汗),各十两;巴戟(去心)、牛膝(酒浸)、白蒺藜(炒.去刺)、桃仁(炒.去皮.尖)黄蓍、泽泻、葫芦巴、五味子,各五两;槟榔、天麻、桂心、川芎、羌活,各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蜜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元脏虚惫,血气不足,白浊遗泄,自汗自利,口苦舌干,四肢羸瘦,妇人诸虚,皆主之。
用法用量盐酒、盐汤空腹任下三。五十圆。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7、鹿茸四斤圆处方肉苁蓉(酒浸)、天麻、鹿茸(燎去毛.酥炙)、菟丝子(酒浸通软.别研细)、熟地黄、牛膝(酒浸)、杜仲(酒浸)、木瓜干,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蜜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肝肾虚热淫于内,致筋骨痿弱,不自胜持,起居须人,足不任地,惊恐战掉,潮热时作,饮食无味,不生气力,诸虚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五十圆,温酒、米汤,食前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8、上丹处方五味子半斤,蛇床子、百部根(酒浸一宿)、菟丝子(酒浸.别研)、白茯苓、肉苁蓉(酒浸)、枸杞子、柏子仁(别研)、杜仲(炒断丝)、防风(去叉)、巴戟(去心)、山药、远志(去心),各二两。
炮制上为末,蜜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五脏,补不足,固真元,调二气,和荣卫,保神守中,久服轻身耐老,健力美食明目,降心火,交肾水,益精气。男子绝阳,庶事不兴。女子绝阴,不能妊娠。腰膝重痛,筋骨衰败,面色黧黑,心劳志昏,寤寐恍惚,烦愦多倦,馀沥梦遗,膀胱邪热,五劳七伤,肌肉羸瘦,上热下冷,难任补药,服之半月,阴阳自和,容色肌肉光润悦泽。开心意,安魂魄,消饮食,养胃气。
用法用量食前温酒、盐汤任下三十圆。春煎干枣汤,夏加五味子四两;四季月加苁蓉六两;秋加枸杞子六两;冬加远志六两。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9、十四味建中汤处方当归(去芦.酒浸.焙干)、白芍药、白术(洗)、甘草(炙)、人参(去芦)、麦门冬(去心)、川芎(洗净)、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肉苁蓉(酒浸一宿)、半夏(汤洗七次)、黄蓍(炙)、茯苓(去皮)、熟地黄(洗去土.酒蒸一宿.焙干),各等分。
炮制上俰咀,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荣卫不足,腑脏俱伤,积劳虚损,形体羸瘠,短气嗜卧,寒热头痛,咳嗽喘促,吐呕痰沫,手足多冷,面白脱色,小腹拘急,百节尽疼,夜卧汗多,梦寐惊悸,小便滑利,大便频数,失血虚极,心忪面黑,脾肾久虚,饮食失亏。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0、五味子丸处方五味子30克 白茯苓30克 车前子45克 巴戟30克 肉苁蓉60克(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菟丝子90克(酒浸三日,曝干,别捣罗为末)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诸虚劳损,肾气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调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
处方11、菊花酒处方菊花(一斤)、杜仲(一斤)。防风、附子、黄蓍、干姜、桂心、当归、石斛,各四两。紫英石、肉苁蓉,各五两。萆薢、独活、钟乳粉,各八两。茯苓(三两)。
炮制以酒七斗,浸五日。
功能主治治男女风虚寒冷,腰背痛,食少羸瘦,无颜色,嘘吸少气,去风冷,补不足。
用法用量一服二合,稍稍加至五合,日三。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2、海马三肾丸处方海狗肾1具 黑驴肾1具 花鹿肾1具 大海马1对 大蛤蚧1对(去头)大热地180克 胡桃肉120克 血鹿茸60克 附子片60克 上人参60克 怀山药60克 桑螵蛸60克 母丁香30克 贡油桂30克 紫梢花30克 韭菜子30克 山萸肉60克 覆盆子30克 枸杞子30克 肉苁蓉30克巴戟天30克 破故纸30克 淫羊藿30克 菟丝饼30克 上仙茅30克 蛇床子30克 荜澄茄30克 大茴香30克 小茴香30克
制法将三肾及海马、蛤蚧均各用滑石烫法,烫成存性,再和群药一处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壮阳,摄精止遗。治阳痿,遗精,肾虚腰痛。
用法用量每日二次,每服6克,淡盐汤送下。
摘录《全国中成药处方集》
