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甘、微苦,平。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小编整理出含有人参的处方共899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7141~7200共60个。
处方1、归气救产汤处方人参3钱,熟地5钱,白芍2钱,茯苓1钱,山药5钱,白术5钱,柴胡3分,砂仁1粒。
功能主治妇人产子之后,肝肾两虚,阴不能入阳,四肢浮肿,寒热往来,气喘咳嗽,胸膈不利,口吐酸水,两胁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十二
处方2、发动汤处方人参1钱,茯苓3钱,黄耆5钱,防风1钱,半夏1钱,羌活1钱。
功能主治手足麻木。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石室秘录》卷一
处方3、二黄汤处方黄耆1两,大黄1两,人参1两,茯苓1两,当归1两,远志3钱,石膏1两,银花1两,山甲2钱(炒),皂刺2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杨梅痘,形如赤豆,嵌于肉内,坚硬如铁。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外科真诠》卷下
处方4、加味虎潜丸处方人参1两,黄耆1两,芍药1两,黄柏(坚厚者,酒浸)1两,当归(酒浸)1两,山药1两,锁阳(酥炙黄)7钱5分,枸杞7钱5分,虎胫骨(酒浸1宿,酥炙黄)7钱5分,五味子7钱5分,牛膝(酒洗)1两,熟地4两。
制法以炼蜜加猪脊髓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强骨补精。主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医学六要》卷二
处方5、化痞膏处方大黄5钱,人参3钱,白术5钱,枳实3钱,丹皮2钱,鳖甲1两,神曲1两,山楂5钱,麦芽5钱,厚朴3钱,当归1两,白芍1两,使君子肉3钱,两头尖2钱,蒲公英1两,金银花1两,生甘草2钱,槟榔2钱,防风1钱,川乌1个,香油3斤。
制法锅熬以上药,煎数沸,用白布将药滓漉出,再煎油滴水成珠,然后再入后药末:薄荷叶2钱,乳香5钱,没药5钱,麝香1钱,赤石脂2两,冰片2钱,阿魏3钱,血竭3钱。各为末,入油内再煎,又入炒过、水飞过黄丹末1斤,收之成膏矣。
功能主治肝气甚郁,结成气块,而成症瘕,在左胁之下,左腹之上,动则痛,静则宁,岁月既久,日渐壮大,面色黄槁,吞酸吐痰,时无休歇。
用法用量贴痞块,止消1个即消。其膏药须摊得厚,不可大也。
摘录《辨证录》卷七
处方6、归气定喘汤处方人参、牛膝、熟地、麦冬、枣皮、五味、枸杞、胡桃、故纸。
功能主治短气微息,似喘非喘。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钞类编》卷六
处方7、加味龙麝紫金饼处方生地5钱,玄参5钱,琥珀5钱,犀角(生,镑)5钱,羚羊角(镑)5钱,薄荷5钱,桔梗5钱,升麻5钱,凝水石(煅)5钱,连翘5钱,人参5钱,牙消(另研)5钱,赤茯苓5钱,川芎1两,朱砂(水飞)1两,诃子(去核)4钱,牛黄4钱,冰片4钱,青黛4钱,石膏3钱,麝香少许,金箔百张(为衣)。
制法上为末,蜜同甘草膏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上焦风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肺经不清,声音不利,痰涎壅盛。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加味龙麝紫金丸。”
摘录《证治宝鉴》卷十
处方8、分膈丸处方人参1两,槟榔2个,肉豆蔻仁2个,木香1两,茯苓1两,水银4两(水煮1伏时,枣肉内研星尽),没药1两,青橘1两,当归8两,不蛀皂角1挺,麒麟竭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分一半,别入灯上燎者巴豆21个,杏仁21个,同用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血气及一切积聚败血为病,以及产后注懑,心腹疾涎,腹秘不通。
用法用量一半药末只炼蜜为剂,杵1000下。吃时旋丸小豆大,并每服5-7丸。汤使临时。
摘录《鸡峰》卷十七
处方9、半夏茯苓饮子处方半夏2两,附子1分,赤茯苓1分,白术1分,人参1分,黄橘皮1分,丁香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痰饮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5钱,加生姜,水煎,空心服。心躁者,去丁香;饮甚者,加细辛,葶苈1分,枳实4个。
