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人参的处方(一百二十三)

医药知识2023-02-08 22:58:36百科知识库

含有人参的处方(一百二十三)

人参,甘、微苦,平。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小编整理出含有人参的处方共899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7321~7380共60个。

处方1、元参清肺饮

处方玄参2.4克 银柴胡 陈皮 桔梗 茯苓 地骨皮 麦冬各3克 薏苡仁6克 人参 甘草各1.5克 槟榔0.9克

功能主治治肺痈咳吐脓血,痰多黄稠腥秽,胸脯胀满,上气喘急,发热者。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片,煎至200毫升,人童便20毫升,食后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2、人参散

处方干葛60克 人参 白茯苓(去皮)各30克 木香 甘草(炙)藿香叶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调中和胃,止呕除烦。治脾胃不和,昏困多睡,乳食减少,及伤寒时气,胃气不顺,吐利止后,躁渴不解。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7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侯。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处方3、巴戟丸

处方巴戟天(去心)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茴香子(炒)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荜澄茄1两,当归(切,炒)1两,蜀椒(去目及闭口,炒出汗)1两,吴茱萸(汤浸,焙干,炒)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木香1两,人参1两。

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壮阳。主脾劳虚损,不思饮食,脐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4、五石丸

处方紫石英(细研,水飞)45克 钟乳石粉45克 白石英45克(细研,水飞过)赤石脂30克(细研)石膏30克(细研,水飞过)五味子30克 熟干地黄45克 麦门冬45克(去心,焙)黄耆30克(锉)白茯苓30克 白术30克 当归30克(锉,微炒)人参30克(去芦、头)甘草(炙微赤,锉)桂心30克 芎藭3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都研令匀,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产后虚羸寒热,四肢瘦弱,不思饮食,心神虚烦,夜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以薤白汤下30丸,日三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一

处方5、固本锁精丹

处方黄耆75克 人参75克 枸杞子60克 锁阳60克 五味子60克 石莲肉75克 山药60克 海蛤粉75克 黄柏60克(酒拌,晒干,炒黑色)

制法上药为末,用白术180克,水1.3升,煎至500毫升,倒出白术汁另放;再用水1升,煎至500毫升,去滓,与前白术汁同煎,熬至250毫升,如膏,搜和前药末,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壮阳固精。治元阳虚惫,精气不固,梦寐遗精,夜多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淡盐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八

处方6、玉露饮

处方人参3克,茯苓10克,甘草3克,芍药6克,川芎3克,当归6克,枳壳6克,桔梗4.5克。

功能主治补气活血,通络下乳。主气血虚弱。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慈幼新书》卷一

处方7、心肾丸

处方牛膝(去苗,酒浸)熟地黄(洗,再蒸)苁蓉(酒浸)各60克 鹿茸(燎去毛,好酒涂炙)附子(炮,去皮、脐)五味子(去枝)人参(去芦)远志(去苗,甘草水浸,捶,去骨)黄耆(蜜炙)白茯神(去木)山药(炒)当归(去芦,酒浸)龙骨(煅)各30克 菟丝子(酒浸,蒸,碾成饼)90克

制法上为细末,用浸药酒煮薄面糊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心神,补气血,生津液,进饮食。治水火不既济,恍惚多忘,心忪盗汗,夜梦惊恐,目暗耳鸣,悲忧不乐,腰膝缓弱,四肢瘦痛,小便数而赤浊,精滑梦遗。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枣汤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引《究源方》

处方8、太白丸

别名太白丹(《圣济总录》卷十六)。

处方天麻45克 细辛(去苗叶)60克 芎藭45克 白附子150克 天南星600克 半夏(煮软,焙干)450克 蝎梢30克(炒)寒水石(烧熟)1.5千克 附子(炮裂,去皮、脐)60克 白僵蚕90克(炒)阿胶22.5克(炙令燥)人参15克

制法上十二味,同捣罗为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诸风头旋,额角偏痛,肢体拘蜷,痰盛气壅,鼻塞声重,咽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姜汤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六