处方13、琥珀圆处方琥珀(研)、辰砂(别研)、沉香、阿胶(碎.炒)、肉桂(去粗皮)、石斛(去根)、附子(炮.去皮.脐)、五味子(拣净)、川芎,各半两;牛膝(去苗.酒浸一宿)当归(去苗.炒)、肉苁蓉(切.酒浸一宿.焙)、人参、续断、没药(研),各三分;熟干地黄、木香,各一分。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或老、或少,产前、产后百病,及疗三十六种血冷,七疝八瘕,心腹刺痛,卒中瘫痪,半身不遂,八风、十二痹等,手足酸疼,乳中毒结瘀血,怀胎惊动,伤犯不安,死胎不出,并衣不下,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空心,暖酒调下,午、晚食前再服,能生精血,去恶血。若人腹胁疼痛,绕脐如刀刺,及呕逆上气筑心,痰毒不思饮食,用姜汁少许和酒服;诸痢及赤白带,血冷崩中下血,漏胎下血,用生姜与艾炒令赤色,入酒同煎数沸,去渣调服;泄泻不止,陈米饮服;涩尿诸淋,煎通草灯心汤服;血运不知人,煎当归酒调服。上热下冷,浓煎人参汤服,遍身虚肿水气,煎赤小豆汤服。产内二毒伤寒,及中风角弓反张,身如板硬,煎麻黄汤服,使被盖出汗;月经不通,或间杂五色,频并而下,断续不止,饮食无味,肌肤瘦劣,面赤唇焦,乍寒乍热,四肢烦疼,五心燥热,黑僢,遍身血斑,赤肿走注,及血风劳伤无力,用童子小便入姜汁少许调服;常服以小便为妙,若恐恶心,和以半酒。如怀胎人,於难月一日一服,至产下不觉疼痛。或病人服至五服、十服,日倍饮食,是药功效矣。其功不能具载,略述急用汤使於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4、地仙酒处方肉苁蓉35g 炮附子35g 木鳖子50g 天南星30g 白附子30g 覆盆子30g 菟丝子30g 赤小豆30g 骨碎补30g 何首乌30g 炙川乌10g 炙甘草10g 川椒35g 地龙50g 防风30g 羊膝35g 草薢30g 羌活30g 狗脊30g 人参20g 黄芪20g 白术10g 茯苓10g 白酒3000ml
炮制1. 将上述药材洗净一同捣成碎末,用纱布包裹;2. 放入酒中浸泡60余天,过滤,去渣备用。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补肾温阳,壮筋骨,活经络。主治五劳七伤,肾气衰败,精神耗散,行步艰难,饮食无味,耳聋眼花,皮肤枯燥;妇人宫冷无子,下部秽恶,肠风痔漏,吐血泻血,诸风诸气。
用法用量每次5~10ml,每日1次(晚间饮用较佳)。木鳖子有毒,饮用时宜从小剂量开始。
备注(1)肉苁蓉、菟丝子、何首乌、覆盆子:补肾固精。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补脾益气。草薢、牛膝、狗脊、骨碎:强筋壮骨。羌活、防风、白附子、川乌、地龙、木鳖子:祛风通络。川椒、附子:温阳散寒。乌药南星:理气化痰。赤小豆:利水湿。
摘录《寿亲养老新书》
处方15、补筋丸处方五加皮 蛇床子 好沉香 丁香 川牛膝 白云苓 白莲蕊 肉苁蓉 菟丝子 当归(酒洗)熟地黄 牡丹皮 宣木瓜各30克 怀山药24克 人参 广木香各9克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丸重9克。
功能主治补肾壮筋,益气养血,活络止痛。主跌仆伤筋,血脉壅滞,青紫肿痛者。
用法用量用好无灰酒送下。
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三
处方16、山萸苁蓉酒处方菟丝子30g 肉苁蓉60g 山萸肉30g 五味子35g 川牛膝30g 熟地黄30g 巴戟天30g 山药25g 茯苓30g 泽泻30g 杜仲40g 远志30g 白酒2000ml
炮制将上述12味药材一起捣粗末,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密封;春夏5日,秋冬7日后开取,去渣备用。
功能主治补肝肾,暖腰膝,安神定志,充精补脑。主治肝肾亏损,头昏耳鸣,怔仲键忘,腰脚软弱,肢体不温。
用法用量每次10~20ml,每日早晚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摘录《民间验方》
处方17、千金润下丸处方大麻仁(微炒)30克 郁李仁(泡,去皮)菟丝子(酒蒸)枳壳(麸炒)牛膝(酒浸)山药 车前子各21克肉苁蓉(酒洗)4克 威参(蜜蒸)60克大黄(酒蒸)60克 陈皮(去白)15克 桃仁(去皮)15克
制法上药先将威参、大黄杵成膏后,加药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治大便燥结,胀闷之甚,而脉未至大虚者。
用法用量每次40丸,用白汤送下,早、晚各一服。
摘录《会约医镜》卷八
处方18、加减紫金丹处方白茯苓 苍术(米泔浸,炒)各60克 当归 熟地黄 白芍药(炒)陈皮各120克 肉苁蓉(酒洗,去鳞甲)30克 丁香3克 红花15克 瓜儿血竭9克 乳香(去油)9克,没药(去油)9克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养血,化痰消瘀。治受伤日久,脾气不足,营血亏损,痰瘀内阻,胸骨高起,肌肉消瘦,痞气膨闷,睛蓝体倦,痰喘咳嗽者。
用法用量用黄酒送下。
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三
处方19、苁蓉丸处方肉苁蓉(酒浸,切片,焙)山茱萸(去核)石龙芮 石菖蒲 菟丝子(淘净,酒浸,蒸,焙)川羌活(去芦)鹿茸(燎去毛,切片,酒浸,蒸)磁石(火煅,醋淬七次,水飞)石斛(去根)附子(炮,去皮、脐)各30克 全蝎(去毒)2~7个 麝香0.3克(旋入)
制法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通窍。主肾虚耳聋、耳鸣。
用法用量每服70~100丸,空腹时用盐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20、补虚款冬花汤别名补肺款冬花汤(《普济方》卷二十七)。
处方款冬花22.5克 人参15克 升麻15克 桔梗22.5克(炒)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30克 白茯苓(去黑皮)22.5克 甘草(炙,锉)4克 干姜(炮)7.5克 柴胡(去苗)45克 天门冬(去心,焙)15克 鳖甲(去裙襕,醋炙)30克 黄耆(细锉)15克 桑根白皮(锉,炒)22.5克 肉苁蓉(酒浸,去皴皮,炙)30克