摘录《鸡峰》卷十八
处方10、白术散别名白术舒脾散
处方白术(炒)1两,干紫苏1两,白芷(微炒)3分,人参3分(去芦),川芎(洗)半两,诃子皮半两,青皮(去白)半两,甘草1分(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妊娠气不和调,饮食少,孕妇脾虚难化,脉浮缓者。
用法用量白术舒脾散(《医略六书》卷二十八)。《医略六书》本方用法:每服三钱,熟砂仁汤下。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白术气味甘温,微苦,入足太阳;干苏叶气味辛温,入足太阳;白芷气味辛温,入足太阳;人参气味甘温,人足阳明;川芎气味辛温,入足少阳、厥阴;诃子气味温涩,入手阳明、足太阳;青皮气味辛酸微温,入足少阳、厥阴;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通行十二经络,能缓诸药之性;生姜辛温入卫,凡妇人妊娠气不调和,饮食不节,以致脾胃不和,必鼓动脾阳,使其健运,亦必以扶持胎气为要耳。经云: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又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若妊子饮食不节,生冷毒物,恣性食噉,必致脾胃之疾,故妊娠伤食,难得妥药,唯此方最稳捷。2.《医略六书》:妊娠脾胃虚弱,饮食不能遽化,故胸腹满闷,胎孕因之不安。白术健脾土以化食,人参扶元气以安胎,紫苏理血气以散满,白芷升清阳以开胃,青皮平肝气,甘草和胃气、诃子涩玄府以防散药之疏泄也。为散,砂仁汤下,使滞散气行,则脾胃内强而饮食自化,满闷自除,何胎孕之有不安哉!
摘录《本事》卷十
处方11、加味顺气化痰汤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白芍药3分,白茯苓3分,半夏3分,陈皮3分,枳实3分,柴胡3分,苏叶3分,黄柏3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痰病。
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3片,煎至7分,食后温服,滓再煎。
摘录《扶寿精方》
处方12、分气汤处方麦门冬(去心,焙)1两,槟榔(生,锉)1两,当归(切,焙)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木通(锉)1两,羌活(去芦头)1两,芎䓖1两,大腹皮(锉)1两,桑根白皮(锉)1两,大黄(炒)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利心经,疏壅滞。主妊娠诸疮。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空心、日午、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八
处方13、加减息奔丸处方川乌头1钱,干姜1钱半,人参2钱,厚朴8分,黄连1两3钱,紫菀1钱,巴豆霜4分,桂枝3钱,陈皮1钱半,青皮7分,川椒(少去汗)1钱半,红花少许,茯苓1钱半,桔梗1钱,白豆蔻1钱,京三棱1钱半,天门冬(去心)1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元气,泄阴火,破滞气,削其坚。主仲夏合,其积为病,寒热喘咳,气上奔,脉涩。
用法用量初服2丸,1日加1丸,2日加2丸,加至大便微溏利为度,再从2丸加服,食前煎生姜汤送下。
注意忌酒、湿面、五辛大料热物之类,及生冷硬物。
摘录《东垣试效方》卷二
处方14、半夏散处方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白术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赤茯芩1两,桂心1两,人参(去芦头)1两,诃黎勒(用皮)1两,前胡(去芦头)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若吐下发汗后,心下痞满,气上冲胸,起即头眩,脉沉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15、加味养心汤处方茯苓2钱半,茯神2钱半,黄耆2钱半,半夏2钱半,归身2钱半,川芎2钱半,炙甘草2钱,柏子仁1钱2分,远志1钱2分,肉桂1钱2分,人参1钱2分,五味子1钱2分,枣仁1钱2分,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不寐,心肺有火,方卧即大声鼾睡,少顷即醒者。
用法用量水煎,加羚羊角、犀角,俱磨冲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处方16、加减香薷饮处方香薷4钱,姜厚朴3钱,毛苍术5钱,陈皮4钱,广缩砂3钱,云茯苓4钱,人参2钱,生姜6钱(切片),甘草2钱。
