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ruangubing
[外文]:osteochondrosis
一类原因不明的骨软骨坏死。曾称骨软骨炎。多发生于青少年。常发生在骨骺或关节软骨部位,往往有外伤诱因。坏死的骨软骨块可脱落入关节腔(剥脱性骨软骨炎)。部分患者可以自愈,部分病例则发展为骨性关节炎。有多种类型。较常见者有两种类型。
幼年性骨软骨病发生于青少年。也简称骨软骨炎。可能因骨化中心发育过程中骨骺血运障碍,使骨化核发生软化,坏死,出现塌陷或压扁现象。继之出现再生或重新钙化。创伤可能是促发因素。 X射线显示病变部位骨密度增高。急性期患部有疼痛、压痛,甚至出现跛行。其实包括许多综合征,如跟骨骨骺炎(塞弗氏病)、足舟状骨骨软骨炎(克勒氏病)、第二蹠骨头部骨软骨炎(弗赖伯格氏病)等。 X射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有时需作活组织检查。此类型骨软骨炎系自限性病变,在数年乃至10余年内病变可以自愈。
治疗方法为急性期应停止剧烈运动,让患肢休息,给予镇痛药,较重的病例可用4~8周的行走石膏固定。
剥脱性骨软骨炎本病多发生于10~20岁青少年,有运动损伤史,男性比女性多2~4倍。80%以上发生在膝关节,其次为肘关节、髋关节、掌指关节等处。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病变区域骨软骨的滋养血管栓塞,血液供应障碍有关。也可能是外伤造成骨软骨的缺血坏死。也有人提出与低毒性感染或遗传等因素有关。病理表现为骨与软骨组织局限性坏死,坏死区周围充血,纤维组织增生。正常组织与坏死区的界限清晰,界面间隙充满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坏死的骨软骨组织一般小于2cm,外伤可促使坏死骨软骨脱落成为关节内游离体。较大的游离骨软骨块在关节内反复引起机械性刺激,约50%的分离性骨软骨炎最终发生骨性关节炎。
早期症状不明显,在剧烈运动后出现关节疼痛和肿胀,休息后可缓解。坏死的骨软骨块脱落后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反复引起关节疼痛和渗液以及关节的弹响与交锁,影响关节功能。血液化学检查无助于本病的诊断。X射线检查可发现早期表现关节面不整,边缘不规则或髁突变扁,继而出现坏死骨的硬化影,正常骨与坏死骨之间有透明带。坏死的骨软骨脱落后。髁部骨有缺损,关节内可见游离体,本病后期有骨性关节炎的X射线征象。应与骨软骨骨折以及成人特发性骨坏死相鉴别。
年轻患者有较多的自愈机会。治疗方法为早期使肢体休息、制动,石膏固定6~8周,使坏死骨自行愈合。骨软骨块尚未分离脱落时,应避免负重,停止体育运动至少一年,定期 X射线复查。尚未分离的负重区大块坏死骨软骨应争取在原位用骨钉固定,非负重区已脱落的小块骨软骨片可以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