制法上十四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主肺劳痰嗽,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5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一日三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处方21、补血荣筋丸处方肉苁蓉 牛膝 天麻 木瓜 鹿茸 熟地黄 菟丝子 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阴血衰弱,不能养筋,筋缓不能自主,肢体痿软无力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米汤或温酒送服。
摘录《杏苑生春》卷七
处方22、壮肾散处方仙灵牌(酒浸)150克 远志(去心)120克 巴戟(去心)180克 杜仲(酒炒)150克 破故纸(酒炒)150克 肉苁蓉(酒浸)180克 青盐240克 大茴香150克 小茴香(炒)15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肾经虚损,腰腿遍身疼痛。
用法用量每次6克,用猪腰切开,掺药末在内,纸裹,火烧熟,细嚼酒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处方23、远志圆处方远志(去心.姜汁炒)、牡蛎(煅.取粉),各二两;白茯苓(去皮)、人参、干姜(炮)、辰砂(别研),各一两;肉苁蓉(净洗.切片.焙干)四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心气不足,肾经虚损,思虑太过,精神恍惚,健忘多惊,睡卧不宁,气血耗败,遗沥泄精,小便白浊,虚汗盗汗,耳或聋鸣,悉主之。此药性温无毒,常服补益心肾,聪明耳目,定志安神,滋养气血。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粒,空心,食前,煎灯心盐汤下,温酒亦可。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4、乌蛇丸处方乌蛇120克 虎骨(酣浸,净洗,涂酥炙)60克 黄松节(酒浸,炙干)天麻 牛膝 石斛(研末)萆薢 杜仲各30克 菟丝子 巴戟 独活 防风 桂心 肉苁蓉 金毛狗脊 续断 荜澄茄 当归 附子各30克 木香15克 乳香(研匀)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研匀,用木瓜隔子皮蒸令烂,研如糊,以酒化开,银石器中熬过,和剂前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毒湿脚气,攻注疼痛,或痒痹生疮,流黄水不止。
用法用量空腹时服30丸,一日二次,温服。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四
处方25、麋茸丸处方麋角屑500克(以酥拌炒微黄)熟干地黄90克 巴戟 黄耆(锉)牛膝(去苗)人参(去芦头)独活 萆薢(锉)白茯苓 桂心 肉苁蓉(酒浸一宿,去皱皮,炙)附子(炮裂,去皮、脐)泽泻 续断 芎藭 槟榔 防风(去芦头)当归(锉,微炒)鹿角胶(捣碎,炒令黄燥)白蒺藜(微炒,去刺)各3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以生地黄汁300毫升、酒300毫升相和,入酥300毫升,煎成膏,和诸药末。若硬,即用炼蜜同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五脏虚损,腰脚疼痛,须发早白,容颜憔悴。
用法用量空腹时以温酒下30丸,加至40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
处方26、鸡肠散处方黄雄鸡肠4具(切破,净洗,炙令黄熟)肉苁蓉(酒浸,切,焙)苦参 黄连(去须)赤石脂(研)白石脂(研)各150克
制法上六味,将前四味研为细末,更与赤石脂、白石脂同研匀细。
功能主治治膀胱虚热,小便不禁,日夜无数。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酒调服,日二夜一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处方27、八仙丸处方肉苁蓉 牛膝 天麻(去苗)木瓜(去子,切)各120克(用好酒浸三日,焙干)当归(洗,焙)60克 附子(炮,去皮、脐)60克 鹿茸30克(火燎,去毛,涂酥炙)麝香0.3克(别研)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元脏气虚,头昏面肿,月暗耳鸣,四肢疲倦,步履艰难,股节麻木,肌体羸瘦,肩背拘急,两胁胀满,水谷不消,饮食无味,恍惚多忘,精神不振。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九
处方28、镇元饮处方人参 当归 白术 黄耆 五味子各3克 山茱萸 肉苁蓉 麦门冬 黄柏 生地各3.6克
功能主治治自汗。
用法用量同莲肉10枚,灯心30茎,水煎,临卧服。
摘录《丹台玉案》卷四
处方29、螵蛸丸处方桑螵蛸(炒)15克 菖蒲23克 山茱萸(微炒)15克 磁石(煅,醋淬,研)15克 附子(炮裂,去皮、脐)3枚 续断23克 五味子 肉苁蓉(酒浸,去皱皮,炙)山芋 当归(切,焙)沉香各15克 茴香子(炒)7.5克
制法上药十二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虚耳聋,胀满,腰脊强直,小便黄赤。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或荆芥盐汤送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30、沉香丸处方沉香(锉)肉苁蓉(酒浸,切,焙)黄耆(锉)瞿麦穗 磁石(火煅、酣淬三至七遍)滑石各30克