功能主治伤暑脉象虚大,身热自汗,因倦懒言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若呕吐,并宜用锋针刺尺泽紫脉出血。若身热太甚,加葛根8钱;若呕吐,加伏龙肝6钱;若泄泻,加木通3钱,车前子4钱(炒)。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处方17、归茸丸处方当归1两,牡丹皮3钱,鹿茸3钱,附子1个,地黄3钱,人参3钱。
制法上为末,糊为丸。
功能主治月候不干。
用法用量阿胶汤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一○引《仙传济阴方》
处方18、甘草丸处方甘草1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生干地黄1两,乌梅肉1两(微炒)。
制法上为末,以枣瓤并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口干舌燥。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绵裹含咽津,日4-5次。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19、白术散处方白术、木香、附子、人参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因忧愁中伤,食结积在肠胃,故发吐利。自后至暑月稍伤,则发暴下,数日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6分,食前温服。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白术气味甘温,入足太阴;木香气味辛温,入足太阴;附子气味咸辛大热,入手足少阴;人参气味甘温,入脾胃;姜、枣和营卫。此方因温下之后,病去元虚,尤恐未尽之积复聚,治以辛香疏滞,中焦不致留邪;咸辛暖下,下焦亦不致留邪;则甘温之补,引受其益,焉有不能复元者乎!
摘录《本事》卷四
处方20、加味养心汤处方天冬1钱5分,麦冬1钱5分,生地5钱,人参1钱,丹参2钱,龟版5钱,当归1钱5分,茯神2钱,柏子仁2钱,枣仁1钱半,远志5分,甘草4分,淡竹叶20张。
功能主治心血大亏,心阳鼓动,舌绎无津,烦躁不寐。
摘录《医醇剩义》卷二
处方21、加味益气汤处方人参1钱5分,黄耆(蜜炙)1钱5分,白术(蜜炙)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当归2钱,川芎8分,砂仁8分,陈皮8分,酸枣仁(炒)8分,升麻(炒)3分,柴胡3分。
功能主治养气血。固胎元,预防堕胎。主妇人先经半产,后次有胎,妊娠7月以前。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空心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处方22、加味小柴胡汤处方柴胡1钱,人参1钱,黄芩(炒)1钱,川芎1钱,白术1钱,黄耆(盐水浸炒)1钱,当归(酒炒)1钱,甘草1钱,黄柏(酒拌炒)1钱,知母(酒拌炒)1钱,半夏5分。
制法上作1剂。
功能主治囊痈腐烂,或饮食少思,日晡发热。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食前服。痛甚,加黄连;小便不利,加木通。
摘录《外科经验方》
处方23、白前散处方白前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生干地黄1两,大麻仁3分,桂心半两,赤茯苓1两,黄耆3分(锉),阿胶8两(捣碎,炒令黄燥),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桑根白皮3分(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骨蒸肺痿,心中烦渴,痰嗽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炙、油腻。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处方24、加味健步虎潜丸处方龟胶(蛤粉炒成珠)2两,鹿角胶(蛤粉炒成珠)2两,虎胫骨(酥油炙)2两,何首乌(黑豆拌,蒸晒各9次)2两,川牛膝(酒洗晒干)2两,杜仲(姜汁炒断丝)2两,锁阳2两,当归(酒洗炒干)2两,威灵仙(酒洗)1两,黄柏(酒洗晒干,小盐少许酒炒)1两,人参(去芦)1两,羌活1两,干姜1两,白芍药(微炒)1两,云白术(土炒)1两,熟地黄3两,大川附子(童便、盐水各1碗,生姜2两,切片同煮1日,令极熟,水于再添,盐水煮毕取出,剥皮切薄片,又换净水,入川黄连5钱,甘草5钱,同煮长香3炷,取出晒干,如琥珀明亮色方用)1两5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舒筋止痛,活血补气,健旺精神。主跌打损伤,气血虚衰,腰胯膝腿疼痛,酸软无力,步履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淡盐汤送下,冬日淡黄酒送下。