处方9、巴戟丸

处方巴戟1两,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石斛1两(去根,锉),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薯蓣3分,牛膝3分(去苗),桂心3分,山茱萸3分,泽泻3分,远志3分(去心),熟干地黄1两,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黄耆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槟榔3分,木香3分,牡丹3分,仙灵脾3分,蛇床子3分,续断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茯苓3分,覆盆子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服驻颜色,养精志。主丈夫下焦久积风冷,肾脏虚乏,腰膝酸痛,小便数;阳道衰,不能饮食,面无颜色,筋骨痿弱,起坐无力,膀胱虚冷,脐腹胀急。

用法用量每日服20丸,渐加至30丸,空心盐汤送下;温酒送下亦得。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10、释疑汤

处方人参9克 巴戟天15克 茯苓9克 白术15克 白薇6克 甘草3克 使君子3枚 砂仁3粒 肉桂3克 广木香0.9克 菖蒲1.5克

功能主治治因食蔬菜之类,感觉胸膈有碍,遂疑有虫,以致作痞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二剂轻,四剂又轻,十剂全消。

摘录《辨证录》卷七

处方11、毓麟珠

处方人参 白术(土炒)茯苓 芍药(酒炒)各60克 川芎 炙甘草各30克 当归 熟地(蒸,捣)菟丝子(制)各120克 杜仲(酒炒)鹿角霜 川椒各60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丸,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气血俱虚,经脉不调,或断续,或带浊,或腹痛,或腰酸,或饮食不甘,瘦弱不孕。

用法用量每服1~2丸,空腹时用酒或白汤送下。亦可为小丸吞服。如男子制服,加枸杞,胡桃肉,鹿角胶、山药,山茱萸、巴戟肉各60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12、舒气散

别名舒气饮(《辨证录》卷十二)。

处方人参30克 当归30克(酒洗)川芎15克 白芍15克(酒炒)紫苏梗9克 牛膝6克 陈皮3克 柴胡2.4克 葱白22厘米

功能主治治妊娠气逆难产。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

处方13、固本养荣汤

处方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白术 山药 人参 牡丹皮 山萸肉 黄耆各3克 甘草 肉桂 五味子各1.5克

功能主治治多骨疽已成,脾胃虚弱,气血两虚,骨不吐出,或既出不能收敛。

用法用量上药以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至30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处方14、朱砂凉膈丸

处方黄连 山栀子各30克 人参 茯苓各15克 朱砂9克(别研)脑子1.5克(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上焦虚热,肺脘咽膈有气如烟抢上。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食后服,一日三次。

摘录《内外伤辨》卷中

处方15、加味理中汤

处方人参、白术、干姜(炮)、甘草、附子、丁香、柿蒂。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吐利后,胃中虚寒,呃逆。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三

处方16、不孕症

处方龟板25克,鳖甲25克,枸杞子25克,白芍25克,熟地25克,人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茯苓15克,五味子15克,远志10克,甘草10克。

功能主治育阴生血。主气虚血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韩百灵方

处方17、加味续命汤

处方人参2钱,焦术2钱,茯苓2钱,炮姜8分,熟附子3钱,北细辛5分,生黄耆3钱,防风2钱,酒拌炒归身3钱,法夏1钱,炙甘草8分,杞子3钱,鹿胶3钱,石菖蒲(米汁浸,炒)1钱5分(一方加天竺黄1钱5分)。

功能主治补气壮阳。主产后类中风痉症。风寒入于腠理,经络不和,手足搐搦,眼目上视,角弓反张,口眼歪斜,舌瘖不语,痰涎上涌,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胎产秘书》卷下

处方18、理中丸

别名四顺理中丸(《备急千金要方》卷三)、白术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处方人参 干姜 甘草(炙)白术各90克

制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大。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治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

用法用量以沸汤数合,和1丸,研碎,温服,日三至四次,夜二次。服后腹中未热,可加至3~4丸,然不及汤。

摘录《伤寒论》

处方19、桂枝人参汤

处方桂枝12克(别切)甘草12克(炙)白术9克 人参9克 干姜9克

功能主治解表温中。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以致中焦虚寒,下利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

用法用量以水900毫升,先煮甘草、白术、人参、干姜四味,取500毫升,纳桂枝,更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二次,夜一次。