制法上六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膏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处方31、养气丹处方禹馀粮石(火炼七次.醋淬七次.为末)、紫石英(火煅一次)、赤石脂(火煅一次),各半斤;代赭石(火煅七次.醋淬七次.为末)一斤,磁石(火煅十次.醋淬十次)半斤。已上五石各贮之,各研为细末,又以水研之。挹其清者,置之纸上,纸用筲箕盛,欲使细末在纸上,而水滴在下,挹尽而止。既干,各用藏瓶盛贮,以盐水纸筋和泥固济,阴干。以好硬炭五十斤分为五处,每一处用炭十斤,烧红作一炉子,煅此五药,以纸灰盖之。两日后,火尽灰冷,则再煅,如此三次,埋地坑内两日,出火毒,再研,入后药。附子(炮.去皮.脐)二两,肉苁蓉(净洗.酒浸一宿.焙乾.一两半.当归酒浸一宿.焙乾),茴香(炒)、破故纸(酒炒香熟)、木香(不见火)、肉桂(去粗皮)、巴戟(盐汤浸.打.去心)、肉豆蔻(面裹.煨)、丁香、山药、鹿茸(酥炙)、白茯苓(去皮)、沉香、远志(去心),各一两。已上各如法修制,同研为末,却入:乳香(别研)、五灵脂(去砂.别研)、没药(去砂石.研),各一两。已上三味,入众药同研,却入:朱砂(或煅或蒸)、阳起石(略煅.或只用酒煮)、钟乳粉,各一两。已上三味别研,临时入。上同入研,过罗为细末,用糯米粉煮糊为圆,每两作五十圆,阴乾,入布袋内,擦令光莹。
功能主治治诸虚百损,脾元耗惫,真阳不固,三焦不和,上实下虚,中痰饮上攻,头目昏眩,八风五痹,或卒暴中风,痰潮上膈,言语蹇涩,神昏气乱,状若瘫痪;及奔豚肾气,上冲胸腹连两胁,膨胀刺痛不可忍者。阴阳上下,气不升降,饮食不进,面无精光,肢体浮肿,五种水气,脚气上冲,腰背倦痛,夜梦鬼交,觉来盗汗,胃冷心疼,小便滑数,牵引小腹,足膝缓弱,步履艰难。妇人血海久冷,赤白带下,岁久无子,及阴毒伤寒,面青舌卷,阴缩难言,四肢厥冷,不省人事者,急服百圆,用生姜、大枣煎汤灌之,即便回阳,命无不活。或触冒寒邪,霍乱吐泻,手足逆冷,六脉沉伏,唇口青黑,腹胁攻刺,及男子阳事痿怯,脚膝酸疼,腹脐虚鸣,大便自滑,兼疗膈胃烦壅,痰饮虚鸣,百药不愈者。常服助养真气,生阳逐阴,温平不僭,消磨冷滞,克化饮食,使五脏安宁,六腑调畅,百病不侵。出入道途,宜将此药随行,缓急服饵,大有功效。
用法用量每服五圆至十圆,空心,用温酒吞下,或姜盐汤,或枣汤下亦可,妇人用艾醋汤吞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2、五福延寿丹处方五味子180克 肉苁蓉120克(酒浸、焙)牛膝9克(酒浸)菟丝子(酒浸,炒)60克 杜仲(姜炒断丝)90克 天冬(去心)60克 广木香30克 巴戟(去心)60克 山药60克 鹿茸(酥油炙透)30克 车前子(炒)60克 菖蒲(焙)30克 泽泻(去毛)30克 生地30克(酒洗)熟地30克(酒制)人参(去芦)30克 乳香30克(另研)没药15克(另研)枸杞子30克 大茴(炒)60克 覆盆子30克 赤石脂(煨)30克 地骨皮60克 杏仁(去皮、尖)30克 山茱萸(去核)60克 柏子仁30克 川椒(去目、合口,炒)21克 川楝肉(炒)30克 远志(去心)30克 龙骨(煅)15克 白茯苓(去皮)30克 当归(酒洗)30克
制法共三十二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虚损劳伤,须发早白,行路艰难,形容羸瘦,眼目昏花,咳痰带血,夜梦遗精,妇人久不生育。(白头、不孕)
用法用量每30丸,空腹时盐汤或盐酒下。
摘录《仁术便览》卷三
处方33、四神丸处方五味子120克 熟地黄180克 肉苁蓉500克 菟丝子饼60克
制法上药为末,酒煮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禀赋虚弱,小便频数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统》卷七十三引《医林集要》
处方34、安肾丸处方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川乌(炮,去皮、脐)各500克 桃仁(麸炒)白蒺藜(炒,去刺)巴戟(去心)山药 茯苓(去皮)肉苁蓉(酒浸,炙)石斛(去根,炙)萆薢 白术 破故纸各1.5千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壮阳益肾。肾经积冷,下元虚惫,目暗耳鸣,四肢无力,夜梦遗精,小便频数,脐腹撮痛,食少体瘦,惊恐健忘,大便溏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小肠气者,用炒茴香盐酒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35、金锁正元丹处方五倍子 茯苓(去皮)各250克 紫巴戟(去心)500克 补骨脂(酒浸,炒)500克 肉苁蓉(净洗,焙干)葫芦巴(炒)各500克 龙骨 朱砂(别研)各9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入研药令匀,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真气不足,元脏虚弱,四肢倦怠,百节酸疼,头昏眩痛,目暗耳鸣,面色黄黑,鬓发脱落,头皮肿痒,精神昏困,手足多冷,心胸痞闷,绕脐切痛,膝胫酸疼,不能久立;或脚弱隐痛,步履艰难,腰背拘急,不能俯仰,腹痛气刺,两胁虚胀,水谷不消,大便不调,呕逆恶心,饮食减少,恍惚多忘;气促喘乏,夜多异梦,心忪盗汗,小便滑数,遗精白浊。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36、补肾磁石丸处方磁石(烧通赤用,醋淬七次)肉苁蓉(酒浸,切,焙)菟丝子(酒浸一宿,慢火焙干)甘菊花 石决明各30克