摘录《金鉴》卷八十九
处方25、地骨皮散处方地骨皮3分,百合3分,黄耆三分,赤茯苓3分,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3分(锉),柴胡1两半(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犀角屑3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白前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骨蒸烦热,心神不宁,及小便赤涩,时有咳嗽,四肢羸弱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苋菜。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处方26、车前门冬丸处方车前子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防风(去叉)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生地黄(焙干)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人参3分,苦参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上风热上冲,眼目(目巟)(目巟)不明。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临卧粥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27、加减肾沥汤处方肾1具(猪羊并可用),远志2两(去心),麦门冬1升(去心),人参1两,大枣40枚,芎藭2两,五味子2两,当归2两,泽泻2两,桂心4两,干姜2两,干地黄3两,黄连2两,桑螵蛸30枚,龙骨2两,甘草3两(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大虚内不足,小便数,嘘噏,焦熇饮水浆,膀胱引急。
用法用量以水1斗5升,如常法煎取3升,去滓,分3服。
注意忌海藻菘莱,生葱,猪肉,芜荑等物。
摘录《外台》卷十七引《小品》
处方28、化痰丸处方知母4钱,杏仁2钱,桔梗5钱,莪术4钱,葶苈3钱,冬花4钱,旋覆花1两,姜半夏3钱,炙草1两,橘红1两,兜铃1两,五味子4钱,麻黄1两,人参5钱。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
功能主治宽胸化痰止嗽。
用法用量每服2钱,开水送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
处方29、巴戟丸处方巴戟1两,菟丝子(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1两,石斛(去根,锉)1两,松子(去皮)1两,桂心1两,人参(去芦头)1两,牛膝(去苗)1两,羌活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茯苓1两,钟乳粉2两,云母粉2两,肉苁蓉(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令干)2两,干熟地黄2两,甘菊花3分,五味子3分,防风(去芦头)3分。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羸瘦,下元冷惫,脚膝无力,风气相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30、六柱散处方人参(去芦)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熟附子半两,南木香半两,肉豆蔻半两,白术半两。
功能主治小儿吐痢泄泻,胃虚脾慢,手足俱冷,六脉沉微。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1个,煎7分,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31、加味益气汤处方熟地8钱,炙耆5钱,淡附子4钱,归身4钱,白术3钱,菟丝饼3钱,人参不拘,茯苓3钱,升麻7分,川芎1钱5分,净萸肉4钱,肉桂心1钱,煨姜1钱,龙眼肉5个,黑大豆49粒。
功能主治产后宗气下陷,脱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胎产秘书》卷下