备注本方证因表邪未解,故用桂枝以解表,又因中焦虚寒,故以理中汤温中祛寒。表里两解,以里为主,自然利止痞消,表证亦解。

摘录《伤寒论》

处方20、腽肭脐丸

处方腽肭脐1对(酒蒸熟,打和后药)天雄(炮,去皮)附子(炮,去皮、脐)川乌(炮,去皮、尖)阳起石(煅)钟乳粉各60克 独体朱砂(研极细)人参 沉香(不见火,别研)鹿茸(酒蒸)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用腽肭脐膏,入酒少许,臼内杵,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壮阳。治五劳七伤,真阳衰惫,脐腹冷痛,肢体酸痛,腰背掏急,脚膝缓弱,面色黧黑,肌肉消瘦,目眩耳鸣,口苦舌干,饮食无味,腹中虚鸣,大便溏泄,小便滑数,时有余沥,阳事不举,凡风虚痼冷之证,皆可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79丸,空腹时,用盐酒或盐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21、芎归养荣汤

处方当归 白芍药 熟地黄 黄柏 知母 人参 枸杞子 麦门冬 甘草

功能主治治吐血、衄血过多,昏厥不知人事。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十六

处方22、消风丸

处方牛胆南星6克 羌活 独活 防风 天麻 人参 荆芥 川芎 细辛各3克

制法上为末,蜜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痫。

用法用量每服2丸,薄荷、紫苏煎汤调化下。

摘录《保婴撮要》卷三

处方23、太白散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草乌头(炮,去皮、尖)天南星(炮)藿香叶(去土)人参(去芦头)当归(洗、焙)各60克 水银3克(用锡4.5克,结作沙子)麝香3克(别研)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破伤风垂危,口噤不开,心腹间尚温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注意服药期间,忌冷水。如饮冷水;再发不可疗。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四

处方24、芎归百草饮

处方当归3克,人参3克,川芎3克,甘草3克,炒干姜1.5克,百草霜3克。

功能主治补血降火。主脾不摄血。妊娠鼻出血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产科发蒙》卷一

处方25、丁香煮散

处方丁香15克 赤茯苓(去黑皮)桔梗 白术 白芷 桂(去粗皮)半夏(汤洗七遍,生姜作曲,焙)甘草(炙,锉)人参各30克 干姜(炮裂)15克 槟榔(锉)高良姜 肉豆寇(去壳)各7.5克

制法上药13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噫醋吞酸,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大枣2枚,煎至90毫升,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26、远志散

处方远志30克(去心)白术30克 肉桂45克(去皱皮)人参30克(去芦头)鳖甲45克(涂酥炙令黄,去裙襕)天门冬30克(锉去心,焙)杜仲30克(去粗皮,微炙令黄,锉)川椒30克(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牛膝30克(去苗)白茯苓30克 薯蓣30克 山茱萸30克 柏子仁30克 生干地黄30克 石斛30克(去根,锉)黄耆30克(锉)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虚劳。心虚劳损,羸瘦,四肢无力,心神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3克,以温酒调下。空腹时服,一日二次。

注意服药期间,忌鲤鱼、苋菜。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

处方27、疗儿散

处方人参20克 当归60克(酒洗)川牛膝15克 乳香6克(去油)鬼臼9克(研,水飞)

功能主治治产妇气血虚弱,胎死不下。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

处方28、回阳汤

别名托里回阳汤、回阳酒

处方干姜(炮)2钱,附子(炮)2钱,人参3钱,白术3钱,黄耆3钱,当归2钱,陈皮2钱,甘草(炙)2钱,柴胡5分,升麻5分。

功能主治脾肾虚寒,疮属纯阴,或药损元气,不肿痛,不腐溃;或腹痛泄泻,呕吐厥逆,或阳脱陷。

用法用量托里回阳汤(《保婴撮要》卷十五)、回阳酒(《疡科选粹》卷二)。

摘录《外科枢要》卷四

处方29、三和饮子

处方紫团人参105克 甘草(炙)45克 绵黄耆(酒浸一宿)150克

制法上药入木臼内,用木杵捣散。

功能主治治吐乳,久病乍安,神气未复,寒热往来。

用法用量每用9克,加生姜 3片,水300毫升,大枣3枚,煎取240毫升,不拘时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张氏