制法上五味,捣罗为末,用雄雀15个(去毛、嘴,足,留肠肚),以青盐60克,水2升,同煮至雄雀烂、水欲尽为度,取出先捣如膏,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肾精气虚,眼目昏暗,远视不明,时见黑花,渐成内障。现用于假性近视,或屈光不正。
用法用量每次2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37、琥珀丸处方琥珀(研)辰砂(别研)沉香 阿胶(碎,炒)肉桂(去粗皮)石斛(去根)附子(炮,去皮、脐)五味子(拣净)川芎各15克 牛膝(去苗,酒浸一宿)当归(去苗,炒)肉苁蓉(切,酒浸一宿,焙)人参 续断 没药(研)各22.5克 熟干地黄 木香各3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生精血,去恶血。治妇人胎前产后,疝瘕,心腹刺痛;卒中瘫痪,半身不遂,风痹,手足凌疼,死胎不出,胎衣不下等。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腹时用温酒调下,午、晚食前并服。若人腹胁疼痛,绕脐如刀刺,及呕逆上气筑心,痰毒不思饮食,用姜汁少许和酒服;诸痢及赤白带下,崩中下血,漏胎下血,用生姜与艾锉炒令赤色,入酒同煎数沸,去滓调服;泄泻不止,陈米饮服;涩尿诸淋,煎通草、灯心汤服;血逆不知人,煎当归酒调服;上热下冷,浓煎人参汤服;遍身虚肿水气,煎赤小豆汤服;产内二毒伤寒,及中风角弓反张,身如板硬,煎麻黄汤服,使被盖出汗;月经不通,或间杂五色,频并而下,断续不止,饮食无味,肌肤瘦劣,面赤唇焦,乍寒乍热,四肢烦疼,五心燥热,黑酐,遍身血斑,赤肿走疰,及血风劳伤无力,用童便入姜汁少许调服,若恐恶心,和以米酒;如怀胎人,于难月一日一服,至产不觉疼痛,或病人服至五服、十服,日倍饮食。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处方38、温肠丸处方补骨脂(炒)30克 肉苁蓉(酒浸,去皱皮,焙)45克 狗脊(锉)独活(去芦头)各22克 附子(炮裂,去皮、脐)巴戟天(去心)鹿茸(酒炙,去毛)各30克 五味子22克
制法上八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肠虚寒下利,便泄脓血,懊憹不安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39、暖肾助火汤处方潞参9克 白术(土炒)9克 山药9克(炒)巴戟天15克(去心,盐水炒)覆盆子15克(盐水炒)桑螵蛸9克(盐水炒)附子片4.5克 上元桂4.5克(去皮,研)芡实9克(炒)肉苁蓉3克(洗净)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治色欲过度,肾经虚寒,阴茎萎缩。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揣摩有得集》
处方40、延龄育子丸处方天门冬(去心)150克 麦门冬(去心)150克 怀生地黄 怀熟地黄(肥大沉水者)各150克 人参(去芦)150克 甘州枸杞子(去梗)菟丝子(洗净,酒蒸,捣饼晒干)150克 川巴戟(去心)150克 川牛膝(去芦,酒洗)150克 白术(陈土炒)150克 白茯苓(去皮,牛乳浸,晒)150克 白茯神(去皮、心,人乳浸,晒)150克 鹿角胶(真者)150克 鹿角霜150克 柏子仁(炒,去壳)150克 山药(姜汁炒)150克 山茱萸(去核)150克 肉苁蓉(去内心、膜)150克 莲蕊(开者不用)150克 沙苑蒺藜(炒)150克 酸枣仁(炒)60克 北五味子(去梗)60克 石斛(去根)60克 远志(去芦,甘草、灯心汤泡,去心)60克
制法上二十四味,各制净为末,将鹿胶以酒化开,和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少年戕伤,中年无子;妇人血虚,不能孕育。(不孕)
用法用量男人每服90丸,女人每服80丸,空腹时滚白汤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煎、炙、葱、蒜、萝卜。
摘录《医便》卷一
处方41、二至丸处方熟地黄90克(肥大沉水者佳。酒和九蒸九曝,竹刀切碎)生地黄60克(肥大者,酒浸,洗过、晒干,竹刀切碎)菟丝子30克(酒浸一宿,煮熟,捣碎作饼,晒干,为末)山茱萸(鲜红者)180克(水泡,去核,取净肉60克)肉苁蓉30克(刷去浮甲,剖去中心白膜,无灰酒浸一日,酥炙,竹刀切碎)败龟版90克(酒浸一夜,酥炙黄,石器捣碎)人参30克(苍黑瘦健人用15克)黄耆30克(去皮,微黄色,肉中自绵柔者最佳)黄柏90克(坚厚鲜黄者。酒浸,春、秋一日半,夏一日,冬三日,用时炒至褐色)牛膝30克(长大柔润者,酒浸一宿,洗用)枸杞子30克(甘州者佳)破故纸30克(炒黄)五味子30克(肥大者佳)白术90克(无油者,麦扶炒)白芍药30克(酒浸一时,去皮,炒)当归60克(大者有力。酒洗)虎胫骨30克(酥炒黄色)杜仲30克(酒浸,炒去丝)山药30克(白而无皮,手可粉者)知母60克(肥者。酒浸一宿,炒)陈皮30克(薄而陈者。水泡,去白)白茯苓30克(去皮、赤筋)
制法上药二十二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损,暖腰膝,壮筋骨,明眼目。主气血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80~100丸,无灰酒及盐汤不拘时进下。
备注方中陈皮,《医学入门》卷七作丹皮。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二