处方32、加味导赤汤处方人参1钱,生地1钱,条芩1钱,木通1钱,甘草梢1钱,麦冬(去心)1钱,赤芍1钱,淡竹叶15片。
功能主治子淋。孕妇小便少;溺血。
用法用量加灯心49寸,水煎,空心服。
摘录《胎产心法》卷上
处方33、安寐丹处方人参3钱,丹参2钱,麦冬3钱,甘草1钱,茯神3钱,生枣仁5钱,熟枣仁5钱,菖蒲1钱,当归3钱,五味子1钱。
功能主治心血少所致心经之病,怔忡、不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石室秘录》卷一
处方34、安厥汤处方人参3钱,玄参1两,茯苓3钱,白薇1钱,麦冬5钱,生地5钱,天花粉3钱,炒栀子3钱,白芍1两,柴胡5分,甘草1钱。
功能主治阴血不归于阳气之中所致阳厥,日间忽然发热,一时厥去,手足冰凉,语言惶惑,痰迷心窍,头晕眼昏。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五
处方35、加味安胎饮处方人参1钱,川芎8分,条芩8分,白术(蜜炙)4分,当归4分,熟地黄4分,紫苏4分,陈皮4分,甘草4分,砂仁3分,麦冬(去心)7分,甘葛7分。
功能主治妊娠燥渴,口干不得卧。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处方36、加减六君汤处方人参8分,白术(蜜炙)8分,陈皮1钱,苍术(制)1钱,藿香叶1钱,茯苓5分,桔梗5分,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子疟。妊娠患疟,寒热往来。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处方37、六一汤处方白术12两,甘草2两,人参2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养脾胃,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以1钱,入盐少许,如茶点进。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二引《御医撮要》
处方38、加味温胆汤处方半夏(泡7次)3钱半,竹茹1钱半,枳实(麸炒)1钱半,陈皮2钱2分,茯苓1钱1分,甘草1钱1分,酸枣仁(炒)1钱,远志(去心)1钱,五味子1钱,人参1钱,熟地黄1钱。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病后虚烦不得卧,及心胆虚怯,触事易惊,短气悸乏。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回春》卷四
处方39、归葵汤别名连翘饮子、连翘饮
处方柴胡2分,生甘草3分,蔓荆子3分,连翘3分,生地黄3分,当归身3分,红葵花3分,人参3分,黄耆5分,酒黄芩5分,防风5分,羌活5分,升麻1钱。
功能主治目中溜火,恶日与火,隐涩难开,小角紧,视物昏花,迎风有泪。
用法用量连翘饮子(原书同卷)、连翘饮(《内科摘要》卷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40、六神散处方生地3分,熟地3分,当归5分,黄耆5分,人参5分,川芎3分。
功能主治诸疮血出过多,心烦不安,不得睡卧。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四
处方41、加味温胆汤处方人参2钱半,橘红1钱,茯苓1钱,黄连(酒炒)1钱,软苗柴胡1钱,当归身1钱,川芎1钱,白芍药1钱,生地黄1钱,酸枣仁1钱,半夏7分,甘草5分,竹茹1团,生姜3片。
功能主治虚烦身振不得眠。
用法用量水2钟,煎至1钟,去滓温服。
摘录《准绳·伤寒》卷五
处方42、白术散处方白术2钱,人参2钱,半夏曲2钱,茯苓1钱,干姜1钱,甘草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养中宫,通调营卫。主小儿呕吐,脉迟细,有寒。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3个(擘,去核),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2-3次。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白术气味甘温微苦,入足太阴;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半夏曲气味辛微温,入足阳明;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足阳明;干姜辛温,入手足太阴;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姜、枣之辛温甘,和营卫。小儿挟寒呕吐,脉迟细者,恐延成慢惊,故必温养中宫,通调营卫,则正气旺而呕吐除,病何由入乎!