处方30、草豆蔻散

处方草豆蔻(去皮)30克,人参30克,柴胡30克,白术30克,陈皮45克,炙甘草15克。

功能主治补气健脾,疏肝行气。主脾胃气虚。妊娠腹胀。

用法用量上为散,每服12克,加生姜3克,大枣3枚,水煎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处方31、竹叶归耆汤

处方竹叶4.5克,当归3克,白术3克,人参3克,黄芪6克,炒甘草1.5克,麦门冬(去心)2.1克。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清胃止渴。主胃阴虚亏,胃气虚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一

处方32、加味理中汤

处方大附子(童便制)1钱,干姜(炒黑)8分,甘草8分,槟榔8分,白术(生炒)8分,人参8分,肉桂6分,川椒6分。

功能主治蛔厥。

用法用量水1钟,加乌梅3个,水煎服。

摘录《玉案》卷二

处方33、五香半夏丸

处方沉香 檀香 丁香 木香 白豆蔻(面裹煨香)陈橘皮(去白)各8克 藿香叶(去土)15克 人参(去芦头)15克 半夏(生姜汁浸一宿,炒黄)9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膈脘痞闷,气不升降,咳嗽喘满,呕吐恶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乳食后及临卧时用温生姜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处方34、加减续命汤

处方杏仁8分,官桂8分,胆星8分,橘红8分,川芎1钱,防风1钱,人参1钱,黄芩1钱,附子1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产后中风,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手足颤摇。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玉案》卷五

处方35、竹叶汤

处方竹叶20克 葛根9克 防风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3克 附子6克 大枣5枚 生姜15克

功能主治温阳益气,疏风解表。治产后中风,发热面赤,喘而头痛。

用法用量上十味,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温覆使汗出。

备注本方所治之证,属阳气不足,复感风邪所致。方中人参、附子温阳益气,竹叶、葛根轻清宜泄;桂枝、桔梗疏风解肌;甘草、生姜、大枣甘缓和中,调和营卫。配合同用,既可扶正,又可散邪。

摘录《金匮要略》卷下

处方36、丁香茱萸汤

别名丁香安胃汤(《医学正传》卷三)。

处方黄柏0.9克 炙甘草 丁香 柴胡 橘皮各1.5克 升麻2.1克 吴茱萸 苍术 人参各3克 当归身4.5克 草豆蔻仁 黄耆各6克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脾胃虚寒,呕吐哕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空腹稍热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37、商壳丸

处方商壳 槐角 枳实各60克 人参 阿胶各30克 黄耆60克

制法上药除人参、阿胶外,同捣为末,炒成黄黑色,加麝香6克,并参、胶二味同研,玉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痔瘘。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橘皮汤送下,日二三服。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七

处方38、三一肾气丸

处方熟地费 生地黄 山药(俱怀庆者)山茱萸肉各120克 牡丹皮 赤白茯苓 泽泻 锁阳 龟版各90克 牛膝(川者)枸杞子(甘川)人参(辽)麦门冬 天门冬各60克 知母 黄柏 五味子(辽)肉桂各3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心肾阴亏,火动遗精,头目眩晕,腰膝酸软,惊悸失眠。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渐加至60~70丸,空腹淡盐汤或温酒进下。虚甚者,加鹿茸30克,虎股骨30克。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九

处方39、滋筋养血汤

处方川当归3克 熟地黄4.5克 白芍药4.5克 川芎2.2克 人参2.4克 五味子9粒 麦门冬(去心)3克 黄柏3克 知母1.5克 牛膝(酒浸)3克 杜仲(酒炒)3克 苍术3克 薏苡仁3克 防风1.8克 羌活0.9克 甘草0.9克

功能主治治气血两虚,双足痿软,不能行动,久卧床褥者。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筋骨痿软,加桂枝0.9克、陈皮2.4克;如觉心烦,加黄连1.8克、酸枣仁(炒)1.8克、白茯神(去木)3克。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

处方40、黄芩汤

处方黄芩 山栀 桔梗 麦门冬(去心)当归 生地黄 干葛 人参 天花粉 白芍各等分 乌梅1个

制法上药锉为一剂。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治上消渴证。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频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41、固本酒

处方生干地黄60克 热地黄60克 天门冬60克 麦门冬60克 白茯苓60克 人参30克

制法上药锉碎,用瓷瓶盛好酒3升,将药浸三日,用文武火煮一二时,以酒黑色为度。

功能主治补虚损,乌须发。治虚劳,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空腹服30~50毫升。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萝卜、葱、蒜及豆类。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二