处方42、鹿茸四斤丸别名鹿茸四神丸(《普济方》卷二二五)。
处方肉苁蓉(酒浸)熟地黄 牛膝(酒浸)鹿茸(燎去毛,酥炙)菟丝子(酒浸软,别研细)木瓜干 杜仲(酒浸)天麻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治肝肾虚热,筋骨痿弱,不自胜持,足不任地,惊恐战掉,潮热时作,饮食无味,乏力少气。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米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43、打老儿丸别名延寿丹(《古今医统》卷九十三)。
处方石菖蒲(去须毛,嫩桑枝条拌蒸,晒干,不犯铁器)、干山药(蒸出晒干)、川牛膝(去头,用黄精自然汁浸,漉出,酒浸1宿,若无黄精,酒浸3日,漉出,细锉,焙干)、远志(去心,甘草汤浸1宿)、巴戟(去心,枸杞子汤浸1宿,漉出,酒浸1伏时,菊花同焙令黄,去菊花)、续断(去筋,酒浸1伏时,焙干)、五味子(蜜浸蒸,从已至申。又以浆水浸1宿,焙干)、楮实子(水浸3日,去浮者,晒干,酒浸1伏时,漉出蒸,从己至亥,焙干)、杜仲(去皮,酥蜜炒去丝)、山茱萸(取肉,暖火焙干)、茯神(去皮心,捣细,于水盆内搅,去浮者)、熟地(瓷锅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晒干,勿犯铜铁器)、小茴香(酒浸1宿,炒)、肉苁蓉(酒浸1宿,刷去沙土浮甲,劈破中心,去白膜)、枸杞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阴补阳,强壮筋骨。主五劳七伤,阳事不举,真气衰弱,精神短少,小便无度,眼目昏花,腰膝疼痛,两脚麻冷,不能行走。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或白汤下亦可。服五日便觉身轻,精神爽快,二十日语言响亮,手足轻健,一年白发转黑,行步如飞;久远服之,百病消除,面如童子。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四
处方44、琥珀丸处方延胡索18克 怀熟地24克 当归身 川续断(酒洗,炒)川芎各18克 川牛膝 人参 沉香 乳香 没药(去油)各15克 真阿胶(蛤粉炒)24克 辰砂(水飞)大附子 五味子各15克 金钗石斛18克 肉苁蓉24克(酒洗)琥珀 珍珠(上上者)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极细末,炼蜜丸,如龙眼大,以好辰砂飞过为衣,蜡丸。
功能主治治妇人生产艰难,胎衣不下,血晕者。
用法用量每服1~2丸。
摘录《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引李玄白方
处方45、固本健阳丹处方菟丝子(酒煮)45克 白茯苓(去皮、木)山药(酒蒸)牛膝(去芦,酒洗)杜仲(酒洗,去皮,酥炙)当归身(酒洗)肉苁蓉(酒浸)五味子(去梗)益智仁(盐水炒)各30克 嫩鹿茸(酥炙)熟地(酒蒸)山茱萸(酒蒸,去核)各90克 川巴戟(酒浸,去心)60克 续断(酒浸)远志(制)蛇床子(炒,去壳)各45克 人参60克 枸杞子9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精血清冷或禀赋薄弱;间有壮盛者,亦是房劳过甚,以致肾水欠旺,不能直射子宫,故令无子者。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酒送下,临卧再进一服。若妇人月候已尽,此是种子期也,一日服三也无妨。如精不固,加龙骨、牡蛎(火煅,盐酒淬三五次)各36克,更加鹿茸15克。
摘录《万病回春》卷六
处方46、天真丸处方羊肉3.5千克(精者为妙,先去筋膜,并去脂皮,批开入药末)肉苁蓉300克 当归360克(洗净,去芦)湿山药(去皮)300克 天门冬(焙软,去心,切)500克
制法将前四味药置之羊肉内,裹好用麻缕缠定,用上色糯酒煮令酒尽,再入水适量又煮,直至肉如泥。再入黄耆末150克、人参末90克、白术末60克。熟糯米饭焙干为末300克,前后药末同剂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失血后,形体消瘦,饮食不入,手足痿弱。
用法用量每日100粒,以后渐加至每日服300粒,空腹时用温糯米酒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六
处方47、巴戟丸处方巴戟30克,肉苁蓉30克(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石斛30克(去根,锉)鹿茸30克(去毛,涂酥,炙微黄)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薯蓣22.5克 牛膝22.5克(去苗)桂心22.5克 山茱萸22.5克 泽泻22,5克 远志22.5克(去心)熟干地黄30克 菟丝子30克(酒浸三日,曝干,另捣为末)黄耆22.5克(锉)人参22.5克(去芦头)槟榔22.5克 木香22.5克 牡丹22.5克 仙灵脾22.5克 蛇床子22.5克 续断22.5克 枳壳22.5克(麸炒微黄,去瓤)白茯苓22.5克 覆盆子22.5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寒,腰膝酸痛,阳痿尿频,不能饮食,面色无华,筋骨萎弱,起坐无力,膀胱虚冷,脐腹胀急。
用法用量每日空腹时以盐汤或温酒送下助丸,渐加至30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
