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前病变一定能发展成癌吗?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有学者认为,“癌前病变只是与癌的发生可能有联系,并不意味着不可避免的变化顺序”;也有学者则认为,癌前病变是“浸润性癌应有的前驱性病变”。这种对癌前病变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着临床决策的制定:如果该病变必然转变为癌,则应尽一切力量切除它;如果它只是有时转变为癌,那么通常就不一定需要立即予以治疗。在对乳腺非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乳腺癌演变途径为:腺病—上皮增生—不典型上皮增生—原位癌。从而认为乳腺不典型上皮增生是乳腺癌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癌前病变。因此,研究乳腺癌癌前病变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决策。对于一个临床医生而言,他最感困惑的是:这些患有上皮非典型增生的患者中,哪些会发生癌变?哪些仅停留在原状态甚至会发生退变?这个问题迄今为止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那么,临床医生根据什么来作出决策呢?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研究结果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首先,通过组织形态学研究,对癌前病变进行病理分级。有学者研究表明,非典型增生程度愈高,发生癌变的危险性也就愈大。当非典型增生程度较高与早期癌难以鉴别时,有学者指出,肌上皮细胞有无非典型增生可能有一定鉴别意义。他们发现在乳腺癌组织中肌上皮都有明显的异型性,而在腺上皮出现非典型增生时,增生的肌上皮细胞却未见不典型性。这种现象提示当增生的肌上皮细胞无不典型性时,良性病变可能性大。也有学者认为,必须把病理诊断与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合起来,才能制订出最为适当的治疗方案。对于那些乳腺非典型增生患者伴有乳腺癌高危因素者均应予以严格地、长期地监控,特别是那些伴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此外,有学者对乳腺X线实质分型来预测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其中Wolfe分型法中的P2、Dy型、徐氏分型法中的Ⅲc、Ⅳc型乳腺均为危险类型,亦应对病理诊断为非典型增生而X线实质分型属上述类型者进行重点随访。近年来,肿瘤标记物的研究也为识别那些有可能转变为癌的癌前病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是大有前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