处方42、珍宝饮

处方当归 白芍 人参 白茯苓 生地各3克 蒲黄6克(炒黑)香附 川芎 白术 甘草 黄连各2.4克

功能主治治月经一月两至或数日一至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大枣2枚,水煎,空腹时温服。

摘录《丹台玉案》卷五

处方43、正元丹

处方附子 干姜 良姜 乌头各120克 胡椒 荜澄茄 人参 红豆蔻 白术 桂各30克(一方有赤石脂、诃子、川椒各30克,无桂枝)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冷,寒湿久滞,心腹胀满,胁肋牵疼,吞酸气逆,呕吐清涎;症瘕积聚,上下奔冲;腹胀肠鸣,泄泻滑肠,里急后重,手足厥冷,口中气寒;及膈间停水,胁下饮癖,眩晕恶心,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四

处方44、芎归六君子汤

处方当归 芎藭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橘皮 半夏

功能主治治妇人形体肥盛,痰滞经络,经水后期,经量涩少,色多淡白。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少许,水煎服。

摘录《医方集解》

处方45、天王补心丹

处方人参(去芦)茯苓 玄参 丹参 桔梗 远志各15克 当归(酒浸)五味子 麦门冬(去心)柏子仁 酸枣仁(炒)各30克 生地黄120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补心安神。治心肾不足,阴亏血少。失眠、心悸、梦遗、健忘。现临床亦用于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眩晕不寐,心悸怔忡,舌红少苔,属阴亏血少者。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临卧时用竹叶汤服。

备注方中生地滋肾阴、养心血,为君药;玄参助生地壮水以制火,天冬、麦冬养肺阴以滋水之上源,丹参、当归补心血,人参、茯苓益心气,柏子仁、远志宁心安神,共为臣药;五味子、酸枣仁敛心气,安心神,为佐药;桔梗载药上行,朱砂为衣,取其入心以安神,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成滋阴养血补心神之功。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六

处方46、芎葛汤

处方川芎 葛根 桂枝 细辛 枳壳 人参 芍药 麻黄 防风各15克 甘草7.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胁下疼痛不可忍;兼治脚弱。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同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七

处方47、理中安蛔散

别名理中安蛔汤(《类证治裁》卷三)。

处方人参9克 白术 白茯苓 干姜各4.5克 川椒14粒 乌梅3枚

功能主治治胃中虚冷,吐蛔。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服。吐蛔未止,加黄连、黄柏各1.5克,川椒加至28粒;冷甚,加附子1.5~9克。

备注《成方便读》卷四将干姜改作炮姜,制成丸剂,名“理中安蛔丸”。

摘录《证治准绳·伤寒》卷四

处方48、桂附理中汤

处方人参9克,炒白术9克,炒干姜9克,肉桂9克,制附子9克,炙甘草4.5克。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温中祛寒。主脾胃寒湿。妊娠腹泻。

用法用量上为散,每服21克,水煎,去滓,温服。

摘录《产科发蒙》卷二

处方49、五蒸汤

处方甘草3克(炙)茯苓9克 人参6克 竹叶2把 葛根 干地黄各6克 知母 黄芩各6克 石膏15克(碎)粳米75克

制法上十味,切。

功能主治治骨蒸劳热。

用法用量以水900毫升,煮取250毫升,分为三服。亦可以水900毫升,煮小麦750克,煎汤煮药。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芜荑、火醋。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三引《古今录验》

处方50、六神汤

别名二三君子汤

处方人参1两,白术1两,白茯苓1两,干山药1两,绵黄耆(炙,刮去皮,细锉)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养气,补虚,进食。主小儿因病气弱,或因吐泻,胃虚生风,精神沉困,不思饮食,时时欲吐。

用法用量二三君子汤(《杂病广要》引《卫生家宝》)。

摘录《幼幼新书》卷八引《赵氏家传》

处方51、加味益气汤

处方人参2钱,白术5钱,甘草1钱,茯苓3钱,陈皮5分,半夏1钱,柴胡1钱。

功能主治贪眠乐卧,终日徜徉枕席之上,脾气内伤,遂至风邪袭之,身痛背疼,发热恶风。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九