处方48、巴戟丸处方巴戟30克 天门冬45克(去心;焙)五味子22.5克 肉苁蓉30克(酒浸,刮去粗皮,炙干)柏子仁22.5克 牛膝22.5克(去苗)菟丝子30克(酒浸一宿,焙干,别研为末)远志22.5克(去心)石斛22.5克(去根,锉)薯蓣22.5克 防风22.5克(去芦头)白茯苓22.5克 人参22.5克(去芦头)熟干地黄30克 覆盆子22.5克 石龙芮22.5克 萆薢22.5克(锉)五加皮22.5克 天雄30克(炮裂,去皮、脐)续断22.5克 石南22.5克 杜仲22.5克(去粗皮,炙令微黄,锉)沉香30克 蛇床子22.5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末,炼蜜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强筋,祛风除痹。(主治]肾劳,腰脚酸痛,肢节苦痛,目暗瞌瞌,心中恍惚,夜卧多梦,觉则口干,食不得味,恒多不乐,常有恚怒,心腹胀满,四体痹痛,多吐酸水,小腹冷痛,尿有余沥,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及晚食前以温酒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鲤鱼。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
处方49、起痿丹处方附子(炮,去皮、脐)沉香(不见火)朱砂(别研)枸杞子(去枝、梗)母丁香 木香(不见火)阳起石(煅)肉苁蓉(酒浸,焙)熟地黄 麝香(别研)天雄(炮,去皮、脐,或用鹿茸亦可)官桂(去粗皮)硫黄各30克 腻粉1.5克 白丁香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温肾壮阳。治肾阳不足所致的诸痿。
用法用量每用1丸,以姜汁加温,入药溶化,却用手点药于腰眼上,摩擦至药尽。用至20丸,大有神效。若有他处瘫痪风疾,加皂角1片,去筋捶烂,姜汁浸一宿,瓦上焙干为末,入前药内,依前法用。
摘录《奇效良方》卷四十五
处方50、地黄饮处方熟干地黄(焙)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石斛(去根)五味子(炒)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各30克 麦门冬(去心,焙)远志(去心)菖蒲各15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滋阴助阳,化痰开窍。主暗痱。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痰浊上泛,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现用于中风后遗症、各种脊髓病变之偏枯、失语属于精虚痰实者,亦可用于全身性瘙痒症。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备注方中熟地黄、山萸肉滋补肝肾之阴,石斛、麦冬养阴生津,兼清虚火,巴戟天、肉苁蓉、附子、肉桂温养肾中真阳,上述八味,阴阳并补,以治肾虚,再以菖蒲、远志、茯苓化痰开窍,交通心肾,五味子收敛耗散之真气,生姜、大枣和药调中。配合成方,共奏补肾填精,化痰开窍之功。按:《宜明论方》卷二地黄饮子即本方加薄荷。主治同。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51、苁蓉丸处方当归(去尾)生干地黄 肉苁蓉(酒洗,炙)扬芍药各30克 胡粉15克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补肝益肾,养血生发。主小儿禀受血气不足,不能荣于发,以致发不生者。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煎黑豆汤送下。并将丸药磨化涂抹头上。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十二
处方52、内补丸处方狼毒(湿纸裹煨)60克 天麻(酒漫,炙)45克 附子(炮裂,去皮、脐)60克 巴戟天(去心)45克 鹿茸(涂酥炙,去毛)60克 补骨脂(微炒)45克 石斛(去根)45克 干蝎(全者,炒)30克 萆薢45克 肉苁蓉(酒浸,去皮,炙)45克 蒺藜子(炒,去角)30克 天雄(炮裂,去皮、脐)30克 独活(去芦头)30克 干漆(熬烟出)30克 没药45克(研)桂(去粗皮)45克 腽肭脐120克(细锉,捣筛为末,用酒五升煎成膏)
制法上药除腽肭脐外,共为细末,和匀,用腽肭脐煎搜和为丸,或入少量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脏虚风,元气衰惫,膀胱冷痹,腰胯注痛,脚膝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处方53、大补黄耆汤别名黄耆大补汤(《杏苑生春,卷五)。
处方黄耆(蜜炙)防风(去芦)川芎 山茱萸肉(去核)当归(去芦,酒浸)白术(炒)肉桂(去粗皮,不见火)甘草(炙)人参(去芦)五味子各30克 白茯苓(去皮)45克 熟干地黄60克(洗)肉苁蓉90克(酒浸)
制法上药嚼咀。
功能主治调养气血。主虚劳气血俱虚,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400毫升,加生姜5片,枣子1枚,同煎至32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四