摘录《本事》卷十
处方43、正气散处方缩砂蜜(去皮,炒)附子(炮裂,去皮、脐)赤石脂 肉豆蔻(去壳)龙骨 石榴皮(焙)甘草(炙,锉)人参 地榆 白术 吴茱萸(汤浸,焙干,炒)干姜各30克(炮)
制法上药十二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水泻腹痛,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9克,煮粳米饮调下,不拘时,以止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44、加减真武汤处方熟附子1-1.5g,茯苓2-3g,红花2-3g,黄耆2-3g,白术1.5-3g,人参1.5-3g,赤芍1-2g,当归1-2g,川芎1-2g,地锦草5-9g。
功能主治温阳利水,活血化瘀。主新生儿硬肿症,属脾肾阳虚,气滞血瘀型。
注意对体重大低的(如2公斤以下)新生儿应酌情减量。
摘录《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处方45、安喘至圣丹处方人参量须稍大、牛膝3钱,熟地5钱,山茱萸4钱,枸杞子1钱,麦冬5钱,北五味1钱,胡桃3个,生姜5片。
功能主治气虚所致气喘而上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石室秘录》卷一
处方46、安豚丹处方人参5钱,白术5钱,肉桂1钱,山药1两,巴戟天5钱,蛇床子3钱,附子5分,茯苓3钱,远志1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补心肾之虚,温命门、心包之火,去脾经之湿。主心包、命门二经之火衰,外感寒邪,而发奔豚,如一裹之气从心而下,直至于阴囊之间,其势甚急,不可止遏,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九
处方47、加减调中益气汤处方人参、白术、白茯苓、陈皮、槟榔、山楂、青皮、柴胡、苍术、黄芩、升麻、半夏。
功能主治疟疾经消导后仍不止,体倦脉弱,或脉虚大者。
用法用量久疟在阴分者,加芎、归。
摘录《医部全录》卷二九○
处方48、杏参饮处方人参 桑白皮 橘红 大腹皮 槟榔 白术 诃子(面裹,煨,取肉)半夏(汤泡七次)桂心(不见火)杏仁(去皮、尖,炒)紫菀(洗)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温补肺气,化痰平喘。治因坠堕惊恐,疲劳筋力,喘急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紫苏叶7叶,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49、二母汤处方茯苓半两,麻黄2钱(去节),知母半两(哈粉炒),贝母半两(焙),马兜铃半两,桑白皮半两(蜜炙),汉防己1两(生),阿胶1两(炒),甘草半两(蜜炙),五味子1两,人参半两,紫苏2钱,罂粟壳半两(蜜炙),紫菀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远年近日寒热嗽喘上满,有痰吐红。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白糖1块,煎至7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九
处方50、二提金箔处方甘草、人参、天麻、芍药、薄荷、荆芥、川芎、乳香、没药、白芷、甘松、郁金、藜芦、桔梗、甘菊花、藁本、茯苓、防风、细辛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诸风。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搐鼻内。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四
处方51、加味八珍汤处方白术1钱5分,人参1钱,茯苓1钱,当归1钱,川芎1钱,白芍1钱,熟地1钱,陈皮1钱,贝母1钱,桔梗1钱,何首乌1钱,射干1钱,黄耆8分,连翘7分,玄参7分,金银花1钱,夏枯草2钱,山慈菇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瘰疬虚弱者。
用法用量用水2钟,酒1钟,煎8分,卧时服。
摘录《外科大成》卷二
处方52、加减补中益气汤处方黄耆、人参、甘草、陈皮、当归、白术、升麻、柴胡、黄连、枳实、芍药。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内伤劳疫,浊气上泛,清气下陷,虚痞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便秘,加大黄;呕吐,加黄连、生姜、陈皮;冬月加黄连、丁香。