处方52、援土固胎汤

处方人参30克 白术60克(土炒)山药30克(炒)肉桂6克(去粗,研)制附子1.5克 续断9克 杜仲9克(炒黑)山萸30克(蒸,去核)枸杞9克 菟丝子9克(酒炒)砂仁3粒 炙甘草3克

功能主治补脾援土,益肾固胎。治妊妇脾胃虚极,上吐下泻,胎动欲堕,腹疼难忍,急不可缓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人参、白术、山药、甘草益气健脾,以固胎元;杜仲、续断、枸杞、山萸、菟丝子补益肝肾;肉桂、附子温壮肾阳,砂仁理气安胎。诸药合用,共奏补脾援土,益肾固胎之功。

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

处方53、三阴煎

处方当归6~9克 熟地9~15克 炙甘草3克 芍药(酒炒)6克 枣仁6克 人参适量

功能主治补肝脾,养气血,益阴精。治肝脾虚损,精血不足,神疲乏力,头昏目眩,面色萎黄,夜寐少安,及营虚失血,中风血不养筋,疟疾汗多邪散但未热犹不能止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时服。如呕恶者,加生姜3~5片;汗多烦躁者,加五味子14粒;汗多气虚者,加黄耆3~6克;小腹隐痛者,加枸杞6~9克;如有胀闷者,加陈皮3克;如腰膝筋骨无力者,加杜仲、牛膝。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54、加味逍遥散

处方当归 白芍药 干葛各6克 生地黄 川芎 黄芩各4.5克 人参2.7克 麦门冬2.7克 柴胡3克 乌梅2个 甘草1.8克

制法上药锉散,分作二服。

功能主治治产后发热,口干作渴,唇裂生疮。

用法用量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证治准绳·女科》卷五

处方55、正元散

处方红豆(炒)千姜(炮)陈皮(去白)各9克 人参 白术 甘草(炙)茯苓(去皮)各60克 肉桂(去粗皮)川乌(炮,去皮)各15克 附子(去皮、尖,炮)山药(姜汁浸,炒)川芎 乌药(去木)干葛各30克 黄耆(炙)4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补元气,温脾胃。治下元气虚,脐腹胀满,心胁刺痛,泄利呕吐,自汗;及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久下冷利,少气羸困。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个、盐少许,煎至14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56、栝楼汤

处方栝楼12克 麦门冬(去心)人参各9克 干地黄9克 甘草6克(炙)干枣20枚 土瓜根15克

制法上七味,切。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治产后阴亏津伤,口渴不止。

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外台秘要》卷三十四引《集验方》

处方57、牡丹散

别名牡丹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牡丹皮散(《外科发挥》卷四)。

处方人参 牡丹皮 白茯苓 天麻 黄耆 木香 当归 川芎 辣桂 桃仁(浸,去皮,炒)各22克 白芷 薏苡仁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散寒排脓。治肠痈冷证,脓溃正虚,腹濡而痛,时时利脓。

用法用量每服9克,井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三

处方58、天王补心丸

别名天王补心丹(《世医得效方》卷七)。

处方熟干地黄(洗,焙)120克 白茯苓(去皮)茯神(去木)当归(洗,焙)远志(去心)石菖蒲 黑参 人参(去芦头)麦门冬(去心)天门冬(去心)桔梗(去芦头)百部 柏子仁 杜仲(姜汁炒)甘草(炙)丹参(洗)酸枣仁(炒)五味子(去梗)各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10丸,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清热化痰。治失眠,惊悸,咽干口燥。

用法用量每次1丸,食后、临卧煎灯心、枣汤化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

处方59、镇心丸

处方枣仁7.5克 车前子 白茯苓 麦冬 五味 茯神 肉桂各45克 熟地 龙齿 天冬 远志 山药各45克 人参 朱砂(为衣)各45克

制法上药蜜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心血不足,怔忡多梦,如堕崖谷。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米汤送下。

摘录《证治汇补》卷五

处方60、2号养胃汤

处方姜夏15克,枳实15克,陈皮15克,茯苓20克,竹茹20克,生姜20克,甘草10克,红人参15克。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益气养阴。主脾胃气虚,元气不足。(乳腺癌化疗反应)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封菊秋方

本文标签: 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