处方54、橘皮煎丸处方当归(去芦,先焙)萆薢 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肉苁蓉(酒浸,微炙,切,焙干)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巴戟(去心)阳起石(酒浸,焙干,研如粉)石斛(去根)牛膝(去芦,酒浸)杜仲(去皮,姜汁炙)吴茱萸(水淘去浮者,焙干)鹿茸(茄子者,燎去毛,劈开、酒浸,炙干)干姜(炮)菟丝子(酒浸,焙,捣)三棱(煨熟,乘热捣碎)各90克 甘草(炙)30克 陈橘皮(净洗,焙,为末)47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用酒3升,于银石器内,将橘皮末煎熬如饧,却将诸药末入在内,一处搅和搜匀。仍入臼内,捣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脏久虚积冷,心腹疼痛、呕吐痰水,饮食减少,胁肋虚满,脐腹弦急,大肠虚滑,小便频数,肌肤瘦悴、面色萎黄,肢体怠惰,腰膝缓弱;及痃癖积聚,上气咳嗽,久疟久利,肠风痔瘘;妇人血海虚冷,赤白带下,久不孕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55、牛膝丸处方牛膝(酒浸一宿,焙干)肉苁蓉(酒浸一宿,焙干)川芎 羌活(去芦、头)当归(洗,焙)杜仲(去粗皮,生姜汁浸,锉,炒)麻黄(不去根、节)赤芍药 木香 没药(别研)乳香(别研)木瓜 附子(炮,去皮、脐)萆薢 大腹皮 五加皮 薏苡仁(炒)续断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予大。
功能主治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脚膝疼痛,及脚气。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四
处方56、无比地黄丸处方肉苁蓉120克(酒浸)枸杞子120克 当归 川芎 防风(去芦)各60克 菊花 楮实(拣,焙)巴戟(去心)荆芥穗 白蒺藜各45克 决明子(炒)30克 生干地黄120克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肝肾两虚,眼生黑花,乍结内障,目力亏损,逢风有泪。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盐汤成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二引《经验良方》
处方57、前列腺增生丸处方黄芪20克,莪术15克,泽泻15克,肉苁蓉15克,熟地15克,当归12克,穿山甲12克,盐知母12克,盐黄柏12克,仙灵脾12克,木通9克,肉桂9克,地龙9克。
功能主治湿补脾肾,活血化瘀,利尿通闭。主脾肾两虚,气滞血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曰庆方
处方58、菟丝子散处方菟丝子60克(酒浸三,日,晒干,别捣为末)牡蛎30克(烧为粉)肉苁蓉60克(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用)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五味子30克 鸡膍胵中黄皮60克(微炙)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温补固涩。治肾阳不足,下焦虚冷,小便多或不禁。
用法用量每于空腹时用粥饮调下6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处方59、菟丝子丸别名大菟丝子丸(《证治准绳·类方》卷三)。
处方菟丝子(净洗,酒浸)泽泻 鹿茸(去毛)石龙芮(去土)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各30克 石斛(去根)熟干地黄 白茯苓(去皮)牛膝(酒浸一宿,焙干)续断 山茱萸 肉苁蓉(酒浸,切,焙)防风(去苗)杜仲(去粗皮,炒)补骨脂(去毛,酒炒)荜澄茄 沉香 巴戟(去心)茴香(炒)各23克 五味子 桑螵蛸(酒浸)川芎 覆盆子(去枝、叶、萼)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阳,壮腰膝,固下元。治肾气虚损,元阳不足。腰膝痿软少力,阳痿遗精,小便频数,或溺有余沥,或腰欠温暖。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如脚膝无力,木瓜汤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60、苁蓉木瓜煎丸处方肉苁蓉(以酒浸净,刮去皴皮及沙石,细切,焙干,捣罗为末)500克 牛膝(去苗,酒浸,锉,焙干,捣罗为末)240克 菟丝子(甜滑者,以水淘去浮者)135克(酒浸三五日,以软烂为度,沙盆内研如泥)木瓜4枚(如无花木瓜,只用小黄熟木瓜10枚,并削去皮、子,别以酒煮烂为度,入沙盆研如泥,又用法酒10升匀调同煎四味,入银器内重汤慢火熬成膏,不住手搅,勿令焦,仍相度后药末多少,或硬,更入炼熟好蜜,亦须带软搜,所贵滋润,易为丸也)附子6枚(炮裂,去皮、脐,锉,以青盐末90克拌和匀,炒令黄色)麋角150克(锉末,用酥拌和,炒黄)椒红120克 肉豆蔻仁60克 补骨脂90克(拣净,炒香)楮实(红实熟成者,淘去浮者,焙干)105克 巴戟天(去心,炒黄)90克 木香60克 鹿茸(去毛,酥炙)90克 桂(去粗皮)90克 蛇床子(拣择净用)60克 槟榔60克(锉)干姜(炮裂)90克
制法上十七味药,捣罗十三味为细末。将前膏和成剂,再入臼内捣二三千下,入真酥少许,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肝肾,壮筋骨,延年益寿。主肝肾气虚,耳目不聪明,冷气腹胁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日服二次。渐加至50丸。
注意有内热者禁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