摘录《济阳纲目》卷三十七
处方53、二陈汤别名治中汤、补脾汤、正料治中汤
处方人参、白术、甘草(炙)、干姜(炮)、青皮、陈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胸腹胀满,呕逆不食,自利不渴,因伤宿食,或吐后噫败脾气。伤寒汗后,脾胃伤冷物,胸膈不快,寻常血气不和;太阴伤寒,手足温,自利不渴,腹满时痛,咽干,脉尺寸俱沉细;饮食伤脾,宿谷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上气复热,四肢冷痹,三焦不调,及胃虚寒气在上,忧气在下,二气并争,但出不入,呕不得食;中寒,饮食不化,吞酸哯啘,食则膨亨,胀满呕逆;脾胃不和,饮食减少,短气虚羸而复呕逆,霍乱吐泻,胸痹心痛,逆气短气,中满虚痞,膈塞不通,或大病愈后,胸中有寒,时加咳唾;霍乱吐泻,泻血不止;脏寒冷气,腹痛肠鸣,下痢青黑;食积,心腹满痛;忧思郁结,脾肺气凝,胀满上冲,饮食不下,腹满痞闷,兼食积者;冷食粘滞。
用法用量治中汤(原书同卷)、补脾汤(《本事》卷九)、正料治中汤(《直指》卷二十六)。大便秘,加大黄(棋子大)2枚。
临床应用伤寒劳复《本事》:有人患伤寒得汗数日,忽身热自汗,脉弦数,心不得宁,真劳复也。予诊曰:劳心之所致,神之所舍,未复其初,而又劳伤其神,荣卫失度,当补其子,益其脾,解发其劳,庶几得愈。授以本方,佐以小柴胡得解。
摘录《普济方》卷二○六引《指南方》
处方54、加减独活寄生汤处方秦艽、防风、川芎、当归、独活、桑寄生、熟地黄、白芍、桂心、茯苓、杜仲、牛膝、人参、甘草、木瓜(分量随证酌用)。
功能主治风寒侵袭,下肢不能动作,疼痛难忍。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实用正骨学》
处方55、化毒海上方处方鲜苦参4两,人参3两。
功能主治妇人五劳七伤,血滞成瘕,满腹行走,古怪异物。
用法用量用鸡蛋7个,将二参煎汁煮蛋,以3炷香为度;先用黑芝麻1撮,炒熟先吃,随食鸡蛋,尽量原汁咽下。于是将病人扶睡于床,少刻腹内作痛,怪物自下;随用好晕汤予病人服之,令物下尽,肚内有形,再服原汁1杯,自然逐尽。
注意忌一切发物。
摘录《点点经》卷三
处方56、加味七福饮处方人参适量,熟地6-9克,当归6克,白术4.5克,枸杞子6克,远志1.8克。
功能主治补气益血,温肾宁心。主气机郁滞,忧思恐惧太过。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男女科5000金方》
处方57、惺惺散处方人参 茯苓 木香(焙)天麻 白扁豆(制)陈米(炒)全蝎(焙)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吐泻属脾困内虚者。
用法用量每次1.5克,加生姜、大枣,略煎服。
摘录《直指小儿方》引王氏方
处方58、加减胃风汤处方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各等分,升麻、秦艽。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风冷乘虚客于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胁虚满,肠鸣疼痛,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
用法用量方中升麻、秦艽用量原缺。
摘录《明医指掌》卷四
处方59、二丹丸别名二丹丹、加减固本丸、二参丹、二参丸
处方丹参1两半,丹砂2钱(为衣),远志(去心)半两,茯神1两,人参5钱,菖蒲5钱,熟地黄1两半,天门冬1两半(去心),麦冬1两(去心),甘草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神定志和血。内安心神,外华腠理。主健忘。
用法用量二丹丹(《医学正传》卷一)、加减固本丸(《医学入门》卷七)、二参丹(《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二参丸(《医灯续焰》卷十八)。①《保命集》:此治之法,一药安神,一药清肺。故清中清者,归肺以助天真;清中浊者,坚强骨髓;血中之清,荣养于神;血中之浊,荣华腠理。②《医门法律》:中风证,心神一虚,百骸无主,风邪扰乱,莫由驱之使出。此方安神益虚,养血清热息风,服之安睡,功见一斑矣。相传用愈风汤吞下,殊失用方之意。
摘录《保命集》卷中
处方60、六神散别名六神汤
处方人参、白茯苓、干山药、白术、白扁豆、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气虚发热,不欲乳食,腹痛泄泻。
用法用量六神汤(《易简方》)。胃冷,加附子;风证,加天麻;治利,加罂粟壳。
摘录《三因》卷十八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